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餘生很短,別讓遺憾太長——25歲女孩陪父抗癌手記(七)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健康的相關文章,讓覓健陪您一起關愛健康資訊~


我們刊登了覓友Cathy的餘生很短,別讓遺憾太長——25歲女孩陪父抗癌手記(六),記錄的真實性也讓很多覓友回憶起了自己或者家人剛確診時的情況,Cathy也收到了覓友們的祝福和鼓勵。今天我們繼續刊登第七部分。



手術——曙光重現


也許,每一個癌症患者或者家屬都抱著跟我一樣的僥倖心理,總覺得癌細胞會突然消失,又或者醫學研究者突然在某一個瞬間就攻克了癌症治療的難題,可以迅速而且沒有痛苦地治癒癌症呢?或者,這世上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樣矛盾:不能手術的時候期盼手術,可以手術的時候又期望不用手術。


走出辦公室,遊魂一樣走到親戚家,飯菜都做好了,都在等我了。端起碗的那一刻,眼淚就掉了下來,偷偷擦掉,強忍著不敢再流下來。吃完飯,回到醫院,護士通知術前抽血,從手腕動脈抽,看著就很疼很疼的那種。


下午術前教育課,護士給我們講了很多手術注意事項,怎麼照顧病人,怎麼咳嗽等等等等。學完課程,去了病理科,把紙條交了過去,填了一個資料。


晚上吃飯是在醫院的食堂吃的,一想到這是我爸最後一頓帶著胃吃飯的飯就很難受,可是也不能表現出來,我爸一直在問我,他要被割掉多少胃,我說,我不清楚哎,你這就只剩一點點癌細胞了,應該就割一點點吧。原來我已經可以這麼淡定的說謊了。


晚上7點半多一點,我妹也從杭州趕到了醫院,沒過一會兒,阿姨舅舅們都來了。走的時候讓他們把我妹帶走了,我需要留宿醫院,明天一早的手術,要很早到這裡,想想還是住在這裡算了。


我一個人無神地在走廊遊蕩,看到了周主任,我打招呼:


“周主任今天值班?”

“是啊,值班。”

“那明天還得上班?”

“對,嗯,你在金華?”(我手機號碼歸屬地是金華的)

“不是,我在杭州的。”

“什麼單位?”

“嗯,我做外貿類的。”

“好厲害。”看我一臉愁容,他又安慰了一下我“別緊張,現在這種手術很常見。”

“我只是難過,總覺得少了一個東西。”

“這是沒有辦法的。”他進了電梯。


表弟打來了電話,跟我說了很多,他學麻醉的就是比我淡定,還告訴我,明天不管什麼情況,千萬要穩住,別暈過去,最後他又鼓勵了一下我爸,我爸說沒事,打了麻醉,什麼都不知道,我爸又跟他開玩笑,你怎麼不回來,你要回來,麻醉針就讓你打,巴拉巴拉,聊了一堆。


掛了電話,病房裡的病友都要睡覺了,我也洗漱了準備休息。其實我一晚上沒睡,實在是太緊張了。同病房有個老人要做腸的手術,吃了三大包聚二乙醇電解質散(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瀉藥),一晚上至少跑了10趟廁所。


早上5點半開始洗漱,然後下去買早餐回病房吃,也吃不下。我爸拿出了那本一直在唸的大悲咒讀,護士來插胃管,廢了很大勁,我爸又是噁心又是掉眼淚的,那個管子從鼻子插進去應該是真的難受吧,1米8的大個眼淚都沒忍住,看的我又差點哭出來,好不容易插進去,又被他條件反射地扯出來一點,折騰了好久總算固定住了。剛插完,親戚們都來了,我妹和我媽也來了。


餘生很短,別讓遺憾太長——25歲女孩陪父抗癌手記(七)


7點20,開始前往手術室。到手術室門口,我妹說;老爸,別緊張啊。妹妹是真的很高,看起來都快跟我爸一樣高了,我爸說:不緊張。陪同在手術室外的,有很多親戚,也有同村的。雖然很多人,但是我還是覺得害怕,連坐都不敢坐,一直呆呆地站在手術室外。


8點半,看到周主任和徐醫生進了手術室。手術室的門開開合合,一直有家屬被叫過去簽字或者看病變器官,每次呼叫家屬名字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就怕被叫到通知什麼意外。過了很久也不見有人叫我,我想那應該是沒有米粒大小的轉移灶了吧。


不斷地祈禱手術順利,老爸可以平安地離開手術室,腦子裡揮之不去的是那個做了9個小時食管回縮的故事。期間,不斷有做完手術的病人被推出來,也有產婦陸續出來,被手術室外焦急等待著的家人陪著回到病房。


十點半,聽見有人叫東十38床,其實我就站在門口,但是還是遲疑了,心一緊,怕不是出什麼事了吧?工作人員遞給我一小包東西,讓我簽字,然後要送那包東西去病理科,我派我妹跟著去了。我妹可能個子長得高的原因,明顯比我淡定很多。我問工作人員還要多久,她說手術還沒做完,這個要先送去。11點,在手機上看到病理科的加急報告出來了:(食道切緣)陰性。意味著食道沒有轉移,總算也有一個小小的好消息了。


11點半,我讓我妹帶大家去吃飯,想著反正手術也沒那麼快,不如先吃飯。回來的時候舅舅給我帶了一個餅,我也吃不下去。


12點10分,看到周主任從手術室走了出來,我立馬衝了上去:“周主任,手術結束了嗎?”周主任回覆我說:“結束了,你父親還沒甦醒,在甦醒室,等甦醒就出來了。”


手術室門前等候的人越來越少了,大家都做完手術回到病房了。手術室的門開了,看到一雙腳底有黑痣的腳,沒錯,那是我爸。我跟我妹圍了上去,“老爸”,我爸嗯了一下,點了下頭,其他人也都圍了上來打招呼。然後一起推著床去了病房,沒有被安排在重症病房,只是回到了普通病房。


東十的護士看到我們立馬來幫忙,把我爸弄到床位上,然後給我們講了很多注意事項,怎麼查看引流管,怎麼看心電監護等等。以前看到大家說全身插滿管子無法想象,而今天,我看到了我的至親全身插滿管子的樣子。術後2小時麻藥的勁是沒過的,所以一定不能讓病人睡著,我們兩姐妹一直圍著病床叫老爸,別睡哎,老爸,醒醒哎……


舅舅說先送大家回去,晚上他會再回來一起陪夜。我送大家到了電梯口,回來的時候看到周主任在辦公室忙活,我就走進去了。


“周主任,我爸的手術成功嗎?”我忐忑地問。

“成功的,成功的,手術很順利,胃很光滑,如果他沒有做術前化療的話胃肯定很粗糙。”

“真的,沒有胃了嗎?”

“沒了,下次做CT就看不到胃了。”

“為啥我沒有看到我爸的胃,我看其他的病人都有病變組織送出來。”

“哎,我給忘了,本來是要送出來給你們看一下的,在裡面太忙了。”

“那沒有其他轉移了吧?”

“手術中沒有看到。”

“哎,你先別走啊,我快點弄,需要你簽字。”

我點點頭,“周主任昨晚值班,今天又手術,怎麼不先休息一下?”

“我剛剛已經睡過一覺了,真的是好累。”才想起他剛剛匆匆忙忙從手術室出來,原來是來睡覺了,當醫生確實很辛苦吧。


其實,醫生值班後是可以休息一兩天的吧好像,估計他是因為我爸這臺手術才留在醫院的。他把手術過程打印了出來,我在上面簽了字。“術中出血不多吧?”“不多,沒有輸血。”“術前說的那麼多併發症,可以預防嗎,我們可以做什麼?”“可以預防的,暫時不用擔心,下午我不在這了,明天再回來看你父親。”“嗯,好。”(手術之後太興奮,忘了拍手術進程)


2小時很快過去了,終於可以閉眼睡覺了,我也躺在陪護床上眯了一會,我妹一直看著。晚上舅舅來了,姑姑也來了,我被強烈要求去睡覺,不能陪夜。於是我就走了,留下我妹和我舅,第一個晚上陪夜是很辛苦的,那麼多液體要輸進去,護士進進出出,幾乎是沒覺睡的。


我很忐忑,但是這麼久以來威脅生命的腫瘤被切掉的大喜悅蓋過了我的忐忑,躺下就睡著了,終於睡了一個安穩覺,一覺睡到了6點半,然後起床去醫院換班。


到醫院老爸說有痰,咳不出來很難受,我第一反應是該不會肺感染了吧(因為太過親近,所以很敏感,容易把平常的事情放大和嚴重化)。叫了護士幫忙一起咳痰,那麼大的一個疤,咳了就很痛,加上胃管的刺激,每咳一次就是一次折磨。


舅舅白天還得去幹活,我到那不久他就走了,我妹明顯是一晚沒睡,很累的樣子,好在年輕,撐得住。8點,周主任帶著徐醫生來病房,我連忙起身打招呼,周主任問我爸有什麼不舒服,我爸說就刀疤痛,問疼痛評分,他說兩三分吧。徐醫生跟我說,從手術中看來,這個藥是真的很有效。然後周主任讓我去把15床病人的腹帶買過來給我爸用,說那個人用不著。徐醫生說:“自己去買一個就好了,那個人家買來的,你還買過來。”“直接去找15床,他用不著的。”我來到了15床,家屬不賣給我,我問他們哪裡買的,他們說一樓超市,我又去了超市買了一個,回來給我爸繫上了。


術後24小時之內一定要下床走動,可以防止腸粘連,也可以加快身體恢復,不過身上那麼多管子,身體也很虛弱,實在不敢多走,趁著有人來探望,趕緊扶著我爸在床邊溜了一圈。ps:以前做完手術都不允許患者多動,近年來在加速康復外科的指引上,要求患者24小時之內一定要下床活動。


“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於1997年,由丹麥的Henrik Kehlet教授首先提出,2007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黎介壽教授首次引入中國,這種外科治療模式正在顛覆臨床上許多傳統的理念和做法。據瞭解,目前我國結直腸、骨科、泌尿、婦科、乳腺等多個外科已應用加速康復外科,並顯示出積極的作用。臨床研究表明加速康復外科以病人為中心,以循證醫學為依據,外科、麻醉、護理、營養、理療等諸多學科的參與,完成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諸多流程的優化;可以減緩外科應激,減少併發症,減少治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並且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24小時沒有任何意外的過完了,我讓我妹回家收拾行李,明天得趕回杭州去,後天還有考試。


術後——康復手記


術後第二天也還算順利,除了咳痰很辛苦,全身一直冒汗,沒有其他症狀,因為護士說那麼大的手術出汗算正常,也沒多追究。


但是出汗直接影響了睡眠,第三個晚上整晚沒睡,直到16號早上週主任和陸醫生來查房跟他們說了,周主任立馬反應過來:“一定是術後鎮痛沒做好,加上嗎啡止痛。”下午嗎啡一下去,沒過多久汗就不出了,人也舒服了,到了晚上去走廊走了一圈。


這是第四個晚上了,每天都過得很焦灼,以為今天終於好了,凌晨1點掛完針的,我就躺下睡覺了,四點半醒來,看到血袋裡一整袋的血,整個人就矇住了,整整1300ml,趕緊按鈴叫來了護士,護士也傻了,打電話叫來了值班醫生。醫生來看了說可能是淋巴漏。值班醫生用最快的速度開了各種營養液注射,護士又給抽了血。血還是在流,新換的血袋也越來越沉了。


我也睡不著了,就一直傻傻地盯著那個血袋,血很稀薄,就像水,只不過是紅色的,血一滴一滴地滴下來,不到半個小時就100ml了,然後120ml,150ml……


我趕緊去查所有關於淋巴漏的網頁,好像也挺嚴重的,越想越越嚴重,越想就越憂愁。6點,血流的好像慢了,6點半,血袋的血已經到達200ml了,後面終於不再滴了。


餘生很短,別讓遺憾太長——25歲女孩陪父抗癌手記(七)


7點半,終於等到醫生上班了,周主任在知道情況後第一時間來到了病房,跟他一起來的還有另外一個主任。在查看血袋之後,排除了吻合口瘻的可能,因為沒有渾濁物質流出。為了確保不是吻合口瘻,又給開了美蘭,於當天晚上睡前服用,護士偷偷把我叫出去跟我說如果引流管出現藍色液體一定要儘快找醫生。


這一夜,我幾乎沒睡,無數次地查看引流管,一次次地確認,幸好沒有藍色的液體流出來!


第二天,我找到周主任問他是不是我爸是恢復的慢的,他說不是,是正常速度,只不過是術後鎮痛沒有做好,所以看起來痛苦了點,加上我爸術前化療導致了輕微的骨髓抑制,尤其血小板比較低,所以刀疤口都是黑色的。聽他這麼說我才想起來刀疤口好像是黑黑的。


我問他這個大出血嚴不嚴重,他說還好,是引流管的原因,導致腹腔內的髒東西沒有流出來,現在一下子流出來了。只要不是吻合口瘻就好,因為吻合口瘻是最嚴重的手術併發症,有些是需要再次手術的,很危險。越往後發生的概率越低,術後4-10天出現的概率是最高的。很早之前我就在網上查過相關資料,看到過一個實習醫生的留言:一旦出現吻合口瘻,三個裡面兩個死,剩下一個夠嗆。


吻合口瘻是消化道手術後最常見的嚴重併發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發生因素很複雜,各種手術方法都不能保證不出現瘻。近年來隨著食管外科手術技術的提高和圍手術期處理的經驗積累,特別是吻合器械的臨床應用,吻合口瘻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明顯降低(話說吻合器真的有點貴,一個好幾千,好像是自費的,我家用了3個)。


接下來的幾天也沒有再出血,陸續拔掉了導尿管,引流管,腸內營養液滴灌很痛苦,當營養液隨著胃管進入腸道時會痛,整個人痛到冒冷汗的那種,所以腸內營養液的量打的很少,剛開始20ml/h, 25ml/h,最後加到了50ml/h,發現受不了,又回到了25ml/h。


術後第五天開始喝水,第六天開始進食流質食物,進食會腹痛,整個人消瘦了很多,體重已經下降10斤左右。


我問周主任我爸算度過危險期了麼,他搖搖頭:還早。6月20號做CT,顯示盆腔積液。6月21號,週五,周主任帶著另一外省人民的專家趙主任來到病房,在確認身體沒有大問題後拔掉胃管,開始口服營養液,進入半流質飲食,每次飲食都腹痛,不懂醫學的我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活在強大的術後併發症的恐慌下。


餘生很短,別讓遺憾太長——25歲女孩陪父抗癌手記(七)


手術後到現在8天了,由於術後飲食受阻,體重已經下降12斤,整個人感覺瘦了一大圈,皮膚也變得非常乾燥,幸好本身體重夠,術前化療也沒有明顯的體重下降。前段時間網上看到的微胖更能抗癌,覺得很有道理,生病的時候才明白有肉才有底氣,看到很多病人手術之後直接掉四五十斤肉,手術前比較瘦的,那在手術後會瘦的更快,所以讓自己在健康範圍內保持一點體重其實是明智的。我爸算瘦的少的,可能跟他本身屬於微胖人群有關。


6月23號,週一,周主任從電梯出來看到我,我還沒來得及打招呼,他就問我:“你父親怎麼樣了?”我說好點了,“那今天就出院,回家調理。”我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不不不,我們要多住幾天。”我實在心慌,我還沒有適應去照顧一個沒有胃的病人,在家裡大家都沒經驗,萬一有什麼併發症都來不及處理,在醫院至少有醫生護士,隨時都有人,處理起來專業。


“在醫院營養會跟不上,在家裡弄什麼吃的都方便點。”“我們一定會注意飲食的。”周主任無轍,只得讓我們繼續住著。“那從明天開始記體重,要是掉的厲害就得回家去。現在多少?”“66”“那比我還重。”從可以進食半流質食物開始,住在附近的親戚就每天2-3次送來蛋羹、鯽魚湯、泥鰍湯,這也大大加強了營養的攝取(當地看病有個好處就是來醫院幫忙和看望的人多,要是去了外地,大家跑跑都不方便,時間和成本都很高)。


接下來幾天都比較順利,進食不再腹痛,人也慢慢有了力氣,說話聲音都大了,我經常說我爸講話聲音就像大炮,聲音大是身體逐漸恢復的一種現象,終於,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這篇手記是覓友Cathy發在覓健上的一篇帖子,全文約4萬字,詳細記錄了25歲女孩陪父親抗癌的治療過程和心路歷程。康復君會逐期刊登出,朋友們可以在帖子下方留言,鼓勵這個堅強、孝順又有才華的美麗姑娘,也把祝福帶給她的父親。最後,祝所有的朋友,都能夠幸福平安,越來越好!

——覓健胃愛康復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