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蘇-27系列戰機的引進,在我空軍裝備史上佔據著怎樣的地位?

喵嗚oO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知道沒有引進蘇27之前,我國空軍是什麼水平。

完全可以用不堪一擊四個字來形容。

96年臺灣危急期間,美國航母曾經悍然開入臺灣海峽。

當時我們做了準備,準備傾全國空軍和美國佬拼命。

可惜,當時真的是拼不過。

當年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稱:在1996年時,美國只需要2個飛行聯隊就可以在臺海取得制空權。如果是爆發空戰,那麼美軍0.8個飛行聯隊就可以摧毀中國參戰戰機的50%。

後來我們客觀分析,認為蘭德公司並沒有吹牛。

96年,我軍主力仍然是殲7和殲6。

殲7就是米格21,是早在越戰期間和美軍F4鬼怪作戰的戰機。現在美軍鬼怪早已淘汰,換裝了新一代F14、F15和F16戰機。

在91年的海灣戰爭中,米格21下一代戰機米格29,尚且被美軍打的滿地找呀,何談殲7。


剩下的,就是數量龐大的殲6,也就是米格19戰機。殲6是60年代戰機,到了80年代我國自己都認為落後已經停產,還怎麼和敵人對抗。


我軍當時還有相對先進的殲8。但當時的殲8根本沒有形成戰鬥力。它不但低空低速機動性很差,所裝備的雷達也非常爛(和以雷達低劣著稱的米格29差不多)。雷達發現截獲率低,跟蹤狀態易丟失目標等問題根本無法解決。2000年以後,殲8IIM戰機乾脆換裝了俄羅斯甲蟲ZHUK-8II型雷達。


直到1992年,中國才得到了24架蘇27型戰機(20架蘇27SK、4架蘇27UBK)。1996年4-7月,第2批24架蘇27戰機抵達中國。當時中國空軍雖然有數千架戰機,但是真正可以飛到200-400公里外與美軍空戰的,也只有這48架蘇27戰機。

由此,我們足可以看到蘇27的重要性。

遺憾的是,96年蘇27還太少。


一個美軍戰鬥機聯隊有72架戰機,可以想象1996年2個F-15聯隊,大約144架F-15戰機組成的鷹牆。中國空軍那些殲6,殲7戰機不能正面對抗,硬上也就是給敵人刷戰績,就像敘利亞和以色列打得貝卡谷地戰役一樣。

唯一可以打得就是蘇27,但只有48架,還不到敵人的三分之一。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正是在這種情況下,1995年12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親自訪問俄羅斯,堅持引進蘇27戰機生產線和引進生產技術。最終中國在1996年12月成功引進蘇27戰機生產線和生產200架戰機許可證。

可以說,蘇27和蘇30的引進,對於我國空軍是極為重要的,也是脫胎換骨的變化。


薩沙


Su27戰鬥機是我國於上世紀90年代初從蘇聯/俄羅斯引進的雙發重型戰鬥機,也是我國裝備的第一型三代戰鬥機,通過引進、使用Su27戰鬥機,不僅在空中形勢最艱難的階段撐起了應對外部威脅的重任,而且也讓我國的軍用航空技術人員第一次近距離了解了先進戰鬥機的設計理念,為我國戰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鑑,在我國空軍裝備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SU27戰鬥機的引進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原空軍副司令、俄羅斯族的林虎將軍!林虎將軍於2018年3月3日晚逝世,享年91歲!

Su27戰鬥機是我國裝備的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先進三代戰機!

林虎將軍(俄羅斯族)

SU-27戰鬥機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北約代號“側衛”,屬於第三代戰鬥機。說起SU-27戰鬥機,相信絕大多數國人都不陌生,近些年我國不斷冒出的殲-11、殲-11B以及殲-16戰鬥機等,均不同程度的衍生自SU-27戰鬥機!但SU-27與中國的淵源,還真的是一波三折。

中國空軍SU-27戰鬥機編隊

裝備“太行”發動機的殲11B戰鬥機編隊殲16重型戰鬥機

1988年5月15日,蘇聯開始從阿富撤軍後,其大勢已去、無力抗衡美國。1989年,冰封了30年的中蘇關係終於揭開了新的篇章,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那年的5月訪問了北京,並送出了一份厚禮——重啟中蘇軍事合作!SU-27出口中國的合同就是在這一短暫的時期達成的。1989年原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 在戈爾巴喬夫訪華後僅僅幾個月,蘇聯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向《紅星報》記者表示:如果中國希望獲得米格-29之類的高性能飛機,“蘇聯政府認為不存在政治障礙”。這番言論在國際政治界、軍事界引起了極大的反應,這使得人們紛紛關注,中國是否會購買米格-29戰鬥機。至於蘇-27,人們則壓根沒有去想過,因為蘇-27性能非常先進,蘇軍也剛裝備不不久,只部署於蘇聯本土,連駐東歐的蘇軍部隊都難得一見,更不要說出口外銷了。

1987年9月13日巴倫支海上空的“手術刀”事件,執行切割任務的就是SU-27戰鬥機!

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考察蘇聯航空航天工業時,蘇聯安排中國代表團觀看了蘇-27、米格-29殲擊機和米-28、米-35戰鬥直升機飛行表演,參觀了大量科研院所,中國代表團當時特別留意了蘇-27和米格-29兩種殲擊機,尤其蘇-27更為突出,其作戰半徑約1400千米,大角度飛行已超過西方同類飛機,它的“眼鏡蛇”特技更顯出其優越的機動性能。“眼鏡蛇”機動演示(圖中SU-30MK戰鬥機)

經過艱苦曲折的談判,1990年10月25日中午,別洛烏索夫率領蘇聯政府代表團一行19人到達北京,中蘇雙方就購買蘇-27飛機問題再次進行了商談,雙方意見達成一致,國內對此引進項目成為“906工程”(當然,他們同意出售SU-27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手裡已有更好的技術、也有足夠的方法短時間制衡我們)。

1992年6月27日第一批SU-27戰鬥機交付中國空軍

SU-27的到來,大大改善了中國空軍處境,在哪個特殊時間段內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為保證我國領土和主權提供了強力支持!在那個特殊歷史時期,我國空軍的主力裝備還是二代殲6、殲7戰鬥機,連新一點的殲8戰鬥機的數量都不多,而同期其他空軍強國的主力裝備均為三代的F-16、F-15、米格29、Su-27、幻影2000等,我國空軍裝備技術水平嚴重落後於周邊國家,Su-27戰鬥機的引進為這個特殊歷史時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空軍作為主力的大量二代戰鬥機

此外,在SU-27引進過程中還有一些其他的軼事,比如與老毛子拼酒,我方一代表接連掀翻幾個俄羅斯壯漢,讓對方心服口服等等。現在回過頭來看,SU-27的引進是非常成功的!我們達到了預期目標,俄國人也收穫了真金白銀,雙方各取所需,達到了共贏的效果。基於對SU-27技術的消化、吸收,我們實現了再創新(成果如開頭中所述)。現今,隨著綜合國力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有了更好的戰鬥機,如殲-10、殲-11、殲-20等,國產戰鬥機技術水平已居世界前列!雖然早期引進的Su-27戰鬥機現在已逐步退出空軍序列,但是大家肯定都不會忘記當年考靠SU-27孤身支撐祖國藍天的日子,與SU-27的感情是不會磨滅的,那些為SU-27引進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更不會被忘記!

殲-10C戰鬥機雙機編隊

祖國的領空現在有“黑絲帶”領銜的國產戰鬥機守護


威吶解析


引進蘇27、蘇30戰機讓我空軍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之後吃透發展出了自己的殲11、殲16戰機,成為我國三代機絕對主力。蘇27為我國戰鬥機發展節約了15~20年的發展時間,地位甚至應該排在殲20之上,並且與其一起引進的AL-31發動機還支持了我們的殲10的發展,甚至殲20研發階段也用這款發動機,否則殲10、殲20計劃都會被推遲,因此蘇27在中國戰鬥機發展史上應該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80年代我們和西方國家處於蜜月期,各種先進裝備任由我方挑選,比如F16、F14、幻影2000都能買到,但是都沒錢買。到了與西方鬧僵後,我們就變得相當尷尬和危險,周圍國家和地區大量的三代戰機已經服役,我們才剛剛把殲7改明白了,殲8都只是強行就將用,情況對我方很不友好!

西方不亮東方亮,我們從82年就開始與蘇聯改善關係了,蘇聯還沒解體的時候,俄羅斯給我們推薦了米格29戰機,但陰差陽錯的讓我方代表團看到了蘇27,於是當即否定了米格29,非蘇27不買。蘇27具有作戰半徑大、機動性強,加上更為先進的電傳飛控系統,以及優異的發動機性能,代表團是越看越順眼,根本挪不開眼睛了!

談判非常艱難,當時蘇27也就定型不久,是蘇聯最新一代中最先進的戰鬥機,根本就沒有打算賣。但是我方領導又非常堅決,非蘇27不買,於是雙方謬這麼僵持著。直到我方代表團準備回國,蘇聯人實在犟不過我方最後時刻鬆口,我方買到了第一批的24架蘇27。

第一次拿到先進的蘇27戰機,空軍是相當的滿意,比以前的二代機好用太多太過,後來又談判引進了一批,並談判引進自己生產200架,再後來又引進蘇30MKK等。只是在殲11A生產到60架左右後,我方自主山寨的更強的殲11B出來了,俄羅斯的航電技術不行,我們換裝了自己研發的航電系統、雷達等,所有的零部件也都國產化了,後來連發動機也是國產化的WS-10發動機,於是停止了後續140架的蘇11A,雖然我們已經付了200架的錢。在殲11B後又靠著自己的技術搞出了殲16,殲11D,還通過非常渠道搞到了蘇33原型機1架,又弄出了艦載機殲15。蘇27來到中國很快就開枝散葉蓬勃發展起來了,成為我國三代機裡的絕對主力!

如果沒有蘇27呢?

我們可以腦補一下,如果沒有引進蘇27戰機,我們只能靠自己更生了,西方國家已經對我們軍事禁運,不可能指望西方,而俄羅斯的米格29的表現大家都是知道的,600公里的作戰半徑被稱為機場守衛者,各大戰場上的表現也都一般!

沒有蘇27戰機,可以肯定我國空軍戰鬥機研發會舉步維艱,甚至我軍會裝備殲10戰機為主力,搭配梟龍戰機的方案。即使是殲10戰機,當時發動機也是非常不成熟的,最後也是用於蘇27一起引進的AL-31發動機而發展起來的,否者殲10研發進度至少落後5~10年,殲20更不會提前研發了。

不得不說中國的領袖層在引進蘇27問題上,證實高瞻遠矚,他們的決策奠定了大國空軍的堅強基石。


狼煙火燎


我軍引進的蘇-27SK戰機

蘇-27與蘇-30戰機引進之前,我軍只擁有少量的殲8II和幾百架殲7、殲8不、還有幾千架殲6,這些飛機性能差,作戰半徑小,載荷能力低,電子設備差,雷達作用距離短,機載武器裸後,基本沒有中距空空導彈和對地精確打擊能力,與歐美相比戰機性能普遍落後一代或者更大,說不客氣的話,完全沒有能力與國外三代戰機進行對抗。軍內自己的對抗評估報告,最樂觀的交換比也是慘不忍睹。一旦遇到強敵,常規武器方面我們基本沒有還手之力,只能用核武器來撐腰,實際上相當的寒酸。

但是蘇-27與蘇-30戰機的引進,第一從數量我們的三代戰機一下子成了除了不能與美國相比之外,與任何一個國家相比都不差。另外質量上也讓我們的空軍從無暇自保狀態,短短15年時間就發展成初具全面空戰和有限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攻防兼備的力量。

更重要的並不是戰機性能上能與西方三代機相抗衡,其意義還在於對我國的航空工業技術的全面促進。我們在引進裝備時不像印度只買成品,更重視配套設施一起引進。因此在進口蘇-27與蘇-30時,能買的全買回來,包括全套機載武器,雷達火控設備,電子設備,全套產品圖紙,還有試驗數據和外形數據,關鍵設計的報告,全套材料規範試驗數據,裝配型架和零件工裝,各種油漆,膠水,清洗劑,處理溶液,各種塗層,試飛和調試配套設備,幾乎就是把人家的航空工業全一鍋搬回來了。

針對引進的全套設備和技術,進行自我消化。讓我們對航空材料的理解與發展應用取得很大的提高,加工工藝水平也明顯提高。而此前我們的技工只習慣狠敲猛打,簡單粗暴。這種處理手段用在蘇-27身上讓技術人員們沒少吃苦頭,挑戰相當的大。很多蘇-27上使用的材料無法承受粗暴的操作。另外針對引進圖紙不明白的地方也採用重金聘請俄方專家來解決,同時自己學習。逐步提高航空工業水平,終於到現在我們已經能生產自己的五代戰機了。也已經說引進蘇-27的項目,讓我國從空軍裝備到航空工業都得到了脫胎換骨式的改變。

國產的殲11B戰機


陶德中士


蘇-27戰鬥機是蘇聯時代研製的最後一款戰鬥機,這是一款針對美國的F-15鷹式戰鬥機設計而來,在蘇聯時期有許多機型的設計都是有針對目標的,其餘的包括圖-160戰略轟炸機。蘇-27戰鬥機是一款重型戰鬥機,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從俄羅斯引進了蘇-27戰鬥機,這個對於中國空軍的裝備建設是有很大的作用的,首先這款戰鬥機改變了中國空軍的落後的面貌,當時中國空軍裝備的最先進的戰鬥機就是殲-8II戰鬥機,這是一款在機頭進氣的雙發戰鬥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殲-8戰鬥是在殲-7的基礎上放大而來的型號。

蘇-27戰鬥機所具備了超遠的航程對於我國的國土防空是非常重要的,改變了之前的戰鬥機都是機場保衛者的角色。蘇-27戰鬥機在使用中根本就沒有必要使用副油箱,這是因為蘇-27戰鬥機的航程可以達到4000千米,作戰半徑超過1500千米,這是原來裝備的老舊的戰鬥機根本就無法相比較的能力。

隨著蘇-27戰鬥機的引進還有與之配套的各種武器系統,包括先進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等,這些都讓中國空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能力。蘇-27戰鬥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我國國土防空的主力戰鬥機。

蘇-27戰鬥機的引進讓我國工程技術人員一下子接觸到了先進的戰鬥機,後來通過引進技術進行了殲-11戰鬥機的生產。得益於蘇-27戰鬥機的設計,我國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於是就有了殲-11B,殲-11BS和殲-16等機型的出現,這些重型戰鬥機的出現為我軍現代化的裝備建設體用了保證。


航空視界


如果當年我們沒有引進蘇-27的話,對於我們後面三代機的尤其重型機的研發會有重大影響。

大家知道,當時我們已經有殲-10的研製,在中型機方面我們肯定能跨入三代機的行列,只是時間問題。而且我們之前使用的都是中輕型戰鬥機,有豐富的經驗。但是沒有使用過重型機,對使用、設計、作戰意圖都有很非常陌生,這個不是靠想象就可以的。


我們初期引進蘇-27就是採用的殲-7/8的使用方式,導致機體的磨損,沒有發揮大航程長時間留空和重載武器自己大功率電子設備的特點,走了很多彎路。如果沒有引進蘇-27的話我們走的彎路或許更長或許就走不出來。

在當時西方對華的全面封鎖下走出自己的重型機的研發和裝備之路會遙遙無期,而且會影響下一代的研發工作。同時我們的研發也會走形,應該說蘇-27是及時雨,有些承上啟下的作用。


礪劍堂


Su-27系列,特別是Su-30MKK的引進,標誌著中國空軍終於具備了一定的戰場支援能力。在此之前的中國空軍基本上就是一支只能攔截轟炸機的空軍。

舉個例子,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只要越南空軍不出動,那麼中國空軍也就不出動。這是因為裝備,體系各方面的落後造成空軍戰術飛機根本無法為地面部隊進行有效的支援。在空戰中中國空軍的飛行員面對長期經歷戰爭洗禮的越南空軍飛行員在技術水平上也有不小的差距。

同時期,中國主要的軍機研發項目是於20世紀70年代中葉上馬的JH-7飛豹,這個項目面對著和當時所有中國軍工項目一樣的困境:現有技術實力遠遠無法滿足飛機的性能指標。如果僅僅是打擊海上大型目標,以當時中國的電子技術水平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是打擊地面上的小型目標,無論是索敵還是發起攻擊都有相當的困難。

凡是那個年代的軍機項目基本都失敗了

所以即使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以後中國空軍想要針對性的裝備能夠有效進行CAS近地支援的新一代戰術飛機,也無法找到任何能夠滿足需求的國產產品。於是乎,JH-7這樣一型戰鬥轟炸機便僅僅裝備於海軍陸基航空兵部隊。另外一方面,且不說空軍需要能夠有效對地打擊的戰術飛機,空軍連能滿足需求的空優作戰飛機都沒有。

然而很快,隨著20世紀80年代末中蘇關係正常化,蘇聯及後來俄羅斯出售的Su-27系列將完全滿足部隊需求。1990年12月28日,中蘇敲定了關於中國購買24架Su-27SK以及Su-27UBK的協定。此時距離蘇聯解體還有一年。

然而蘇聯還沒有把飛機送過來,自己就暴斃了。好在後來俄羅斯政府繼承了蘇聯時期這筆協定。Su-27SK的加入使得中國空軍的戰鬥力一下子提高了2代。為什麼這麼說呢?Su-27SK剛到中國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剛剛吃透MIG-21的技術,於F-4同級別的J-8II距離成熟還有10多年。當時的中國空軍裝備著大量的J-6(MIG-19)與少數的J-7(MIG-21),在技術上基本處於歐洲國家50年代末的水平。而Su-27SK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四代戰鬥機。

在引進四代機之前,中國空軍的戰鬥力還不如美軍一個單航母戰鬥群的幾十架艦載機強

很多人可能對當時的中國軍工之落後沒有一個太具體的瞭解。那麼簡單的說說吧。中國國產戰鬥機第一次發射中距空空導彈要到1995年,發射的導彈是意大利的阿斯派德(實際上直到今天中國空軍主力的幾款雷達彈都是阿斯派德發展而來的,中國的軍工人把阿斯派德親切的稱呼為“A彈”),而這第一次發射中距空空導彈,因為雷達性能的限制,射程還只有10多km,跟美軍的格鬥彈最大射程相似。J-8II要達到各項既定技術指標,要等到2006年。此時距離當今最強四代機Su-35S面世已經沒有幾年了,離J-20首飛也沒幾年了。

某種程度上來看,引進Su-30MKK的重要性甚至遠遠超過了27SK。因為Su-30MKK的裝備標誌著中國空軍終於能夠進行有效的對地支援了

不要覺得中國有J-10系列就覺得J-11系列無關緊要。君不見歷次空軍,海軍航空兵東海巡邏飛過去的全是J-11系列。為啥?因為J-10腿短。直到今天,中國的J-11系列的裝備數量還是比J-10系列的多上一些。

如果說J-20讓中國空軍技術實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足以與民主燈塔美利堅媲美,那麼Su-27系列的引進就是讓中國空軍有資本把成為一流空軍作為自身目標。


貞觀防務


筆者有幸見證了第一批蘇27的引進,並在第一個裝備此機型的原南京軍區XX部隊專門針對蘇27工作了3年。就談談個人的感受,我國在引進蘇27之前,國土防空靠的是清一色的二代機,幾百架殲七、八爺充當頂樑柱的角色,這哥倆有個共同的缺陷——腿短!腿短!面對臺海形式(對面是F16、F5E)、東海形式(日本是F15J),南海局勢只有乾著急的份,夠不著啊!蘇27的引進起到了轉折作用!對比周邊三代機毫不落下風,甚至有反超的勢頭。從那時起,我們有了底氣!蘇27的引進,對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後續機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沉澱和經驗,從此,才有了殲11系列、殲15、殲16等多用途重型殲擊機的誕生!也正是這種驚人的發展速度,讓中國空軍名副其實的進入世界前列!




四代重機


90年代中期,對岸燈灰之流搞起了臺獨,臺海危機終於爆發,為了遏制臺獨,軍方在海峽舉行了一場大規模三軍聯合作戰演習,央視新聞聯播罕見地用七分鐘時間報道了軍演,全球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國內空軍裝備了一款新型雙發戰鬥機,那就是引進自俄羅斯的蘇27。

蘇27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與國內外觀眾見面,引起了國內軍迷的高度關注,因為軍迷們都知道,在蘇27引進前,空軍是以平頭機殲6、殲7為國土防空主力,還有部分平頭殲8,以及極少量的尖頭殲8。

殲6、殲7和殲8,都屬於二代戰機,分別是在原蘇聯米格19、米格21和米格23的基礎上,直接仿製或參考基礎上製造的,特點是輕巧飛得快,但同時又都是短腿先生,都飛不遠,作戰半徑僅幾百公里,武器裝備也十分落後。

80年代末,國內與西方蜜月期結束了,美歐對國內進行了軍貿封鎖,在空軍作戰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時,空軍在裝備技術方面,已至少落後西方20年,儘管龐大的殲6、殲7為主的機群在規模上位居世界第三,但量多質低的局面,令軍方深感憂慮。

與美方合作改進殲8型戰鬥機的“和平典範”計劃,在歷時4年,耗資2億美元后,最後因為政治等原因,就不了了之了。

向法方採購40架幻影2000戰鬥機項目,因對方獅子大開口,天文數字般的價格,遠超了中方心理價位,為此高層出面與對方高層交流,希望給個友好價格,但浪漫的法國人很現實,友誼歸友誼,生意歸生意,雙方談了兩年,最終限於銀根短缺只能放棄。

蘇聯自阿富汗撤軍後,中蘇關係開始緩和,戈爾巴喬夫訪華時,重啟了中蘇軍事合作,當時中方因政治原因,被美歐軍貿封鎖;蘇方則經濟面臨困難,需要外匯來維持,所以中蘇軍事合作有了互助的基礎,蘇27,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從遙遠的蘇聯飛向國內。

那時,蘇27非常先進,只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駐東歐的部隊都沒有這款戰機,更不要說是外銷了,國內軍方花了很多精力才引進的,政府則在背後以貸款的形式向蘇聯提供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才換取了莫斯科同意向國內提供蘇27戰鬥機。

由於受大陸軍作戰體系觀念的影響,限制了航空兵主動攻擊能力,裝備技術上的缺陷,放大了觀念落後對戰鬥力產生的影響,規模龐大的機群只能成了炮兵的延伸,在空軍毫無遠程作戰能力的情況下,蘇27的到來,深刻影響了空軍的作戰模式和作戰思維,可謂腦洞大開,眼界一下開闊了。

如果沒有當年蘇27的引進,空軍和軍工的眼界不會一下子打開,殲10也不會那麼快翱翔天空,國內某型渦噴發動機也不會那麼快試製成功,整個90年代都將依賴殲8改二代機,對岸當時有了300餘架三代的幻影2000型和F16戰鬥機,想象一下空軍的壓力有多大。

蘇-27引進、仿製和提升過程中,對國內設計新一代戰機有了很大的幫助,隨著76架蘇27成軍,讓空軍一下子跨入了三代機時代,讓空軍在現代化戰爭中的制空能力有了巨大的飛躍,蘇27相關技術的摸透,也大大推動了甚至包括殲10在內的諸多國產新一代戰機發展。

蘇27,在空軍裝備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意味著空軍從二代機,直接跨入了三代機行列,拉近了空軍與先進國家空軍的差距,併為國內新型戰機的研發,提供了技術上的有力參考和借鑑。

請關注作文作者,悟空問答包括頭條號推文,都是作者的原創作品,選擇“國平軍史”不會有錯,每天與您快樂分享軍史知識,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發表您的高論。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5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由俄羅斯獨立研發設計的蘇-27系列戰鬥機家族,是一款典型的第三代重型戰鬥機,也是世界範圍之中這麼多的第三代戰鬥機型號之中,整體作戰實力最為強勁的幾款戰機的其中之一。其系列最新改進型版本,更是在執行空中軍事任務之中,成功穩定鎖定了美製F-22重型隱身戰鬥機。


可以說中國空軍從俄羅斯引進的俄製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更是憑著自身戰機優異的性能優勢,一舉解決了中國空軍多年來非常缺失先進空中作戰能力的嚴峻問題,同時,這

也是中國空軍第一次裝備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戰鬥機型號,並且該型戰機的到來也為自己的軍事航空工業獲得了一個極為難得的接觸和學習世界先進戰鬥機型號的機會。

正是憑藉著俄製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優異的戰機性能和實際作戰能力,也為中國正在自己的殲-8系列重型戰鬥機和殲-10系列中型戰鬥機,這兩款戰機項目爭取到了足夠的研發試驗的時間,讓其可以不要擔心是否需要提前完成相關的研發設計任務,立即投入相關的試飛測試工作,來補充中國空軍極為貧乏的空中作戰能力。如此,也是為日後中國空軍可以裝備如此多先進的國產戰鬥機型號打下了頗為堅實的戰機型號的積累。

直到今天,中國空軍部隊,依舊還裝備了一定數量從俄羅斯進口的原裝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並且這些戰機也通過一定的延壽和改進工作,獲得了一定作戰能力上的提升。也能讓這些飛了十幾年的蘇-27系列戰機,可以夠繼續在中國空軍之中服役,發揮自己的餘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