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放纵3


换句话说,小米刚刚开始定位的是智能手机厂商。但是随着小米在MIUI启发性的开始之后,国内不少的智能手机厂商紧随其后,加剧了市场竞争。这样一来,小米在深度优化MIUI和硬件上的优势不再。

特别是2015年开始,小米这样的先天优势,被其他国产手机的后发优势紧逼追赶,导致了在硬件上,特别是处理器上的“独占”优势被打破,手机系统软件上的优势被追平,市场占有额增长缓慢。

也就是说,经过几年的长足发展,小米手机触及到了天花板,保有市场份额基本到顶,很难从其他竞争对手抢夺更多的市场空间。而在这一场红海战中,小米手机本身就是靠“性价比”获得了市场认可,但是其利润少之又少。

3月18日,有媒体曝光了一份所谓的小米Pre-IPO融资推介材料,清晰展现了小米的收入、利润、用户、估值和市值数据。根据上述融资材料,2016年,小米的收入组成中,79%来自于硬件,21%来自于互联网服务业务。

事实上,雷军在阿里巴巴2017年天下网商大会上特别强调称,其实小米也是一家电商公司,还进一步解释“我2000年的时候创立了卓越网,那是中国第一代电商网站。”而小米官网已经成为一个百货电商网站,什么都卖!

雷军在演讲中说:“我们实际上是一个铁人三项的公司,从创办之初我们就在谈铁人三项,我们做硬件产品,做手机、做电视、做扫地机器人,做很多有趣的硬件产品;同时我们也做互联网,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我们做电商,做新零售。”

说实话,小米手机是非常不赚钱的生意,这不符合商业的本性。但是小米智能终端产品又是小米生态商业的最大入口。比如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智能家居等产品,为小米秋后收割提供了入口。

众所周知的是,腾讯有QQ和微信两大软性入口,确保了腾讯系产品与服务得到流量嫁接,而京东就是靠这样嫁接取得了与天猫并驾齐驱的地位的。阿里巴巴生态链靠旺旺和支付宝两大入口,囊括了上亿计的用户群体,才确保其商业帝国常存不倒。

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入口,小米是没有的。因此,小米只能靠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智能家居等产品作为新入口,可以为小米强大的生态链提供强大的流量支持。这无疑为小米的未来商业,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与基础。

可以说,小米在入口之争所采取的“曲线救国”战略,可谓用心良苦,绕开了社交、移动支付的大圈子,巧妙的避开了与腾讯、阿里巴巴的直面竞争,比如MIUI系统中的米聊的弱化,避免了被收购、被竞争掉的可能性。

据悉,小米正在扩大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比例,2017年,预计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为68.3%,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特别是小米通过大量的投资,组建的强大的生态链,有硬件产品、有软件产品、还有实体行业,其营业收入是多元化的。

所以说,单纯地讲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者是互联网公司都是不准确的。而小米是一家基于硬件入口为基础的互联网公司。这也是未来很多企业的样板,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企业经营,不管是新零售,还是传统行业的转型,都将是基于主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型企业!


看见光


小米2010年成立时是一家以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给自己定义的,但是按照小米目前的营收模式来看实在是无法分辨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小米被大众所熟知是基于2011年小米1手机的推出,良好的品质和超高的性价比让小米一时间名声四起,大众就对小米定性为一家手机制造商。但是在近几年大家发现小米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了,小米接连推出了路由器、电视机、净化器甚至是扫地机器人。这人很多人都开始奇怪小米已经开始变成一家百货公司了吗?而且在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里,用户对小米的手机似乎并不是很感冒,这些看似让以“为发烧而生”小米更加头疼了。

但是雷军却很有预见性的提出要建立一个自己的生态链系统,在这个小米生态下用户使用的小米硬件终将会变成一个整体,其必不可少的还是手机。

所以不难看出,小米这盘棋下的真的很大,以智能硬件为入口进入小米的智能生态网络中,让未来生活处处离不开小米。所以以目前来看小米的营收还是以硬件为基础,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以硬件为嵌入点,一旦小米的布局完成将完美呈现其互联网运营模式。


牛科技


我觉得小米还不能完全称之为一家互联网公司。顾名思义,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依托于网络展开自身业务,提供社交、媒体、网络购物等服务。而小米的主业是做手机的,虽然小米手机的系统依托于互联网,并且也提供了不少依托于网络的增值服务。但并不能依此认为小米就是互联网公司了。比如苹果手机的系统同样是通过网络提供各种服务,但从来没有人说苹果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而且现在互联网公司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一个新的概念提出来了,立马就大范围推广产品,投钱跟进,而不管是不是能赚到钱。比如腾讯、阿里就是非常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当初打车软件刚刚兴起的时候,腾讯和阿里就分别选择了滴滴与快车。如今共享单车方兴未艾,摩拜和ofo身后也有腾讯和阿里的身影。

小米虽然也投资了不少企业,并将它们统统纳入自己的生态链,但是这些企业从概念上来讲还是偏向于传统行业。比如有生产智能电视的、有生产智能台灯的,也有生产智能机器人的。这些行业都是先证明具备了一定的前景之后,小米才跟进的。虽然基本上稳赚不赔,但也意味着存在众多竞争对手。

所以和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相比,小米缺乏深厚的底蕴与冒险精神。说白了就是有钱与没钱的区别!腾讯、阿里手握庞大的现金流,就有胆量跟投专车与共享单车这样至今还没搞清楚怎么赚钱的领域。而小米是依靠实业起家的,甚至赚钱不易,也没有腾讯、阿里那么雄厚的资本,所以只能稳扎稳打,涉足一些容易赚钱,但是很难赚到大钱的领域。

现在纠结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小米打算上市。如果把小米归为普通的硬件公司,市盈率按照苹果的18.34倍来算,估值只有不到200亿美元;而如果按照腾讯控股的阅文集团343.22市盈率来计算,小米的估值可以达到2000亿美元!当然,2000亿美元市值相当于2017年初的阿里和腾讯,无论是从影响力、利润、垄断程度来看,这一估值显然是不现实的。

目前小米每年的利润为10亿美元,但优势是MIUI覆盖了2亿手机用户,再加上生态下的各种硬件以及海外市场,总的用户可以达到五、六亿。这么来看小米也算是半个互联网公司了,而它的最终估值能够达到800亿美元,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价位。


猫眼看数码


居然没人去查一下具体的信源。

截止到目前为止,只看到有媒体发布消息称“有媒体曝光了一份所谓的小米Pre-IPO融资推介材料,清晰展现了小米的收入、利润、用户、估值和市值数据。”查来查去,最终都没发现最初的“媒体”来自哪里,只看到一大堆媒体建立在该消息之上的分析和推测。有没有可能这则消息是小米自己放出来的“烟雾弹”?答案是显然的,也有可能是第三方故意泄露出来的,在信源不确认的情况下,这则推介材料的可信度存在很大的疑问。

如果单纯用互联网公司、硬件公司来区分的话,小米显然是一家硬件公司。

不妨从友商的情况来看。

苹果财报显示,2017年营收为2391.83亿美元,净利润为505.25亿美元,其中来自服务的营收为(包括Apple Pay、Apple Music、App Store等)312.79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3.1%,尽管苹果的App Store、Apple Music等方面的收入已经成为苹果营收的“生力军”,但苹果的营收体系里,最主要的营收依然是iPhone、Mac、iPad这些硬件产品,来自软件的营收仍然不够多,苹果是硬件公司。

华为方面,余承东给出的数据显示,预计华为消费者业务2017年销售收入2360亿人民币,华为与荣耀品牌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尽管华为消费者业务线并未公布更加详细的营收,但有一项数据可以大概推算,华为2016年给应用开发者提供的分成为4亿美元,按照5:5的分成比例,华为应用市场2016年的营收为8亿美元(约50亿人民币),而华为消费者业务2017年营收为1780亿元人民币,应用商店的营收仍旧很少。

三星,也是硬件公司,半导体、显示面板、设备解决方案等硬件方面的收入非常高,手机业务反倒不是三星最亮眼的地方,芯片和显示屏,让诸多手机厂商“又爱又恨”。

根据这则神奇的推介材料显示,预计小米收入为176亿美元(约1113亿人民币),2017年11月,雷军曾表示称已经完成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按照雷军的说法,小米2017年预计收入1113亿人民币是很有可能的。

BUT,重点是: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升至31.7%(约352.8亿人民币),预计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达到3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16亿元)。

小米曾在201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小米应用商店分发量达500亿,上半年开发者分成达6亿元,2016年全年分成在12亿元以上,按照3:7的分成比例来算,17亿元以上,就算经过一年多的成长,小米应用商店的营收,也不可能破60亿。

除应用商店外,小米的另一块互联网收入是游戏。小米游戏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渠道发行全年流水26亿。而在中国的游戏领域,真正的王者是腾讯和网易,数据显示,腾讯+网易占据中国游戏市场67%的市场份额,按照2017年2000亿的市场规模来算,其余公司的游戏收入仅为660亿元,这里面分蛋糕的公司就多了,小米游戏的收入能超过100亿吗?就算达到这个目标,离互联网服务收入达352.8亿人民币也是挺远的。

当然,小米还有广告收入。有数据显示,MIUI 活跃用户数为 7600 万左右,每年大概能为小米带来超 45 亿的收入。按照文件里的日活1.32亿来算,小米每年的广告收入为78亿左右。

应用商店+广告+游戏的收入,能让小米互联网收入达到352.8亿人民币吗?难度还是蛮大的,而且,这三者的收入,应该有重合的部分,上面的这三者独立计算方式,还要缩水。

小米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要达到382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目测,很有可能超过/接近苹果在软件服务上的营收。按照人民币来换算,就是2416元人民币,靠应用商店+广告+游戏这三者,能让小米互联网收入达到这么高吗?

中国最大的游戏公司腾讯,2017年前三季度在游戏上的收入为735.2亿元,全年游戏收入在1000亿左右,小米这是分分钟要超越腾讯的节奏?

经不起推敲的“Pre-IPO融资推介材料”啊。

苹果、华为、三星、vivo、OPPO都未化身成为互联网公司,小米能成吗?呵呵呵……ARE YOU OK?


郭静的互联网圈


还记得在小米1时代,这款手机以1999元的价格搭配顶配的硬件等,迅速对彼时的智能手机市场产生了极大冲击。当时业界就有人质疑雷军:赚的钱够喝粥吗?当然了,雷军是笑而不语还是暗自窃喜我们不得而知。但就现在来说,雷军以低价硬件起家的策略显然已经成功了。如今,IPO之后市值有望达到千亿美元就是小米所做出的大事儿,雷老板现在肯定心里美滋滋的。

而决定资本市场对小米态度的关键,就在于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如果是硬件公司的话,其实是普遍不被看好的。因为硬件公司的利润率较低,比如小米硬件业务的净利润仅为2.8%。此外,用户对硬件公司的品牌忠诚度较低。比如小米在2016年的手机销量暴跌,幸好去年还算表现优秀。这也意味着,如果某一阶段产品策略发挥失误,会直接影响公司的营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小米并不是以销售自家的硬件产品为主。而是以自家的智能手机等为核心,不断向外扩张去打造了一条小米生态链。2013年小米启动生态链计划,并定下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到去年年中,小米高层透露,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达到89家。就目前来看,小米旗生态链上的硬件产品可谓包罗万象——电水壶、扫地机器人、电饭煲、净水器、手环、体温计、台灯、体重秤等。这样的多元硬件产品矩阵,其实是有着发展潜力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小米是互联网公司,毕竟小米构建的互联网生态是很强大的。去年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占比已近七成,利润率也超过40%。只是硬件产品太过耀眼,让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显得有些低调。事实上,小米互联网服务还真不算弱。

在小米营销平台的官网上,直接就表示自家有三亿小米用户。而其营销杀手锏就是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视频画报及周边广告生态系统等。这些互联网服务,构成了小米的竞争核心。

我们要看到的是,小米的硬件是互联网服务能够大受欢迎的基础,而互联网服务又能反哺至小米本身去研发更好的硬件。归根到底,小米已经不能从纯粹的“硬”或“软”去定义,它已经成为了一家综合性的公司。未来上市之后表现的优劣,还是要看整体的发展情况。


科技新发现


小米一直以互联网公司自居,它的发展和崛起也的确借助了互联网的力量。在推出硬件产品前,小米以定制系统MIUI来获得用户和口碑。小米手机在营销、销售和产品模式上和传统手机企业有很大不同。



不过,同时也要看到,尽管雷军等人一再强调,小米的模式和亚马逊很接近,极力降低硬件价格,以软件和服务盈利。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公司盈利的大头依然是硬件,这和我们印象中的谷歌、Facebook等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另外,小米尝试在手机上加广告以获取盈利的方式其实也算是借鉴谷歌亚马逊的模式,但在用户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人们对付费硬件上的广告具有非常强的抵触心理,这和谷歌在免费互联网服务上加广告有很大的不同。



至少现在看来,一家具有浓厚的互联网色彩的硬件公司这种说法更符合小米公司的

现状。


雷科技


我曾在多个场合,多篇文章中提到过这个问题,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我给出的结论是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且是一家生态型互联网公司,说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者说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基本都属于没有搞清小米的模式。


  • 首先来谈一谈我多次强调过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大误解

我也曾多次表示过,在中国互联网界有三大误解:

2. 今日头条是新闻客户端;

3. 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或者一家硬件公司。

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大误解,而小米就在这三大误解当中,首先小米并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硬件公司或者手机公司,小米在做的只是以手机为入口做一家互联网生态企业,这个生态里面包括了软件、硬件、内容、金融、智能家居等等业务方向。


再看看雷军系,未来以小米为核心,金山软件、猎豹移动、迅雷、华米、世纪互联等上市企业为主题,其他小米生态链企业组成的小米生态链,到目前为止,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达到了近100家,雷军系的帝国版图已经基本形成,并且坚不可摧,形成了闭环。

  • 你看懂了苹果,看懂了谷歌,你就看懂了小米

其实看懂小米也不会很难,相信对于大部分人,你只要看懂了Google、Apple两家公司,你基本上也就看懂了小米。你能说Google(alphabet)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吗?你能说苹果是一家硬件公司吗?


其实小米也是一样,小米的模式早就不简简单单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者一家互联网公司而已,雷军的意图很简单,就是要做一家生态型企业。在android逐渐成熟以后,雷军敏锐的发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会,因为PC互联网时代,因为上网终端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本门槛相对较高,极大的限制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因此在android出现以后,开源、免费的特点让雷军嗅到了行业发展的几乎,于是退出了高性价比硬件产品,小米手机的横空出世,极大的降低了互联网的使用门槛。小米则借着手机这一入口顺利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车,所以雷军一开始想要做的就不是一家手机公司,否则小米的业务不会像现在一样布局。

因此小米绝对不仅仅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这么简单,未来几年小米将会迎来爆发,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杆性企业。


EmacserVimer


互联网模式最初是由雅虎确立的,雅虎免费给普通大众使用互联网。所以互联网公司的狭义商业模式的关键词应为“免费”和“面向普通大众”。

小米最初的商业模式是将硬件接近成本定价,实际上是变相的免费,另一方面现在小米又致力于“让每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正好符合了上述互联网公司的狭义商业模式。

从此角度来讲,任何行业只要符合“免费”和“面向大众”即可被称为互联网公司。360做免费杀毒软件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行业内并不否认奇虎公司不是互联网公司。


同道众人


小米的发展,有别于我们对传统互联网公司那种通过在网络上提供个性化免费服务为基础去积累用户图发展的认识,例如互联网巨头腾讯的QQ及后来的微信,都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的网络服务,甚少见到他有手握得到摸得着的所谓硬件,通过提供了有价值的免费网络服务累积用户,再以此为契机发展其他增值业务!360、阿里巴巴也是一样!

小米在开始之初虽然对外宣称是互联网公司,但明显是不同的!他从手机开始,通过互联网这个线上渠道出售,在售出商品的同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取得广泛的共鸣,赢得用户!又以手机为基点,定制有很好用户体验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增强用户的黏性!也正是这个MIUI,极佳的用户体验和极强的参与感,把用户同小米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傍大的社群!他现在既有硬件,又有传统互联网公司所追求的用户基础和服务,可以算是一个另辟溪径的互联网思维的代表!



据介绍,小米目前的日活跃用户达1.32亿,月活跃用户为1.65亿,日均使用时间为5个多小时,这个数据的百分比对比中,小米为80%,排名第一,比微信还要高1个百分点,百分比的活跃度比面书都要高,可见这个接近1.5亿是我们所说的活粉,能量和后劲充足!而且在其物联网生态模式的推广下,这个基数无疑会越来越大!这也不难理解后续互联网部分收入占比会越来越大了!


创新,融合,是小米的特点!传统的互联网公司甚少涉及硬件,小米有;传统的硬件公司鲜有用心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培育用户,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而小米做到极致!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混合创新型的互联网公司!


CA红叶


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什么互联网公司,是指依托互联网,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司。比如电商,社交网络等。那么会有人问,小米也是依托互联网卖手机啊,为啥就不是呢?

1、首先在于互联网价值的体现方式。参与网络的人数和网络价值是非线性关系的,而是可以形成正反馈,价值呈现指数型扩展。比如淘宝,人们在网络上卖东西,卖家越多,参与的买家就会越多。买家越多,就越能吸引更多的卖家。正向循环。网络价值随之增大。微信、微博等也是如此。参与人数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来,正向循环,网络规模越来越大,价值越来越大。

2、用流量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就是说,互联网公司随着网络的扩大,获客成本是越来越低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

3、反过来看小米,只是依托互联网卖手机,卖其他商品。无法形成上述的正反馈模型。因为小米是线上唯一的卖家,并非像淘宝那样有更多的第三方卖家,因此也就无法扩大网络价值。只是把线下搬线上而已。

4、小米里真正能形成互联网价值的部分,应该是开发者这块。只是可惜,开发者的产品似乎缺少爆款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