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关于看三国,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20岁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觉得刘备最厉害」

邓毅君




20岁的人,年少轻狂,追风扑蝶 ,看到曹操的平生所为,自然是心中楷模。纵然身不能至,也会心向往之。

曹操官二代出身,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曾官居太尉,也就是汉朝的最高军事长官。

曹操和同为高干子弟的袁绍打小就是同学,两个人关系交好,经常一起游玩,还有一起恶作剧,去偷别人家新娘子的经历。可见曹操年少时有多调皮,和现代的年轻人泡妞差不太多。那时的曹操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习学业,和现代经常逃课出去玩的人是一样一样的。


23岁那年,曹操刚大学毕业,就担任京官,职务洛阳北部尉。这时的曹操突然换了副模样,他不喜欢京城那些豪强阔少的所作所为,对他们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甚至打死了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

曹操的一生是才情满天下,功业树四海。人生无何,对酒当歌!

曹操爱女人,尤其爱有韵味的结过婚的女人,因此爱寡妇的名声就流传了下来。

在年纪不算不太的时候,曹操就走上了人生颠峰,当上了汉朝的丞相,统一了北方,成为了不是皇帝的皇帝。

这简直是人生的榜样,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颠峰!引无数屌丝竞折腰,就象今天的王思聪一样圈了不少粉。



人生走到40岁,慢慢走到了人生的中点。

在这个时间节点,才能慢慢体会司马懿的不易和艰辛。

司马懿同样是官二代,但生不逢时,没有赶上第一波英雄大喷发的机会。等到司马懿长大的时候,天下的大格局已定,已过了野蛮生长的黄金时间点。

社会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但仍存在大量的政治斗争。作为士族大姓出身的司马懿深深明白这一点。在这样的关头,能力越强越死的快,因为你站不到高位,却成为身居高位的人猎杀的对象。

隐忍不发就是司马懿的生存之道,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就是司马懿的崛起之道。

曹操是个牛逼人物,我斗不过,我忍;曹丕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物,我再忍;曹睿虽然生性不定,却也是一个聪明有为之主,我还忍;面对诸葛亮的进攻,我打不过,就接着忍。

只要两点,第一点,只要不被打死,就必有出头之日;第二点,只要我活的比你久,你再牛逼,等你死了,就是我最牛逼,笑到最后的才笑的最好。

这才是真实的司马懿,也是人到中年最大的感悟。时机不到不要强出头,时机到了就要当仁不让,机会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最强的能力。



当人生走到终点的时候,你才发现那些能把一副烂牌打好的人才是真正的牛人。

刘备出身低微,虽然肯定不是穷人,但一定不是当时的士族大姓出身。在当时没有科举考试的年代,很难有出头之日。做官靠推荐,地位低根本就得不到推荐的资格,这就是刘备的困境。

于是刘备从年轻时就比较努力,在京城读书时,就结交权责,打入上层社交圈。等到需要当官的时候,又修改家谱,摇身一变,成了中山靖王之后,成了刘皇叔,最终成了皇族成员。



借助恢复刘汉江山的旗帜,刘备从最底处一点一点起来,四十多岁之前,刘备投奔了无数人,每一次失败他再次崛起都比前一次更强大。有人笑称刘备是个丧门星,跟谁谁倒霉。但刘备认为这都不重要,每一次经验都为自己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好没放弃,终于等到你。刘备身边有了关张赵这些名将,又有了诸葛亮法正这样的谋臣,最终开创了自己的基业。

刘备的一生,就是屌丝逆袭的一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辉煌。



这才是天下绝大多数人真正需要学习的对象,才是大家的好榜样!

20岁时,无权无势无后台,空羡曹操;40岁时,人生历练日久,才懂司马懿之隐忍不是胆小,人生的每一步后退都是为了下一分跑的更快;60岁时才更明白一个底层人崛起之不易,人生大略如此!


新知传习阁


20岁觉得曹操厉害,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60岁觉得刘备厉害,是因为各个年龄段价值观发生变化,尤其对自身的认识渐渐清醒,于是分别选择了适宜当时特殊的偶像。


20岁,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信奉实力就是一切。

这时候看曹操,何等嚣张霸气,20岁棒打权贵,官渡之战以弱胜强,挥戈千里统一北方,快意恩仇专好人妻。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完美。至于说最后未能统一,缺憾才是美么,何况我是曹操肯定不会犯这错误!至于说最后被迫向世家大族妥协,谁关心这细枝末节?至于说身后子孙相互倾轧,哪管的了这许多?至于说屠城杀人如麻,反正又没杀我,这叫个性,这叫不虚位!司马懿,装老乌龟,窝囊憋屈!刘备,伪君子,婆婆妈妈看着就讨厌!

到40岁,人生经历波折,明白成功不是唾手可得,信奉隐忍。

终于想起曹操是官二代,又是天才,咱没法和人相比。也没见有一点起色。还是司马懿厉害啊,纹丝不动装孙子,熬的就是年头长。熬过了曹操熬曹丕,熬过了曹丕熬曹睿,熬过了曹睿又熬到曹爽丧失警惕,一击致命,大权在握,多么风光。希望我也能这样持之以恒,苦尽甘来。曹操学不了,学学司马懿,最终笑到最后,或者让儿孙笑到最后,还是可以的吧。

到60岁,日子过了一大半,才知道初心最可贵。

60岁有所成就的,一定也经历了许多波折甘苦;60岁平凡度日的,更是壮志消散,只剩岁月静好。这时候才发现司马懿原来也是官二代,想要熬出头其实对多数人也没啥意义。而刘备以草根起家,48岁时还只是新野一城的借宿者,最终不屈不挠,终成三分天下,这份执着和不断努力才是更可贵的。即使最终有夷陵之失,至少也奋斗一生,无愧热血。再则,老人喜静,对那些金戈铁马的杀伐不再醉心,也才发觉刘备坚持仁义道德的难得。临终前,还要告诫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说他是虚伪也罢,能坚持言行虚伪一生,与率真有何差别?

曹操不仁,司马不义,惟贤惟德,还看昭烈。


而我自己略有些不同。我自己是15-25岁喜欢曹操,之后就开始喜欢刘备了。这是表示我老得比较快么?

可怜可怜我这个老人,请大家赞赏和关注吧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更多三国趣话共赏)


巴山夜雨涮锅


为什么?因为年轻的时候只看到一个人表面的成就,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才能看到:这些成就背后,每个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曹操是个官二代。

往上追,曹的远祖可以追溯到汉朝的开国元勋相国曹参,执天下半个牛耳的高官。曹操本人的祖父曹腾,是汉朝的中常侍大长秋,五朝元老!而他的父亲,官做的更大了,他父亲曹嵩是汉朝的太尉,起码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孙权是个军二代。

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他爷爷孙坚征讨黄巾有功,官拜长沙太守。是江东霸业的开创者。他哥哥孙策,封吴侯,是江东霸业的实际奠定者。三国的君主,孙权的命最好,老爹和哥哥早早给他打下了一个大大的基业,当然孙权也够牛逼自已能守得住。

司马懿是个富二代+官二代。

司马家族是河内郡根基最深、地位最高的门阀,高祖父司马钧是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是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是京兆尹。

而刘备是什么?

说起来有皇族的血统,没落的贵族,其实只是个贩卖草鞋的穷屌丝,上面没人罩,下面没人帮,左右没人爱,可以说是零起点白手起家。前期专靠抱大腿过日子,但被抱的大腿没一个敢小看他,中期专靠跑路过日子,但是越跑越强,越挫越勇,直至三分天下有其一。

你说厉害不厉害?


白先森Max


因为不同年龄段的追求不同。

我是这样理解的。

20岁以下,还是个孩子。这时候大部分人都想做一个一个英雄,刘备的光鲜亮丽,皇亲国戚,仁者之名就成了最好的榜样。

20岁以后,开始接触社会,由梦想步入现实。也开始了解到刘备的伪君子真相,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心中开始反感这种虚假。相比之下,曹操这个枭雄显得非常可爱,因为曹操够真诚,从不遮遮掩掩。同时,对英雄主义的崇拜还在,所以曹操的斩黄巾,擒吕布,独霸天下就晓得格外有吸引力。

40岁左右的年纪,重利!这个时候都想做一番事业,谋取权、势、钱、色,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而三国中,司马懿是笑到了最后的人,也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的追求,成功。同时,司马懿的经历也让他们深有感触。想要干事业,少不了风吹雨打。司马懿虽然年龄比曹操小,却是曹操一辈的人。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不敢大声说话;曹丕上位,司马懿装聋作哑,如履薄冰;曹丕死了,司马懿仍然小心翼翼,装病欲死,才一举翻身。这让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了信心:现在苦点没什么,我会笑到最后的!

60岁,人生已经定型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没经历的,也基本不可能了。身体已经不行了,欲望也少了,对于人生,只求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说他们还有什么想要的,那就是名,钱财美色带不到棺材里去,好名声却能让后辈来瞻仰。一路美名传颂的刘备也就被他们所欣赏,同时,刘备的的谨慎也就变成了最大的优点。刘备交代遗言时都在试探诸葛亮,随时准备起身杀人,这在60岁的人看来才是干大事的料。

这其实也是人生的三境界:20岁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崇拜“英雄”;20岁后,步入现实,理想破灭,对“英雄”的理解不同了;40岁,已经彻底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无所谓“英雄”,一心只想赢;60岁,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山”和“水”一直都没变。但看山水的人却变了,心态和追求都彻底不同了。


我就淡淡地看着


首先来说曹操和司马懿的出生都是很好的,曹操出自官宦,司马懿出自世家大族,而刘备就自是不必说了,出生较弱,早年时期也较为坎坷。

首先,为什么说在20岁左右要看曹操呢?首先,我们知道,曹操在年轻的时候就崭露头角,并且他机智,随机应变能力极其突出。年轻时候的曹操也是放荡不羁,过得十分潇洒的。早年的曹操,爱好武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学习各类传世著作,过得十分的自在洒脱。所以对于20岁的我们来说,刚出社会,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对整个世界的都蠢蠢欲动,能像曹操这样潇洒的生活,并且还博闻强识的却也让人赞叹。

而到了40岁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年时期,我们知道,曹操到后期的演化也便黑化了,注重权谋,多猜忌,谁也不相信。而司马懿就不同了,虽然在历史评价中很多对于司马懿的评价也是黑化的,但是,不得不说,司马懿在中年的时候确实是意气风发。司马懿是一个很稳妥的人,曹操曾经一度的想除去司马懿,但是都因为他勤于职守,废寝忘食的工作,所以让曹操很是感动,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便是一种保全自身的稳妥之处。并且司马懿还有很多交好的友人。40岁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人生过的稳妥,并且得到众人的赞赏支持,名利双收,司马懿就做到了。


刘备就是典型的青年艰苦,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大事业。刘备的出生没有曹操和司马懿的好,这种环境也可能是造就他能委屈求全,多采纳意见,多笼络人心的一种原因。如果刘备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从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他又怎会拉下面子的去到处笼络人心,成就他的一番大事业。我们知道60岁的人回想起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想要的是逆境重生,而不是自己这辈子都顺风顺水,往往是后期的崛起才更具有人生哲理性。这样的前半辈子才是值得夸赞的前半辈子。


知冷先生


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以前喜欢曹操的人没有那么多,大部分人喜欢刘备,毕竟三国演义里刘备所代表的蜀汉是正统,正面描写很多,曹操就被罗贯中写的不那么正面了,但是近几年,尊曹贬刘成了主流了,主要是因为曹操很肆意,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赤壁大败仍大笑三声,许许多多的看着很帅的操作让人觉得喜欢,至于刘备嘛,说实话,三国演义把他写的太仁义,还有各种小说,解读把刘备写的太虚伪,以至于很多读过一点三国演义,还有别的三国小说的人会有这种错觉,其实历史上刘备是个很洒脱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不然怎么带小弟。还有就是三国演义把刘备刻画的太惨了,不像曹操那么潇洒,刘备四五十岁了还被曹老板撵着跑,,直到汉中大战才扬眉吐气,这样一对比,人家问,刘备曹操谁比较厉害啊,大多数人还是会说曹操厉害。在我看来,曹操用一句话很不错,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曹老板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刘备也不差,最起码是除了司马懿之外笑到最后的三个人之一。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袁隆平院士还是让你们吃的太饱了撑得,天天不干正事讨论这些有没的有屁用


少白1995


之所会出现判断的差异,主要还是因为人生阶段不一样。

20岁的时候,少年意气,血气方刚。想的是挥斥方遒,建功立业,初生牛犊不怕虎,怎会寄人篱下?而曹操正是这么一个人,所谓一世枭雄,实力为先,他讲究的是“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到40岁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也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但这个时候也开始知道生活的艰难,知道有些人就是爹比你强,运气比你好,天赋比你好,能力比你强。但这个阶段的人也是有自己事业和人生的追求的,所以这个时候突出的就是一个阴忍,司马懿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到60岁的时候才发现刘备的厉害之处。功成名就之后什么最重要?名声啊,感情啊之类的,所以很多富豪才开始搞基金会搞慈善啊。刘备刘玄德就是一个非常善于“沽名钓誉”和“收买人心”的高手。三国英雄中,讲军政才能,曹操和诸葛亮都是高手,但是要讲用人识人,刘备才是大大的英雄。

要知道曹操是在沛然莫之能御的时候吸引天下英才,刘备是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完全靠的是个人魅力呀。


青年史学家


小时候眼里只有英雄。看得到英雄的功业,却看不到英雄的起点;看得到英雄的战绩,却看不到英雄的职责。只看到了关羽、张飞有着万人敌的武功,却看不到战绩更好、用兵更强的张辽、徐晃,所以也只看到了曹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开挂一般的扫平了北方,却看不到曹操最终没有称帝的遗憾、看不到曹氏江山断送的悲剧。

后来渐渐长大,知道结局比过程重要了,于是曹操的赫赫战功在司马懿忍辱负重最终夺取大权的故事面前,就显得有些傻了。小时候宁可当英年早逝的英雄,也不愿意当坐享其成的富贵闪人,只是长大才知道,故事都是说给别人听的,日子才是自己过的。

再老一些,人生的不如意事见得多了,知道很多事情忍辱也不一定有用,负重前行更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这才将视线回归到平凡的生活。这时候看刘备,看的不是他称王称帝,看的不是他三分天下,看的是他的起点居然那么低微,居然也在乱世中走出了自己的的辉煌人生。这样的人,才是真的不容易。

曹操百年不遇,司马懿当世难寻,而刘备却普遍存在。这样的人铺开的故事,才有血有肉,只是这些带着沧桑的想法,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挫折,了解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才能明白。


切割地球


十几岁喜欢诸葛亮吕布这些谋士武将,因为年纪小不懂,认为这些人是在智力武力的顶峰,所以喜欢。

二十几岁喜欢曹操,因为这个年纪年少轻狂,自认为学业有成,天知地知,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别人能力不行。只有自己才行,可以依靠自己的才能改变一切。清楚的的记得,当初问朋友们,大部分人都说,回到三国的话,就跟着曹操,原因基本一致,因为曹操会用人才。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是人才啊,不能跟只会哭的刘备,怂包司马懿,富二代孙权,都靠边站。

三十几岁到四十几岁慢慢觉得司马懿厉害,因为经历了社会的洗礼,认知更多,大部分人虽然不愿承认,但是已经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人才了,即便是人才,面对工作中,社会上的各种事,发现自己的才能不能比,不能改变的太多,势力,金钱,地位,不是你说改就能改变的,你甚至还要看资历,你的各项能力不错,却依然被老资格老资历的人打压。同时有了老婆孩子,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不敢也不能在意气用事,稍微的失败,就可能让你承担不起。这时候慢慢接受司马懿,忍忍忍,忍到自己也是老资历,这样就行了。

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刘备了,这是知天命的年纪,也是快退休,身体机能下降,孩子大了,不用在拼命的年纪。看惯了是是非非,熟知为人处事。不能改变的自己依然无法改变,熬资历在面对别人,面对政策时,依然不足为道。这时候,只希望拥有一个好领导,好政策,坚持到自己退休就行。回首往事刘备的经历让人佩服,在刘备这样的领导人为大家规划的未来中,大部分人愿意相信也不得不愿意相信这张美好的蓝图是真的,毕竟,不管说刘备是真的仁慈也好,假的也好,他往仁慈方面做了,而且还很努力,即便是做样子也行,那也是做了。因为仁慈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的包袱,放下包袱,就否定了所有,不放下,就有了限制,就不能胡作非为。这样就行,总比那些说话不算,欺上瞒下,鸡鸣狗盗之辈强太多了。

最后,人老了后,油尽灯枯之时,说真的,大家即便不说,即便鄙夷,即便说起来就是咬牙切齿,满嘴看不上看不起。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想法,依然不能改变我的想法。那就是:下辈子当孙权。


人生只恨初见


这种观点好像不太对。应该说:

1,10岁以下孩童崇拜的是诸葛亮或者吕布,一个是智慧的化身(仅限三国演义),一个是三国中武力第一人,未谙世事的孩子比较羡慕这类人。

2,20岁崇拜关羽或者赵云,血气方刚青少年,还是比较重视义气的。

3,30岁崇拜曹操,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已经读过三国志而不是拘泥于三国演义了,知道三国历史中曹操才是最有实力的人,另外曹操也是征服敌方势力最多的,很符合许多毕业生想凭借自己实力去搏出一番事业的心情。

4,40岁崇拜孙权,整部三国只有孙权才是根红苗正的富二代,虽然袁绍已经是官N代了,但毕竟是失败者。年轻人经历过社会给的悲惨教训,多数人打拼失败,这时候都会知道,有个好家庭,有个牛逼爹的重要性。

5,50岁崇拜刘备,在职场中混过很久,深知这个社会看中的不是能力高低,而是会不会为人处世,要学会腹黑才行。

6,60岁及以后以后崇拜司马懿,这时候基本退休。许多体制内的职工,其实从入职那一刻。就盼望着退休这一天。但是身边毕竟有短命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去世,深知“活的久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