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九阴真经》总纲言明九阴极盛乃是灾害,这是不是与书名自相矛盾了?

繁华万里


《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共同构建出了“射雕三部曲”中数代高手的武学基础,但是一阴一阳的经书之名,却带给了许多读者不少的疑惑。那就是无论是《九阴真经》的总纲,还是《九阳真经》所阐述的要旨,皆言明“武学的最高境界,乃是阴阳互济之道”,但两部典籍,却皆以“九阴”和“九阳”两个极胜的两端作为书名,这是不是自相矛盾了。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从新修版小说中的解释是由于黄裳的一个担忧引起的,而从小说背后来说,却是因为小说经过几次修订之后,改变原先设定的一个结果。



《九阴真经》里面的武学偏重阴柔是个事实,但这里面有原因的,而他的武学修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一个事实,两者其实并不矛盾。

在我们看新修版小说“射雕三部曲”时,可能都会因为《九阴真经》的“阴阳”属性而产生过矛盾。因为从“九阴”之名来看,该部秘笈应是偏重阴柔属性的武学,后来斗酒神僧也是在看《九阴真经》之后,觉得《九阴》阴气太重,一味崇扬道家黄老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未及阴阳互济之妙,才创下的《九阳真经》。然而在《九阴真经》的总纲上,却清楚的写着“阴阳互济”之道才是武学的最高境界,这是不是黄裳自相矛盾了?其实这并不矛盾。

《九阴真经》中所载的武学偏重阴柔,这是个事实。我们都知道经书上所载的武功,是黄裳经过了四十年的苦思,破解敌人的武功之道而来,特别是下卷中外家武功,先载敌人之功,后述破解之法,其出发点就是为了报仇。因此目的,故而这些武功的实战性都特别强,而且为了增加敌复仇时的胜数,招术上都是道行阴险诡异及狠辣。这也是后来的“黑风双煞”和周芷若等人仅凭“九阴白骨爪”这些外功,都能闯出一时的名堂。再加上黄裳自身的武学来自道门,这就导致了《九阴真经》整体的武学理念偏重阴柔,有“九阴极盛”的特性,这也是经书之名缘何取“九阴”之名的原因。


他之所以著下《九阴真经》,是不想湮没自己多年苦研的心血,但对于经书所载之学存在的这个问题,黄裳非常清楚,他更他明白“九阴极盛”乃是灾难,一味偏重阴柔,远离光明正大之道,会对练此武学者,心性受到魔性的吞噬,最终害人害己。因此他才写出了总纲一篇,将《九阴真经》上卷的内功心法,所论述的武学原理,做了一个宗旨性的归纳。总纲从武学的根源上,讲明了“武学的最高境界,乃是阴阳互济之道”,也纠正了道家武学偏重阴柔的流弊与缺失。可见,黄裳的武学修为是已然达到了武学的最高境界,他是感悟到了武学的至理。

从总纲的修炼出发,能将《九阴真经》原本偏重阴柔的属性去除,从而达到“阴阳互济”的境界。后世的一灯大师和洪七公在重伤后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复原功力,便是得益于总纲法门之功,而郭靖更是能“降龙十八掌”打出刚柔并济的妙用,在后世的传承中,张无忌更明言“九阴九阳,并驾齐驱”,黄衫女子会说《九阴真经》博大精深。

不过在黄裳撰完经书时却忽然想起,此经若是落入心术不正之人手中,持之以横行天下,无人制他得住,后果不堪设想,但若将这篇总纲毁去,又心有不甘。黄裳读遍道藏,精通内典,因而索性将这篇总纲译成梵文,但却是以中文音译。在他想来,此经是否能传之后世已不可知,中土人氏能通梵文者极少,兼修上乘武学者更属稀有,得经者如为天竺人,虽能精通梵文,却不识中文,也是无用之功。其实就是为了预防,《九阴真经》防备落入歹人之手练成绝世神功的一种手段,没了总纲,修炼者若起歹心,自难避“九阴极盛”的危害。


但也是因为总纲乃是音译梵文,少人能真正破译,导致了得到《九阴真经》的人,都只是修炼经书上中文所载的武功,从而违背了总纲上“阴阳互济”的理念,引起了世人对《九阴真经》属性的误解。便是当日获得真经的王重阳和斗酒神僧,只怕也是未必能够看懂,不然斗酒神僧也不会论断《九阴真经》是一味的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了。不过也是斗酒僧没看懂,毕竟不是纯梵文,又或是匆忙朗阅一遍没看到,这才有了《九阳真经》的问世。当然了,若没从总纲出发去修炼九阴内功,其内力还是会受到“九阳神功”的克制,毕竟《九阳真经》就是为了克制“九阴”而来的。

故而,《九阴真经》的总纲与真经中所载的武学是没有矛盾的,总纲是武学原理根源上的归纳,它能从根本上改变真经上所有的武学,乃至天下所有武学在本质上出现的偏颇属性。其实这也仅是新修版小说,为了奠定《九阴真经》乃是代表武学最高境界的地位,而作出的一个解释而已。

从小说创作的背后来说,之所以会出现武学理念矛盾的这个问题,乃是几次修订造成的结果。

在最初的连载版小说中,《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乃同是达摩祖师所创。《九阴》是克敌制胜的外功,佛门虽有降魔之说,但更重度化而非杀戮,这经书的武功难免阴险狠辣,因而取名“九阴”,而《九阳》则是修人心性的内功,刚好与之相反,两者既相克又相生。练就“九阳神功”能够发挥出“九阴”武功的最大威力,但也能克制“九阴”武功的招术。达摩祖师也是怕这《九阴》落入坏人之手,危害苍生,因而才会创出《九阳》或者将两者分开而著,给后世之人留下一个克制之法。从这个设定,能看出《九阴》和《九阳》,就是两个极端的属性。


而在修订版(三联版)小说中,开始将《九阴真经》的创作者改为黄裳,也就“九阴”一名对照,将《九阴真经》改成偏重阴柔的道门武学。在这版小说中,《九阴真经》作为武学宝典的地位开始提高,不再是单纯的外家武功,而是包含上乘内外功的秘笈,按照张无忌在发觉周芷若修炼“九阴”之后的那股阴劲之后,更是讲出其内功能与他的“九阳神功”各擅胜场这样的话。不过,按照这版小说的设定,“九阴神功”和“九阳神功”,还是跟各自的书名一致,是偏属阴阳两个极端的内功,“九阳”还是“九阴”的天然克星。

但到了新修版小说中,对这两部秘笈的设定又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两者不再是单纯的偏重“一阴一阳”,两个极端属性理念的武学,而皆是代表着武学最高境界的两部宝典,各自的要旨,皆是言明“武学的最高境界,乃是阴阳互济之道”。其实这是因为金庸先生为了表达一个理论,那就是中华武学博大精深,各门各派,源远流长,在武学最根本的理论上却是殊途同归的。既然是代表武学最高境界的宝典,其武学理念就应当是还原出了中华武学的根源。

黄裳的武学悟自道藏,表面上偏重阴柔,实际上究其根源,道门与佛门的武学,乃至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学都一样,其原理都是从“阴阳互济的太极之道”演变而来。只是在各自发展的道路上,继承之人的修为不同,对武学至理的感悟不同,因此产生了偏颇与差异,或重阴柔,或重刚阳,才慢慢演变出不同武学理念的流派,但在根源上都是殊途同归的。表现出来的都是互补短长,百川入海的包罗万象。这一点,一灯大师在译出总纲之后的论述,还有后来一代宗师张三丰的一句话,说得再明白不过。

张三丰道:“红花由藕,天下武学原是一家,千百年来互相截长补短,真正本源早已不可分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回》


由此可见,黄裳与斗酒神僧,在武学修为上,在对中华武学根源的感悟上,是同处一个境界的。这才真正解释了修订版小说中,张无忌对“九阴”“九阳”并驾齐驱,各擅胜场的论断。两部宝典都还原出了中华武学的根本理念,就是阴阳互济之道,这也是武学的最高境界,武学的至理。不过,新修版小说中《九阴真经》的地位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却因三版小说这样不断的修改和变更原来的设定,给先入为主的许多读者带来了不少困惑。

总而言之,《九阴真经》作为一部包含了武学原理和内外功的武学行要,假若没从总纲出发去修炼,就会陷入“九阴极盛”的灾害。反之则能从总纲所阐发的武学至理中,得到武学最高境界的理论和方法,练成阴阳互济的大成之功。《九阴真经》总纲和《九阳真经》要旨的理论是一样的,都还原出了武学的根源,也印证了张三丰所言,天下武学原是一家。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