01.21 為了讓日軍俘虜教中國人開飛機,八路軍官兵吃高粱,給他吃大米飯

1945年,中國迎來了抗戰的最終勝利,在喜悅的同時有一個問題不可忽略,那就是八路軍兵種單一,裝備也落後,空軍的建設迫在眉睫,可是要建設一支空軍談何容易。

眾所周知,一名飛行員比一架飛機還要寶貴,可當時無論是飛行員還是飛機,我軍都沒有,在一籌莫展的情況下,一批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團的飛行員投降為我軍建設空軍提供了契機。

當時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團飛行支隊長叫林彌一郎,他是日本大阪人,在日軍空軍中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在1945年8月日軍投降時,他帶著麾下幾百人,提前開溜了,並計劃開飛機返回日本。

林彌一郎的如意算盤被蘇聯空軍打亂了,在蘇軍的幫助下,林彌一郎等人成為了我軍的俘虜,他們包括飛行員、機械師和地勤人員,正好可以成為幫助我軍建設空軍的教員,可是頑固的日軍又豈會同意。

要想策反這些日軍飛行員為我軍效力談何容易,林總也十分重視此事,特意安排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伍修權負責日軍戰俘的教育工作,工作人員反覆向林彌一郎等人宣講優待俘虜的政策。

並且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表現好會把他們安全遣返回國的,在之後的日常工作中,給予了這些俘虜諸多優待,當時日軍俘虜被安排住在當地老鄉家中,吃飯是一個大問題。


為了讓日軍俘虜教中國人開飛機,八路軍官兵吃高粱,給他吃大米飯


東北遭受日軍掠奪長達14年之久,百姓們早已只能靠吃少許高粱米和玉米維持生存,我軍考慮到日本人愛吃大米的生活習慣,我軍官兵自己捨不得吃大米,把省出來的給林彌一郎等人吃。

實在沒有大米就花錢去外地購買,儘量照顧滿足他們的吃住,起初林彌一郎等人以為八路軍幹部吃得更好,後來看到了我軍官兵吃的糧食,對此深感愧疚,逐漸地林彌一郎等人對我軍有了好感。

從被俘虜以來,他們切身體會到了八路軍優待俘虜政策是實實在在的,林彌一郎以及部下都對八路軍感激不已,因為他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人格尊嚴得到了尊重,之後林彌一郎等人逐漸幫助我軍做一些事。

在林彌一郎等人的幫助下,檢查和修復了日軍留下的飛機多達46架,還有大量的器材和配件,這些裝備為建立我軍空軍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可是一件意外事件發生,差點讓林彌一郎等人被槍斃。

1946年2月3日,關押在通化的一萬多名日軍發生了大規模反抗,史稱“通化事件”,林彌一郎的幾個部下也參與了,他也因此受到牽連,三次被下令處決,都被人保了下來。

事件平息之後,林彌一郎等一批日本飛行員和技術員投入了中國空軍的建設中,不到一年的時間,東北航空總隊就初具規模,林彌一郎擔任主任教官,為中國培養了許多飛行人才,王海、林虎、孫生祿等人都是他們教出來的。

1956年8月,林彌一郎回到了日本,受當時形勢影響,他對幫助中國培養飛行員一事很少提起,1977年和1996年,林彌一郎兩次受邀訪問中國,1999年8月14日,林彌一郎病逝,終年8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