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馨馨136875136


目前糖尿病在医学上并无明确病因,但严寒天气、病毒、饮食习惯、年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会诱发糖尿病。下面,“问上医”将为你详细介绍。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医学上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研究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征。糖尿病类型不同,发病因素也不同。

(1)I型糖尿病诱发因素

I型糖尿病的病发有多种诱导因素,I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从父母身上遗传到致病风险因素,但I型糖尿病的发病潜伏期有好多年,一些人甚至可能不会发病。以下因素可能会诱发I型糖尿病。

  • 严寒天气,I型糖尿病在冬天发病率更高,而且在严寒地区发病率较高。

  • 病毒,一些作用在普通人身上没什么反应的病毒,一旦作用于糖尿病潜伏患者,就会诱发I型糖尿病。

  • 早期的饮食习惯,婴幼儿时期母乳喂养,较晚才开始吃固体食物的人,较少诱发I型糖尿病。

(2)II型糖尿病病因诱发因素

II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它的病发也是与环境有关的。II型糖尿病可能大多数是由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两者因素共同导致。

II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包括:

  • 年龄;

  • 肥胖;

  • 糖尿病家族史;

  • 妊娠期糖尿病史;

  • 葡萄糖耐量降低;

  • 缺乏运动和种族因素。

研究表明,女性肥胖症会导致较高的妊娠糖尿病风险,而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未来10-20年间有35%-60%的可能性患上II型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如果患了糖尿病可能会引起以下一些不适症状:

  • 多饮多食多尿;

  • 体重减轻;

  • 易疲倦;

  • 视力模糊;

  • 四肢刺痛或麻木;

  • 皮肤干;

  • 伤口难以愈合;

  • 易患感染性疾病;

  • I型糖尿病患可能会突然发生恶心、呕吐、胃部疼痛或其他症状。


怎么预防糖尿病

  • 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 维持正常体重;

  • 维持血压健康;

  • 维持正常胆固醇水平;

  • 戒烟;

  • 多运动;

  •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小贴士:日常饮食要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营养过剩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是由遗传与环境等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可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衰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显著上升,已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四号杀手。而2010年我国的研究也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已经分别达到9.7%和15.5%。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及我国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导致肾、眼等部位的病变,并且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也显著增高。

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四类,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症状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需要指出的是,在确诊糖尿病时,需要参考的是静脉血糖值,而非快速血糖仪所测得的指血血糖值。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说就是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即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会有很高的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提高,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但同时,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来防止发展为糖尿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部分人群甚至可以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应该积极采取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具体有:(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食饮料、薯条等高热量的食物,控制油类、肉类及主食摄入量,多食青菜。(2)适量运动,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4)注意监测血糖情况,定期复查糖耐量试验。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者通过及时、合理的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部分患者可以推迟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内分泌杨金奎教授


如今糖尿病越来越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味要更鲜美,做工要更精细,味道要符合大众的口味,正是因为要顺应大家的胃口,更多的商品做得更加精细,更多食物更加油腻高脂多糖,更多的食物用油炸、烧烤、爆炒等很多人更喜欢的烹饪方式,然而这样的后果却是导致了更多的生活慢性疾病。

糖尿病引起的原因是综合而复杂的,一般如果祖辈父辈有糖尿病,儿女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幅升高,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平时控制饮食,良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清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高油高脂高糖食物过分摄入。另外保持好情绪、改善生活环境、做好个人卫生(病毒入侵也是可能导致糖尿病的),改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糖尿病都有重要意义。

高油高脂的饮食让人肥胖,而肥胖引起多种疾病,例如最常见的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脂在血管壁囤积脂肪,阻塞血管,从而又有了高血糖,包括油腻高脂的食物也大多富含胆固醇,尿酸,久而久之又有了高胆固醇或者高尿酸。肥胖也是会诱发糖尿病的,身体代谢游离脂肪变得更积极,不仅影响整体激素的分泌,同时也降低了葡萄糖代谢,给胰岛素增加了负担;另外,高糖食物(包括果糖、葡萄糖、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也是会诱发糖尿病的,高糖食物会让胰岛素过于积极,增加胰岛负荷,也可能降低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诱发糖尿病;另外,大量三高人群由于日常工作忙,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普遍缺乏运动,无法消耗多余的葡萄糖、热量,日常饮食由于压力大、情绪差等原因又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多种原因加起来,生活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越来越普遍,甚至越来越年轻化。


王旭峰营养师


要说糖尿病的病因至今仍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还是很复杂的,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的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因也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着异质性。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通过血循环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器官中的靶细胞,并且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在细胞内参与物质代谢,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都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在糖尿病的自然进程中,不论是哪种病因作用,都会经历几个阶段:从最初发生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比如自身免疫抗体阳性、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等等,虽然经历了很长时间,但糖耐量仍然可能是正常的。慢慢随着病情进展岀现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调解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这两种情况可能分别存在,也可能同时存在。IGR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随着这种异常代谢状态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导致糖尿病发生。


所以一旦发现血糖出现异常一定要尽早干预,避免病情继续发展。

原创作者 冯丽 主任医师 临床营养医师擅长孕产妇、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饮食营养。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骨质疏松、肥胖等慢病人群营养治疗。


营养百事通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现已达到1.14亿,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脑卒中、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

79.4%的人45岁以后就会得糖尿病!

每12秒中国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死亡!

每年因糖尿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

中国早已超越印度成为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一场空前盛大的“甜蜜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解决糖尿病健康危机迫在眉睫。

一、糖尿病到底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很可怕,并发症更可怕

糖尿病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一个血糖指数高低的问题,还有一个接一个可怕并发症的出现,对健康的掠夺,对生命的啃噬……

二、糖尿病并发症。

1.视网膜病变

眼底微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等,使视力发生障碍,最终导致失明。失明患者中有30%是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引起的!

2.糖尿病肾病

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可让糖尿病患者因尿毒症而死亡。尿毒症患者中40%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4.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套、袜套样的四肢末端感觉异常,患者感觉痛苦万分!

如果对糖尿病病情不加以控制,那么,这将会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必经之路:最终走向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对人体危害仅次于癌症!

三、给高血糖患者的建议

1、要少量多餐

糖友一定要控制饮食,坚持少量多餐!

①少量,可以让这顿饭以后的血糖不太高

②多餐,下顿饭前没饿的时候就开始吃东西

2、得了糖尿病也能吃水果

很多人患病后不敢碰水果,其实有些水果的含糖量比较低,可以适当吃。如香蕉含糖为20%。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不是一概排斥水果。

3、运动是最省钱的降糖方法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运动,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结合肌力力量训练,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降糖效果。

4、早晨测血糖最准

糖尿病患者一般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8时取血。

5、血糖按时查,并发症也得年年查

除了按时测血糖,也得按时(至少一年)查一次有无轻微的并发症,因为往往等到并发症症状明显就晚了。

四、高血糖患者的饮食建议。

高血糖患者可以多吃紫菜、生菜和芋头。

紫菜富含紫菜多糖、胡萝卜素、维生素等。高血糖的人可以在饭前吃紫菜,这有助于降低血糖。

生菜含糖分和脂肪较少,含有胰岛素激活剂,延缓了食物在肠道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

芋头中的镁、锌和粘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而且含有低热量。当你因肥胖而不得不限制饮食时,你可以选择吃芋头。

忠告:美食固然重要,但身体更重要,身体健康才是首要问题,不要贪图一时之快,害了自己的身体,害了自己的家庭。


老护士谈健康


糖尿病,简单的来说,就是指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血糖则是指血中的葡萄糖。健康人群中,由于血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平衡,所以,血糖水平相当恒定,维持在3.89~6.11号mmol/L。也就是说,当血液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平衡被打破时,机体的血糖含量将发生变化,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于正常范围。

既然糖尿病是由于血糖来源和去路的平衡被打破所造成的,那么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呢?

血糖的来源主要有:(1)食物经消化吸收入血的葡萄糖和其他单糖。这是血糖的主要来源;(2)肝糖原分解释放的葡萄糖,这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3)由非糖物质转变而来。禁食超过12小时的情况下,血糖主要由某些非糖物质转变而来,即糖异生作用。

血糖的去路主要有:(1)氧化供能,血糖的最主要的去路是通过氧化分解为各组织提供能量。(2)合成糖原;(3)转变成其他糖及糖衍生物,如核塘。、脱氧核糖、氨基酸等。(4)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5)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阀(8.89~10.00mmol/L)时,由尿排出血糖。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总结于图9-17〔1〕。



在打破血糖来源与去路的平衡中,胰岛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其分泌受血糖控制。血糖升高,立即引起胰岛素分泌;血糖降低分泌即减少。胰岛素通过抑制体内血糖来源以及促进血糖的去路来降低血糖的。一旦胰岛素因为某些原因而分泌不足或不能起作用时,将会引起血糖升高,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起作用的原因有:(1)长期的暴饮暴食致使血糖的来源增加,而有限的胰岛素不能维持血糖平衡;(2)由于自身的卫生和体质等问题而导致自身免疫破坏了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3)体内的胰岛素的分泌是足够的,但由于自身的卫生和体质等原因致使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体内足够的胰岛素不能进一步发生反应,也就起不到降血糖的作用,故血糖升高。

所以要想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须做到:(1)注意饮食,忌暴饮暴食;(2)注意自身卫生问题;(3)增强自身体质。如合理的锻炼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

〔1〕姚文兵,杨红,吴梧桐,等.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2.


手上的郁金香


说起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生活在不断变好,但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也不再是老年人的才会得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查出患有糖尿病。那么,人是怎么得糖尿病的呢?

糖尿病顾名思义指的是尿中含有尿糖,目前一般指血液中血糖超过正常标准(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当人体摄入食物后,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单糖,被人体吸收入血形成血糖。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通过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液中的血糖,转化为能量,或者进入到肝脏和肌肉细胞转化为糖原贮存起来,因此血液中的血糖不会太高。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这些糖类就会在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的作用下使血糖升高,转化为能量,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

我们都知道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那么胰岛素为什么能够治疗糖尿病呢?这是因为胰岛素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血糖转化为能量。当人体需要能量时,血液中的葡萄糖由于胰岛素不足无法转化为能量,供人体代谢,机体就会认为是血液中的血糖不足,从而分泌大量的升糖激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使人产生饥饿感,进食大量食物,从而使体内的血糖升高。因此,当人体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受体出现问题时,人体内就会出现高血糖状态,从而形成糖尿病。

最后,糖尿病的形成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减少糖尿病发病的诱因,从而远离糖尿病。

欢迎关注杏花岛,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杏花岛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感六淫等原因有关。

1.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体质特异,或素体阴虚,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甘美厚昧,辛辣香燥,嗜酒吸烟,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消谷耗液;长期饮食过量,营养过剩而致肥胖,胖人多痰,痰阻化热,耗损阴津,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刺激,如恼怒、忧郁、紧张,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思虑过度等,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 房室不节,纵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更耗竭阴精,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5.外感六淫 外感六淫,侵袭机体,机体寒热失调,化燥伤津,均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

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但又互相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

二、临床表现

糖尿病早期无症状,亦可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体熏减轻,神疲气弱等症状。中医学辨证分型表现如下:

1.肺热津伤型 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2.胃热炽盛型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3.中气亏虚型 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4.肾阴亏虚型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腰膝酸软,乏力,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5.阴阳两虚型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脘腹胀满,纳食不香,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空腹血糖是多少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l),血浆血糖为3.9~6.9mmol/L(70~125mg/dl)。

按钮 42

(2)空腹全血血糖≥6.7mmol/L(120mg/dl)、血浆血糖≥7.8mmol/L(140mg/dl),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按钮 4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mmol/L(100mg/dl)以上,血浆血糖在6.4mmol/L(115mg/dl)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按钮 66

(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mmol/L(200mg/dl)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1)餐后1小时:血糖6.7-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按钮 90

按钮 52

(3)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要做妈妈了,孕妇血糖应为多少才是正常?

(1)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按钮 76

(2)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按钮 38

(3)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糖尿病通常有哪些表现?

1.多尿:血糖过高,引起渗透性利尿,所以出现多尿症状。

2.多饮:因为排尿多,身体需要补充丢失的水分形成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4.体力和体重下降:身体不能很好的利用糖分,葡萄糖不能转变成能量,导致体力下降。进一步引起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出现体重下降。

以上四条被称为三多一少。

糖尿病可以“去根”吗?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仍无法根治。但是糖尿病是可以完全可以控制的,患者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正规的治疗,过上健康有活力的生活。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纠正代谢异常,消除症状,防治急、慢性并发症,防止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胰岛β细胞损伤,恢复正常体重及体力,维持正常社会活动。

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但是糖尿病确实是可以预防的。对于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且体型肥胖的人群,应该定期检查血糖或者进行糖耐量试验。及时发现血糖的变化,及时治疗。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加强饮食控制,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少饮酒,不吸烟。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等。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大血管并发症如脑梗死、心脏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要做检查了,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前注意: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点以后,应禁食。

按钮 20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已经诊断为糖尿病,多久测一次血糖?

控制良好的人,每周一或二次测空腹,饭前,睡前血糖。

控制不好的人,每天测空腹,饭前,饭後和睡前血糖,并随时调整治疗。生病或剧烈运动时,要增加测试次数。

糖尿病患者做眼底检查重要吗?

糖尿病人一但有眼部自觉症状,往往已经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所以建议应在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眼底,糖尿病主要损害视网膜的微小血管。早期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所以通过眼底检查就可以看出微血管的变化。

1、降糖过度

有些医生患者过度强调降糖达标,认为在正常范围内越低越好。可是,血糖降得过于严格,可能发生低血糖,严重的甚至致残致死。目前认为,老年人和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不宜将血糖降得过低,也不宜降得过快,否则会增加低血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糖高与饮食不节制有关,于是有些病人过度控制饮食,甚至不吃主食。这是错误的。首先,人体需要足够的热量供应;其次,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天然物质,进食过少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再次,进食过少还会造成营养不良。


点亮明天58


当下糖尿病是发病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仅我国就有约1亿的糖尿病患者。问题中所问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糖尿病?”不仅是普通民众关心的话题,同样也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客观的说目前人类还没有真正的揭开糖尿病的面纱,但是也并非对其一无所知,大量的研究已经让医学界对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以下精灵医生就跟您从不同的方面聊聊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首先,从胰岛素的角度来聊聊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素是体内众多的信号分子之一,其最大的作用是促进身体利用葡萄糖产生身体运转所需要的能量。目前对糖尿病的分型,即: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就是以胰岛素功能缺失的方式进行划分的。现在认为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产生抗体对产生胰岛素的胰腺胰岛细胞产生攻击造成损伤,导致胰岛素产生量减少,身体血糖增高。而2型糖尿病是身体产生了胰岛素抵抗,造成胰岛素的相对不足,进而产生血糖的增高。

再从哲学的角度,凡事产生必有内因与外因,糖尿病的产生也是相同的。上面提到糖尿病分为两个类型,其中约90%以上都是2型糖尿病,因此就以他为例进行介绍。糖尿病说是血糖增高,实际上是身体整个代谢系统出了问题。所谓代谢系统可以理解为体内的三大基本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布出了问题。一般情况下糖如果超出了身体所需的范畴会转化为脂肪以待以后继续应用。所谓的内因就是负责这个转化过程的酶及其基因出现了问题,因此糖尿病是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外因则较为好理解,大家平常说的“吃得多、动的少”,就是指糖摄入过多而消耗过少,人会逐渐肥胖,当脂肪组织增加,身体会反馈抑制继续肥胖,进而产生了前面说的胰岛素抵抗,血糖也就无处可去,最终呈现为糖尿病。

以上分别从两个方面介绍了糖尿病产生的原因,其中有的因素是人们可以主观干预的,有的因素则需要借助医疗手段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过多的强调所谓的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科学研究显示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可以很好的达到糖尿病预防和促进其控制效果的,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是有一定选择权利的,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这个权利。


精灵医生


我觉得自己知道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楼下邻居,以前一直身体都特别好,还自己种地,什么病也没有。

后来就说自己血糖高了,好像也不全是糖尿病,但是血糖高。

诱因是她弟弟和她爸一起住,后来她弟弟要卖房子撵她爸,房子还是老头的。因为她住的近,就参与进去了,估计气的够呛。这以后,她就得病了。

严格地说,就是生气郁结,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免疫力下降造成病灶,不一定都得糖尿病,但是大姐就赶巧了。

也挺闹心的,吃不敢吃,没啥事还得检验血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