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第一军情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从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来看,本着事后诸葛亮的精神,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巴巴罗萨计划是不完美的,用堪称是对希特勒的侮辱。

我们知道一句话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指的是任何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各种各样不可预见的事发生,巴巴罗萨计划也不例外。

那么,巴巴罗萨计划为何不完美,它的失误在什么地方?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高估了苏联的硬件情况

历史上除了蒙古人,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征服俄罗斯。

1812年,拿破仑60万大军大举进攻沙俄,结果被坚壁清野的沙俄人拖得筋疲力竭,狼狈而归,敲响了拿破仑帝国灭亡的丧钟。

129年后,希特勒550多万大军再次折戟苏联,成就了俄国难以战胜的神话。

拿破仑的军队从西欧打到东欧时,在波兰地区看到了法国人难以想象的景象,到处是土路、垃圾、臭水,人们衣衫褴褛,传染病横行。一向比较注重卫生的法国军队缺乏对此地病毒的抵抗力,纷纷病倒。在东欧的战争中,因为病毒导致的非战斗减员成为拿破仑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一个多世纪后,希特勒再次来到东欧。面对一个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硬件条件应该会有所改善吧!

想多了!

虽然苏德战争前,希特勒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麻痹苏联神经;瓜分波兰使苏德接壤;通过观摩苏联阅兵看苏军队的精神面貌等。

甚至,为了称霸欧洲甚至世界,德国还向北极派遣了秘密部队。然而,准备工作如此详细的德国还是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苏联的雨季和冬季。

1941年6月22日,德国纠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仆从国共550万大军撕破苏德边境,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由于苏联大清洗运动的恶劣后果,加上斯大林的麻痹大意,致使开战初期苏军猝不及防,一溃千里。

到10月莫斯科战役开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300多万军队,飞机损失96%,大炮坦克不计其数,国土损失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人口损失四分之一。

但是,对于处于巅峰状态的德军而言,这样的战果并没有达到希特勒的预想。因为德军在推进的过程中遭遇了两个非苏联对手!一是天气,而是大地!

德国没有想到,已经基本成为工业国的苏联,竟然还大部分是土路!而且是在苏联经济发达的西部地区。

因为土路的因素,导致德军推进时,黄沙滚滚,大量粉尘进入大炮、坦克、摩托车以及士兵的身体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不仅设备寿命受损,人员生病,最要命的是迟滞了德国闪电战的步伐。

9月,雨季来临,绵延的秋雨让土路成为泥路,德国的坦克装甲车陷入泥淖中不能开动,原本一天平均行进50-80公里的德军只能每天行进5-8公里!

等到10月以后道路结冰,德军终于从泥淖中走出来,马上又遭遇俄国的严寒!陷入了和拿破仑一样的绝望中!

2、低估了斯大林的反抗决心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为什么不可战胜,是因为德军真的天下无敌吗?当然不是,或者说不全是。德国之所以无敌,和德国前期面临的对手有极大关系!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波兰迅速亡国,随即德国调转枪口,横扫西欧。

长期以来,德国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同属于基督教势力范围,在民族意识上更倾向于走到一起,而和俄国严格区分开。这决定了德国在西欧和俄国的扩张情况大相径庭。

因为和英法更像是一家人,所以瓜分波兰后,英法一度沉浸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美梦中无法自拔,等到德国横扫西欧,英法联军迅速溃败!

在基督教世界,弹尽粮绝走投无路选择投降并不是羞耻的事情,因此很多西欧国家几乎是望风而降,德国攻占丹麦全境只用了4个小时!

而面对武器装备远超德国的第一陆军强国,德国同样是摧枯拉朽,绕道比利时,让法国人苦心经营的马奇诺防线成为笑料。

因为抵抗不及,除了在敦刻尔克撤往英国的33万人,剩下的西欧军队最后放下了武器!

太顺利了!

所以希特勒毫无意外地膨胀起来!有了吞掉苏联的强大信心。

根据希特勒的情报,此时的苏联只有180个整编师,且绝大多数布置在西线,通过瓜分波兰已经让苏联将军队布置在德国的眼皮子底下,一旦开战可迅速将其吃掉。

所以希特勒提出:“三个月灭亡苏联”!

但是希特勒低估了斯大林,更低估了斯大林建立的斯大林模式。

简单说来,斯大林模式就是高度集中,将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特别是战争时期,其强大的动员能力让所有对手都望尘莫及。

开战之后,依靠苏联完整的军政架子,苏联迅速扩编到360个师,这让德军越打越绝望,因为他们发现,即使自己消灭了眼前的苏军,马上会出现另一支苏军!

而且,有别于基督教世界,长期浸润在马列主义的斯大林将投降视为不可饶恕,并且下令士兵不准投降,这让德军吃尽了苦头,因为停下来的方式只有一个: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而且,苏联巨大的国土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纵深,这是德国无法战胜苏联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3、错估了美英的对苏态度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西欧大陆战事结束。此时的西欧,只剩下一个岛国英国。

在德国海军实力不及英国的情况下,希特勒一直没有放弃和英国媾和的打算。二战爆发后,丘吉尔上台,这个坚定的反共分子让希特勒看到了希望。因为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也是天然反共的,希特勒认为,既然志同道合,那么肯定可以合作!

丘吉尔不干!

面对德国,丘吉尔表现得异常强硬,坚决不投降,即使敦刻尔克看起来向德国给自己示好,丘吉尔也不为所动。丘吉尔的态度使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发动了不列颠之战。

丘吉尔的选择是正确的:

  • 首先,作为岛国,英国一向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一个几乎同一西欧的德国不是英国人想要的好伙伴!

  • 其次,美英关系密切,作为美国的对手,日本和德国结为同盟,所以美国和德国天然对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如果和德国媾和,等待英国的可能就是美国的猛烈打击!得不偿失。

所以,美英联手,挫败了希特勒的阴谋!

虽然大家都是基督教大家庭的成员,但是没有办法,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都免谈。

应该说,在美英等国的眼里,希特勒背叛了他们。早先希特勒崛起时,作为一战战胜国的英美法国等并未加以阻止,理由很简单,希特勒不断标榜自己的反共立场,并且将斯拉夫人视为劣等民族,一开口就是指向苏联,这让一向反苏的西方国家有种找到一把好枪的感觉!

所以,他们或者默许,或者直接支持,想要通过希特勒和苏联的死磕,让自己的渔翁得利!

但希特勒不想只做一把枪,所以他将枪口指向了西方国家!

由于一战带来的影响,西方国家反战情绪严重,面对精良的德军,他们一溃千里!

所以,在德国主动撕破脸的情况下,美英等国转而和苏联站在一起。德国围攻列宁格勒时,发现了大量的英制坦克。莫斯科之战胜利后,美国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

实践证明:再完美的计划,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不行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德国名将曼施坦因有个回忆录《失去的胜利》,文中有句概括很精辟,叫作技术战胜重量,换言之,二战中苏德战场上,德军所依托的是技术与战术的先进,以及德军基层官兵的素质优越。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军总参谋部根据闪击波兰的黄色计划和闪击法国的白色计划之经验拟定 ,从战争开始的局面看,战争计划堪称完美,南中北三个集团军群突破非常顺利,苏军一片慌乱,被合围甚多。但是战争结果表明,该计划有三大方面的失误:

一。进攻时间问题。

巴巴罗萨计划的发起时间原本为五月初,而不是后来的6月22日 ,这一个多月是要命的,正是在德军推进至莫斯科郊外时,苏联的严冬到来了,冰天雪地让德军机械化部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

这纯属意外,希特勒不得不推迟进攻时间是因为主要的装甲部队派往了中南欧 ,一是猪队友意大利侵略希腊反被殴,一是南斯拉夫发生政变亲德政府下台。德国装甲部队进攻犀利,很快迫使南斯拉夫投降,希腊投降,可惜,宝贵的时间也浪费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小国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苏联。

二,对苏联道路情况的预估问题。

德军的立体闪击战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道路情况的良好和四通八达,波兰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法国更是发达国家,其良好的公路网为德军的迅速推进提供了便利。可是苏联情况就不一样了,地域广大,柏油路面极少,大多是劣质土路,这样的公路一经雨雪就是泥泞不堪,极大限制了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回答希特勒的责问时说,我的士兵正在与淤泥作战中。

看见没,穷有穷的好处。

三,后勤保障问题。

苏德战争跟我们抗日战争不同,是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油料,食品,弹药等辎重需求极大,对于在敌国作战的德军来说,所有这些都必须从德国运来,部队推进的越快,后勤补给线越长,送一车油上来恐怕车本身消耗的也得一车油,德军参谋总部对后勤的评估过于乐观了。

甚至于,几百万德军没有准备一件冬装,参谋总部认为严冬到来时战事已经结束。偏巧1941年的寒冬不但提前到来,而且来势汹汹,德军的钢铁装备和士兵,一下子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在莫斯科附近转攻为守,等待第二年的春天到来。

而战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


度度狼gg


莫斯科会战,计划兵分三路直取苏联首都莫斯科,德国中央坦克集群,担当中路先锋,直取莫斯科,由于速度过快,装甲之父的古德里安的中央坦克集群,提前半小时到达莫斯科郊外三十公里处,古德里安的望远镜看到了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他马上致电希特勒是否直取莫斯科,快速拿下苏联国都,苏联就完蛋了,但希特勒致电古德里安停止前进,左右两翼跟不上,必须等待,这是他犯下的兵家之大忌,应该下令直捣黄龙莫斯科,苏联就不战而亡了………

斯大林格勒保卢斯第六集团军被围没有主动撤出导致被歼!希特勒狂妄自大导致失败!

非要去占领什么无关紧要的列宁格勒!导致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群不能相互支援………


爱新觉罗昊然


不知提问人哪里来的自信,认为“巴巴罗萨计划”堪称完美。

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德国佬原本是设想按照在波兰实施的闪击战一样,快速歼灭苏联的有生力量,夺取乌克兰的东部领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战线为止,大致是如今欧俄平原一带,迫使苏联投降。在战争开始的几个月里,德军继续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个东欧平原,歼灭了数以百万计战术欠佳的苏联红军,其战争艺术堪称辉煌无比,但最后仍在莫斯科会战中由于百年难遇的寒冬而攻势受阻,这场作战的受挫可以说是造成纳粹德国最终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希特勒和其第三帝国命运的转折点。

纳粹德国在巴巴罗萨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低估了苏联军民的抵抗能力和意志。况且纳粹德国在战前的情报工作未能做好,比如战前德国情报部门认为苏联拥有坦克8000余辆,而实际上却是足足有2.5万辆。希特勒曾于1941年8月4日在鲍里索夫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对古德里安这样说道:“如果我早知道你在书中(指1937年出版的《注意!坦克!》,古德里安在这本著作中估计那时苏军已拥有1万辆坦克)所提到的苏军坦克的数量是真的,我相信我可能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

德军的战争计划不一致,后勤准备也不完善(绝大部分高级将领过于乐观,认为圣诞节前就能结束战争,因此未能事先准备好过冬的装备)。在1941年底才发现自身面临的情况:红军的力量逐渐增强,然而德军的战力却因为某些因素而逐渐削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国土辽阔,每占一处地方便需要分兵把守,导致兵力分散、部署区域过度延伸,运输线延长的困难影响了补给和调度、恶劣的气候,以及各部队经过半年的征伐后的损耗急需补充,特别是步兵单位的兵员短缺现象从1941年9月出现后便一直未获得改善。一直到战争结束为止,纳粹德国陆军都处于步兵短缺和补给支持缺乏的窘境,而巴巴罗萨计划的流产,其实与1812年拿破仑征俄的失败有许多共通点。

所以说巴巴罗萨计划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完美。


彼得堡的肥天鹅


希特勒的狂妄和刚愎自用毁了‘’巴巴罗萨‘’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集结在波苏边境的三百多万德军,分为北、中、南三个集团军群:分别从三个方向,对北路的列宁格勒、中路的莫斯科、南路的乌克兰(基辅)实施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战略突袭行动。

在战争爆发之初,‘’巴巴罗萨‘’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北路集团军群围困了列宁格勒;中路和南路集团军群在开战十七天即击溃了苏军近三十个师,大批溃败的苏军由于头一次见到德军大规模的坦克突击集群,从而显得手足无措而混乱不堪。以至于率领坦克突击集群的古德里安通过德军的俄语翻译,向苏军喊话:‘’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但请你们不要挡道快给我的坦克让出道路……‘’。混乱不堪的大批苏军随即被跟进的德军机械摩托化步兵缴械俘虏。


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德军第一装甲集群占领了苏联西部的彼得罗夫斯克;德军第十三装甲师强渡第聂伯河直逼乌克兰首府基辅。德军第二装甲集群也从斯摩棱斯克南下,从苏军西南方面军脆弱的北翼切入,与德军第一装甲集群在乌克兰克列缅丘克会师,从而成功包围了基辅。之前西南方面军主官之一的布琼尼,以及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都力劝斯大林放弃基辅,以避开德军强锐之势而保存苏军实力。但斯大林坚持进行基辅会战,结果西南方面军除了布琼尼、铁木辛哥、赫鲁晓夫等一批主官坐飞机撤离基辅外,西南方面军六十六万余人成为德军俘虏。


希特勒为了拿下乌克兰为部队提供粮食补给,从而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延后。结果基辅会战结束向莫斯科进军时,已经进入苏联冷雨霏霏的寒秋时节。而朱可夫则趁德军攻打基辅的宝贵时机,抓紧时间巩固了莫斯科的三道外围防线,从而严阵以待准备打击进犯莫斯科的德军。德军中路集团军群和南路集团军群一部汇集在一起,在第一和第二两个装甲集群开路下向莫斯科进发。苏联西部在进入秋雨绵绵的季节后,道路出现了大面积的泥泞:德军的坦克和机械摩托化部队由于深陷泥泞而举步维艰。待步履蹒跚的德军赶到莫斯科城下时,莫斯科的严寒已经悄然而至。一九四一年十月六日,莫斯科降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这似乎是对狂妄自大且刚愎自用的希特勒的绝妙讽刺:狂妄的希特勒之前认定德军一定能够在苏联十月革命节之前占领莫斯科,届时,自己就能够在莫斯科红场检阅德军。然而,一八一二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的历史又重现在二十世纪:第三帝国又再次重蹈了昔日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覆辙。


Mrttlzz99


首先要指出的是,巴巴罗萨计划并不完美,也不成功,如如果完美和成功的话,二战的的历史就改写。德国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他是侵略者,一切入侵者必然失败,这是无可辩驳的真理。可以说,巴巴罗萨在战术上很完美,在战略却是失败的。我们看看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作战计划是保鲁斯上将计划,他本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被俘)在计划中,希特勒以7个集团军群。计152师305万人,分南北中三个方向进攻苏联。

但由于由于意大利在希腊的失败,德军被迫于将巴巴罗萨计划被迫延迟了一个多月,这最终导致了德军未能在俄国严寒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意大利的猪队友就此证明)。

巴巴罗萨最大失误就在于他没有考虑到苏联的韧性。也就是完全低估了苏联红军抵抗力和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当然后勤准备不足和估计不足也是重大的原因,当然苏军对德军运输干扰,导致德军补给和调度的困难。

极端恶劣的寒冷。也对德军造成重大影响。可以说后勤的补给困难一直到战争结束为止,德国都处于缺乏的窘境。

应该说,希特勒完全有有足够的实力歼灭苏军和占领苏联领土。绝大多数武装部队,只要占领苏联的欧洲领土。快速推进到乌拉尔山脉一线,基本上就可以“巴巴罗萨计划”制定的目标。只 因此,纳粹德国的确有可能战胜苏联。但希特勒一开始被德军的胜利冲昏头脑,没有依照既定计划继续推进,而是更改计划,

没有占领巴库油田,而是转攻莫斯科,久攻不下又转而进攻巴库,朝令夕改。也是德军失败的制度重要原因。希特勒严重低估了苏联体制的动员能力。如此巨大的战争潜力也是出乎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意料之外。德国无法像苏联那样将搜所有的资源和力量,而且搜刮出最后一粒粮食投入战争。不许后退一步,也是德国的将军们所能做到的。在苏联在高度集中,凝聚一切力量的国家的体制下,苏联会把一切的资源都投入战争,摒弃由此带来的一切藩篱。如此巨大消耗是德国无法承受的。

再就是,苏联人民在入侵者面前,表现出的巨大凝聚力和同仇敌忾的决心是希特勒无法预料的,不像元首说的那天,当德意志的军队进入布尔什维克的领土,只要踢上一脚,整个布尔什维克的房子都要倒掉一样,可以说座房子虽然摇摇欲坠,但始终不倒,而且越来越结实、实在是出乎意料。无论我们对苏联多么的不满和厌恶,但在这一时刻,伟大的苏联却是屹立不倒,他的人民,他的战士,乃至每一个人都愿意奉献他的一切,红色苏联就是不倒,无论希特勒侵占了多少领土,杀害多少人。伟大的苏联依旧是战斗下去,斯大林与我们同在,永远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战斗意志和精神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德军的军事报告记录是督战队在后面端着机枪扫射防止红军后撤,苏军的师长军长和政委带头冲到一线。尤其是政委带着大家冲在最前面,这让德军很难理解。,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让你做到,我必须首先做到。可以说当时的苏联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慷慨赴死,最终战胜了侵略者,取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这超出了德国意识理解的范围。这样的钢铁意志是比冬天更让人惧怕。这是一切入侵者的必然下场。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一句话: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实力和抵抗意志。

希特勒以为苏联是一个腐朽的房子,只要踢开门,整个房子就会轰然倒塌。但是现实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德军在苏联遭到的抵抗远远超过在西欧各国遭到的抵抗。虽然苏德战争初期的苏军组织能力、战术水平都远远不如德军,但是苏联官兵的战斗意志却远超德军想象。

结果就是德军推进的速度要低于其预先计划。尤其在南方的乌克兰方向,遭遇了更加强烈的抵抗,以至于中线的推进超出了南线,形成半个突出部。

于是给希特勒造成一个两难的抉择。

方案一:不管南线受阻,中线继续前进,拿下莫斯科。这个方案的风险在于南线的苏军集团可能北上攻击中路德军的侧后方,威胁中路德军的补给线。那样中路德军就面临被切断后路的危险。

方案二:先不打莫斯科,中路德军南下协助南线围歼乌克兰的苏军集团。这个方案的风险在于:这一次错过打莫斯科,以后可能就再也打不下莫斯科了,因为到时候苏联已经加强了莫斯科的防御,而且冬天就要到了。

古德里安等人主张的是第一个方案。希特勒选择的是第二个方案。于是导致了史上著名的基辅围歼战,打垮了苏联南线集团。但同时也不出意外遭遇了再也没能拿下莫斯科的后果。

现在回想起来,古德里安等人的第一个方案未必就是保险的。因为就算拿下了莫斯科,南线苏军北上切断其后勤补给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事实上的莫斯科保卫战也证实了,即使后勤补给线没有被苏军切断,德军面临苏联的冬天时,后勤压力也很难扛得住——更不用说真出现苏军威胁后勤补给线时会发生什么了。

所以说巴巴罗萨计划妄图一锤子就把苏联打趴下,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斗。其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实力和抵抗意志,尤其是低估了乌克兰方面苏军集团的战斗力。南线德军没能按计划迅速解决南线苏军,就注定了巴巴罗萨计划无法成功。


唐律疏议


二战中德军“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误,就失误在希特勒的狂妄和该计划制定的不细致。

德国军队“闪电战”很快就占领了整个欧洲,特别是英法联军的溃败,法国的投降,让希特勒膨胀起来,变得极其狂忘。希特勒以为6月份进攻苏联,在立冬之前,就可以把苏军彻底击败。希特勒说:“只要我一支脚跨进去,整个房子都倒下来”。战争一开始苏联军队确实几百万破歼灭,可是源源不断地几百万军队又投入战场。原来德军预测,苏军不会超过200个师,可是战争打到中期,从苏军俘虏中得知,苏军仅有番号的就达300个师。这就说明德军在战争前根本不清楚苏军到底有多少部队。在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对莫斯科的地理环境都不了解,以致于道路泥泞,坦克和装甲车用马从泥泞中拉出来。莫斯科十月份就下雪,士兵的冬天衣服都没准备。


轴心国约定德国攻打苏联时,日本从远东地区同时进攻,可日本在诺门坎一仗就被苏军打怕了。日本随之“北进”改为“南下”,在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暴跳如雷,骂日军“蠢猪”。这样就使得在远东地区防守日军的百万苏军精锐撤防回莫斯科。
再一个就是德军的“焦土”政策,使苏联人民同仇敌愤,增强了苏联人民誓死抵抗的决心。希特勒更加狂忘地下一道命令:“绝不允许斯大林格勒投降,这个城市必须从地球抹去”。导致斯大林格勒全民奋战,最终也没有占领斯大林格勒。


适情雅趣


巴巴罗萨做为军事计划是相当杰出的,德军的执行也相当出色。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德国在政治上的谋化却是不入流的。



首先,没有在西线取得安定的环境;第二、没有进行战争总动员,转入战时经济;第三、北非战场和日意盟友只能说是在搞笑;第四、德国国內对是不是彻底消灭苏联,如何统治,如何发展占领区爪牙,始终没有明确的看法与政策,即对人心根本不去掌控,又不种族镇压,与其说政策失败,不如说没有政策。

军事行动会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这时候能动员的资源,人心向背,谋略,动员能力,盟友帮助会从量变引起质变。苏联正是利用这些因素从而从失利走向胜利。


钟鼎文拓片


“巴巴罗萨计划”只是纸面上完美,它在对苏联和德国自身错误的估计上计划的,也就是说本身“巴巴罗萨计划”对于当时的德军来说是难以完成的。一个不适合德军的“完美”计划还能称之为完美吗?


鉴于兵力对比和战争地域的辽阔,在制定作战计划的一开始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应该分为两个战局消灭苏军的可能性。可是整个陆军总司令部已经沉浸在“极度自信”的幻想中,完全没有考虑其他的可能。如:假使在进攻中遭遇重大挫折,无法达成计划目的,该如何安稳的在苏联度过冬季;如果完成计划的目标,攻克莫斯科,到苏联依旧继续抵抗,下一步又该怎么进攻?

除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出发点有原则上的错误外,就该计划的内容而言,除了决定在三个方向上实施主要突击,并没有确定具体的作战目标。也就是到底是以哪个目标为主要目的,是莫斯科?还是列宁格勒?还是南部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德军根本无力做到在三个方向上同时达成决定性突破!还计划所指出的一般企图(利用装甲部队锲入敌人深远纵深,消灭驻在苏联西部的苏军主力,阻止其向苏联辽阔的内地撤退)并不能算是一个全局战略目标,顶多算是局部的企图。



所以“巴巴罗萨计划”顾及到了苏联所有的具有各种战略意义的目标,却没有选出一个主要的突击方向!占领列宁格勒,与芬兰取得联系,有效改善北方集团军群的后勤补给(由陆路改成海运);占领莫斯科,切断苏联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将苏军防线一切为二;占领南部的原料产地乌克兰和工业基地顿涅茨地区,以及高加索油田,使苏联失去战争潜力。每一个目标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可是该计划却没有明确到底选择哪一个为优先目标,完全是希特勒和陆军总司令部就战略分歧的一个折中方案,拥有根本的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