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成都的“家”,巴適又安全!地鐵的“活”,辛苦但值當

成都的“家”,巴適又安全!地鐵的“活”,辛苦但值當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李平貴報道

2月22日,現場勞務人員7321人;

2月23日,現場勞務人員8890人;

2月24日,現場勞務人員11130人;

2月25日,現場勞務人員12848人;

2月26日,現場勞務人員14972人;

5天時間,一線勞務人員數量翻了一倍!預計到3月初,在建線路的勞務人員將突破2萬人,這是成都軌道交通的復工成績單。

這麼龐大的返崗數據,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如何落實“兩手抓、兩不誤”? 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打出了漂亮組合拳!

多措並舉 情暖一線萬千人心

專車接送,你返崗我買單。

“只要能聯繫到具備返崗條件、願意返崗的勞務人員,回來的事情交給我們。”為早日推進復工復產,成都地鐵6號線6標項目部提前籌劃並制定專車接送勞務工人返崗實施方案,配合工人在當地開具健康證明,返崗後工人可直接上崗。“採取這種點對點返崗措施有效控制了返崗途中感染,為疫情期間返崗復工提供了強有力的重要保障。”業主代表張斌說。截止2月26日,成都地鐵6號線土建6標項目已有97名工人和32名施工管理人員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所有復工人員都經過全面排查。

豪華單間,返崗住宿“福利好”!

人回來了,怎麼住是個大的問題,是打贏防輸入、防交叉的關鍵!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在人員歸位前,督促全部在建工地增加臨時隔離房間數量。項目部通過修建臨時板房、租賃集裝箱房、改造現有用房等方式方法,堅決確保省外勞務人員返崗後單人單間居住隔離。

“我們的新進場的省外人員全部採用單人單間的形式隔離觀察。項目部總共設置了4處隔離區,管理人員隔離區設在項目部生活區二層板房端頭,共4間;勞務人員隔離區共有82間,分三處設在新鴻路站、玉雙路站、牛王廟站車站附近,方便上下班兩點一線的接送。隔離區安排專人送飯,每天由專職衛生員對隔離人員測溫兩次,每天對房間進行消毒2次。”6號線土建10標項目經理王長江說。

進場三步曲,一個都不能少!

勞務人員抵達項目部,在進入施工現場前,需完善三個步驟才能正兒八經返崗!一是進行測體溫、消毒、登記,並現場填寫《建設項目員工健康情況申報卡》、《個人承諾》和《新型冠狀病毒期間個人行為承諾卡》;

二是分批次進行安全交底和疫情防控交底培訓,經防疫及安全教育培訓合格的人員將發放防疫教育上崗證,確保人員到位、人心歸位;三是通過“面對面”核查和 “疫情防控行程查詢助手”核查的雙核查方法確定返崗人員身體健康、近14天未外出信息無誤後,將返崗人員信息錄入“智慧工地”系統,才可正式進入現場施工。

管家式服務,打好後勤保障戰!

疫情防控,企業和單位食堂是重中之重。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要求全部在建項目復工後全部採取盒式分餐、分批分散就餐方式,並加強食堂區域、住宿區、施工區的消毒殺菌,確保後勤保障到位。

成都地鐵6號線系統3標辦公室主任李海燕几乎每天一早就會戴上兩層口罩,兜裡揣瓶小消毒液往駐地跑。她負責項目所有人員的生活物品採辦任務,細針密縷的為大家安排一日三餐。復工後,項目人員從40人陸續增加至80餘人,為確保復工穩妥有序開展,員工住宿、飲食成了她最牽掛的事情。“我一早睜開眼就在盤算消毒水還剩幾瓶,大米蔬菜還夠吃幾天”。2月19日,眼看著勞務人員也將分批次返崗,項目口罩庫存遠遠不夠,為了提前做好準備,她一口氣給上百家口罩生產廠家逐一打電話確定庫存,確保能買到安全、達標的口罩,她說“作業人員奮戰在一線,我們後勤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武裝到位,人人都是阻擊手!

“務必確保返崗人員個人防護到位!”這是成都軌道交通對所有復工工地念的“緊箍咒”!防疫期間,所有作業人員均須按標準佩戴、正確使用防護用品。通過積極協調建立疫情防控物資多采購渠道,和向市國資委、市經信局報告,協調保障復工防疫物資基本需求,目前軌道交通各項目防疫物資儲備至少滿足一週的使用量。

40歲的羅彬是混凝土工班的作業人員,主要負責混凝土罐車卸料,在成都地鐵建設一線已經戰鬥了一年有餘。他是2月20日下午乘坐項目部的接車大巴回到8號線軌道標江安基地的。此前因為疫情的關係,正值壯年的羅彬在老家資中縣城度過了一個忐忑的春節。“說句老實話,我是家裡的頂樑柱,家中有5口人等著吃飯。”他既盼望復工,又擔心被感染。

回到項目部後,羅彬感受到了一系列的疫情防控措施,讓他懸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上車前就發了口罩,到了工地後,我們先測體溫。每天辦公區、作業區和宿舍都在消毒,到處都是消毒水的味道。每天給我們發口罩,一起進工地,一起下班,簡直是軍事化管理!待在工地,我現在覺得很踏實、很巴適!”他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