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左宗棠的事迹有什么?

芷若幽兰诗词666


他是一代名将,却被一老头打败,得知老头名字后,他立刻拜其为师

古人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人若是自视过高,则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直到得到教训后方能醒悟。今人如此,古人也是如此。

左宗棠是晚清名将,从小习文练武,满腹文物韬略。左宗棠自负天下无人能及,只有诸葛孔明能与自己一比。因而,他称诸葛亮是“古亮”,自己则是“今亮”。其志得意满和狂放之态,可见一斑。

左宗棠

清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此时沙俄、英国两个列强联起手来,妄图瓜分我国西北疆土。左宗棠愤然上书请战,征讨阿古柏反动政权,遏止沙俄、英国的侵略野心。

左宗棠虽然年过花甲,却依然精力充沛,勇武过人。他给妻子儿女交代完后事后,命手下抬着一口棺材随军出征,誓死收复被侵占的领土。

左宗棠当年行军地

当年8月,训练有素的湘军抬着棺材,举着大旗从河北出发,一路西进。不久后,来到了一个叫做峪门隘的小镇。此时太阳已经落山,红日西斜,全军将士又饿又困。左宗棠也想了解下这座西大门要隘的一些信息,于是下令安营扎寨。

当天夜里,踌躇满志的左宗棠避开手下,穿上便衣携带腰刀到镇上闲游。走到一家药店旁边时,挂在药店门口的木牌“天下第一棋手第一剑手”几个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左宗棠收复新疆示意图

左宗棠心中好奇,这穷乡僻壤之地,谁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口气。我堂堂一军之帅都不敢标榜天下第一,一个小小的药店竟然如此大胆。

从不服输,不甘人后的左宗棠决定亲自会一会这个“天下第一”。

此时,正在柜台上忙活的一个白发银须的老者前来招呼。左宗棠心中不悦,以傲慢之态告诉老者:“既然你敢称天下第一,那我们就来比试比试吧。”

疾驰沙场的清军

老者连连推辞,但左宗棠的脾气上来了,非要比试不可。老者无奈,只得推开棋盘与他对弈。几个回合下来,杀气腾腾的左宗棠接连得手,最终赢了老者。

紧接着,左宗棠又拔出腰刀与老者比试。30多个回合后,老者再度落败。左宗棠得胜而回,老者兑现诺言将招牌打碎。

不久,左宗棠全军开拔,直捣阿古柏的心脏,将这个屠夫赶出了新疆,收回了被占领的土地,威震了沙俄和英国。

训练中的清军

几年后,左宗棠班师回朝,途经峪口隘镇时。左宗棠想起了当年之事,于是亲自登门拜访老者。当看到老者店门口还依然挂着“天下第一棋手第一剑手”的招牌时,左宗棠心中顿时不悦。

他很快找到老者,直接与老者比试棋艺,结果左宗棠连连败北、连输三局,只得作罢。紧接着,二人又比试了刀剑。同样的结果,不到20回合,左宗棠就输给了比自己大了很多的卖药老头。

左宗棠的傲气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火辣辣的脸上如着了火一般。他轻声恳求老者道出这一前一后为何差距如此大。

驻屯新疆的清军

老者对他说道:“大帅有军务在身,事关朝廷颜面,无数黎民,许胜不许败。我若挫败了大帅,必将影响大帅的心绪,于开战不利。如今大帅得胜归来,没有了顾忌,因而使出了全力。”

紧接着,老者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原来老者叫做马逸青(又称马一青),出身中医世家,自小在少林寺习武,擅长剑术,因为剑法出神入化被誉为“神剑马”。

马逸青因为替人打抱不平,闯入官府杀了贪官,为了家人不受牵连,才到这个地方隐居避祸。听到这里,左宗棠不禁说道:“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随后他便跪拜马逸青为师。

这段历史一直以来被人传为民间故事,然而这确实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清史稿》曾载:“左中堂在进军新疆途中,巧遇高人马逸青,竟棋剑技不如,甘拜为师。”

天山脚下的左宗棠塑像

此事多见于档案文本资料与回忆录之中,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稗史候说


左宗棠拒交“入城费”,“跺脚骂殿”的故事:

1881年春,晚清著名将领左宗棠经过多年的准备及苦战,以近70岁的高龄,抬棺西征,终于完成平定新疆,收复伊犁的伟业。此时,正是大功告成,进京复命,觐见皇帝和两宫太后,接受封赏之时。

京城崇文门外,今天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因为大家都听说左宗棠出师凯旋,今天到京,自然都来看看热闹,也希望有机会一睹这位颇具传奇特色的左大帅的风采。左宗棠自己这次也是志得意满,毫无顾忌地想出彩一下。没办法,人家的性格就是这么高调啊!

只见他摆开阵仗,前有一对白马领路,开道马数十骑,又有“恪靖”亲兵十余对,都手持大刀、钢叉、洋枪等武器,而后是“肃静”、“回避”以及“东阁大学士”、“二等恪靖侯”、“太子太保”等衔牌,庄严有序,场面真的很拉风!

左宗棠端坐在八抬绿昵大轿中,身穿黄马褂,头戴一品红翎,手持芭蕉扇,虽已须发皆白,但是目光如电,不怒自威,总之精气神儿那叫一个好。可是,当他们的队伍来到城门口时,门房管事的却不让进去,要他们交纳4万两银子的进城费才能通过。您说,这不是有人专门挑事儿,给左大帅添堵吗?

这里得给大家补充说明一下,大清朝起先留下过一个规矩:所有任期结束、奉召入京的地方大员(主要是地方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都要在入城时交纳一笔银子。这钱一般是贴补给宫里的太监及京城城防的官兵的,因为京官们的收入少,在中枢又有很大的影响力。就连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受封一等毅勇侯进京奉召时,也是出了进城费的。

以左季高(左宗棠的字)的倔脾气,哪里忍得下这口恶气。只见他走下大轿,有点恼怒地看了管事小太监一眼,说:本大人是皇上下旨,命我进京觐见的,如果见皇上需要付钱的话,那这笔钱应当朝廷来付!

小太监一听,竟然还有这等规矩,也是吓了一跳。连忙说:当年曾中堂受封一等毅勇侯时,也是从这个门进去的,他交了5万两“进门钱”,您怎么能破坏规矩呢?左季高一听更加生气了,心想:小太监一看就太年轻不更事,十几年前我左某人因剿太平有功,以浙江巡抚、代闽浙总督进京面圣时,也是顶着牛,绝不交这“进门钱”的(当年是恭亲王疏通关节,代交3000两才进得门,此事在当时京城一时传为佳话)。今天来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除了一睹左大帅的风采,也等着看进城费如何处置这个梗呢?

因此,左季高说:原来如此,左某没钱,今天只好破了这个规矩了。小太监自从入了紫禁城做奴才办事,见过的高官多如牛毛,今天头一次碰到个怪人,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这4万两是笔大钱,坏了规矩以后的损失可能更大(怕其他人也效仿左宗棠),所以他也做不了主,就这样僵持住了。

左宗棠见道理说不通,门也进不了,只能硬来了。他说:我从西北来,你不让我进去,那我就回西北去。但是,见不到皇上和两宫太后,那就不是我的责任了,后果你们自负。

这么一说,小太监这边扛不住了,赶紧报告太监总管李莲英。李莲英也知道这位左大帅的牛脾气,真的顶起牛来耽误了皇上召见,一旦太后问起罪来,那谁也担当不起,因此赶紧通知放行。就这样,一场很有趣的大戏落幕了,消息很快传遍京城,百姓们拍手称快,也很钦佩左宗棠的耿直!但据说这次恭亲王奕訢又在中间做了调停,担心太监们以后捣鬼,也避免各方尴尬,花了8000两摆平此事,这是后话。

第二天一早,左宗棠来到紫禁城太和殿,对守门的小太监说:“前陕甘总督、钦差大臣、大学士左宗棠奉召求见皇上和皇太后!”

这个小太监早已听说了左季高拒交“进门钱”的事。这次又见到他两手空空而来,心里那叫一个不高兴,忍不住轻蔑地说:左大人,您见皇上和皇太后,既然需要小的去通报一声,难道就没有发现您身上缺了点什么东西吗?

左宗棠一看这阵势,再次非常恼怒,答曰:我身穿御赐黄马褂,头戴一品红翎,手中有皇上诏书,心中有太后之命,到底还缺少什么?

小太监也不怕,以为左宗棠没听懂,干脆直说了:左大人,实话跟您说,求我通报,连王爷们都给个红包,托我在太后面前美言几句。况且,我也不是为自己,我是为李大总管收的,您也犯不着对我发脾气。今天您不给钱,还真可能进不了这个殿门。

其实啊,左宗棠不是不通人情,也不是不懂规矩,他就是看不惯这份坏习气,把中枢之地搞得乌烟瘴气,今天他偏和这坏习气杠上了。只见他火力全开,一跺脚,开口痛骂道:敌人百万大军都挡不住我,你一个小太监算老几(史书上的原话为:“吾尝入百万军中,无人敢阻挡者,安识汝曹小辈?”)?况且,我的收入,各种花销都有计划,抚恤阵亡将士,兵事、国事的用度还经常感到不够,哪里还有什么零花钱给你?我是接受皇命而来,你不准我见,老子再回新疆就是了!这一骂,就是清朝史料中详细记载著名的左宗棠“跺脚骂殿”故事,真真叫人大呼痛快!

小太监以为左季高是在吓唬他,偏不听,傻傻站在那里。只见左宗棠大喊一声:“走!”,轿夫们抬起轿,真的准备打道回府了。这下子小太监真的害怕了,连忙报告了李莲英。

今天,皇上和太后召见西征凯旋的左宗棠是朝廷的大事,但因为最近西太后慈禧一直生病,所以没来,但小皇帝和东太后慈安已经早早地等在太和殿中了。慈安见到小太监悄悄通报李莲英后,李总管一脸的忧惧之色,莫名其妙。就问李莲英:小李子,你在嘀咕什么呀?怎么左大人还不来觐见呢?

因为慈安太后对下人素来宽厚,李莲英只能实话实说了:主子,奴才的手下刚才问左大人讨点通报的赏钱,没想到这老头又小气又蛮横,还真心一个子儿都不给,还威胁要回西北去呢?

慈安太后很有宽仁的度量,一听也没深究,笑着骂道:小李子,你们也太自不量力了吧!左大人功高盖世,秉性刚直,连先帝都对他器重有加,我有什么权威要求他顺着你们呢?赶紧向他道个歉,派人去讨个饶,求个情,还能保住一条小命!

于是李总管马上命人去追左季高,说尽好话,速请进殿来。左宗棠也是见好就收,重新整理朝服、衣冠、顶戴,堂堂正正地走进太和殿来。


范蠡的商道妙计


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天国战乱期间,二品武官、永州总兵樊燮到长沙拜见湖南巡抚骆秉章,见到师爷没有屈体请安。这个总兵有贪墨之嫌刚被湖南巡抚参劾,当面又如此骄纵,师爷气不打一处来,竟然大喝一声“王八蛋,滚出去!”,把他赶了出去。

这师爷年近五十,考了几次进士都没中第只有举人功名,挂个四品卿衔也不是正式编制。樊总兵刚被提名湖南提督,马上是从一品,哪受得了此等劣幕的恶气,马上告状!

樊总兵状告湖南巡抚诬陷之余,揭发师爷交往地方官员,这在清代可是大忌。皇上下旨严查有无幕宾把持湖南军政要务,弄不好是个死罪,吓得师爷躲了起来。但樊总兵没得意几天,这师爷竟起死回生,自己反倒因贪腐被革职了!

辱身夺官,奇耻大辱!樊燮返乡后,重金聘请名师教育儿子,以楼房为书房,除先生和儿子其他人不准上楼,将“王八蛋,滚出去”六字刻在木牌,儿子只能穿女装。他告诫儿子考上秀才才能脱女外衣,考上举才能脱女内衣,中了进士焚木牌。

压力如此之大,一个儿子承受不了挂了,还好另一个儿子樊增祥顶住压力开挂了,在光绪三年考上进士,官至两江总督护理。不仅如此,他还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

可让樊燮始料不及的是,这么优秀的儿子,竟然在哪一个方面都追不上那个可恶的师爷!

因为这个师爷是左宗棠!左宗棠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成绩斐然。被弹劾后,胡林翼、郭嵩焘等人仗义执言,潘祖荫、肃顺等大臣披沥上陈。

特别是潘祖荫的“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使一场轩然大波得以平息,也让左宗棠声名远扬。

左宗棠因祸得福,次年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50岁后人生终于开挂,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回、收复新疆、打赢中法战争,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还任南洋通商大臣兴办洋务。

左宗棠的丰功伟绩,樊增祥难望项背。更可恨的是,连樊增祥最擅长的诗文书法,左宗棠也都是大家水准,樊增祥也被甩出几条街。

但可敬的是,左宗棠的儿子后来在樊增祥手下做事,樊从不刁难,这才是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


春水流的呓语


左公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关于他的那些大的事迹,别人都已经写完了,我就不重复了。我只写一点他的小事。

大家都知道,左宗棠才华盖天,脾气也是暴烈如锅中之油。那些暴脾气的人,除了一小部分是天生的原因后,大部分是由后天的环境造成的。

左宗棠家贫,成年后便做了倒插门女婿。老丈人姓周,是湖南湘潭的一个大户人家。

左宗棠是读书人,而且当时已经考中举人,看起来前途无量。所以,周家人待他还不错。但不管怎么说,堂堂七尺男儿,入赘妻家,在古代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左宗棠因此而落落寡欢。

更让他郁闷的是,此后数次进京赶考,却每次都名落孙山,始终没能考中进士。周家人虽然嘴上不说啥,但心里是瞧不起他的。

一次次的科考失利,让左宗棠的性情大变,他变得狂傲不已,甚至是目中无人。他对于自己的才华很自负,自称是当今的诸葛亮,因此自号“今亮”。

从心理学上来讲,这种狂傲其实是对于挫折和世人白眼的一种反抗。

后来,尽管左宗棠成为了国之重臣,但他始终是举人出身。在他平定西北时,忽有一日,他突然给慈禧上了一封奏折,希望慈禧老佛爷准许他回京。

回京干啥呢?回京参加科举考试。他要继续考进士。

慈禧看到奏折后,哈哈大笑。回复道:你还考什么啊,我赐你一个进士就是了。

就这样,左公终于得偿所愿。

左宗棠的真正发迹,要感谢曾国藩。但他骂了一辈子曾国藩。有人说,这是因为两人性情不合,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

此言差矣。左宗棠骂曾国藩,很可能是两大重臣唱得一出双簧戏。只有这样,朝廷才能对这两大汉臣放心呐。


趣谈国史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生于湖南湘阴,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二十岁乡试中举,后会试中屡试不第。遂潜心农事,钻研地理山川,时事兵务。腹有雄谋,与两江总督陶澍及其女婿胡林翼,以及贺长龄等交好。知其潜心于山川形势,关隘驻军之研究,林则徐特意将其担任陕甘总督时有关新疆的整理材料、地图悉数相送,并大胆预言:“将来可以平定东南海疆的应该不乏其人,但是将来可以平定新疆的,非你莫属”

果不其然,1865年,割据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汗国派出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到1870年,逐渐占据新疆几乎全境,阿古柏自立为汗,建立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同时,俄国,英国也相继与阿古柏订立条约,以各种形式染指新疆。新疆形式岌岌可危,而此时经略西北军务的左宗棠,受命于危难,力主出征,期间多次与主张放弃新疆,主防东南海疆的李鸿章等权臣据理力争。最后,终于获得朝廷支持,领兵西征新疆。

阿古柏

1876年,经过一年筹备,左宗棠准备挥师西进,就在这时一件事,打乱了出征计划,原来西征的所部官兵多是刘锦棠率领的湘军,得知要去西北的消息,士兵多有畏战、厌战情绪。不敢打先锋。左宗棠此时也是心急如麻。

这一日,左宗棠欲前往肃州,路过部将董福祥所部驻地时,一名老兵突然闯到左宗棠矫前,大声呼叫,胡言乱语。左宗棠以为是疯子,但是听到老兵喊得话的话,其他官兵惊魂不已,老兵喊的是:“老统领要出关打先锋!大家吃饱了,随老统领去打新疆”。原来,这老统领,指的是刘松山,1870年,在甘肃安定与回民叛军作战时,不幸战死。而现在刘锦棠所部就是刘松山的旧部。湘军老兵们突然听到老统领忠魂犹在,要随大家一起去打新疆。禁不住陡涨雄心,畏战之情一扫而空。刘锦棠又问老兵的长官,老兵的长官说,此老兵平时好好的,今天不知道怎么了。之后又问那老兵,老兵说:“忽然感到一阵冷风,老统领就来了,让我说这些话,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此事传开,群情激奋,左宗棠借机命令设坛做祭,激励士气。而实际上,这是左宗棠与刘锦棠事先设好的计谋,事先安排好了一切。借老兵之口的“连篇鬼话”,激励将士,奋勇直前。1878年1月,历经数次大战,周旋,割据新疆的阿古拉势力终于被左宗棠彻底消灭。新疆之乱一举而平。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踏歌看历史


1885年9月5日清晨,74岁的左宗棠在福州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

左宗棠, 晚清三杰之一, 他的人格,功勋,命运和声誉, 和其他两位(曾国藩/李鸿章)是那样的不同, 他没有曾国藩的名声响亮, 却胜之于才能;论对晚清政治的影响深远, 他不及李鸿章, 但在品行上胜之。他比曾国藩多活了13年, 却早于李鸿章16年逝去, 他在同治中兴的荣光中和对大清兴旺发达的期待中死去.。他有更多时间在消灭太平军后投身洋务, 而没有亲历帝国的更大的灾难。

左宗棠考场失意后愤而回家做一农夫, 开始他那自由的隐居生活, 计划“长为农夫没世”,但他岂肯真心做一名农夫?

隐居后, 他可以撇开那些乏味的八股文, 专心研究经世之学, 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学问,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从他以后的优异表现来看, 他必定还有其他更深入的”经世”学问, 而且远离了那些书呆子的读书方法,他必定找到了建功立业的真缔。

同时,他还是晚清中唯一能够让外国列强敬佩的武将,唯一一位能够大战无不胜的“不败之将”。

倘若没有左宗棠,也许新疆也就不复为我们所有,对于阿古柏在新疆成立的“洪福汗国”。英国特使曾说在中亚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国家对大清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然而事实却是他们想通过支援阿古柏将俄国的扩张阻止在天山以北,让自己在大清西部的利益得到保障。

面对此事,左宗棠提出“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左公认为新疆若失,则满蒙不保,满蒙不保则北京危矣!因此极力提出收复新疆,最终左公率师进驻兰州,收复新疆。

有的人为了贬低新疆之役,将它说成一场“不过剿灭了几个土匪”的战争,似乎它的胜利是一蹴可就的,这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说法。如果没有那种“每一发兵,须发为白”的殚精竭虑,没有极其审慎缜密的运筹帷幄,而是“专务养尊处优,不为未然之计”,实行李鸿章的那种“裱糊工作法”的话,新疆之役是绝对不可能取得那样辉煌的胜利的。

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八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王铭苇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晚清人物。(约530字,阅读需2分)

左宗棠是晚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其一生事迹颇多,这里做一个大致梳理。

左宗棠,曾国藩的湖南老乡,出身于湘军,一开始听令于曾国藩,但是后来自立门户。李鸿章的淮军势力坐大后,清政府就像当年担忧湘军一样警惕着淮军,慈禧太后采取的办法就是抑制淮军扶植湘军,在湘军中,老佛爷看重的两个人,一个是刘坤一,一个是左宗棠。

有很多人将左宗棠当做当时中国最伟大的人物,这种评价离不开左宗棠为中华民族所做的一个巨大贡献——收复新疆。在海防塞防之争中,左宗棠力排众议,坚决要收复新疆。坐镇西北的左宗棠不负众望,打败了侵略者,将新疆收复。另外,左宗棠创办了一些洋务企业,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后来俄国人陈兵边境,对中国虎视眈眈,这让清政府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不得不调威望极高的左宗棠回京。这次左宗棠当上了曾国藩、李鸿章终其一生都没有当上的职务——入职军机处,正是因为有过这个身份,左宗棠有了宰相之名,被人称为“左相”。但左宗棠行伍出身,脾气又火爆,他与其他几位军机大臣王文韶、李鸿藻等人关系很是一般,双方尿不到一个壶里,不到一年,左宗棠在军机处位置上还没坐热和便被调两江总督。

中法战争爆发,结局大家都知道——中国不败而败。潘鼎新等淮系将领在战争中将左宗棠手下的湘系将领弹劾去职,左宗棠为部下鸣冤无果,不久左宗棠病逝,去世之前左宗棠还对中法战事自己还未能打败侵略者而“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也欢迎私信交流~

历史宝藏


左宗棠,一个曾饱受争议的民族英雄!

在儿时的课本中,太平天国是敢于反抗的正义化身,而曾国藩、左宗棠等则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左宗棠了解的加深,左宗棠的形象越发饱满起来。

概括起来,作为一个封建官僚,在面对世界大潮的冲击时,左宗棠审时度势、敢作敢为,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那么,左宗棠有什么事迹呢?

1、少年大志,结交名流

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于七代秀才传世的书香世家。他四岁开蒙,六岁读经,九岁学文。道光六年,左宗棠15岁,县试第一。次年长沙府试第二。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中乡试第十八名。

1832年,左宗棠参加会试,三次不中,心灰意冷,但他没有像洪秀全那般走上邪路,而是专心于经世致用之学!

1833年,左宗棠进京参加会试,结交胡林翼,开始了解新疆局势。

1836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结识两江总督陶澍,两人结成儿女亲家。

1848年,胡林翼向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左宗棠开始进入林则徐视野。

1850年1月,林则徐罢官回乡,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后来,林则徐谈起这次会见,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 、“绝世奇才”,寄予了厚望。

2、平定太平天国,创建楚军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事,太平天国爆发。

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在南方的统治,但是也是左宗棠声名鹊起的绝佳契机。

1859年左宗棠出佐湘幕,也就是曾国藩的幕僚,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

1861年,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太平天国后期,左宗棠组建了自己的团练,为了和曾国藩的湘军区别,他的军队被称为“楚军”,楚军作战勇猛,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对手之一。

3、开办洋务,创办福州船政局

第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朝上层产生了巨大刺激,随即清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此时的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

时逢西北事起,左宗棠改任陕甘总督,他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1867年,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在福州船政局中,诞生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艘自主建造的铁甲舰——平远号。随后,平远号被李鸿章北洋舰队要走。

1872年,左宗棠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

4、平定暴乱,威震西北

1862年,陕西回人白彦虎等趁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时机爆发叛乱,随后,宁夏、甘肃也出现大面积的暴动,此时的白彦虎等人煽动民族对立,对陕甘等地的汉民进行逐城逐村的屠杀,西北汉民损失人口超过1500万人。

此时的陕甘局势一片混乱,难以控制,清朝不得不将左宗棠调往西北。

1866年末,左宗棠准备率领清军平定暴乱。但因西捻军进犯陕西,左宗棠认为捻强于回,遂首先重点镇压捻军。

1868年,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西捻军。随后,左宗棠将主力放在剿灭回暴上,

1871年,左宗棠进攻甘肃河州,1872年消灭叛军主力。1872年,左宗棠收复西宁,白彦虎等退入甘肃。

1873年,左宗棠集合徐占彪、宋庆、金顺、刘锦棠等部大举围攻肃州,亲往肃州督战。肃州城破,白彦虎等败退新疆,陕甘暴乱被彻底平定。

在左宗棠平定陕甘暴乱的过程中,清军出于对暴民民族仇杀的痛恨,对暴民进行了报复性屠杀。在平定暴乱的过程中,除西安5万回人幸免于难外,整个陕甘地区被杀人数超过600万,这导致伊教在西北的扩张受到巨大挫折,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5、打击分裂,收复新疆

1864年,回乱波及新疆,新疆出现了割据纷争的混乱局面。这引起了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的觊觎,随即,他于1867年占据新疆大部,建立“洪福汗国”,此时的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7月侵占伊犁。

新疆丢失震惊清廷,但此时朝廷内部却爆发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李鸿章主张弃守新疆,而左宗棠则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了慈禧太后的支持。

左宗棠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收复战略。

1876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出兵。左宗棠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8月,两军协力,扫清乌鲁木齐外围,随后在8月18日兵不血刃收复乌鲁木齐。随后,清军进占昌吉,攻克玛纳斯城,北路荡平。

北疆收复后,清军随即南下,进攻南疆。1878年1月2日,和田光复。阿古柏之乱被彻底平息。

清军收复新疆大部后,随即开始了中俄伊犁谈判。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清朝收回伊犁大部。

为巩固新疆,左宗棠上书新疆建省。1884年,新疆成为行省。

6、迎战法军,坚守东南

1884年8月,孤拔所率法军于在马尾海战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中国福建水师,破坏福州船政局。9月,坚决主战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12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年3月,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在镇南关得胜,夺取了谅山。清政府“乘胜即收”,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军,与法国议和。左宗棠不满,上《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但没能改变清廷的方针。

中法战争后,左宗棠上书请求宝岛建省,1885年,宝岛成为行省。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73岁。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公千古!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个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左宗棠与曾国藩、彭玉麟、胡林翼被史学家并称为清朝“中兴四名臣”。(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并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其实,左宗棠的人生转机是在湖南醴陵的渌江书院。可以说,如果没有渌江书院,如果没有在书院担任山长(相当于校长)的经历,就可能没有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左宗棠!

渌江书院,位于湖南株洲醴陵市,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年)。株洲所辖各县市历来有重教兴学传统,其中办学最长、影响最广的是位于醴陵市城郊的渌江书院。渌江书院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

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金秋季节,凉风习习,记者一行慕名游览了渌江书院。

1833年(道光十三年),左宗棠第二次赴京会试落第后,只好仍执教鞭。1836年,左宗棠就任醴陵渌江书院山长。

据记载,左宗棠出生书香门第,其祖父是国子监生,父亲是秀才。

3岁开始随祖父、父亲学习儒家经传,第一次应童子试便获得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但因母亲病重需要照料,未能参加“院试”;不久,其父病逝,家境穷困艰难。

19岁到城南书院读书,受教于名儒贺熙龄。由于买不起昂贵的书籍,他经常到贺家去借书。

贺家藏书很多,见他聪明好学,十分乐意将书借给他阅读。每次左宗棠来借书,贺老必“亲自梯楼取书,数数登降,不以为烦”,还经常同他讨论问题。

1832年,20岁的左宗棠参加本省乡试,与哥哥同榜中举,这是他在科举道路上获得的唯一功名。

左宗棠年轻时自号“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23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执教渌江书院,实则是他的权宜之计。


此时的左宗棠年轻气盛,自命不凡,极想由此一举登上仕途。但他先后数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均遭失败,于是绝意弃词章,将精力集中到经世致用方面。

因为外患日深,加之受不少士大夫的影响,他悉心钻研地学,尤其是西北、西域的史地著作,加深了他对社稷安危的关切和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比较远大的政治眼光。

而此期间,渌江书院山长任上的他,与朝廷重臣陶澍的相识相交,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836年9月,醴陵知县得知两江总督陶澍由江西检阅军伍后赴湖南安化省亲,将要路过醴陵,特意准备了馆舍。左宗棠应知县之邀写了副对联,以示欢迎和敬仰。

陶澍一到馆舍,立刻被这副对联所吸引: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上联描述的是,道光皇帝去年底召见陶澍,询问陶澍的家庭状况和成长历程,并特赐御笔“印心石屋”匾额。

下联借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掌督八州军事的典故,引出陶澍远祖的光荣历史,并展现出家乡父老对陶澍荣归故里的祈盼。

此联对仗工整,寥寥26个字将陶澍及祖先历史、荣耀全部囊括,颂扬与敬仰之情融于其中。

陶澍对此联大为赏识,并要求一见写联人。

知县不敢怠慢,立即请来了左宗棠。陶澍觉得左宗棠虽是位年轻的教书先生,但举止轩昂、谈吐不凡,视为奇才。

左宗棠对陶澍能诗善对的才情、盐政海漕的政绩早有耳闻,难得地对陶澍由衷敬佩。

自清朝以来,湖南人才稀少,以陶澍为首的湘系经世派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并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一致肯定。

两人一谈,才知家乡距离不远,谈古论今,越谈越是投机,不知不觉地谈至深夜。


陶澍特意在醴陵多逗留了一天,以便和左宗棠深入长谈,并勉励他多研究些经世致用的文章,最后还叮嘱他下次赴京考试归时可到南京再聚。

这一年陶澍57岁,左宗棠24岁,而人生的转机恰恰就在贵人相助!


历史三日谈


介绍一件知者不多的左宗棠晚年的轶事。

光绪十年六月二十六日,是清德宗的“圣诞”,满朝大臣在乾清宫跪倒一地,齐祝万寿圣节。大学士左宗棠“秩居文职首列”,固应做好表率,行礼如仪,只是,七十三岁的他,腰腿已不灵便,实在经不住跪拜逾刻的仪式,遂致失礼。礼部尚书延煦据此纠参,上了一摺,请太后与皇帝惩罚这个无礼老臣。

只是,延煦的摺子,下笔极重。说宗棠“不由进士出身”,虽经帝后破格施恩,授以大学士,他却不但不知感恩,反而日益骄慢,以致“蔑礼不臣”。“不臣”二字,隐有造反之义,可不能随便说,一旦说出来,则要么深究宗棠不臣的实迹,要么反诉延煦的诽谤,其间决无妥协的办法。

慈禧太后接到参摺,觉得不好处理。她不信宗棠真能“不臣”,对延煦的小题大做有些恼火,可是大不敬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也不好随便放过。于是,与小叔子恭亲王商量。她问了个技术问题:既然事关礼仪,为何不用礼部名义,而用延煦个人名义(“单衔”)参劾?恭亲王一听,就明白嫂子不想穷究此事,赶紧顺着意思,说“为保全勋臣计”,建议此摺“留中”(不公开),以免掀起波澜,而对宗棠仅施薄惩就够了。太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表示照办。

不过,还有一位小叔子,同时也是太后的妹夫,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对此不敢苟同,大表愤怒,反参了延煦一摺。他说,延煦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饰词倾轧,殊属荒谬”。太后对宗棠的劳苦功高,固然早已“洞烛”,平日也能体恤老臣,常示优容,不致因此“摇动”对宗棠的信任,但是,将来皇帝亲政,恐怕不能如此明戏,一旦因此误会三朝勋旧,则是“此风一开,流弊滋大”。他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不能让延煦这样的佞人肆意胡说,离间君臣,必须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慈禧再次略感头疼。延煦也不是什么佞人,而是当时满族大臣中少有的直臣——未来他还对慈禧犯颜直谏,逼她去慈安太后的坟前磕头——尽管这次参劾稍嫌过分,可要说延煦“倾轧”,她也不敢信从。然而两造都在上纲上线,不可调和,除了各打五十大板,似已再无办法。于是,七月中上谕,左宗棠罚俸一年,延煦革职留任。

仔细衡量,延煦所受处罚还要重一点儿。或曰,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历代太后垂帘,从来没有“戡乱万里外者”,只有慈禧可以“自负武功之盛”,在排行榜上稳居前茅,而所以取得这分成绩单,则多亏了左宗棠在西域的战胜,因此,慈禧对宗棠这副隐形的翅膀抱有感恩的心,不愿轻易被人污损。对延煦的板子打的重一点,也是预先警告其他不尊重左宗棠的人。自此,尽管七十老翁还会说一些昏话,做一些糊涂事,而“朝臣无敢论宗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