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痛风的形成要经过哪些阶段?

养生营养师-敏敏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统计称我国现有高尿酸血症的人数高达1.7亿!不过,有研究显示,仅约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到底这1.7亿人中,发展成痛风会经历哪些步骤呢?

1.无症状期

在这期间仅有波动性或者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痛风急性发作出现的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有些患者甚至终身不出现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痛风的发病率会增加,而且这与尿酸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在这一期,主要治疗目标是降尿酸,以预防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和痛风石的形成。首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尿酸增高,其次可以通过口服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者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降尿酸治疗,应将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2.急性关节炎期

当尿酸长期维持在高水平时,会诱发痛风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多有剧烈疼痛,并在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初次发作常有自限性,数日内可自行缓解。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可出现脱屑和瘙痒,是本病特有的表现。在急性发作期常需要药物止痛治疗,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塞来昔布等、秋水仙碱片和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

3.痛风石形成及慢性关节炎期

随着病程的延长,关节处逐渐形成痛风石。常见于耳轮、跖趾、指间、掌指关节,常为多关节受累,且对见于关节远端。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僵硬、畸形及周围组织的纤维化和变性,严重时还有皮肤发亮、菲薄,破溃则有豆渣样白色物质排出。

4.肾脏病变期

这期主要有两方面表现,痛风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石病。痛风性肾病早期仅有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伴有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可有夜尿增多,晚期可致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同时约10%~25%的痛风患者肾有尿酸结石,呈泥沙样,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引起梗阻时会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肾脓肿等。


药师方健


痛风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1. 无症状期

这个时期虽然体内的尿酸值超出标准,但是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症状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是调理的最佳时机,无需用药,迅速纠正不良习惯,适量运动。有些朋友虽然知道自己尿酸高了,但是因为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身体好,抵抗力高,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痛风发作期

痛风发作比较常见的是半夜脚疼,严重的甚至难以下地,并有可能伴随发烧,畏寒等症状。此阶段的主要是止疼。由于秋水仙碱的副作用稍大,可以使用非甾类止疼药,如依托考昔,双氯芬酸纳缓释片等。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一定要慎用,虽然止疼效果佳,但造成的器官损伤很难修复。

3,平稳期

平稳期指的是两次痛风发作之间的间歇阶段,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有些人一两年也不会发作,有些人一年可能会发作一到两次。此时最主要的是控制尿酸。使用的药物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剂(丙璜舒,苯溴马隆)。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欧美风湿医学会都会建议首先使用尿酸生成抑制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这两种药作用机理相似,副作用也类似。主要区别在于非布司他能更精准的作用于黄嘌呤氧化酶和黄嘌呤脱氢酶,相同疗效下,非布司他的使用剂量只是别嘌醇的1/5,因此副作用相对更低,近年来已渐渐成为降酸的主要药物.但是价格略高,长期用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高性价比的印版非布司他可以问我。

4,痛风性关节炎

这一时期主要以痛风石为标志,长期未治疗或尿酸控制不佳引起体内大量的尿酸盐沉积,易产生痛风石关节,严重的会使关节变形,行走困难。痛风石的出现,一般在第一次急性发作期之后的5到10年。后期若不能通过降酸实现自然融晶,医生会建议你是否有手术的必要。


有数据统计,1995年之前,痛风的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而1995年之后,该数值迅速下降到了30岁左右。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是引起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美国哈佛大学曾对4万多名年龄在40岁到70岁之间的男性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每天食用超过1.9份肉类或海鲜的,痛风发作的机率会比其它人高出40%。另外,很多年轻朋友喜欢把碳酸饮料当作日常饮用水,这也极可能诱发痛风的发作。

综上所述,有痛风的朋友一定要正视痛风的治疗,不管是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还是药物控制,都要积极应对痛风。

最后,如果觉得这篇文章稍有益处,帮忙随手点赞,据说点赞的朋友都会身体健康哦^^。


印小风22


  痛风从最初到最后形成,一般可经历以下5个阶段:

  ①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因此病发作痛风性关节炎,只是血液化验时发现尿酸浓度超过正常值。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发展到痛风阶段,大约只有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出现痛风发作。 有的人虽然终身血尿酸浓度偏高,但不会出现痛风症状,而痛风患者却一定是尚尿酸血症者。

  ②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出现痛风的早期,高尿酸血症患者遇到特定的诱因,使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引发急性剧烈的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此期经治疗可迅速缓解,初发病者即使不用药物治疗也能自行缓解,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为数日或数周,病情较重者可持续数月。 治疗越早,止痛效果越好,但以后可反复发作。

  ③ 间歇期痛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后,往往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症状,称为痛风的间歇期。此期长短不一,从数月到数年,甚至十余年。有的仅发作1 ~ 2次后即终身不再发作,但大部分患者在1 ~ 2年内会有第二次发作,而且随着发作次数增多,病情加重,间歇期时间越来越短,发作频率增加,累及关节增多,最后形成痛风石。

  ④ 慢性痛风石性痛风: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或关痛风形成的原因与症状,节周围组织,逐渐增多,形成突出于皮肤表面的黄白色结节。全身器官除脑部外,都可能有尿酸盐结晶沉积而形成的痛风石。痛风石不一 定疼痛,但最后可导致关节变形,影响外观及功能。

  ⑤ 痛风肾:痛风肾是痛风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之一,是由高尿酸 血症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所致,痛风肾包括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肾病两种病变。前者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间质所导致的病变; 后者指在肾集合管内有尿酸盐结晶沉积,这种现象比较少见,主要存在于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导致的急性尿酸生成过多和(或)尿酸排出过多的患者。 两者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危及 生命。


风湿痛风博士龚海洋


痛风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高尿酸血症阶段

这个时期尿酸增高,并无痛风症状出现,体检时偶然发现。高尿酸血症,大约十分之一会发展为痛风。

二、痛风早期阶段

血尿酸持续增高,出现关节红肿,灼热发胀,有疼痛出现,会自动消失。

三、痛风中期阶段

疼痛会逐渐波及到手指、脚趾、脚踝和膝盖等关节,进而周围软组织也发生功能障碍,形成痛风石。

四、痛风晚期阶段

关节日益严重变形,痛风节增大,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尿酸盐沉积到肾脏,形成肾结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