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华为高级副总裁不给余承东面子?

苏健朋


陈黎芳的知名度较余承东低一些,所以许多人会奇怪,这个女人是谁,凭什么指责余大嘴。

华为的中心权力机构类似于一个常委会,总裁是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执行总裁轮值,主要在郭平,徐直军,胡厚崑几个人之间来回倒腾,陈黎芳和余承东都是这个常委会的委员,只不过大嘴因为主持消费者业务,这几年频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知名度较高,而陈黎芳和华为其他高管一样,隐于幕后,但不代表人家权力小。华为高层女当家,除了孙亚芳孟晚舟就是陈黎芳,其他两位无需多说,在这样一个男人当家的行业能做到这个位置,任何人都不能小视。

陈黎芳打脸余承东,这是外人的看法,至于内部是否认为是打脸,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看:

(1)华为业务,尤其是手机在2017年末被美国运营商出于各种原因挡在门外,损失惨重,如果连句话都不敢说,那简直是太软弱了,过于求全责备,对于公司长期发展以及在其他市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美国是强国,美国市场很重要,不代表你可以毫无顾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别人一样有脾气,所以余承东的发言看似情绪化,实则很有必要。

(2)陈黎芳作为华为集团总管公共及政府事务部的总裁,当然有权力来驳斥余承东,毕竟她才是这个领域的正统输出端口,但陈黎芳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官方的态度,官方的态度不一定是真实的态度,外交本身就是虚伪的,这种虚伪在处理公共关系过程中也是非常必要的。让余承东先说,自己再来纠错,既表达了态度,又打了圆场。

(3)不排除双方没有事情沟通,亡羊补牢。众所周知,余承东绰号“大嘴”,敢说敢干,去年任正非曾在内部文件中强调:谁在说超越苹果,一次罚一百块,但最近大嘴又在叫嚣五年做成世界第一,不知道罚款是不是准备好了。而大嘴对美国的发飙也有可能是一种真情流露,事后集团出来补救,重申态度,也不无可能。而且时候余承东也对陈黎芳的说法表示了赞同,至于这种表态是认错还是对公共关系处理方式的认可,就不得而知了。

总体来说:华为是一家成熟的公司,无论在业务能力还是公共关系处理方面都走在国内企业的前列,纵然小有争议也无损大局,期待国内这种公司越来越多!



日慕乡关


首先要说的是,余承东在MWC 2018上说的那番话基本上就是大实话。要知道去年底就传出华为手机要重返美国市场的消息,也就是说华为最早在2017年初就开始和美国运营商谈合作了。考虑到华为品牌的特殊性,华为能够与美国运营商合作在美国市场推出手机,肯定也是付出了一定代价的。

但是到了2月份CES大展的前夕,华为和美国运营商AT&T即将正式宣布合作的时候,AT&T却突然反悔,终止了双方的合约。这显然是余承东本人始料未及的,也意味着他之前所耗费的心血都付诸东流了。再加上余承东一向有“大嘴”之称,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脑子一热向美国政府开炮并不奇怪。

其实早在2月的华为Mate 10美国发布会上,余承东就曾经表示,华为手机在欧洲、日本等地区已经立足多年,和多国运营商都有着深入的合作,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服务了全世界近7000万人。华为已经证明了在隐私和安全保护措施方面是没有问题的。这一段发言也被外媒评价是“本届CES上的最佳演讲”。

至于美国为什么不让华为手机进入市场,之前也讨论了很多。总的来说和所谓的安全丝毫无关,主要还是因为华为威胁到了美国的本土产业,比如华为手机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苹果,海思麒麟处理器最大的对手是高通,华为在传统通信领域的最大对手是思科。放眼全球市场,华为手机已经是销量第三,直追苹果;海思处理器虽然还在成长当中,但未来前景十分广阔;至于思科也在很多国家市场被华为击败。美国政府叫停运营商和华为手机的合作,毫无疑问是贸易保护,是违反自由市场原则的。

可以说,余承东的那一番话实际上就是说出了华为人的心声。但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华为肯定不愿意放弃这么大一块蛋糕,而如果想要回归,就必须搞好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余承东这个时候跳出来斥责美国政府,肯定会影响到华为的整体布局,因此负责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陈黎芳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余承东的发言和华为无关,就是为了避免与美国政府彻底撕破脸。余承东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也对陈黎芳的说法表示肯定。

但是就我个人认为,华为官方此举反而有些欠妥。正所谓商场如战场,陈黎芳撇清余承东发言与华为的关系,无疑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更何况华为手机这两年发展非常不错,尤其是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不景气的情况下,华为手机仍然实现了逆增长。能够实现这一切,余承东可谓是功不可没。

虽然华为手机在目前仍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在全球市场想要挑战苹果已并非不可能。而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当下,华为手机越是强大,美国政府越是要保护以苹果为首的本土企业,所以华为手机和通信产品想要回归美国市场本就不是余承东一个人能够解决的。虽然余承东的发言的确欠缺考虑,但将责任全部推在他身上显然有失公平。


猫眼看数码


我认为对于谁给不给谁面子,要看啥情况?

余承东说话一直充满火药味,国内的友商已经被他喷了一圈,这回把矛头对向了美国市场。

像余承东这样级别的高管,如此被打脸,在面子上确实有些难看,但是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华为毫无疑问想要攻占美国市场,但是过程并不算顺利。众所周知,2018年 1 月中旬,在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关键时刻,与之合作的美国运营商 AT&T 突然放了华为的鸽子,单方面取消了合作,导致华为旗舰机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泡汤,随后 Verizon 等运营商也终止了和华为的合作。

因此余承东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的竞争对手使用了一些政治手段,试图把我们挡在美国市场之外,但事实上我们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是透明的……我们是一家领先的高科技、创新公司,竞争对手无法在产品、技术和创新上与我们竞争,因此和我们玩起了政治手段。”

你说你又想找别人合作,攻占其广大的消费群体,你又还要说别人的坏话,这怎么谈合作?

所以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对此作出澄清,称这并不代表公司的观点,华为并未授权余承东代表公司评论美国,也不认同他的观点。

但是怎么说呢?聪明人都知道,到底有没有使用政治手段,大家都清楚,国与国之间竞争,企业与企业间竞争,多少有些相互渗透。

总不可能美国人自己大肆宣扬华为比苹果手机好吧。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余承东在行业内是有名的耿直Boy,心直口快,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这类人是很值得深交的朋友,不用担心耍心机,两面三刀,相处比较单纯。但是在社会工作中,尤其是放在关系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直爽的性格就未必是好事情了。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者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情,都要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做出最合时宜的言行举止。

说到这题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不给余承东面子的事情,其实很好理解。这两个人所处的职位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承担的后果是不一样的。作为公关负责人的陈黎芳,心直口快肯定是行不通的。就算余承东说的都是大实话,可为了谋求集团的发展利益,在场面上说出类似言论都是不妥当的,因此对于涉外事务的发言,陈黎芳就圆滑老道得多,就算不给自己人面子,也不能耽误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正事儿。

其次,余承东的表态过于武断,事实的真相未必如此。美国运营商临时终止与华为智能手机上合作是事实,但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竞争对手搞的鬼?有没有可能是美国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企业抱有抵制的心态作祟?余承东在公开场合直接断定是竞争对手的问题,这种行为在职场上显得很不专业。

近年来,华为正努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希望成功进入美国市场。而余承东的口无遮拦,虽然逞了一时之快,却对华为与美国政商之间的关系造成不利影响。这显然是华为集团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华为就让重量级高管出面公开予以否认。而余承东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妥,随即表示支持陈黎芳的立场。而且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戏码对中国人民来说也从来不陌生,两者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华为集团的利益。


独角兽工场


  在今年的MWC展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指责竞争对手用政治手段,将华为排挤出美国市场。观点传出后,华为高级副总裁、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陈黎芳反驳了余承东的这一观点。坦白说,这并非不给余承东面子,而是立场的问题。

  从中立的观点来看,美国政府一直排挤华为手机进入美国市场,这并非单纯的政治因素。正如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所说,如果华为手机足够优秀,能够让美国消费者折服,那政府的干预也是无济于事的。对于美国市场,华为努力了多年,最终也没有进入这一市场。如果说是政治因素,那么同样是国内的通信巨头,中兴手机为何能够进入美国市场?这值得余承东反思,同样也值得华为反思。

  面对陈黎芳的反驳,余承东表示认可。显然,华为在信息透明化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众所周知,不仅仅是华为手机,很多厂商都认为美国市场对产品要求特别苛刻。从美国一些消费者反馈的消息来看,美国是一个对任何产品都相当苛刻的市场。正因于此,美国被称为很多厂商最难啃下的一根骨头。

  事实上,美国市场要求苛刻也是可以理解的。全球知道的IT巨头,IBM、甲骨文、苹果,都诞生在美国。以智能手机来说,苹果至今仍然是全球手机行业的巨头。试想,有苹果手机这么优秀的产品,美国消费者怎么会轻易接受华为呢?所以,华为要想进入美国市场,还需要努力,至少要具备挑战苹果的实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余承东指责竞争对手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这种说法,有点小肚鸡肠,而且一定程度上有损华为的企业形象。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华为手机真的优秀,美国市场为何不接受?所以,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反驳余承东的观点,也是一种变相的公关,维护华为的品牌形象。


贾敬华


很多人都对余大嘴被打脸感到很兴奋,觉得这货满嘴放炮,终于遭报应啦!

也有很多人觉得,哇塞,华为内杠了!撕逼了!


其实我觉得这件事情没这么热闹,只是余承东和陈黎芳在各自的位置上,说出了自己必须要说出来的话。

余承东在国内这么说,可以得到掌声和眼泪,虽然感情,虽然煽动了民族情绪,但是这是有利于华为在国内的品牌形象的。

同仇敌忾,觉得国外人都是大坏蛋,也符合国内一贯的媒体习性。

也不说别的,读者就喜欢看这种东西,沸腾文不就这么回事儿么。

另外华为一向在国外高歌猛进,这次进军美国受阻,国内也需要一个故事来圆。

余承东的说法,有多少真实在里面,我不知道,但他的言论确实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而对于陈黎芳而言,她作为华为高级副总裁、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负责与政府的公关,是处理公共关系。

她则不能用余承东那么口头的语言去说这件事情,而且她负责的是与政府的关系,不能说这样的话。

哪怕事情就是这样,面对美国,华为也是弱势群体,她必须说出有水准的话。

所以那句“公司没有给余承东评价这个事件的权力”,意思不是说你余承东算哪根葱,而是说余承东这些话,公司是不负责的。

同时也是警告余承东,这些言论如果让美国人当回事,华为的全球化进程恐怕会进一步受阻。

所以陈黎芳说话,要继续推进这件事情的进展,而不是给国内的消费者哭惨。

能够对这件事情产生正面作用的,那自然就是:只要美国政府愿与华为沟通,华为愿始终对美国政府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态度。


余承东这次的言论也确实欠妥,华为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了,说话要考虑国际影响。

陈黎芳的态度不是一种妥协,也不是一种无赖,而是面对国内大嘴领导人失误时,一种外交的语言艺术。


学写作的丧失


事情的经过就不再复述了。很明显,华为不想因此与美国的关系越闹越僵。

陈黎芳是高级副总裁,华为EMT成员,相当于常委,位高权重,而且她又主管公关关系和政府关系。余承东是华为三大业务之一华为消费者业务负责人。这次事情就有点像外交部否定地方大员,余承东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此前,华为屡次进入美国运营商市场而不得,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了一大笔钱。但华为并不想就此与美国闹僵,华为在欧洲市场取得了很大的份额,而在最重要的美国市场(美国运营商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一直缺席,华为的商业版图不能缺少了这一块。保持良性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如此战略大计,岂能因为余承东的口舌之快而受到影响。

余承东对美国议会和竞争对手的指责其实并非毫无依据,甚至竞争对手阻挠的可能性特别大。但对于一家年营收数千亿的成熟企业而言,如此轻率而激烈的言论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公司高层直接出面反驳,别说面子没有了,余承东还很有可能因此受到惩罚。华为的作风一向低调,用任正非的话来说,烧不死的鸟是凤凰,要想涅槃哪有那么容易。你余承东岂能如此心浮气躁?

事实上,据社长所知,这已经不是余承东第一次惹祸,之前华为P10疏油层事件,余承东在回应时也将矛头指向了竞争对手黑华为,这个避重就轻的回应引起了网民不满。

当然,作为个体,我们还是选择原谅他。毕竟在这个人人戴着面具,故作深沉的年代,余承东还能保持如此耿直的性情,令人动容。希望大嘴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本色。

关注我,第一时间知道为什么丁磊养猪还养鸡、刘强东是村长。

AI财经社


这叫唱双簧!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也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美国政府阻挠这是事实,以安全为由去阻挠华为进入美国市场,但是拿不出一点点有效的证据。

同样,美国还以安全为由怂恿德国也禁华为,但是德国不鸟他,说我们合作十年彼此信任尊重,且合作愉快,在合作的十年中没有发现美国政府所谓的后门,且所有的产品都是华为的技术人员和德国技术人员加上德国的情报机构共同去验证得出的结论。美国是不是被啪啪啪的打脸啊。这也是在告诉美国政府,你这套把戏我们清楚,别老用这个当借口,因为与德国等国的合作就是最好的实证!

后来说什么余承东说的不代表华为只是代表个人那就是甜枣了。华为想成为世界最大的ICT运营商,以及华为手机想超越苹果进入美国市场都是前提!所以说我们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我们做的足够好的时候对方会和我们合作云云,还要强调余承东代表的是个人。

这也是告诉美国,我们愿意进入美国市场,且拿出了足够的诚意,也放低了自己的姿态。


锐评天下


相对于企业的整个战略来说,即便打脸一个高管又能怎样?这两者完全就不在一个级别。就像锤子罗永浩早先说过,企业领导人为了企业的发展,经常就需要干一些自打脸的事,更何况余承东只是一位高管而已。

(余承东素有“大嘴”称号)

实际余承东的说法并没错,华为一直进入不了美国市场,就是被美国当作了政治手段,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挡门外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于到底是竞争对手所为还是真正的美国政府所为,这就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了,因为政府的背后也是有各种大财团支撑的。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董事陈黎芳做得紧急澄清)


余承东的说法实际是每一个普通人所能做出的一个正常反应——以一己之快呈一时口舌。但是相对于整个企业战略来说,一时的口舌之快并不能解决问题,倒会让对方抓住把柄大做文章。所以华为高层狠狠打脸余承东的说法是必然的结果,这种做法属于明显的救火行为,向外界展示余承东的言论只是个人的见解,并非华为公司的看法,即便以后有人拿此做文章,也可以以本次的声明去辩解。

(中国个别高科技企业想进入美国市场一直很难)


放到一个正常的公司来说,相对整个美国市场而言,即便损失十个余承东也在所不惜吧,更何谈轻轻地打脸行为呢。实际对于整个华为来说,美国市场一直是其最为看重的,虽说多年来一直被拒,但华为进行的各种市场行动以及缓慢渗透的策略未变,就像前段时间与AT&T和Verizon的合作,相比于前几年没一点门道来说算是渗透很厉害了,虽说最后关头被美国政府叫停,但若以其关系维护而言,最终进入美国市场只是早晚的事,这种时候肯定不能因一位高管的言论将以前的所有工作辅助全面推翻,将本来向好的形势回退到最初的冰点状态。


互联网俊明说


余承东在我们媒体界被称之为“余大嘴”,是有名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快手”。按照人性的角度来讲,余承东绝对是“刀子嘴豆腐心”,是一个直爽的Boy,是值得深交的人,从他的发布会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在商言商,商业的世界里,由不得性格来。这是由于商业竞争的激烈性决定的。在关键时刻,商业竞争决定生死。因此在商业竞争中“守口如瓶”是一种商业美德。用专业的话说就是要保守商业机密,不要被竞争对手抓到“小辫子”。

在智能手机领域,余承东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但在公关方面确实由于太过于直爽,而得罪了不少竞争对手。这也难怪包括任正非在内,都曾经或明或隐晦地“批评”过余承东。而这次,高级副总裁、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陈黎芳也有“批评”之意。

在MWC展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余承东指责竞争对手使用政治手段将华为排挤出美国市场:“我们的竞争对手使用了一些政治手段,试图把我们挡在美国市场之外,但事实上我们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是透明的……我们是一家领先的高科技、创新公司,竞争对手无法在产品、技术和创新上与我们竞争,因此和我们玩起了政治手段。”

这样的言论就有点过犹不及了。原因在于,能够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恐怕不是无法在产品、技术和创新上与华为竞争,这是言过其实的。另外余承东的言辞里有“阴谋论”在里面,那就更过了。

当然有没有一些基于余承东所言的可能性呢?当然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华为一直在找突破口,一直在努力,但未能真正如愿。也难怪余承东发出这样的言辞。但是作为一个产品主导者,如果很随意的去“怼”竞争对手,是越俎代庖。

事实上,华为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一直保持绅士的态度,这是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正如陈黎芳所言:“因为不接受我们就批评对方是不对的。我们只能更努力,保持我们的开放性和透明性。目前,美国政府虽然没有选择华为,但只要美国政府愿与华为沟通,华为愿始终对美国政府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态度。”

这是一种商业智慧。商业上是讲不得硬气的。所以陈黎芳还表示,华为并未授权余承东代表公司评论美国,也不认同他的观点。最后,余承东也表示赞同,他本人也支持陈黎芳的表态。当然,余承东本身就不是公关部门的人员,更不能随便开金口。

哈哈哈哈,你看是不是很有趣呢?这就是商业的逻辑,一松一紧,一来一回,就是要通过这样“拉锯战术”,彰显企业气度,以便为未来商业机会铺垫和渲染氛围。看似是不给余承东面子,实际上是一种战略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