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徐峥打造“囧”系列电影对他事业的成就?

李守智


徐峥拍摄泰囧收获高票房和好口碑。但他错误估计自己的能力,因分钱不均和黄渤、王宝强分道扬镳,直接导致港囧的口碑崩盘。

在泰囧里,搞笑戏份完全由王宝强和黄渤担当,在喜剧表演方面比徐峥好太多。实际上徐峥做导演水平中等,喜剧表演下等。

作为片商对此心知肚明,6亿卖囧妈实属无奈之举。囧字系列已经没有好开发的了,只能依靠恶俗绑定父母亲情消费观众,而出了春节档这个最佳时间,这种类型影片无法获取很高票房。(观众还需要看个破电影才能明白应该怎么和父母相处吗?这种低俗的情感捆绑影片今后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6亿卖囧妈是片商对于目前市场和自身影片实力的准确定位,可以说非常明智。

夺冠、姜子牙、唐探三甚至成龙的急先锋,在影片质量、内容宽度、受众面都要强于囧妈,脱离春节档绝佳档期损失不小,但还不像囧妈一样致命。因此没有必要卖给网站。换句话说,片商预估自己影片收益要远高于6亿。当然不会做亏本买卖。

泰囧的票房、口碑给徐峥带来了过高的荣誉,实在其没有那么高的能力。面对更年轻一代的新锐导演强力冲击,徐峥必将逐渐走下坡了。至于我不是药神,徐峥不过是完成演员的合格表演,其影片的成功应归功于导演。总之,徐峥在其年龄段的导演中,导演和表演都属于中等水平。而八五后导演出现了一批实力派,现在只是缺少机会而已。

对于中国电影,我们起步晚借鉴、学习、甚至翻拍别人的都很正常,但是要承认,比如下图。




walle744



最近十年,徐峥在影视圈和娱乐圈的地位完全逆袭了,不仅超过了妻子陶虹的名气和风头,还成为娱乐圈一线当红的大佬。这一方面得益于徐峥将自己作为轻喜剧演员的幽默逗趣风格挖掘展示得很充分,独树一帜,在影视圈站稳脚跟。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徐峥演而优则导,将自己在影视圈娱乐圈的身份多元化,多了个导演身份不说,更是为自己的表演事业锦上添花。而且徐峥在影视圈大红大紫,主打了一个其他演员和导演或许都看不上的“囧”字,刚开始联合王宝强主演了电影《人在囧途》小试牛刀尝到甜头,再后来干脆就主演升级为导演,充分挖掘和打造“囧”系列电影。可以说这个囧字,成了徐峥的福星,他的“囧系列”电影助他名利双收,成为娱乐圈演而优则导还主演的典型模范。

徐峥之前尝试导演电视剧后,时隔八年开始尝试导演电影,联合黄渤王宝强打造的电影导演处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充分挖掘和放大了三人的幽默潜力,没想到这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大丰收,成为当年国产电影黑马,一路刷新票房纪录。这部电影也让徐峥在表演和导演界声名鹊起,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再后来,徐峥联合赵薇、包贝尔和杜鹃等明星打造的《港囧》,虽然不如《泰囧》那么意外,但是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更加坚定他要将“囧”系列电影打造下去。

最近几年,大红大紫的徐峥,主要精力还是一分为二,一方面继续参演不少不错的影视作品,比如《幕后玩家》《我不是药神》等作品,刷屏不断。另一方面,徐峥也在筹备自己的新囧途系列电影《囧妈》,本来要叫“俄囧”的,但选择加入春节档期大战,改名为主打亲情的《囧妈》。但是谁也没想到,早就强势宣布进入春节档期大战的《囧妈》,比起其他电影面世更加曲折,《囧妈》先是因为档期竞争激烈准备提档,再后来是因为突发事故和其他电影一起撤档。

正当大家都在为春节观影受影响有些失落的时候,徐峥的《囧妈》却另辟蹊径,在提档又撤档之后,为了让全国观众在春节还是有新电影可以看,选择了在网上播出,而且请全国人民免费看。此举虽然是无奈之举,却也堪称创新,从大银幕转战网络播出,既抓住了春节档期,又收获了老百姓的支持,而且与网站合作也有不错的收益,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充分体现了徐峥不仅是优秀的演员和导演,还是高智商的电影行业经营者。


李守智


囧系列电影是把徐峥拉上一线导演的位置了。在第一部《人在囧途》多年后,徐峥开始转型,《泰囧》的火爆完全在全网意料之外。没有人想到,中国第一部破10亿的电影居然是出于一个非科班的导演身上,而且还是一部非恢宏世界观的电影。毕竟在当时只有好莱坞的电影才有破10亿的可能,它们都是大制作的科幻片。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很厉害的。正是这个前所未有的第一,让徐峥赢得了投资人和制片人和观众的认可。之后的港囧整体都不好,虽然不及泰囧,但是仅仅靠前两部累积的口碑,票房都有8亿多。

在此之前,中国的IP系列电影很少,几乎都扑街了,比如像狄仁杰系列。囧系列作为喜剧电影杀出重围,是给后面的影视人极大的信心和希望,原来,这就是观众喜欢的。并不是只有那些特效牛叉的科幻片和历史大片,才是市场的需求。那么讲述小故事的喜剧,本身就是市场所需,只不过缺乏了一个可以打造好作品的导演。

徐峥,无疑做到了。他,站稳在中国喜剧电影的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