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關於黑頭蠟嘴雀的知識

黑頭蠟嘴雀(學名:Eophona personata):體長17-20釐米,全身羽毛灰褐色,頭部、翅膀尖、尾部黑色。由於嘴巴呈黃色的粗大圓錐型,顧得名“蠟嘴”。是一種體大而圓墩的雀鳥,雌雄同色,主要區別在於頭部,頭部黑色呈杏仁狀的為雄鳥,頭部黑色呈雞蛋狀圓潤的為雌鳥。雌鳥似雄鳥;但翼羽稍暗些;腰灰褐色。嘴蠟黃色,雄鳥頭頂和頭側黑色;體羽淡灰而上體渲染褐色;腰帶白色;初級飛羽具白斑。

以野生植物的種子、果實、嫩芽為食。繁殖期外多集群活動,在春秋季節結群飛行,在各種地形環境都可見到。由於飛行速度快,在飛過時可聽到翅膀振顫的聲音。鳴叫似哨音,求偶期更高昂。

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韓國、澳門、俄羅斯聯邦。

關於黑頭蠟嘴雀的知識

形態特徵

黑頭蠟嘴雀雄性成鳥:額、頭頂、嘴基四周和眼周概輝藍黑色;上體餘部包括頸側均淺灰而沾淡褐,腰和尾上覆羽的灰色較淡;最長的尾上覆羽和尾羽均深黑色,帶金屬反光;小覆羽黑色,外表有黑銅色光澤;中和大覆羽亦為輝銅黑色,最內側的覆羽和背部同色;小翼羽、初級覆羽和初級飛羽概深黑色,第一枚的內翈,次四枚的內、外翈及再次三枚的外翈均具白斑;外側次級飛羽亦輝銅黑色,內側次級飛羽與肩同色;喉、胸和兩脅均呈淺灰沾淡褐色,至腹部轉白;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白。

雌鳥與雄鳥同色,但上體比較褐灰。幼鳥概淡褐色,頭頂無黑;中、大覆羽具淡皮黃色先端。[1]

虹膜深紅色;嘴蠟黃色;腳肉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67-95g,♀-65-73g;體長♂218-230mm,♀88-215mm;嘴峰♂24-26mm,♀24-26-mm;翅♂115-119mm,♀112-116mm;尾♂82-90mm,♀81-84mm;跗蹠♂23-24mm,♀22-23mm。

關於黑頭蠟嘴雀的知識

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和丘陵的溪邊灌叢、草叢和次生林,也見於山區的灌叢、常綠林和針闊混交林。夏季棲息于山區的針葉林帶,有時深入到鬱林中,也見於針、闊葉混交林,但在遷徙時或遊蕩期多在丘陵和平原的雜木林或喬木林的高大樹上。

關於黑頭蠟嘴雀的知識

生活習性

棲息於平原和丘陵的溪邊灌叢、草叢和次生林,也見於山區的灌叢、常綠林和針闊混交林。繁殖期外多集群活動,主要取食植物性食物,繁殖期也吃昆蟲。在春秋季節結群飛行,在各種地形環境都可見到。由於飛行速度快,在飛過時可聽到翅膀振顫的聲音。鳴叫似哨音,求偶期更高昂。以野生植物的種子、果實、嫩芽為食。較其他蠟嘴雀更喜低地。通常結小群活動。甚懼生而安靜。飛行時發出生硬的tak-tak聲。鳴聲為4-5音節的似笛哨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