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到兰州七里河区周边旅游,首选即是石佛沟旅游景区,它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部的阿干林区,属于祁连山东南段向秦岭过渡地段,紧邻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阿干林区所在的阿干镇位于兰州市南部20公里处,东接榆中县,南连临洮县,境内大部为石质山地,是祁连山支脉哈拉库山向东经八盘峡过黄河,再向东延伸的山岭,包括关山、七道粱、马衔山、兴隆山等高大山脉。

马衔山及其向西延伸的余脉,将兰州市和临洮县分为山北和山南两部分,马衔山最高海拔3670米,成为兰州市南面的天然屏障。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一条南来北往的道路。地处临洮中铺北,马衔山南坡的洮河支流河谷向北延伸(被称为关沟),切穿了马衔山;地处阿干镇西南,马衔山北坡的阿干西沟河谷向南延伸,在山上切开了一个大缺口。

因此阿干西沟河谷和与之对应的洮河支流河谷,就成为古人穿越马衔山,往来于兰州和临洮间的通道。至秦汉时期,这条道路就成为人们从四川、陕西等地经由兰州到新疆、青海的重要交通路线,为著名的丝绸之路。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新石器时代阿干镇就有先民生息

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16公里处,兰州市七里河区南部的阿干林区内。阿干林区位于七里河区阿干镇,这里曾是我省煤炭工业重镇。

阿干镇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300年),这里就有先民生息。

1974年农民耕作时,在阿干镇中街西一公里,西沟北坡台地上,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彩陶罐,经鉴定,属于马家窑晚期。1976年进行了实地考查,灰坑里就有烧过后残留的炭渣。这就是坐落于阿干镇的“古城坪遗址”。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古丝绸之路时代人们发现了阿干镇煤炭

在民间还传有“先有炭花坪,后有古城坪”和“先有炭花坪,后有兰州城”的谚语。相传,在古丝绸之路时代,有人途经阿干镇砂子沟,在半山处休息时,用几块黑石头垒个土灶拾柴生火取暖,烧着烧着,这几块石头也着了起来。自此,发现了阿干镇的煤炭,并将其叫做炭花坪。

由于是地质断裂形成,因此有煤层暴露。在炭花坪挖洞开采煤炭,自然是阿干镇最早的煤洞,但经过了很多年后,应该是由于山体缺乏支撑,形成了巨大的山体滑坡,将炭花坪上的所有房屋及人员掩埋。炭花坪不复存在,变成了没有揭秘的传说。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北宋以前阿干镇地区是党项羌戎争夺的区域

早在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即置阿干堡。后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阿干县,元初仍为阿干县,又为司侯司。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废县、司并人兰州。明为兰州阿干里。明洪武年间(1268年至1398年)开采煤炭,随即制陶、冶铁、铁器加工业相继发展,商贸兴起,阿干镇成为远近驰名的集镇。

据史料记载,公元385年鲜卑乞伏国仁建立西秦政权,定都于现在的榆中县,相传石佛沟是其贵族居住的地方。后在东晋时,鲜卑吐谷浑在此地放牧军马,其弟慕容贵曾长住于此。石佛沟的石佛洞便是慕容贵所建(见《皋兰县志》卷五),另据兰州市志载,在北宋以前这一地区一直是党项羌戎争夺的区域。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阿干”源于古鲜卑族《阿干歌》

关于阿干镇的名字的由来与历史上相传的《阿干歌》不无关系。据考证,阿干镇魏晋以前叫白兰,自南北朝以后称阿干,宋时为阿干堡,金时为阿干县,从明清至今便称阿干镇了。

据《三国志·乌丸鲜卑传总论》记载,乌丸鲜卑是东胡的一族,魏晋时,宇文氏、拓跋氏、慕容氏相继兴起,乘中原战乱,长驱直入,并建立了多个割据政权。

吐谷浑与前燕开国之君慕容贵在大棘(今辽宁省义县西北)失和后,沿着阴山山脉向西到达甘肃,于今兰州附近过黄河,在临洮北界的白兰(即今阿干镇)作了立足点,占有今日甘肃的临夏、甘南及四川西北的松潘和青海省西部地区,为其后代建立吐谷浑国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其后世在民族融合中不断演变,“阿干”镇镇名的由来就是其中一例。“阿干”镇这一地名不但直接源于鲜卑族的《阿干歌》,而且在有意无意中反映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的情形,形成了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民族特质和人文气息。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阿干镇自三国起就成为军事要冲

据《三国志·魏书·陈泰传》记载,公元254年8月,蜀汉大将姜维第四次伐魏,在洮河边大败魏雍州刺史王经,乘胜包围了狄道(今临洮)。曹魏的援军陈泰和邓艾率部从金城(兰州)南至沃干阪(阿干镇西南部的山地),驰援狄道的守军,逼退姜维。这是关于阿干镇作为军事要冲最早的历史记载。

我国历史上不少著名的旅行家,如唐代名僧玄奘,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等,都是经由临洮、阿干镇到兰州,而后渡河西行的。

清乾隆四年(1739年),杨应琚由西宁道任内奉命赴京,途中著《据鞍录》,详述了由兰州到临洮的行程,是古人关于这条线路最详细的记载。

另外,从榆中县出发,经过兴隆山峡谷,翻越马衔山,沿阿干河谷到达阿干镇,也可到达兰州。1949年,兰州战役时,解放军就是从榆中县定远镇出发,沿这条路线,先解放阿干镇,后解放兰州的。阿干镇的交通作用在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阿干镇被称为古金城的南门锁钥。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公园地处祁连山余脉,属马衔山系

石佛沟发现于清初,当地农民垦荒时在山崖上发现了一个石洞,洞深数千丈,洞壁上有石佛像。嘉庆时,有僧人化缘募捐,修建石佛寺,并长年住持,石佛沟也因此而得名。寺在清同治年间和“文革”中两度被毁。全园由石佛沟、天都山、大沟三个主要景区组成。

公园地处祁连山余脉,属马衔山系。海拔1950米至3100米,最高峰双咀山,主峰海拔高3670米,副主峰海拔高2996米。公园东连榆中县的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西接关山森林公园,南与临洮县为邻。兰郎、兰阿公路贯通南北,石佛沟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植被资源在历史上成为众多游牧民族争夺的地区。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花烂漫、莺歌燕舞

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面积6373公顷。石佛沟公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从石关子梁到双咀山,从七道梁到大尖山,山形地貌特点各异。

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属温带高山森林、草甸地貌。园区分为石佛沟、铁冶、七道梁、大尖山四个园区。

景区现有白桦林、紫桦林、金杜鹃等各类野生植物200多种,锦鸡、斑颈稚等100多种鸟兽游逡其间。石佛沟旅游景区山花烂漫、莺歌燕舞,悬泉飞瀑、溪水潺潺,松涛阵阵,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石佛沟七星泉,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一眼泉,泉边立有清朝道光年间石碑一座。传说八月十五夜晚,北斗七星映于泉中,故而得名。石佛沟山泉系含锶矿泉水,水中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系兰州三大著名矿泉之一。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灵岩禅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寺院

石佛沟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石佛沟: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坐落在石佛沟腹地,位于兰州市区南16公里处的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内,是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寺院。

据考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麚四年(西元431年), 鲜卑族首领、吐谷浑白兰王慕容贵以己隐修之石佛沟灵岩洞为基,拓展建成寺院;因洞内有石刻佛像,遂取名“石佛寺”。其后皆延请蒙、藏喇嘛住持,故《重修皋兰县志》卷十《舆地》记曰:“石佛寺乃藏传佛教密宗道场,主供金刚萨埵双身像。”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年间(西元1796—1820年)重修,更名“石佛禅院”。“文革”期间,佛殿尽毁,仅存岩洞。

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落实宗教政策后,兰州市和七里河区政府批准重建、开放石佛沟古道场,相继迎请拉卜楞寺加仓活佛、五台山海勤上师莅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