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地域文化千差萬別,不僅在於時間上相差甚遠,在空間上差別更為迥異。

地域文化是各地區在長期歷史發展中積澱而成的一種大眾文化,它代表了特定地方的鄉土人情、世情百態以及其中凝結的精神文化。宋代時期,出現了地域文化繁榮的現象,譬如福建、四川都是文化昌盛之地,文化普及程度高,士人讀書風氣盛行、熱情高漲,科舉考試進士及第者不計其數;兩浙地區向來是文化名人薈萃之地,宋代之時也是名家輩出;此外還有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為宋代文學增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本文將以江西詩派為例,講述地域文化塑造的宋代文學特點及對其的影響,分析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魅力江西

宋代時期是江西文化最為繁榮的時期,而“江西文學現象”在宋代就已經被當時的文人敏銳察覺,宋代一介名家歐陽修就稱讚自己的故鄉江西“區區彼江西,其產多材賢”,黃次山在《重刻臨川文集序》中也論及了江西的文學現象,說道:“藝祖神武定天下,列聖右文而守之,江西士大夫多秀而文,挾所長與時而奮”。江西不僅是人才的集中地,更是文學的涵養地。在北宋後期,更是形成了一個頗有影響力的詩人群體,正是我國文學詩歌史上首個有正式名稱的派別——江西詩派。江西詩派創作了大量能夠反映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社會狀況和文人思想的詩歌,還提出了大量詩歌創作理論,它的出現使宋詩朝著成熟的方向穩步發展。通過對於江西詩派的研究,我們可以瞭解宋詩在唐詩的巔峰陰影之下如何一步步去探尋自己發展的新道路,並且能夠對於後世受其影響較深的詩人陸游、楊萬里等做出客觀的評價,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江西詩派的個例,體會宋代文學的創作特色,以及探討一個地域的文化對於整個時代文化的貢獻。

江西文化風靡宋代的原因

講述之初,先來分析一下江西文化為何可以盛產名人,在宋代取得極高的文學地位。曾大興《中國曆代文學家之地理分佈》評價的“宋時的江西,不僅是哲學家的搖籃,而且是文學家的大本營”的文化盛況到底緣由何在?從宏觀層面來說,首先,經濟重心南移逐步完成,土地私有化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局面,政治和文化也隨之發展,為南方帶去了發展的積極因素;其次,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創造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加上對基礎設施的重視,交通十分便利;此外,文化事業的發展興盛,學校和書院的數量大增。從微觀的層面來說,便是晏殊、王安石等江西籍名人的輻射帶動作用,此外還與江西發達的科舉有關。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白鹿洞書院

除此以外,從江西地域這一角度來看,還有更為具體的原因。首先是在晉唐五代時期,江西的文學家分佈在特地區域,主要是北部地區,南部較為稀少,區域的限制性較大,但是到了宋代,這種分佈範圍逐漸擴大化,呈現全面輻射狀,這便有利於文學作家群體的出現;其次是鄱陽湖憑藉著交通樞紐的運輸作用,籠聚人才,成為宋代文學家高度集中的地區。鄱陽湖流域地區的政治人才高度集中,通過科舉考試成功走上仕途的人數眾多,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江西文學家的崛起。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宋代鄱陽湖形勢圖

江西的文化繁盛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時代背景和地域優勢的,它構成了地域文化裡比較強盛有力的一支,同時也為江西詩派的出現提供了豐沃的土壤,為宋代文學做出不斐的貢獻。

江西詩派概況

“江西詩派”這個名稱第一次出現是在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此中稱黃庭堅為詩派之祖,並開列了陳師道等二十五人的詩派名單,後續有更多的詩人被納入此流派,到了宋代末期,方回提出“一祖三宗”之說,“一祖”為杜甫,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為“三宗”。先介紹一下江西詩派的產生,再從它的詩歌創作理論來分析其作用在宋代文學上使之呈現的特點。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呂本中

(一)江西詩派的產生

江西詩派的產生有著時代和現實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作用,莫礪峰在《江西詩派研究》中具體闡述了江西詩派的產生,具體為如下三點:

1、時代背景

北宋政權在軍閥混戰的時代開創了一個民生安樂的穩定局面,但是這種短暫的祥和背後埋藏著深重的內部危機,土地兼併、苛捐雜稅等問題依舊存在並愈演愈烈,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黨交相爭鬥,最後演化為官僚集團的爭權奪利,最終導致北宋王朝也覆滅。江西詩派產生於北宋王朝由盛轉衰的時代,於是有論斷稱“江西詩派的產生和發展和北宋末和南宋的國力很弱、對少數民族割據者主動退讓、力求維持暫安局面的情況分不開”但是莫礪峰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我們不能用庸俗社會學的觀點去看待這種關係,不能認為這個文學流派就一定是當時政治形勢的產物,更不能認為它的產生一定體現了當時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他從江西詩派在新舊黨爭中的立場較為消極和江西詩派中大多數人仕途並不得意,沒有深入過政治兩點來說明江西詩派是一個純粹的文學流派,並不帶有政治色彩。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北宋地圖

江西詩派產生之時,宋代文壇呈現這樣一幅景象:北宋採取優待士人的政策,使詩人能夠在安定的條件下鑽研詩藝,但同時對於思想上的禁錮也比較厲害;再而就是理學的發展讓詩人喜歡在詩中抒發議論,闡明道理;還有宋代的印刷術使很多經史得以流傳,很多詩人讀破萬卷書便好在詩中廣泛用典,以此來爭奇鬥巧。總體來說就造就了宋代詩壇輕視詩歌思想內容而注重詩歌藝術技巧的傾向,

而江西詩派正是應運而生的重視詩歌創作藝術技巧的流派。因而正是北宋的時代環境塑造了北宋文壇的風貌,從而使北宋文壇孕育了江西詩派。

2、北宋詩壇發展情況

時代背景都是外在,文學自身的發展情況才是江西詩派產生的根本原因。宋初的詩壇,還被晚唐五代遺風給籠罩,雖然說有宋初三體:白體、西昆體、晚唐體的存在,但是他們多數是在模仿前人的創作,還逃不出模仿對象的藩籬,使詩歌缺少獨創風格。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歐陽修

直到歐陽修在宋代文壇上掀起了詩文革新運動,宋詩才慢慢步入正軌;後來隨著梅堯臣的“主張寫實、興寄、刺美”等詩歌創作主張的提出與實踐,宋詩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王安石注重在詩歌中抒發議論並營造濃厚的抒情氛圍,他的藝術風格獨特性也促進了宋詩的發展;最為重要的是蘇軾,他以多樣化的藝術風格把宋詩擎舉到唐後詩歌的另一個高度,他的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務求暢盡,不事含蓄,還富有理趣。在蘇軾之時,宋代詩歌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色,宋詩已經有足夠的自信在唐人巨大的影子裡走出自己的創作道路,而且已經具備了產生一個文學流派的條件,因此江西詩派便在此時應運而生。

3、黃庭堅的領導作用

一說到江西詩派,不由自主地會聯想到黃庭堅,他對於江西詩派的產生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天生聰慧,八歲就能作詩,詩作得到蘇軾的大加讚賞,在當時的詩壇上也是身負盛名。他特別喜歡給予有才學的年輕人以詩歌藝術的傳授,提出了著名的“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創作技法,其創作論指點了不少當時的詩壇新人。首先他要求初學者多研讀古人作品,以此來提升藝術修養;其次是給與新人在詩歌具體方面的指導,如謀篇佈局或者論句法;最後他主張自然,反對在文章之中人工雕琢過多。

黃庭堅明確指出:首先要熟練掌握謀篇、句法、煉字等技巧,然後要擺脫這些束縛以達到更高超的藝術境界。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黃庭堅

黃庭堅的理論實踐性非常強,得到了當時文壇新人的喜愛,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向黃庭堅討教,他們圍繞在黃庭堅的周圍,相互討教,共話創作,漸漸地便形成了一個以黃庭堅為首的流派,後來就正式形成了江西詩派。

江西詩派影響下宋代文學的特點

江西詩派的價值更多在於詩歌藝術的形式方面,在思想內容方面並無顯著特點。莫礪峰先生說:“從藝術形式的角度來看,江西詩派是很有特色的詩歌流派,它是古典詩歌發展到宋詩這個階段時的重要環節,它的產生和發展,標誌著宋詩徹底突破了唐詩的藩籬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貌。”正是江西詩派在詩歌藝術形式上面的新探,使宋代文學呈現出了獨特的一面,從而使宋代文學呈現出高超的藝術技巧和多樣化的藝術風格。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黃庭堅作品

江西詩派一代宗師黃庭堅在謀篇、造句、煉字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這不僅是文學創作之上必須具備的功底,還是指導初學者創作的理論依據。黃庭堅主張青年人要多讀古人的作品,從古人的作品裡學習文章創作的經驗技巧,但同時又不能僅滿足於對經驗技巧的借鑑,更要跨越前人,創造出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作品。黃庭堅的追求,讓宋代文學不僅具備高超的藝術技巧,還擺脫了前人束縛達到了更高的藝術境界。

錢鍾書在《談藝錄》裡說道“唐詩多以風神情韻見長,宋詩多以筋骨理思見勝。”宋詩充分地發揮了文人的優勢,以議論入詩、以才學為詩,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所以宋詩整體上是平淡雅緻的。在江西詩派的引導下,宋代文學更加註重藝術技巧方面的琢煉,豐富並發展了唐詩已有或者沒有的藝術技巧,在杜甫、韓愈、白居易、李商隱等人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從而使文學的外在形式美更加的完善,達到“自成一家”和“不煩繩削而自合”的藝術境界。此外,江西詩派的傑出詩人大都奉行黃庭堅的詩歌理論,卻又以自己的自立精神,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藝術風格。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三宗”之一陳師道

陳師道遵循黃庭堅的學習古人的詩歌藝術技巧,同時他又提出“規矩可得其法,不可得其巧。舍規矩則無求其巧也。法在人,故必學;巧在己,故必悟。”主張打破前人束縛,通過“學”與“悟”來提高藝術修養。韓駒的“參禪”說也是主張學習古人的經驗到達一定階段就會豁然開朗。江西詩派的詩人以自己獨創性的才學與風格來作詩,從而使宋代文學的藝術風格呈現異彩紛呈的多樣化局面,從而豐富了宋代文學的作品風格。

江西詩派對宋代文學的影響

江西詩派在南北宋之時的發展蔚為大觀,當時諸多文人的創作都受到江西詩派詩歌理論的影響,並在詩歌創作中將其發揚光大,最為著名的當屬南宋的陸游與楊萬里。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愛國詩人陸游

陸游是南宋時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歌創作是受到江西詩派一定影響的。首先,眾所周知,陸游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作中所傳達出來的這種濃厚愛國主義情感其實是與江西詩派中呂本中、曾幾、陳與義等人一脈相承的;他的“律令合時方妥帖,工夫深處卻平夷”就是繼承了黃庭堅的理論,“我得茶山一轉語,文章切忌參死句”又契合了呂本中提出的“活法”,“文能換骨餘無法,學但窮源自不疑”說明他將學詩過程中的“換骨”論。這都可以證明陸游從年輕到暮年都在推崇著江西詩派的詩歌理論。雖然說他的詩歌與江西詩派風格迥異,但這並不說明他與江西詩派毫無瓜葛。江西詩派最為注重的是“自成一家”,

陸游是徹底領悟了江西詩派理論的精神,然後憑藉自己的才識與能力,擺脫了江西詩派的條框而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其實也是對江西詩派的發展

聚焦地域文化,江西詩派如何成就宋代文化盛象?

“誠齋體”開創者楊萬里

另一位詩人楊萬里,受江西詩派影響頗深,楊萬里在晚年時說“要知詩客參江西,政似禪客參曹溪。不到南華與修水,於何傳法更傳衣?”由此可見他對黃庭堅和陳師道的崇拜之情。楊萬里的詩歌創作是非常具有獨創性的,

然而他的風格也是從江西詩派中發展而來的。江西詩派成員以自己極具獨創性的藝術手段豐富了古典詩歌的表現手段和風格流派,他們更是指出了提高藝術修養的一條道路,這對當代及後代的詩歌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結論

江西詩派的出現與發展,給宋代詩壇開闢了另一條新的道路,因為唐詩是古典詩歌的最高峰,在詩境的開拓、風格的多樣化、藝術技巧的熟練運用等方面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宋詩如果繼續沿襲唐詩的道路,是不可能走出自己的另一座高峰的。江西詩派在塑造宋詩獨特風貌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雖然它的確不強調詩歌思想內容的重要性,但是它在藝術上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探討詩人創作的藝術技巧,包括用字、句法、章法和借鑑前人語言藝術的“奪胎換骨”等。江西詩派代表著宋人掙脫了唐詩的束縛,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它對於宋代文學的貢獻巨大,體現了一個地域的文化對於時代文化的添磚加瓦。站在現在的角度,對於江西詩派我們要辯證看待它的優與劣,才能得出中肯且客觀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