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苏联曾经用核武器爆炸来制造水库,并且证实是安全可靠的,为什么没有受到辐射影响呢?

L生813


我们通过广岛,长崎的两场核爆知道了核武器的恐怖,作为人类目前为止最大杀伤力武器的存在,除了冲击波的伤害之外其核辐射的威胁是持久的,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影响了整个地区。超过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离。前苏联官方的报告表示,约60%受到辐射尘污染的地区皆位于白俄罗斯境内。经济上,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大的灾难。二战之后的冷战对峙中,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使得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1940年以后的核军备竞赛共花费5.8万亿美元。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前苏联在核军备上的花费没有具体的数字,但作为冷战时期主要竞争国之一,竞赛的费用是不能少的。美苏在冷战中慢慢的认识到,这太费钱了,在这么竞赛下去恐怕经济都会被白白消耗掉,于是双方便不得不坐下来和平谈判核裁军的事宜。这些最后需要被消除的核弹,被用来爆炸做核试验的数据也是做,也可以顺便用来做一些个和平建设,前苏联利用核爆来建设水库、运河、勘探石油、建造水坝、油井防火等方面可以说是高度发扬了战斗民族的精神,这真的很苏联。

也不白白引爆,做一些生产工程的建设还真的好用,一点也不麻烦。什么难搞耗时的大工程,没有是一颗核弹搞不定的!美国苏联方面有许多和平利用核弹的试验与工程,但一直未见有关于和平利用核弹方面的报道,这是因为受到了《核不扩散条约》与《核禁试条约》谈判的影响,在96年签订的《全面核禁试条约》中,从未提及和平利用核爆炸,这样在美苏很多人眼中核爆的方式也转变成为了和平利用方面,军用与和平利用的界限也变得十分的模糊。

但有一个特别大的疑问就是,核辐射的问题该怎么处理,1965年,为了解决塞米巴拉金斯克州恰刚河滩地区的供水问题,苏联军队使用核弹实施地下爆破,威力大约为14万吨TNT。在爆炸瞬间烟尘高达4800米,含有以Co-60为主的放射性沉降物约20%。 烟尘散去,一个百米深的大坑逐渐出现,只需要简单赶赶工,一个直径430米的漏斗形水库便成型了。由于是地下核爆,辐射问题也被水这样的天然屏障所阻隔,不否认有核辐射的存在,人们仍然担忧核辐射问题,苏联核能部部长斯拉夫斯基给出一个满分答卷: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新修建的水库游泳。

但辐射物质是随核爆产生的,在怎么控制核辐射也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当下和平利用核弹的强大阻力。其实之后的好多个和平利用核弹的项目都因为辐射问题被叫停,所以,在和平利用核能的路上,我们依然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历史君观


1965年,核能部在进行一次地下引爆核弹的试验时,随着计划的实行,一枚14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在地下178米处被引爆。 在爆炸瞬间烟尘高达4800米,含有以Co-60为主的放射性沉降物约20%。


这样的核污染,又怎么使用呢?难道用水的时候,还必须要忍受核辐射吗?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在爆炸后一昼夜,核辐射骤然降到了1豪伦每小时,不久尽然变得更小,这也是十分奇特的。

据说当时仍然有人对于这件事十分怀疑,但是当时的苏联核能部部长义无反顾的跳入水中进行游泳,所以很快打消了别人的疑虑,也使得风言风语的美国成功的闭上了嘴。


至于核辐射为什么会这么快就减小了呢?很有可能是他们通过严密的计算,控制了核爆炸所需要的当量,然后在爆炸之后,就慢慢的散发掉了。

苏联对于核的使用,那真是一种美学,像是其他一些国家,基本上都把核作为祖宗一样对待,而苏联用他炸水库,炸燃气井,开矿。不愧是战斗民族。


是阿维啊


其实大家有一个严重误区。认为核弹爆炸与核电站泄露,造成的核污染物是相当的,甚至核爆更高一些。但恰恰相反!


一枚2万吨级当量的原子弹(广岛),所含纯铀为60千克。然而,福岛核电站泄露的核物质,却是以百吨为单位来计算!



有资料称,每一百万千瓦核电,建堆时首次填充需要339吨铀,每年还需补充157吨铀。需要注意的是,发电用铀燃料的铀235浓度较低,上百吨铀中的大部分是没用处的铀238。尽管如此,核电站内的铀235总量却远远高于任何一枚核弹,一旦泄露,造成的污染是核弹不可比的。


但是,并不是说核弹一定会更干净。如果原子弹是以钚为燃料的,那么污染毒性就高得多,而且钚衰变还会产生新的放射性同位素。所以,钚弹的核污染比铀弹要麻烦得多。


苏联造水库如果用的是铀弹,而且能控制当量规模,那么爆炸后扩散的污染物也就是上百公斤。经过一段时间在广大范围内分散后,浓度也许还是能接受的。如果用的是氢弹(不是那种增强型氢弹),那么污染可能还会更轻微一些。但也只是相对轻微。


陶式防务评论


苏联不光用核武器爆炸制造水库,还利用核爆炸制止过油气井井喷事故,进行过大规模的地震勘探寻找到了大量的油气田。

小油瓶只想说,这很苏联,这很战斗民族!

▲核爆情景

令人谈核色变的核武器,却被战斗民族“驯服”用来搞“基建”

谈起核武器,人们就回想起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投掷两个原子弹的场景,原子弹爆炸使广岛方圆14平原公里的6万幢房屋被摧毁,爆炸产生的辐射使得那些幸存的人在以后20年慢慢走向死亡,原子弹爆炸恐怖的杀伤力和后果至今令人心有余悸。

▲原子弹爆炸后将房屋建筑夷为一片平地

因此人们一般把核武器视作可以毁灭人类文明的灭世武器。

继美国人研制出核武器后,苏联也不甘示弱于1949年8月成功研制出原子弹,自此苏联人开始拼命扩充核武库,截止到1960年,苏联已经拥有1605枚核武器了,但是核武器有保质期啊,过期的必须销毁,这么多的核弹如果白白销毁了,那不是暴殄天物吗?

▲手握巨量核武器的战斗民族,就脑洞大开,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力这么大,我为什么不用他来给自然环境改天换地呢?

于是苏联人便制定了著名的旨在和平利用核爆的“第七号国家经济核爆炸计划”。

1965年苏联的“核平计划”便第一次开展。

当时位于苏联境内的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洲恰刚河周围居住的人口因为处于内陆、气候干旱等原因,用水一直以来是个大问题,苏联决定用核武器炸出一个深水坑,然后引入水源,制造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彻底解决当地用水问题。

▲核爆情景

于是在当年1月,一枚14万吨TNT当量的氢弹被埋在塞米巴拉金斯克洲恰刚河滩下178米深处,伴随着一声怒吼,烟尘直冲5000米的云霄,等到尘埃落定,一个百米深的大坑浮现到眼前。

经过简单加工,一个直径430米,总容量1700万立方米的漏斗形水库便形成了。

塞米巴拉金斯克洲恰刚河人工湖

▲苏联能源部长现身说法,在这湖里游一游活到99

最关键的是,工程完成后,当地人对这个人工河保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辐射并没有消除,当时的苏联能源部长听闻这些质疑,直接前往了该人工湖,亲自跳入湖中游泳,表明湖水中水没有收到辐射,后来这位部长的身体也没有收到辐射的影响,活到90多岁才离世?

那么为什么没有收到辐射的影响呢?

(1)和平核爆是根据应用目的和安全需要,专门设计的核爆炸装置,同时为了减少爆炸后进入人和各种生物的放射性核素,都是采用高聚变份额、低污染的核聚变装置。

(2)为了确保降低辐射,在选择爆炸时要正确选择爆心和核弹埋深,采取有效封堵等措施,尽量减少放射量的产生。这次核爆也是选择地下爆炸的方式,有效减小了核辐射的发散程度,将核弹威力控制在了最小。

(3)核爆炸造成的核污染不同于核电站泄露,他的核燃料燃烧充分,沾染危害更小,辐射的时间也很短。所以在本次核爆后,第二天,放射性沉降物的强度就降到了1毫伦/小时以下,不久后,就处于天然本底水平(15~20微伦/小时)以下了。

(4)最后水是最好的核辐射屏蔽体,的确放射性会有,但是水会有一定的淡化作用。


小油瓶侃历史


你好,军武杂谈为您解答:——因为核武器爆炸属于快速反应,因此辐射消失得快。

太过专业的术语估计大家听了也会觉得很无聊,我就用尽量通俗的话来进行解释吧。

举个白话点的例子,核武器就像一团面粉一下子燃烧爆炸,在爆炸完之后,虽然还有残余的面粉,但是剩余的量已经微乎其微了。

而核泄露就像在一团面粉中放了一个炮仗,面粉虽然被炮仗炸开了,但是面粉并没有消失,反而扩散范围更大了。

第一个例子对应的就是苏联用核弹造水库和日本广岛核爆炸,因为反应快速且剧烈,在一段时间时候核辐射的水平就消失得差不多了。所以苏联的水库能用,日本的广岛目前也还可以住人。

而切尔诺贝利事故和日本福岛事故对应的则是第二个例子,因为相应的辐射物质并没有反应完,反而借助各种渠道扩大了覆盖范围,因此危害更大。对于这种辐射扩散情况,要么等相应的辐射物质自然衰变完,要么就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慢慢进行消除。

两种方式都是得不偿失的。


军武杂谈


尽管前苏联只存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但是苏联却给世界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记忆和难以忘却的历史。其中就包括苏联曾经用核武器来搞工程建设。这样的创举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绝无仅有的突破和尝试。

我们知道20世纪初,一个叫爱因斯坦的犹太科学怪才发现了上帝的秘密。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转换的方程。E=MC^2;促进了原子弹的理论成型,随后爱因斯坦由于纳粹德国的迫害辗转多地最终加入到了反法西斯的美国。这使得美国在原子能领域的科研力量得到了加强。最终先于德国之前研制成功了原子弹。



1945年初,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尾声之时,一种新型的超级武器在美国被秘密研制成功。随后纳粹德国的战争头目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德国的首都柏林被美苏英法联军攻破。世界范围内的法西斯国家便只剩下了日本法西斯依然在做着最后的困兽之斗。

当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当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军民及各方武装力量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当苏联派出大军出兵中国东北剿灭日本关东军之时。美国将两颗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投放在日本的本土之上,轰炸了日本当时重要的军工业城市——广岛和长崎。



1949年,苏联也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成为了全世界第二个能够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国家。并且苏联在研制成功原子弹之后,为了能够尽快的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而大肆的制造原子弹。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便拥有了2000枚原子弹。

但是原子弹这种核武器却极不耐储存,大约15年到20年的时间就要进行更换或者拆除。因此苏联为了能够将这些原子弹的功效充分发挥。于是制定了“计划7”即国家经济发展中和平利用核武器计划。也就是想要将那些即将到期的原子弹应用于苏联的基础工程建设中去。这其中包括水利工程、地质勘探等等。



1965年,苏联为了解决恰刚河滩地区百姓饮用水问题而决定利用核武器爆炸修建一个人工水库(人工湖)。当时苏联科学家选用的核武器爆炸当量相当于14万吨TNT,爆炸点选择在了地下178米处。当核武器被引爆之后,产生的蘑菇云冲上了4800米的高空。随后尘埃落下一个巨大的爆炸坑形成。经过工人们对这个爆炸坑进行了简单修理之后,湖水被引入到人工湖之中,一个人工水库就此落成。


由于苏联的科学家对爆炸所产生的辐射和污染进行了严格的计算和精妙的控制,人工湖之中的核辐射和污染物残留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核辐射影响。但是当时周边的百姓依然不能够放心饮用壶中的水,担心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核辐射超标。

为了打消周边民众的顾虑,同时也为下一步利用核武器进行基础建设铺平道路。时任苏联主管部门的官员在众目睽睽之下跳入水中,畅游一番。这才打消了社会民众对于核武器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中的担心。



珞珈山的猫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里不得不感叹,战斗民族就是战斗民族,在其他国家谈核色变的时候,苏联人居然用核武器来造水库。

1965年的时候,苏联在地下埋了一颗14万吨当量的核弹。

引爆之后,地表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坑,由于使用的是铀弹,所以相对而言辐射污染就小很多。

而且很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天,核辐射污染就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于是,苏联人灌水成湖,在上面造了一个水库。

当时苏联民众对此事议论纷纷,表示不敢相信这个事啊,無月也不敢相信。

老百姓不敢相信,政府就要出来给证明啊。

于是,噗通一声,苏联的原子能部长跳进了水库,在里面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游泳技术,以此来向苏联民众证明这个水库没有污染。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始末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反正無月是不信的。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自从核武器被制作出来后,一直是人们、以及各个国家,大家都是谈核色变,因为它太厉害也太恐怖了;因为核武器在开发的程度上难度较高,所以很多国家更是卯足了劲去研发,拥有了核武器也就拥有了一张保命牌,这是一个极其强大的武力威慑

核武器的威胁

核武器的威胁不仅体现在它的物理威力,体现在它给客观物体所造成的伤害,而且还体现在它对于该地的遗留性伤害,这种遗留性的伤害便是辐射伤害,会对一些生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除此之外,如果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采取核武器的打击,当核武器在那个国家爆炸时,会使得这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产生较重的影响,较重的伤害。而且,核武器所释放能量的速度可以在微妙的时间内,是正宗的快准狠。核武器在到达了目的地准备爆炸时,会在爆炸的周围形成高温,对周围的空气施压然后便会产生较大的冲击波,从而能够损坏和破坏地面上的一切可攻击目标。

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杀伤力,所以才会使得人们对于这样的武器很是害怕,对于这样的武器很是忌惮。

既然如此可怕,为什么苏联可以利用核武器制造水库?

虽然核武器是这样的可怕,是这样的让人们害怕,所以各国缔结了一个“条约”来限制核武器的使用,但是就关于这个条约来说,各国虽然利用核武器进行战争的行为被该条约限制了,但是如果正常的以实验为目的、以不损害其他国家为目的的话,是可以正常的使用核武器去进行实验的。正是如此,才使得在那个两极对抗的时候,美国和苏联会频频的利用核武器做实验。我们可以看一下各国使用的次数,就那个时期来说,美国一共利用核武器进行了二十七次的实验,而苏联则进行了一百二十四次的实验。

所以,就根据这些数据来说,虽然这些核武器是很可怕的,对人类具有毁灭性的打击,但因为是条约所允许的,所以才会使得当时的美国和苏联,会利用核武器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

苏联利用核武器炸成的不是水库,而是人工湖

苏联利用核武器修建水库,是其在一定程度上的实验,正是这次的实验成功了,使得苏联在利用核武器来制造人工湖泊、制造人工水库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苏联曾经利用核武器炸出了一个人工蓄水湖,而这个湖制造出来的初衷,便是为了能够解决附近的需水问题,解决附近的用水问题。但是当时很多人对于核武器还是有一种恐慌的心理,人们都不相信这个利用核武器制造出来的人工蓄水湖,是可以正常使用,当中的水是可以正常饮用的。为了解决大家这样的疑惑,“据说当时苏联负责该方面的高官,直接脱掉了衣服,跳入到了这样的一条湖泊中进行游泳。”可就另一种说法来说,当时是没有什么苏联高官跳入湖中游泳的历史记录,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报道,其实是为了使当时的居民们能够放心的去使用,放心的去饮用当中的水,毕竟每一颗核武器的爆炸,都是该国政府的经费在燃烧,政府可不能让这次的行动达不到本来所期望的效果。

之所以苏联政府敢于让人民群众们去饮用和使用该人工湖泊中的水,那是因为他们很有自信的利用人工科技,合理的控制了该核弹所释放的核辐射,说的白点,就是当时核弹的爆炸,是在人工可控范围之内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当时湖泊的核辐射影响被降低到了最小。

但是大家要知道,将核辐射降低到了最小,并不是说没有任何的影响,即使在人工的可控范围之内,对于该人工湖来说,当中还是有辐射的。


木剑温不胜


额,用核弹炸水库是上世纪苏联“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中包含的核武器用于民用工业发展建设中的其中一个典型事例,这种类似的“核武器转民用”的例子苏联在上世纪可做了不少,在“计划7”(国家经济发展中和平利用核武器计划)中总共进行了115次核爆炸,其中几个次数较大的包括:39次核爆用于地质勘探、25次核爆炸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以及22次核爆炸用于在地下建造天然气存储仓,除此之外,灭火、开矿等民用建设方面都用到了核弹,其实除了苏联之外,美国的“犁头计划”(Project Plowshare)也是和平利用核武器的典范。


▲核弹灭火

言归正传,为什么用核武器炸水库、开矿等民用作业时不用考虑辐射影响呢?这个应该是跟辐射的剂量有关,首先我们要清楚核爆后的主要辐射来源是什么?核爆之后的辐射主要来自于核材料裂变后的放射性产物,不管是氢弹还是原子弹,主要辐射残留就是裂变产物,为什么?因为氘、氚热核反应后的产物是氦原子核,这玩意不是放射性元素,不会释放辐射,

现阶段的氢弹在爆炸后之所以也会有辐射,是因为用到了原子弹来当起爆的“扳机”,以及次级反应外壳里有铀-238,在高能中子的作用下,铀-238同样也会发生裂变(但不发生链式反应)。因此,不管是原子弹还是氢弹,爆炸之后的辐射残留都是来源于裂变产物。


▲氘氚热核聚变反应简图

那么,核裂变之后的产物有哪些呢?总数有20多种,原子质量数在86~107和131-148这两个范围,但是主要对人的主要危害产物则是有这5种放射性元素:铯-137、铯-134、锶-90、锶-89和碘-131,如下图所示,至于其他的元素,要么是含量太少、要么是寿命太短,亦或者是放射性强度低(比如α辐射)。
▲主要裂变产物

为什么说图中的这几种放射性元素是核爆后主要的放射性危害?原因如下:

1、碘-131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容易富集在人体内部(裂变产额以及衰变能相对较低);

2、铯-137和锶-90的的裂变产额占比大,核爆后产量更多,半衰期相对较长,以及放射性粒子的能量更高(看表中的“衰变能”那一栏);

3、铯-134和锶-89半衰期相对较短,属于短寿强放射性元素,辐射危害的时间更加击中。

因此,在核爆之后,主要的辐射危害就来源于这几种元素。

▲所有裂变产物

但是在这几种放射性元素中,碘-131、和锶-89的半衰期很短,是以天来计的,铯-134的半衰期也只有2年。前面提到,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元素,寿命就越短,放射性危害就越集中,而关于元素的半衰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经历一次半衰期,宏观上该元素的基数就变为原来的1/2。所以,对于碘-131来说,8天时间一过,就有一半基数的碘-131衰变成了其他元素,时间越长,碘-131的含量就越少,等十天半个月一过,放射性沉降里的碘-131可能都已经衰变的差不多了,锶-89的半衰期有50天,所以,可能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来让他衰变,至于半衰期2年的铯-134,其辐射危害的时间则是长达好几年。

▲核弹炸出来的水库

其实在这些放射性元素中,最麻烦的还是铯-137和锶-90,半衰期有几十年、放射性粒子能量强、裂变占比高,并且跟碘-131一样,也容易进入人体潜伏,因此,核爆过后,在放射性污染的核心区域,起码在几十年内是不安全的,想要等铯-137和锶-90这两种元素的辐射强度降低到安全的程度,起码需要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至于苏联核爆水库之后,核工业部长亲自下去游泳并没有遭到严重辐射这个问题,应该是辐射的剂量太小,首先,当时用来炸水库的核弹只有14万吨TNT,水库炸出来后,也要等到蓄满水才能去游泳吧,在这段时间里,像碘-131、锶-89这两种放射性元素可能已经衰变的差不多了,至于其他三种放射性物质,对于数百万立方的水库来说,浓度太低了,单纯游个泳应该不会造成严重的辐射影响。


哨兵ZH


为啥爆炸核武器的问题也写在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里面了呢?大家都知道《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一个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的国际条约,但真心建议大家阅读下《条约》全文。

在《条约》第五条是这样写的:

每个缔约国承诺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按照本条约,在适当国际观察下并通过适当国际程序,使无核武器的缔约国能在不受歧视的基础上获得对核爆炸的任何和平应用的潜在利益,对这些缔约国在使用爆炸装置方面的收费应尽可能低廉,并免收研究和发展方面的任何费用。无核武器的缔约国得根据一项或几项特别国际协定,通过各无核武器国家具有充分代表权的适当国际机构,获得这种利益。就此问题的谈判应在条约生效后尽速开始进行。具有这种愿望的无核武器的缔约国也可以根据双边协定获得这种利益。


简单的说就是核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可以以和平目的使用。

有了这个条约的许可,美苏两个国家共计进行了151次和平目的的核爆炸。大家所一天到晚谈的“用核武器炸出水库”的段子其实只是这151次核爆炸中的一个而已。


咱们先撸一下这些和平目的的核爆炸,其中:美国进行了27次,苏联进行了124次。主要爆炸目的为:建造水库、建造运河、建造拦河坝、增加石油产量、建造岩洞空腔、增加天然气产量、深沉地质勘查、灭火……


其中美国和苏联一共利用核爆炸炸出了大大小小的“11个湖泊”和“3条运河”。所以说核爆开湖并不是多稀奇的事情。


但要说的一点是——被核弹爆炸产生的湖泊最大的是查干湖,直径400米深度100米,是利用一枚14万吨的氢弹进行浅表爆炸所形成的人工湖泊。

这个湖的大小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同时,也没有什么苏联原子能部长下湖游泳的历史证据。

所谓的“原子能部长斯拉夫斯基”,其实是没有的事,“斯拉夫斯基”这个人的名字是不存在的。这个信息其实是假的!


由于当年的核试验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并没有得到完全处理,至今这个湖内的钚含量还超标10000多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