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大家好,一天一款新車資訊,歡迎關注本期內容!豐田亞洲龍到底怎麼樣?值不值得買,是現在市場上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當初,豐田皇冠換代之後,不僅沒有重現曾經的銷量盛況,反而成了壓死皇冠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時間,皇冠退市的言論喧囂其上,而亞洲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所以,有很多人也在說,豐田亞洲龍就是為了代替豐田皇冠來的。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而之後,豐田系在亞洲龍上市之前,也的確沒少造勢,大概就是以皇冠曾經的輝煌來襯托亞洲龍的新車上市,想要以儘可能少的資源,來完成這樣一波與眾不同的新老傳承。但實際上呢,卻是繁華落盡,遍地雞毛。骨感的顯示和豐滿的理想絕對算是天差地別。根據實際的銷量排行榜數據顯示:豐田亞洲龍在去年12月份的單月銷量已經被拉到了40名,月銷量僅為7514輛,別說跟BBA同級車叫板了,就連大眾高爾夫和斯柯達明銳都能輕鬆將它碾壓。

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所以,豐田亞洲龍並達不到皇冠那樣的輝煌,充其量,也就是一款換殼的凱美瑞。如果你對於外觀造型不是那麼看重的話,其實買凱美瑞和買亞洲龍都一樣,畢竟,這倆本來就是一個平臺生產的。但是,當亞洲龍還在7000輛上下奮鬥的時候,凱美瑞的單月銷量成績已經輕鬆破萬輛,12月份銷量達到16138輛的成績,與亞洲龍的7514輛相比,可是2倍的差距了。

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那作為同平臺製造的兩款車型,為何在銷量表現上,卻差出這麼多呢?換句話說,亞洲龍在市場上,為何始終賣不好呢?首先,國內市場並不是豐田亞洲龍的首選上市地點,而比對歐美市場的海外版本亞洲龍,其實有很多的亮點:如外觀上的魚骨式前大燈組,如激進的前中網格柵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視覺要素。

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所以,國人一開始對於豐田亞洲龍的國產,抱有的期待很大。但事實上呢,入華國產之後的亞洲龍不僅沒有讓人感覺到任何誠意,反而是將亞洲吸引人的外觀要素點,全部“閹割”。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LED大燈,平庸的橫幅式鍍鉻條配置,實在是讓人很難提起興趣,雖然豐田系一直都在努力的闢謠說,亞洲龍沒有減配,但消費者又不是傻子,在外觀造型上都是如此,那在內飾和動力上的配置就更不必說了。所以如鯁在喉,萬不能買賬。

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再者,亞洲龍入華國產時,打出名氣靠的都是母品牌豐田系的影響力,反觀凱美瑞,從1982年入華,截止到今日,以每年2000萬輛的全球整銷量位列中型B級轎車體系的第一名,相對比亞洲龍要借鑑豐田系的榮光,豐田系倒是要藉助凱美瑞的能量,否則,市場上也不會有人把豐田和凱美瑞放在同一高度了。而這些,可是亞洲龍最欠缺的東西。

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還有就是造型的單一,亞洲龍在上市前被吹上天,但在上市後,卻讓市場大失所望,與凱美瑞針對不同消費者放出的沉穩商務版和運動年輕版本不同,亞洲龍上市之後卻僅僅只有一種沉穩版本,對於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自當不足。而市場如今的主流消費群體可是逐漸偏向年輕化的,把握不住年輕人,市場流量自然得不到任何傾斜,賣得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最後,亞洲龍在入華國產後的價格定位有些高的離譜。19.98-28.98萬的價格區間定級,相比較凱美瑞的17.98-27.98萬,整體要高出1-2萬的價格空間,作為一款和凱美瑞同平臺、同等級、同定位的車型,花多出一兩萬的錢,買一款樣樣都不如凱美瑞的亞洲龍,消費者就得有所掂量了,它到底值不值得這個價格。

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

不過,綜合來看的話,這款亞洲龍的競爭力其實不弱,但無奈的是,它有一款更加強勢、底蘊更加深厚的同胞兄弟凱美瑞啊,再加上它自己入華的減配、品牌力度不強、造型單一、價格不合理等因素,更是讓它壓力山大,銷量始終上不去,在市場上賣不好,也就不難理解了。對此,大家怎麼看呢?12月份只賣出7514輛,豐田亞洲龍為何始終賣不好?本期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本頻道內容的要多加關注和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