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你们只知道茅盾是伟大作家,却不知他这一段绝口不提的“婚外情”

作家茅盾的影响力无需多言,仅从这些大家对他的评价就能看出。

你们只知道茅盾是伟大作家,却不知他这一段绝口不提的“婚外情”

夏志清:“茅盾无疑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共产作家,与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

胡耀邦:“茅盾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富,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郁达夫:“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象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

你们只知道茅盾是伟大作家,却不知他这一段绝口不提的“婚外情”

茅盾是近代少有的自幼便接受新式教育的作家之一,他在学堂中便已展现出他的天赋,年仅13岁的茅盾就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题目与他的名字德鴻相呼应,小小年纪就早已有远大的抱负, 这篇文章也得到了老师不住的嘉奖。

茅盾年幼丧父,而他的父亲在世时便为他定下了一桩婚事,他在慢慢成年后开始思考这段婚姻到底该不该继续:自己作为一个新派学者,却又是包办婚姻。在他的纠结难熬中,他的母亲看出来了儿子的担忧。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儿子这么多年,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茅盾更加难以向母亲开口,这时的母亲提出了方法,把妻子娶回家由母亲亲自教学,也可以送进学堂上课,如此一来也解决了媳妇不识字不读书的问题。

你们只知道茅盾是伟大作家,却不知他这一段绝口不提的“婚外情”

于是在母亲的一手操办下,茅盾和孔德沚便拜堂成亲了。可是另茅盾吃惊的是,孔德沚除了一至十的数字外,竟然什么字都不认识,更别提对当时的社会形态外界世界的看法了。孔德沚也把婆婆与丈夫的心情都看到了眼里,有一次回娘家的时候痛哭流涕,怪罪父母为何不在当初把自己送入学堂学习,也不至于如今大字不识一个,无法和丈夫并肩前行。

而后回家后的她哭红了眼睛,婆婆得知事情的经过后便立刻决定在家教儿媳认字读书学习。而茅盾也顿悟这一切都不是妻子的过错,更何谈怪罪之说,也把教育妻子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肩上。幸运的是孔德沚天性机敏,学习努力,1921年婆婆带着她来到上海回到茅盾身边,她们的到来缓解了茅盾的相思之苦,而看到自己的妻子已经进步那么大,茅盾内心开心不已。

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随着社会环境的愈加恶劣,革命的愈加热烈,孔德沚怀着身孕与茅盾辗转于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武汉,而后又返回上海。最终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茅盾成了众矢之的,以至于每天在家不敢出门。最后决定乘船去日本。

你们只知道茅盾是伟大作家,却不知他这一段绝口不提的“婚外情”

而这一去日本,也造成了他的婚姻所遇到的最大危机。

他在船上遇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中国姑娘,她就是秦德君,也是当代的新女性。在游船上二人相谈甚欢,聊得甚是投机,而后到了日本后,老乡自然互相照顾,同在异乡漂泊,二人逐渐在交谈中产生了情意,并且迅速在日本同居了。这消息随后便传到了国内,他的结发妻子孔德沚得知后,伤心欲绝,痛哭一场,婆婆在旁安慰她:茅盾会回来的。

你们只知道茅盾是伟大作家,却不知他这一段绝口不提的“婚外情”

1930年,茅盾回到上海,她的母亲严厉的训斥了他:“你自幼丧父,我含辛茹苦抚养你,教你诗书礼仪,现在你弃妻抛子,摧毁这个美满家庭,于心何忍!应该知道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应该回心转意,归家团聚,负起家庭责任,这才是正道。”最终茅盾还是没有和孔德沚离婚,并且搬了两次家,秦德君没再找到他。

秦德君在后来也承认为了让茅盾离婚,她谎称孔德沚也有情人,也用吞食安眠药来威胁他,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茅盾。茅盾也公开提及过一次“哪里是个德君,简直是个暴君。”秦德君对于他的追求也并未因此停止,60年代的时候她也给茅盾写过几次信,茅盾均未理会,并且还都坦诚的告诉了孔德沚,也当着孔德沚面烧掉了所有信。步入老年的茅盾愈发珍惜这段珍贵不易的婚姻,在写回忆录时对于秦德君也绝口不提。

你们只知道茅盾是伟大作家,却不知他这一段绝口不提的“婚外情”

茅盾与孔德沚的感情在业界里一直是典范,孔德沚可以悉心的照顾他的起居,并且给他无比完美完整的家庭,让他可以安心的进行文学创作,而这些秦德君却都做不到,这或许也是茅盾回归家庭的最主要原因吧。文革时期,他们被抄了家,曾经的一切不再拥有,生活的重压瞬间袭来,孔德沚也因此导致糖尿病复发,而茅盾依然寸步不离的照料妻子。他们44年的婚姻最终因为孔德沚的离世而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