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我女兒現在大學畢業了在家待業,我供著,但是她罵我還和我動刀子,該咋辦?

胡自吹天空


你好!你女兒已大學畢業了,不能在家待著,凡是在家待著的孩子閒著無聊,無非就是在家上網,睡覺,伸手找父母要錢,有時稍不如意還會找事,生氣,甚至有的還會攪的一家雞非狗跳,不得安寧。孩子到了成年就應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先從基層做起,工資一開始可能並不是太高,但是最起碼自己能夠自食其力解決自己的吃,穿,用,而不是靠父母來養活一輩子,要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能脫離崗位,脫離社會,不然在家越待越傻,越孤僻,越抑鬱。父母可以先給她做思想工作,談好,想要住在家裡可以,但必須出去找一份工作,父母養你小,但不可能養你到老,做兒女的責任應該是贍養父母,而不是一昧的索取。如果兒女真到了那種不懂分寸,不懂感恩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斷奶脫離父(母)關係。


用戶5003390188725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家裡資產至少、至少幾千萬…

這個阿姨已經退休了,她有個兒子,三十幾歲了,自從大學畢業以後,從來都沒出過門,更沒有工作過,每天在家都是打遊戲。她兒子很悶很悶,甚至我們都覺得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可是明明就是大學畢了業的人啊。

知道的人都說,她兒子廢了。舉一個例子,阿姨外出旅遊,她兒子不願意一起去,阿姨就和自己的姐妹一起出去玩,臨走之前給兒子提前親手包好了一冰箱的餛飩,告訴兒子,自己不在家的這段時間,自己餓了就下餛飩吃。

一週之後,阿姨回家了,發現冰箱裡的餛飩一個都沒動。於是問她兒子,為什麼不吃餛飩,她兒子說,因為自己不會下。

她兒子在家啃了一個星期的方便麵。困了就睡,餓了就吃方便麵。也不打電話問問媽媽,也不思考別的問題。

阿姨最近思考的問題就是,如果有一天自己離開了,那就沒有人能照顧兒子了。所以阿姨現在極力給自家兒子找兒媳婦,能伺候兒子一輩子的兒媳婦。

如果你家已經有錢到了這個阿姨家的這種地步,可以伺候你女兒一輩子不愁吃喝,那你想養著她,你就養著她吧,不要刺激她,以免她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

如果不是,在疫情期間只保證她的吃喝,其他的一分錢都不給。不要跟她理論,更不要跟她做無謂的爭吵。

疫情結束以後,給她幾千塊錢,讓她搬出去自己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別回來。


someone啊


這種情況確實很讓人傷心,最親近的人在一起相互折磨。這個時候,需要分割。

去年我有一次加班到夜裡12點了,叫了順風車回家。司機是一位60多歲的老人,我問:您這樣跑夜車很辛苦吧?他嘆氣到:“沒辦法,我離婚了。我兒子快40了也離婚了,連襪子都不自己洗,也不出去工作”。我覺得這裡面一定很多心酸,就沒有繼續問下去。我們就沉默了一路。

我如果問下去,這位老師傅一定會滔滔不絕的講述他的故事,也許他能得到情感宣洩或者得到我的同情。但是加班一天的我很累,不想再聽狗血故事了。所以我選擇沉默,是守住了我的邊界。

邊界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那什麼是邊界感?所謂的邊界感就是每個人都有的生活圈子,不要隨便介入別人的生活,在任何關係中,都懂得適可而止。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提出的一則寓言,很好的闡釋了這一概念。刺蝟的困境:寒冷的冬天,一群刺蝟擠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們馬上分開;禦寒的本能使它們又聚到一起,疼痛則使它們再次分開。這樣經過幾次反覆,它們終於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離——在最輕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溫暖。

生活中大部分痛苦,是因為邊界模糊。最常見的例子,是家人之間責任權限、決策權限模糊。工作中,我也輔導過同學,因為別人不好好工作而自己非常生氣的例子,這都是邊界模糊了。

守住邊界感,首先要理解每個人的責任邊界。

對於任何成年人來說,生存是基本責任,照顧好自己是基本責任。作為父母需要照顧好自己,作為兒女需要為自己的生存負責。父母沒有供養子女的責任,也沒有任由子女對自己發脾氣的義務。所以我的建議是:

1、 關注自己,讓自己吃好睡好,走出家門社交。

2、 關於金錢供養,要設立好標準與原則,通知給子女。

3、 不和她糾纏吵架,轉身離開。

這些建議,會讓你們有了距離感,而不是相互依靠在一起的刺蝟。

也許你覺得我的建議不近人情,完全不現實。那我講個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在生了孩子後,我婆婆過來照顧過三年。我提前和我老公說:媽媽來幫我們看孩子,不是她的義務,她把你養大是責任,但是看孫子不是責任是恩情。所以我有以下相處原則:第一,你媽媽可以完全不做家務,家務是咱們夫妻的事情,如果你不做我不做那我們請保姆。第二,關於如何教育孩子和家庭消費,是我的事情,和你媽媽沒有關係,她可以建議不可以插手,看不慣可以和你絮叨,那麼不用讓我知道。當時老公表示同意,於是我婆婆來到我們家。

當然,現實更復雜。我婆婆在看我老公做家務後會夾槍帶棒的對我說:我兒子從小就不做家務。在看到我買衣服回來時,會拉著我老公問價格。當看到我工作忙碌時會說小區裡誰誰的兒媳婦辭掉原來工作就進找了個輕鬆工作。我對此的回應是:不回應。

與婆婆相處愉快並不是我的核心目標,讓自己生活快樂才是我的核心目標。現在,孩子上小學,婆婆回老家了。我們每年節日相聚一次,一直相安無事。

人生,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是自己陪著自己。父母是,子女也是。


為好優姐姐


你好!題主。

說句實話我有你有這樣的女兒,我想抽死她的心都有。但是圓規正傳,每一個大學畢業學生,都曾幻想著自己能順利的度過實習期,得到實習公司的首肯,畢業就去工作。拿到自己第一個月的工資,也一定是跟父母分享喜悅,買東西孝順你們,但是,現實總是差強人意,我非常肯定你女兒也是很迷茫的,你看到她畢業後沒去工作一直在家,作為父母你們總是覺得女兒懶,沒有理想以及啃老,你們自己心裡也非常急躁,可能在你們交談的過程中,你和你的女兒爭吵不休,你女兒在現實與理想落差的折磨下出現了多種心情:痛苦,矛盾,自我懷疑。看到你們為她工作的著急,她也著急然後過度到自我情緒得不到管控,多種心情的作用下,甚至是失控的與你動“刀子”。

在這裡我建議:

第一:你給你和你的女兒一定的時間冷靜,冷靜後也不要在過問你女兒工作情況,就當做什麼都沒發生,好好的相處,等她緩過這段迷茫的時期就好了。

第二:你先示弱,給你女兒道個歉,主動安慰她,帶她出去散散心,(當前疫情沒有這個情況)和她一起看電影,主動要求她和你做家務,轉移她的注意力。也可以在網上幫她找一下招聘。

希望你們互相理解,也希望我的意見能幫助你。







燈火與長夜


你女兒現在心態不太好,一個是找不到工作,社會給她的壓力;一個是家庭給她的壓力。

平時多多與她交流,儘量避免聊找工作的事,如有時間的話,帶她出去旅遊,轉移注意力。

有個朋友的兒子,學計算機的,大學畢業連著好幾年找不到工作,他媽媽一遇到我們,就抱怨她兒子。後來時間久了,再加上她平時工作也忙,不再管她兒子找工作的事了。去年見他媽媽問起,她笑著說兒子接了工作,在家裡做,平時也挺忙碌的。

孩子長大了,她有她的世界。有時大人可能很難走進她的世界,但大人可以用強大的內心為她擋風遮雨。


晨雨露


偷偷把房子賣掉,然後突然消失讓她永遠找不到你!對這種渣女只能如此了……賣房的時候需要注意,讓房產中介的人不要穿制服不要帶胸牌!把你的遭遇偷偷告訴中介公司,讓他們在你女兒不在家的時候看房。萬一看房過程中閨女回來撞到就不好了;然後賣房的時候別因為差個十萬八萬的較勁兒!快點賣,消失之前不要和女兒發生爭吵,先忍住。賣房之後趕快飛到你比較喜歡的城市裡先長租一套房子,瞭解這個城市的狀況之後再買房子。先不要把自己的行蹤告訴親友,免得女兒到處打聽獲知你的下落.....

到了新到的城市開始你的新生活吧……


徐鐵人


要看你女兒原來和你態度就這樣,還是待業在家煩躁引起的,孩子如果不是真心想啃老,只是一時沒有心儀的工作,焦躁不安,您如果再嘮叨她,她肯定進入了人生低谷,我記得我剛畢業待業在家,人生真的很迷茫,上學花家裡錢感覺天經地義,畢業了沒找到工作,剛開始真的很難,為了不伸手和父母要錢,我只能打零工賺零花錢,也是過了幾年才找到了人生方向。現在的孩子能和咱們那個年代比嗎?父母給予的太多了,吃不了苦,說白了,都是慣的,慣了二十多年,慢慢放手吧!抓住機會和孩子好好溝通,給孩子樹立人生目標,再陪孩子走一段,給孩子希望!


刁麗敏Lqe


分開來看這個問題。

你女兒剛大學畢業,一開始沒工作,你供著沒問題。

但是她罵你、和你動刀子,就萬萬不能忍的,不為你自己,為了她。

和小時候的教育與生活背景有關係,你能忍她,但她以後進入社會、成立家庭,還這個脾氣的話,別人不一定能忍的了。

多鼓勵讓她去接觸接觸社會,讓她知曉生活的不容易,偶遇點挫折或是事情反而更能通透。

當然不排除她可能因為工作不順心有自卑心理,人很容易對身邊最親近的人發脾氣,你可以試著和她好好溝通,讓她明白,人生路很長,不要急,父母願意做她堅強的後盾,做人做事要謙卑、學會感恩、多做善事、腳踏實地。

講講我自己,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成績還算優異,一直排名班級或年級前幾。家裡孩子多,父母壓力大,寒暑假的時候我必須跟著爸媽去地裡幫忙農活,有時候一干就是好幾天,很累也很苦,村裡面其他同學都不需要去幹活,說到這裡我就很羨慕但是沒辦法。從小我就知道生活的不容易,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所以一直很努力上進努力考學,也算不負有心人,後來考入一本院校。大學畢業那年我提前被蘇州校招企業錄用,屬於班級裡面就業比較早的那種,放棄了考研深造、公務員公職考試等一些機會。第一個月工資我拿了一部分給了爸媽,自己留了一部分,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很開心自己能賺錢養活自己了。

所以人吧,要學會感恩,人生路很長,可以走的慢一點,但是不能走差了,走偏了,走到哪裡都不能忘本,要學會感恩,特別是父母的恩情,一輩子都不能忘。

希望您的女兒未來能好~


努力生活fighting


孩子長大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與自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從小就會做家務,做家長的好幫手,這樣的孩子不管上沒有上大學,長大一定是個有用的人。起碼不用給家庭帶來拖累。反之,孩子小時候只會死讀書,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任何事情家長全包。這樣長大的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即使名牌大學畢業,也很難適應社會,最後只好當個啃老族。


人土土雨山


養兒不教父之過,養女不孝孃的錯!女兒大學畢業在家待業,罵娘動刀子?這樣的女孩肯定是少數,作為母親,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所謂言傳身教,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她。從你供著這句話看出你沒少數落她,女孩子有時候會有逆反心理,你越說她,她越是跟你對著幹!你冷靜客觀的分析一下自己孩子的言行,從內心裡關心她而不是一味責罵,首先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她關愛,關懷,與她溝通,給她溫暖的家庭氣氛,之後再慢慢給她講道理與責任,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肯定有自己的主見,相信一段時間之後她會慢慢改變!不對之處敬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