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秦可卿的葬礼凭什么那么隆重?

威烈大帝


秦可卿是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小名可儿,乳名可卿,字兼美,意为“兼钗黛二人之美”。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秦可卿的身世很神秘:她的住处极其奢华,应该远超过两府的长辈主母、王熙凤等当家红人;秦本人作为一个后生小辈之妇在宁、荣两府上下地位亦极高;秦可卿的死也很蹊跷,秦可卿的葬礼更是异常隆重:用的“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上等寿材;超度法事不厌其烦的盛大庄重;送葬、路祭的人物惊动了王公贵族......

种种迹象表明秦可卿不是普通人。有人认为秦可卿出身可能并不寒微,实际上是个公主级的人物,有种说法认为她是康熙朝的废太子,即书中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在他“坏了事”后被贾家当作家族隐藏政治资产。

那么宁国府第一主事人贾珍接纳并结亲秦可卿很是一场风险极大的政治赌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一,贾府获得了一个具有皇家高贵血统、举止优雅的儿媳,门楣生辉;其二,这种举动让她可以不用过在宗人府圈养的生活,无疑可以获得她本人家庭和失势的近枝皇族的好感;其三,进一步,一旦她的家族在权利斗争中获胜,她就可以亮明公主身份。而藏匿她的贾家因护佑有功,自然会飞黄腾达。

不料由于贾珍色心放荡,扒灰了儿媳秦可卿,再加之秦可卿因此事和其他原因染病,日益沉重,终于不治而一命呼呜,打乱了贾珍的整个计划。但是鉴于秦可卿的神秘背景和身世,以及公公对她的“宠爱”,所以丧仪极其隆中,甚至贾府的最后被抄家其中有一条罪状就是秦可卿的丧事中的楠木棺材“逾制”。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详情可参阅拙作: 为什么皇帝老子一定要干掉贾家? https://www.toutiao.com/i6460089643319689741/


山色归读



秦可卿是贾蓉的妻子、贾珍的儿媳,她虽然在宁府是大管家,和王熙凤一般,但是她的辈分终究还是小辈,而且也没有对贾府有突出的贡献,所以她去世的时候超规格的葬礼就会让人不解。

为什么秦可卿的葬礼会如此奢华隆重,我想看完下面三点,或许会给大家带来一点线索。

第一,秦可卿之死,贾珍心中有愧有爱

即便红楼梦删除了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的故事,但是很多蛛丝马迹中,仍然看出他们俩之间是有私情的。

贾珍对秦可卿这个既美貌又聪明周到、会办事的儿媳妇是很满意的,甚至来说他对秦可卿是有爱的成分存在的。

首先,秦可卿在世时,贾珍把管家大权交给了她,而没有给能力不弱的尤氏,并且他还给予了全力支持。

其次,秦可卿去世的时候,贾珍哭的泪人似的,整个人要靠拄着拐棍才能走路,还说出了长房无人这般严重的话,可见他非常的伤心。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贾珍父亲贾敬去世时,他都没有那么伤心过。

另一方面,对于秦可卿的死,贾珍是心中有愧的,因为他和秦可卿之间的事情一旦被揭发出来,那么顶包的人也只能是秦可卿。

贾珍即便名声再臭,但是他毕竟是贾府的族长,不管他愿不愿意,家族力保的人只会是他,秦可卿是一定会被牺牲的。

退一步讲即便家族这一关可以过去,秦可卿也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中立足的。道德廉耻的约束,她会被众人的唾沫星子淹死的,所以病死对于秦可卿来讲未尝不是一种体面的死法。

两个人的事情却让女子出来承担所有的责任和后果,贾珍心中自然是有愧的,所以他愿意倾自己所有来为秦可卿大办丧仪,也是为了赎罪和减轻心中的愧疚。


第二,贾敬不问俗世,贾珍越发恣肆奢华

红白喜事都是面子工程,这个时候的宁府尚在强盛的阶段,所以为了显摆自己家族的实力,贾珍也会把秦可卿的丧事办的体体面面。

再加上这个时候已经是贾珍在当家,贾敬虽在,但是他已是出家人,对于凡尘中事都不大在意,因此他也不管贾珍如何去办理。

贾敬闻得长孙媳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贾珍看到父亲贾敬都不介意他如何办理秦可卿的丧仪,那自然就更加无所顾忌了,想要怎么办就怎么办,于是秦可卿的丧仪就超级隆重了。


第三,秦可卿身份尊贵,不容小觑

秦可卿的丧仪超规格,但大家还是都来吊唁,一是给贾府面子,二是秦可卿能够承担起这份哀荣。

秦可卿的身份一直都是个谜团,因为她是从慈善堂抱养的弃婴,如果真的对她的底细一无所知的话,宁府绝不会让她做长房长孙的妻子的。

秦可卿的身份想来也是十分尊贵的,只是可能于当时的朝局有关,所以秦可卿的身份不能透露,交给秦业抚养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因为秦可卿非常尊贵且隐秘的身份,贾珍为其大办丧仪也就说得过去了。


少读红楼


秦可卿是《红楼梦》里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了,也是几百年来,被猜测最多的一个人物。最普遍的一个猜测就是认为她是康熙朝废太子的女儿,也就是小说中那个“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更有甚者,某些人竟然创立了专门研究秦可卿的所谓“秦学”,趋之者也甚多。但是,不管怎样,这些毕竟都是猜测,既是猜测,就不免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观点和思想自然是五花八门,说法也是众说纷纭。所以,在此且不说猜测臆想的部分,就原文所写来分析分析,秦可卿的葬礼为何这般隆重奢华?

第一、秦可卿的身份是整个贾氏宗族的长子长孙媳妇。贾家分为两大支,即宁国公贾源一支,和荣国公贾演一支。而宁公是居长的,所以说贾氏宗族的族长应该是在宁国府这边。而书中也明确写了贾家现在的族长正是贾珍。贾珍虽然辈份不高,属于贾母的孙子辈,但是因为父亲贾敬“一味好道,只知修道练贡,把爵倒让他袭了”。贾氏的祠堂也是设在宁府这边的,每到年终大祭,贾母等人都要到宁府这边祭祀的。而贾珍只有贾蓉这一个儿子,所以,贾蓉也就是未来的族长继承人。也就是说,秦可卿虽然只是贾母的重孙媳妇,但是她的身份却是未来族长的夫人,所以她的葬礼受人瞩目也是正常的。

第二、公公贾珍的看重也是葬礼超越规格的原因之一。即便是如上所说,秦可卿的身份尊贵,但是她的葬礼似乎还是奢华的有些越了规矩。这恐怕就不得不说到第二各原因,也就是贾珍了。众所周知,秦可卿的死一直都是《红楼梦》的一大谜团。而这个谜团所不同的是,无论是本文本身,还是脂砚斋的批语,都有太多的残留表明了秦可卿是属于非正常死亡。她的死应该是和公公贾珍有关,所谓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作为罪魁祸首的贾珍完全有理由和有能力为秦可卿操办这样一个盛大奢华的葬礼。因为贾珍是整个贾府族长,虽然上面还有贾母和贾政贾赦,但是毕竟是阁府的,也不好硬管。而唯一能管他的,就是父亲贾敬,但是贾敬一味好道,基本上是长年住在道观里。所以,书中说贾珍“把个宁府闹翻了天也没人敢管他”。所以,这也是秦可卿葬礼之所以如此隆重奢华的一个原因。

第三、作者写作和结构编排的需要。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更是一部贵族家庭的兴衰史。在书中作者用了很多对比,用来说明家族从兴盛到衰败,而书中比较大的两次葬礼也是如此。一个就是还处在相对较兴盛时期的秦可卿的葬礼,另一个就是贾府彻底衰败后贾母的葬礼。这是其一,还有第二个写作需要的作用,就是跟王熙凤有关。脂砚斋在第十三回秦可卿葬礼时有一句批语就是“可卿葬礼,实是阿凤正传”。也就是说,秦可卿的葬礼,其实主要是为王熙凤展现理家才能的一次契机。用秦可卿来搭台,让王熙凤来唱戏!

这是从文本大概分析为何秦可卿的葬礼会如此隆重和奢华,再次强调,不牵扯任何猜测。至于什么废太子之女,公主一说,等等,都不在分析范围之内!


云语红楼


《红楼梦》关于葬礼的详细描写,一次见于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另一次见于一百一十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熙凤力拙失人心”,两次葬礼的主办人都是王熙凤。

这两次葬礼是需要对照起来看的:前次是贾府极荣极盛时举办的,虽然秦可卿虽然只是贾府第四代孙媳妇,其用度、棺板乃至买来的五品“龙禁尉”官衔其实都是超过规制的。王熙凤因为办事有魄力,一时间威风八面。

后次葬礼的贾母,是贾府第二代“当家人”,德高望重。按礼制,第二次的规格是要远远高于前次的,但这时的贾府已经处于“末世”,再也没有往日的“金满箱,银满箱”了,办个体面的丧事已经是动手见促、勉为其难。所谓无米难以为炊,王熙凤因为财力有限,贾母丧事办得皱皱巴巴,招致全家人的怨恨,贾母的丫鬟鸳鸯不住地埋怨她“他头里作事何等爽利周到,如今怎么掣肘的这个样儿。我看这两三天连一点头脑都没有,不是老太太白疼了他了吗!”

这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所要揭示的,一切的人世繁华,都不过是过眼烟云。所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所谓“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些都是人世的宿
命。


松楠庄主



秦可卿的葬礼规模确实很隆重。我认为秦可卿隆重的葬礼主要是掩饰秦可卿的不正常死亡和贾珍的犯罪事实。

我们今天不谈秦可卿是否和贾珍关系不正常。我是持有秦可卿并没有和贾珍乱伦观点的。但贾珍却对秦可卿有虎狼之心是一定的。而秦可卿之死也一定因为贾珍。所以贾珍才惺惺作态表现的很伤心,表示秦可卿在宁国府的地位,给秦可卿办豪华的葬礼。都是为了掩盖秦可卿的不正常死亡和自己有关。豪华的葬礼就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而已。

一,贾珍不惜逾制给秦可卿办葬礼为了证明秦可卿是病死的。

很多红学家和爱好者将秦可卿之死,贾珍哭成泪人一样当成贾珍和秦可卿苟且的证据,表明贾珍是真情流露,这很可笑。按犯罪心理学来讲,人对于丑闻和犯罪都会有下意识的回避心理。贾珍真的和秦可卿有关系他会当众表现的那么不堪?留人话柄?而他偏偏就如此做了。那就表明谁表现的伤心,谁可疑,这个可疑不是“扒灰”,而是为了证明秦可卿的死和我无关。我对儿媳妇这么重视。她的死绝对和我无关,是病死的!

二,隆重的葬礼转移秦可卿的死因关注点。

秦可卿的死造成了合族上下无不纳罕。这表明大家都有点怀疑。因为太医已经说了,只要挺过冬天,到春天就会大好了。结果偏偏就死了。家里人会怀疑。外人也会怀疑。秦可卿的死是丑闻无疑的,但扒灰丑闻会让贾珍无法承受的么?不会!聚麀之诮世人皆知,贾珍根本不在乎!朱熹老夫子都有扒灰丑闻,唐明皇直接占有了儿媳妇。扒灰不会是致命的丑闻。


脂砚斋老人家话没有说明白,只说因为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等可敬的行为赦了秦可卿之死的真正原因。在“淫丧天香楼”一节删了四五页。但死的不堪不忍心玷污了这样一个女子的清名是不是也是赦呢?比方现在媒体,报道有些案件的时候不留被害者的姓名,是不是也是赦呢?原因我认为就是这样。

秦可卿死于贾珍之手。贾珍对秦可卿施暴致秦可卿死亡!所以贾珍一家人的反常才成立。贾蓉木然在于他不可能表示任何情绪,他毕竟没有贾珍的城府和演技,最好的表现就是木然。这也和他与秦可卿没啥感情有关。尤氏装病,也是害怕,有些细节把握不好就容易露馅。所以干脆撂挑子。而贾珍卖力的表演,办了豪华葬礼,只是转移视线,掩盖秦可卿的不正常死亡。

如果只说秦可卿因为和贾珍扒灰而死,不至于。毕竟这伦理之事只是丑闻而已!但如果老公公强暴儿媳妇致死呢?这可是犯了刑法和伦理双重的罪!是需要杀人偿命的!

综上,秦可卿的葬礼办的豪华,只是为了掩盖贾珍犯罪而已!也是贾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以上是本人看书的按照人性推断,不代表本人探佚。欢迎交流!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是该书中一个最神秘也最令人郁郁不解的人物。秦可卿的身世,秦可卿的死,历来是红学家们探究的课题,作家刘心武还专门出了自己的研究心得《秦可卿之死》一书,对秦可卿的身世之谜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我觉得还是很有点意思的。

秦可卿是“抱养来的”,她的出身书中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从伏笔中隐约可以猜测到秦可卿的出身非同寻常,有人说秦可卿是“犯了事的王公大臣的遗孤”,我觉得这个判断不是空穴来风,虚妄之说。

秦可卿貌比黛钗,才情兼具,且性格温婉,待人和善,在宁荣两府上上下下都是颇有人缘的,“凡主子或是下人,没有说她的不好的”。

秦可卿红颜薄命,年纪轻轻香消玉殒,即令很多读者为之垂泪惋惜。秦可卿丧事一回我以为是《红楼梦》一书中的重头戏。其仪礼之隆重,兴事之豪奢,耗费之巨大,涉及人物之众多,曹公雪芹为之用心之良苦,从中班班可见。

一是秦可卿的身世大由来头,非同一般。《红楼梦》中虽没有对秦可卿的身世作明确交待,但从秦可卿死后丧事的极尽铺张可以看出,秦可卿绝非是“抱养来的”那么简单,也不只是因为公公贾珍的“爱怜”而不惜代价,更是秦可卿不寻常的身世所决定的。

二是《红楼梦》全书的布局安排。借秦可卿丧事,安排方方面面各类人等出场亮相,也借此揭示宁国府当时的奢华排场。预示着其后来衰败的结局。

三是借秦可卿丧事的筹办安排林林总总大小事项,集中描写王熙风的精明干练,整个宁荣二府“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是对王熙凤这个人物艺术塑造最传神的一回。

但无论如何,主要还是秦可卿的因素。秦可卿丧事如此安排也是让人对她愈发感到不解,觉得神秘,为之萦萦悱恻的主要原因。


灯影书画


秦可卿,宁国府的少奶奶,营缮司郎中秦邦业抱养的女儿,贾母最欢心的重孙媳妇,宁国府上下所尊重喜爱的当家人。 但无论哪一个身份,她的葬礼都不该如何豪华:最贵重的寿材,最盛大的道场;吊唁的公候,送葬、路祭的王公贵族,甚至连宫中的太监都送了丧礼..... 难道秦可卿身世真有隐秘,还是其中另有猫腻?



有人猜测她是皇家中人,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如果皇家如此看重,岂会弃于育婴堂,若是如此看重,岂会任其养父只做一五品官员,且家庭清寒,连二十两拜师礼还要东拼西凑?如果是废太子女儿,避嫌都来不及了,还如此高调?除非贾府人不想好好活了。



其实,秦可卿葬礼如此隆重,有两个原因。

一,因为贾珍对秦可卿过于满意,或者二人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贾敬又不过问此事,贾珍才为所欲为,不但哭得如丧考妣,而且表示尽其所有为秦可卿发丧:买了最好的棺材,又高捐了官诰,举行了最隆重的道场。高调的连贾政都看不过去,批评贾珍也太过了。



二,与贾元春即将封飞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秦可卿丧礼期间,贾府接到通知,贾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封为贤德妃。宫中太监之所以为秦可卿送葬,想来是提前已经得到了贾元春即将封妃的消息,而京城中的王公贵族以太监的活动为风向标,故此,为秦可卿送葬,吊唁,路祭的人,王公贵族应有尽有。


萍风竹雨123


秦可卿是秦老爷子从孤儿院抱来的,至于她在被送到孤儿院之前是什么身份,无从得知。

我们姑且把她当成普通人,秦可卿从小在贫穷的秦家长大,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看起来应该是美丽成熟的,或许哪天贾蓉见到了她,惊为天人,或者是家里人的安排,反正秦可卿是嫁到了宁国府。

秦可卿在贾府混的很不错,不仅贾母也喜欢她,就连下人对她也是真情实感,可见她为人处世非常成功。

但是,她死了。

贾府可是当时的一方权贵,与各大王府都有渊源,葬礼是无论如何也小不了的,至于为什么会用那个千岁的棺材,自己其他的豪奢之物,不得不说贾珍与秦可卿的关系了。

从脂砚斋的批注与书中的暗示可以知道,贾珍与秦可卿有很大的可能发生了关系,或许只是肉体,或许还有感情,贾珍可是真正伤心欲绝的。

从这两点,便可知道秦可卿的葬礼不可能会小的。

贾府是权贵之家,但还不能让亲王亲自前来。

但水溶呢,天性谦和,念及两府颇有渊源,而且他是王爷,不是太子,他也需要支持的啊,而且一个谦恭的王爷总比一个傲慢的王爷招人待见啊。

综合种种,不管秦可卿是什么来头,是妓女之女,平民之女,或者是所谓的皇亲贵族,她的葬礼就该如此。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137060906



《红楼梦》里写到的重要丧礼共有三处,最早的就是秦可卿的丧礼,还有两处,宫里老太妃薨了,凡在职官员、诰命都去了皇陵,国丧期间,贾敬也因服食丹药过量烧胀而死。这时贾府一边守国丧,一边还要办贾敬的丧礼。

我们罗列一下秦可卿丧葬超规格的特写和规模上的奢费之处。

一是秦可卿所用棺材特别,用的是义忠亲王老千岁早年为自己准备的,因他坏了事,就留在薛家的店铺里,也没人敢用。就是千两银子也买不来的。

二是这秦氏丧仪由专司皇家事务的钦天监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这49天,请一百零儿名禅僧在大厅念大悲忏,超度亡魂。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道士,打49日解冤洗业醮。停灵会芳园中,五十高僧、五十高道,按七作好事。

三是秦氏丫鬟瑞珠触柱而亡,她竟然有奴仆殉葬,瑞珠虽然是自杀,但我们知道这是她无路可走的悲壮之举,丫鬟宝珠愿为义女摔丧驾灵。

四是就为了丧礼上有面子,贾珍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五品龙禁尉职衔。宁荣街往来吊丧者是

“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一切执事按五品职例,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两边起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秦乐……四十九日消灾洗业平安水陆道场。

五是最后,因为尤氏托病,贾珍又请王熙凤监理秦氏丧礼内部等事宜,至此,秦可卿豪华到令人咋舌的丧礼轰轰烈烈办了近两个月时间。


为什么秦可卿可以死后葬礼如此风光呢?分析应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秦氏死时,贾家已过鼎盛时期,己“萧疏”了,宁府贾敬一味修道不回家,贾珍膏梁纨绔,无人约束,恨不能将个宁府翻过来。贾蓉更是荒淫无状。虽说贾府“内囊尽上来了”,可外面的架子门面那是一定要撑住了的,方才显示宁国公府的气象,也才能维持贾府游走上流社会的脸面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再者贾珍对秦氏的私情,现原著秦氏之死是作者大删改过的,这个脂批明确说明的,本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现改成莫名其妙的病死了,秦氏之死,贾珍应该负有重要责任,书中说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恨不能替秦氏去死。也说明贾珍对秦可卿有着深厚的感情,或者还会有内疚之情。所以贾珍才说出“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的话。


最后,秦可卿的丧礼无论从规格上、规模上都不符合她贾门重孙子媳妇的身份,秦可卿辈份最低,动用为皇家服务的钦天监为她择时,四十九天停灵期间,为她上祭的王公诰命各级官员络绎不绝,送丧队伍中,东西南北四大王爷均有路祭并亲自到场,和当年和宁荣二公并列八公的其它六家,公候伯子男作者列出一长串,这种规格显然超出了秦可卿的年龄、辈分和社会地位。有人根据她的房间摆设等推测她是位公主,但这点明显缺乏依据,我更倾向作者将其亲历过的类似王公的葬礼移植过来,以表现宁府之奢靡、贾珍之荒唐和伏后来的败落。

秦可卿此人,作者给她的词是“淫”,又说她是“败家的根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所以她浩浩荡荡、压地银山的送葬队伍即送走了她的亡魂,也掏空了宁国府, 对于后来忽喇喇大厦倾的贾府,秦可卿算得上有份功劳吧。

屏山自幼读红楼,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有心得,欢迎和我一起探讨红楼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和建议。


屏山品红楼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尽管出身卑微,书上说她是秦邦业(旧本作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可儿,自幼嫁给宁国府贾蓉为妻。这样的人物本来默默无闻,因为夫荣妻贵,贾蓉的并没有做大官,但是在红楼梦里秦可卿的死葬却超过了贾府里的任何一个人。

  书上说: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宝玉下了车,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然后见过尤氏。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然后又出来见贾珍。彼时贾代儒,代修,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

  送葬的时候又说: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

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

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妇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秦可卿并不是非常显赫的人物,为何如此兴师动众?首先秦可卿的身份特殊。因为她是宁国府里长房长孙的媳妇,并且我们能从她居处的陈设能见她身份非同寻常人家之妇,且列于十二钗之中,也非等闲之辈,死后葬礼自然不能草率。  

 其次,身份特殊还在于公公贾珍与她不清白的关系。他对凤姐交待,丧礼不能图省,风光为好。儿媳妇死后公公情难自已,居然拄拐杖而行,不能主持事务,需从荣府请来凤姐操持家务,不管出于奸情被发现之愧还是真对秦情真而悲,抑或素来昏愦无能,都让人生心生疑窦。贾珍对于秦可卿的死非常悔恨,书上这样交代: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忙劝:“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第三,贾府烈火烹油,在贾贵妃省亲之前,正是家道最盛时期,有办风光葬礼的心情与财力,加上凤姐也极想卖弄自己的能力,办得风光是她的体面。况且贾贵妃正值份飞黄腾达之际,前来与贾府有交往的人,谁不巴结?   第四,后来死的如元妃虽身份比她高贵,然而毕竟丧礼非贾府所可办的;而其他人要不就是身份低微,要不就是外人,或时机不宜。而到了贾母凤姐死时,贾府早已连架子都难已支撑起来了,更办不起如此奢豪的葬礼了。有人说;死人是活人的脸面,大家为秦可卿送葬,并不是看重秦可卿的权势和地位,而是当时贾府和贾贵妃的影响。中国人崇尚实际,常言道:树倒猢狲散,又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到底还是趋炎附势作怪。一句话:穷再接头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