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3 18:2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王月明 錢培康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這句話對丁橋鎮新倉村村民陳國民、陳國鋒兄弟倆而言,簡直就是說到了心坎裡。這就是他們目前的切身感受。最近,哥倆花費近50萬元、用時兩年多修建的屋前小花園正式開放,迎來了熙熙攘攘的村民前來休閒。
這個別緻的農家小花園位於丁橋鎮新倉村35組,丁袁公路從村莊穿過。村莊周圍被綠色田野包圍,綠樹掩映,河浜綿延“護衛”,所以這裡還有個好聽的地名叫“方田漊”。遠遠望去,一幢三層樓房前倚水而建的小花園鮮花盛開,走廊古樸,猶如在眼前展開了美麗的畫卷。
兄弟倆用兩年多、近50萬元打造300平米花園
初夏的陽光灑落在這個近300平方米的農家小花園裡。各類盆景的安家是一大特色,羅漢松、榆樹、玉針松、紅櫸等儼然成了花園裡高傲的“公主”;另一邊,海棠、野菊花、茶花等,伸展著它們的花姿,迎風招展,煥發著無限生機,讓前來休閒的村民嘖嘖稱讚。
“為了把屋前這塊地打造成大家都可以來玩一玩的小花園,我們弟兄兩家的院子合併在了一處,同時也把原來的菜園子移了出去,環境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陳國民介紹道。
小花園看起來上檔次、有品位,據陳國明弟弟陳國鋒介紹,盆景都是從金華衢州等地購買,羅漢松稍微便宜一點,最貴的還屬榆樹和紅櫸,價格基本都在7000元左右一盆,而花園裡放置的盆栽松類年份都有約四十年的時間了。“依照習慣,放置盆栽植物是江南園林的特色,我們當初的設想既然是花園,那就應該多點盆景,空餘時間裡修剪一下枝條,多一份生活的情趣。”
從2016年4月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兄弟倆陸陸續續地完成菜園搬遷,完成花木栽種,完成長廊修建,這些都是利用空餘時間來完成的。算一算投入,有近50萬元了。
老房子拆下來的材料建起長廊 供村裡老人休閒
花園裡,30米長的長廊成了最搶眼的風景。木質結構,粗壯的廊柱。幾乎所有來遊玩的人,都要在長廊坐一坐,享受清新的風和美麗的景。而泡一壺清茶,三兩好友聚在一起聊聊家常,便是最愜意的事。
“這些材料都是以前老房子上拆下來的,一直捨不得扔掉,這不派上用處了。”陳國民的妻子陳建利說。原來,今年52歲的陳國民,原來是木匠出身,近幾年經商後,不做木匠了,但木匠的手藝還沒忘,因此老房子的梁條、木柱、瓦片等,都成了再造風景的好材料。
“最缺的就是木柱的墩子,我只能依照記憶,自己澆築,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兩樣。”陳國民樂呵呵地說。
幾十根廊柱上都掛著兩盆盆栽小花,讓古樸的長廊也顯得生機勃勃。中間的吊椅也是孩子們愛坐的地兒。“我婆婆腿腳不方便,再加上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有三十多個,他們喜歡時常要走動聊天,有了花園有了長廊,也方便了他們聚會。”陳建利說。她告訴筆者,當初打造這個花園,除了美化自家的居住環境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村裡的老人們提供一個休閒好去處。“現在,老人們隨時可以來這裡坐坐說說話,而我們看到他們來也感覺挺有人氣,什麼都不比上鄰里和睦啊。”陳建利開心地說。
近日,陳國民又運來了兩塊大石,一塊擺放在小花園內,另一塊則安置在丁袁公路入村口,石頭上要請專人來刻“方田漊”三個字,希望他們世代居住和生活的這個村莊,能給更多的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新倉村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也專程到陳國民、陳國鋒兄弟倆打造的小花園來“做客”,該負責人說,新倉村是丁橋鎮著力打造的景區村莊,像這樣村民自發美化家園與人共享的好事他們樂見其成,這也讓村民們的品質生活更前進了一步。
原標題:《丁橋兩兄弟歷時兩年多、花費近50萬元打造 300平米農家小花園村民“共享”》
閱讀更多 浙江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