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陝西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現狀及技術需求分析

富玉山

猴桃是陝西獨具特色和競爭優勢的水果產業。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陝西開始獼默桃商業化栽植以來,歷時三十十多年年,已經形成秦嶺北南北寬約50公里,東西長約200公里的集約化產業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稱猴桃集中產區。截止2010年,陝西獼猴桃種植面積4.8萬公頃,產量63萬噸,約佔全國面積的40%、產量的60%,約佔世界的三分之一,面積產量均居全國首位,世界第一。為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確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將陝西秦嶺北建設成為世界優質獼猴桃生產、出口基地。通過對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調研,分析科技需求,提出對策建議,對加快陝西由獼猴桃產業大省向產業強省轉變,搶佔世界獼猴桃科研、生產製高點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

1.面積和產量不斷增加,產業優勢更加凸現

2009年,世界獼猴桃種植面積17.12萬公頃,產量216.05萬噸;中國種植面積9,12公頃,產量83.62萬噸,面積、產量均均居世界第一位。陝西十分重視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帶建設,秦嶺北的周至、戶縣、眉縣、岐山、華縣等縣將獼猴桃作為縣域主導產業來抓,發展勢頭迅猛,僅2009年陝西省獼猴桃面積和產量分別較上年增加22.26萬面和16.1萬噸,達到63.81萬畝,產量51.08萬噸,成為陝西省名副其實的特色優勢產業、富強朝陽產業和國際化大產業。

2新化品種相繼推廣,品種結構楚於優化

近年來,陝西省先後引進和選育“Hort16A”、“紅陽”、“西選2號”、“華優”等中華獼猴桃新優品種和“海沃德”、“徐香”、“翠香”“金香“等美味獼猴桃新優品種,有效地解決了陝西獼猴桃品種結構單一、成熟期集中、應市不均等問題,使得獼猴桃早、中、晚熟品種結構日趨合理,果肉顏色綠、黃、紅多彩繽紛,果實甜、酸、酸甜,香氣各異,品種基因趨於多元化,滿足了不同市場、不同層次、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產品需求,促進了稱猴桃產業健康發展。

3.技術體系日完善,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

陝西省先後制訂了《獼猴桃標準綜合體》、《陝西省優質獼猴桃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陝西省優質獼猴桃生產關鍵技術週年操作範》等技術標準,形成了“海沃德”、華優”、“金香”、“翠香”等新

優品種配套裁培技術規範。猴桃主產縣(區)栽培技術和生產管理正在向規範化、標準化進。至2009底。陝西省猴桃無公害標準已得到全面實施,綠色認證面積20萬面,有機認證面積400C

前。標準化示範園產200公斤,優果率達到80%以上,面產達到7000-8000元。

4、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果品附加值提高,產品呈現多元化趨勢。

猴桃截藏、加工企業視匯運包裝技術趨於規範化。2009年底,全省擁有獼猴桃貯藏斷壯

大,果品質量安全逐漸受到2000餘座貯藏能力30萬噸,約佔年產量60%;獼猴桃果汁、果酒果下等加工企業45家,鮮果加工能力4、5萬噸,約佔年產

8,8%,企業引進分選包裝生產線,建立了質量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了果品市場競爭力,為完普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和經濟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5.銷售網絡逕步擴大,外匯收入持持續增加

至2009年底,陝西已建立起一支擁有8000多名專業營銷人員和1800多名經紀人的營銷隊伍,形成了800多家果行和信息服務部,在5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獼猴桃專營窗口,建成了一大批遍及城鄉的營銷網絡,打出了周至、眉縣等獼猴桃原產地品牌。隨著“海沃德”、“華優”等新優品種栽植面積增加和水平提高,鮮果出口量逐年增加,出口到歐盟、俄羅斯、加拿大及東南亞國家。創匯額度逐年增加,國際市場開拓取得一定成效。

二、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存在的問題

陝西獼猴桃產業僅有三十年的發展史,在取得了顯著成績的同時,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1.果農果品質量意識淡薄,果品質量不高,高端果品比例低,優果率低,出口果品比例低,國內外高端市場開發能力差。

2.產業佈局和品種結構不盡合理,集約化、良種化程度較低。晚熟品種比例偏大,中早熟品種比例過小,新優品種的選育與發展較慢,尚有一定面積種植在非優生區。

3.生產標準化程度較低,科技含量不高。存在苗木標準差、架型標準低、土壤肥力不足、授粉不充分等問題,導致栽培技術不統標準化程度較低。

4.產業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龍頭企業小而弱,果農、協會、加加工企業與營銷組織之間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影響了產業技術進步。

三,秦嶺北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及技術需求

(-)“十二五”期間的重點任務

圍繞秦嶺北麓百萬畝優質獼猴桃基地建設,突破產業發展中的技術“瓶”,建立以果品質量安全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推行標準化生產,著力提高果實品質、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推動獼猴桃產業技術全面進步,使我省獼猴桃科技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1.以科技為動力,推動科技人員與企業的結合,扶持重點龍頭企業建立健全技術研發體系,帶動產業技術升級;

2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加快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配套雄株及優良砧木,加強獼猴桃分子生物學研究,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3.建立以質量為中心的技術研發與檢測體系,以質量為主線,創建稱猴桃品牌,佔領高端果品市場,提升產業整體經濟效益。

4.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果品質量,以質量創品牌,以質量古領國內外高端市場。

(二)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技術需求分析

(1)組織專家對現有獼猴桃栽培品種進行普查,摸清其生物學特性及經濟性狀,進行現有品種評價,建立品種名錄檔案,篩選出適宜秦嶺北發展的系列品種,提出合理的早、中、晚熟品種結構與紅、黃綠果肉品種搭配比例,促進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

(2)通過資源挖掘篩選,種間雜交,生物技術等多種育種方法選育出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品質優、耐貯運的獼猴桃新優品種,時加強配套雄株的選育及優良砧木(抗逆性、耐鹽性)篩選,為產業發展提供可靠的品種保障。

(3)開展泰巴山區野生猴桃種質資源普查、蒐集和整理理,發據特異性種質資源,建立種質資源圓,進行種質資源評價,利反研究,從中選出特異性基國(如:高高Ve基因、抗性基圖,兩擺因、果肉顏色基因等),建立稱猴桃基因庫,為猴桃育種提供基礎材料,開展獼猴桃分子生物研究學,不斷縮小與先進獼猴桃國家的差距。

(4)建立健全獼猴桃苗木繁育體系,發展無病毒苗木,規池的木繁育技術,為生產提供大量的優質壯苗。加強植物檢疫和市場監督,從源頭上控制獼猴桃危險病蟲害的傳播蔓延。

(5)借鑑國際先進經驗,開展以果品質量為目標的果園精準化管理技術研究。建立果園營養診斷體系,進行科學配方施肥。研究綠色、有機獼猴桃生產環節關鍵難題,解決不同品種、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栽培環境下果品質量影響因子,創建獼猴桃全程質量安全控制技術體系和可追溯制度,建立數學模型和數據庫,指導獼猴桃標準化生產實踐踐。

(6)建立重大病害、氣候災害預警系統和防災減災體系。對獼猴桃潰病病、凍害、倒春寒等重大病害及氣象災害進行攻關,建立現代遠程氣象信息採集、傳輸系統和專家診斷諮詢系統,加強災害性氣候、病蟲害聯防聯控,集成相關技術成果,建立科學合理的防災減災技術體系。

(7)加強獼猴桃深加工技術研發。研究究中華、美味、軟棗稱猴桃的合理採收期及採後生理變化規律,建立不同品系獼猴桃儲運保鮮技術標準;引進消化無損檢測技術及分選線,進行嚴格的質量

檢驗;攻克獼猴桃果汁沉澱與防止褐變技術難題,建立果汁加工新工藝;解決果酒、果醬、果脯、果乾等生產工藝技術,推行安全營養標準化加工技術。

(8)開發研究獼猴桃新產品。重點研究獼猴桃花粉工廠化生產技術和省力化授粉技術,開發獼猴桃花粉生產設備及授粉專用花粉;研發簡易化獼猴桃果園耕作機械和安全高效果品保鮮劑;提高獼猴桃果實商品性,降低牛產成本。

四、對策建議

(一)加強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提高獼猴桃產業科技水平

建立技術和人才相結合的科技支撐體系是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關鍵。為此,建議省上要加強對新品種選育、引進、標準化栽培技術推廣和獼猴桃技術培訓的投入,基地縣要建立科技示範基地、示範村和示範戶,發揮各類技術人員的作用,全面推廣標準化栽培技術;強化產業鏈建設,制定和完善種苗、栽培、加工和產品質量等級標準,開展原產地、環境管理標誌和綠色食品標誌認證工作,完善

產品質量跟蹤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獼猴桃產業整體經濟效益。

(二)加強科研協作,組建陝西獼猴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按照發展區域優勢產業集群的要求,以提升獼猴桃產業技術術水平為目標,改變產業領域存在的各自為戰、信息不暢、重複研究資源浪費現象。依託產業化龍頭企業,聯合大學、科研機構和農部門,組建陝西獼猴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開展協作攻關、成果轉化及信息交流,研討全省獼猴桃科研、推廣、生產、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問題,推動產業技術進步

(三)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提升科技服務能力

支持產學研用相結合,聯合組建“陝西省獼猴桃工程技術研中心”,創建技術研發平臺;建設獼猴桃科技創業示範基地,吸引技人員到基地創業,轉化新技術成果;組建省級獼猴桃產業專家務團,負責秦嶺北蔍獼猴桃產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科技培訓

術諮詢服務等工作。

(四)加大科技黃全扶持力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建立財政資金投入為引導,龍頭企業、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民人資金為主體,信貨資金為重點的多元化、開放式科技投人新制;引導和鼓勵各類經濟主體參與獼猴桃生產、加工和流通,充發揮其資金、人才、技術、經營理念和產品市場等方面優勢,加快獼猴桃產業鏈建設。

(五)創新經營機制,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

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培育壯大稱猴桃龍頭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果農組織化程度,推行“公司+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經營模式,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與果農之間建立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向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及物資、信息服務,促進經濟、技術一體化經營。

作者單位:陝西佰瑞獼猴桃技術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