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美國海軍不裝備F-14戰鬥機了?

貓鯊22


美軍不裝備F-14戰機,印證中國成語-----“兔死狗烹”。F-14成為絕唱,並不是其本身有致命缺陷,而是理論上的對手消失了。

2007年2月5日,第31聯隊的最後一架F-14被固定到了C-5運輸機上,截止到此,F-14的軍旅生涯掛上了帷幕。這架F-14被送到了德州的博物館成為了展品。

縱觀整個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產生大量的假想式武器,相互誰也沒實際使用過,但是一定要有實際的對應物。上世紀六十年代蘇聯提出一種戰術理論用來針對美軍的航母編隊(中國也沿用這樣的打擊方式,手段變化了):利用大航程能高速突防的轟炸機群掛載反艦導彈(50-60架),在高空從航母防禦圈外發動飽和式攻擊(100枚以上同時發射);必要時可以攜帶戰略核彈轟炸航母編隊的周邊海域引起海嘯後,再多架次轟炸航母編隊剩餘艦艇。

F-14的對手---Tu-22

面對這種恐怖的戰術理論,美國海軍提出可以為整個編隊提供防禦、截擊、並偵察和打擊任務的高空高速截擊機機型研製工作。這樣誕生了夢幻一代的“雄貓”F-14,雙發大推力發動機、AWG-9雷達同時跟蹤鎖定6個空中目標、攜帶6枚“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當時這樣設想,從航母起飛一箇中隊的F-14在航母編隊防禦圈外的遠海以2.38馬赫數快速佔位,同時發現100公里外18000米高空處72架蘇聯掛載反艦導彈的Tu-22“逆火”集群,發射遠程導彈進行攔截。。。。。

  • W君可以說到目前為止,F-14是從海洋上升空的最棒的高空高速截擊機!

可嘆的是,直到蘇聯解體也沒有實現上述所謂的“飽和攻擊”能力。放眼現在,全球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再次組織70架以上的超音速轟炸機去大洋上轟炸美軍的航母。面對這樣無敵的境界,雄貓寂寞難耐啊。。。。

編號102的第31聯隊的F-14戰鬥機在2006年9月22日進行了頗有儀式感的日落飛行,這是F-14服役36年來最後一次飛行的準備工作:

雖然當日有美國艦隊司令部司令John B. Nathman站臺發表演講講述了F-14在36年中的輝煌生涯,但失去對手的戰機最後還會敗給時間,最終都會退役的。


很多人緬懷F-14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架飛機設計的太過於漂亮了。W君在文章前面的配圖裡面故意沒有放F-14的全景圖片。因為W君這樣可以給大家放上它“科幻”級的片子,看下圖:

骷髏中隊一號機


軍武數據庫


世界上最漂亮的戰鬥機F-14在2006年突然宣佈退役,雄貓在世界的粉絲太多了,而且退役不是因為這款戰機落後了,或者有什麼技術缺陷,而是對手沒了,而且接替他的是以前在甲板給他打雜的小弟F-18,貓黨們接受不了,你要F35來接替雄貓沒人會說什麼,畢竟人家掛著四代機的馬甲,但是打雜的小弟上位了。即使上位了在貓黨們心中你還是那條蟲,退役的雄貓永遠是心中的大貓,是不會承認你是什麼“超級蟲”的。

雄貓戰機的顏值確實是世界公認的,就像現在漂亮女主播傾城一笑,粉絲百萬一樣,突然有一天漂亮女主播說退了,以後不播了,粉絲們也受不了,“你還這麼年輕漂亮,怎麼說退就退了呢?”。當然F14其實已經不年輕了,服役了32年時間,退役的時候也很有面子,美國艦隊司令部司令來親自為這款傳奇戰機送別。

F-14其本質是一款海軍的截擊機,專門用來截擊蘇聯強大的轟炸機群,最先美國的方案是F111B,結果這大傢伙降落航母的時候把航母的艦長都嚇了一跳,簡直就是戰戰兢兢,而這時候的蘇聯的轟炸機群已經成型了,而且還可以發射帶核彈頭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因此發展一款截殺蘇聯轟炸機的艦載機迫在眉睫!

於是1970年研究,1974年服役了F14大熊貓,當時出來時絕對是顏值與戰力無雙的戰機,真應該算是世界首款3代機,那時候的F15還在試飛呢?而且F14攜帶射程接近200公里的AIM-54不死鳥,不但看起來顏值別人比不上,掛上6枚不死鳥大導彈,又有種暴力美學的味道,這款戰機讓美國航母腰桿硬了。

但是1991年美國取得重大勝利,蘇聯一下子解體了,沒了,但F14的對手還在,這時候俄羅斯和烏克蘭還繼承大量的遺產,這些轟炸機群的結果是他們養不起,大量的報廢在機場,特別是烏克蘭的圖160,被美國欺騙得直接用大型機械切割了,看著好心疼,現在烏克蘭、俄羅斯的很多飛機墳場全是蘇聯時期的飛機,而且沒有什麼保護,鏽跡斑斑完全不能用了!美國觀察了15年後,確實發現俄羅斯在那裡苦苦掙扎,轟炸機養不起大部分直接報廢了,最後美國就讓F14在2006年下崗了。

F14雖然是一款截擊機,與其他的截擊機不同,雄貓的空戰能力非常優秀,格鬥中飛行員有非常好的視野,雄貓的機動能力也非常強,近戰格鬥也不會輸給其他戰機,因為可變後掠翼佈局,高速能力也非常好,有顏值有戰力還暴力,他沒有粉絲都難!


狼煙火燎


按照傳統分代標準,F-14是第一種3代機,為什麼那麼早就退役、被取代?它最終被F/A-18E/F取代,到底是不是軍種利益、廠家之爭?具體如何呢?



第一,是F-14的平臺性能,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F-14最初,就是以"海軍重型截擊機"的原則,進行的設計,目的就是逐步替換F-4B和F-4J型,首要對付蘇聯速度快,但更為笨重的導彈轟炸機!F-14的飛行性能,更加偏重截擊,而空戰方面並非第一重視。為此,其空重達到驚人的18.2噸,最大起飛重量也達到33.7噸。它的主要武器,是AIM-54系列"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也是沉重異常!2個子型號,AIM-54A/C型,分別重443和463公斤,跟人家反艦導彈一樣重!F-14的截擊配置是4枚機腹掛載"不死鳥",僅4發導彈就接近2噸。顯然,總體過於笨重,導致F-14機動大受影響!下圖為其典型空戰截擊配置之一。

F-14不僅總重太大,設計上死重也多。F-14全為雙座配置,本來就不是機動見長。另外則是可變後掠翼設計。在那個年代,可變後掠翼可以適配多個後掠角,滿足超音速截擊、格鬥空戰、起飛等各自不同要求。但是,可變後掠翼結構複雜,死重大,F-14上達到400-500千克!一個雙座,一個可變後掠翼,就比別的飛機重出近1噸!這些重量還不能取消。這種情況下,F-14推重比始終提不上去。1986年起,F-14採用新型F110-GE-400渦輪風扇發動機,2臺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25.4噸,而F-14空戰配置——機內滿油、2噸彈藥,依然達27.5噸,推重比不到1!可見機動能力還是太有限,對付不了其他3代機。第二,是可維護性差,使用成本高。F-14屬於重型飛機,部件多、檢查多、維修多,臨檢和進入航母上車間,要求多很高,耗費大量資源。而且自重又大,已經處於彈射器的高負荷區,費彈射器。巨大維護工作量,還要求很多人力。據當時任海軍部長的小約翰.F.萊曼回憶,巨大而複雜的F-14飛機,其每個飛行中隊機務人員,比F-18中隊多上百名!比上一代F-4戰鬥機中隊,也要多50名技術人員!顯然,在F-14平臺已開始顯得落後、新型平臺已經呼之欲出的20世紀90年代,這種維護保障上的巨大成本,尤其扎眼,令人感到鬱悶。


第三,是冷戰後形勢改變,難有用武之地。F-14的黃金搭檔CP——AN/AWG-9大型雷達+AIM-54“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主要攔截蘇聯海軍的岸基導彈轟炸機。部分最大速度較快,但都比較笨重。之後,美國海軍辦的"TOP GUN"訓練班,訓練對象都是A-4、F-5這種輕型2代機,既沒什麼電子戰能力,也沒中距空戰能力,還比F-14落後1代。但是F-14也必須瘋狂訓練,才能保證在低空,有一定優勢。這就是F-14兩類既定目標!但是,其他第三代戰鬥機,並不是上述兩類目標,電子戰、機動能力都極強,兩相配合,可以避過F-14大雷達和導彈,然後與龐大笨重的F-14近戰。所以,在蘇聯解體,轟炸機和2代戰鬥機,在迅速消失的冷戰後年代,F-14也就沒了用武之地。下圖為F-14經典的雷達+導彈組合。

所以,F-14平臺效能,和針對性方面,不再符合新要求。另外,它的保障性差的劣勢,又十分突出。所以,F-14最終被F/A-18E/F取代。


軍事作家陳曦


這個問題的話不是f14的技術存在問題,或者說落後了,相反,其在許多技術上的特點,到目前為止,許多任何尚無更好的代替者,可以更好,尤其是在截機作戰方面,目前沒有幾款戰機能夠可以與他相比,甚至於F22也不敢說,或者說根本就沒法相比。

真正的關鍵問題在於美軍的作戰需求發生了變化,f14的研製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為冷戰高潮時期的背景之下,美國為解決航母戰鬥群的防空問題,需要的一款艦載的截擊機,主要是用於艦隊的防空作戰,所以在設計上它完全是以制空作戰為主,在其他任務對於他來說幾乎無法涉足,因為它的設計上根本就沒有想過,即便可能做到,也屬於很落後的一個型號。

這種單純基礎制空作戰的理念,到了90年代時,也就是冷戰結束之後,已經不適合現代空中作戰的發展要求了,美軍已經不再考慮如何進行防禦,而更多考慮如何進攻,在這種背景之下,這款戰機的適用性就不存在了,所以美軍決定將其淘汰。由制空作戰能力並不強,但是綜合戰鬥力更強的F18代替。


浴火


美國的F-14戰鬥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艦載戰鬥機,在當時的年代,該戰機異常先進,先進的性能以及武器裝備使得其空戰實力十分強大。如今該戰機的輝煌不在,2006年美國就已經開始退役F-14戰鬥機了。縱觀該戰機的光輝歲月,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美國為什麼要退役該戰機呢?原因主要在於該戰機功能不適合當今的戰爭形勢,僅僅空戰有優勢,其他方面劣勢明顯。同時保養維修花費巨大,該戰機的替代品也出現了,優點更多,美軍一考慮,不如將其退役了省事。

該戰機設計之初,就憑藉快速的機動能力,配合機載導彈,實現對敵人的轟炸機攔截的作用。該戰機就是為空戰而生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較弱,這在如今戰機強調多用途方面很吃虧。該戰機後翼設計不是十分合理,雖然性能足夠滿足海軍需要,但是本身重量較大,飛行性能並不算很優異。

該戰機被退役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維護保養太貴。該戰機機翼採用先進的鈦合金金屬,不僅生產複雜,保養也十分困難。後翼是一種可變後掠翼的設計,能夠使飛機在高速飛行時或者低速機動時取得良好的平衡,但是這種結構十分複雜,保養維修難度很高,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該戰機老化十分嚴重,服役將近三十年的戰機,即使想要翻新,也要費一番功夫。

美軍如今裝備超級大黃蜂和F-35C接替該戰機的位置,這兩種代替者,空戰表現並不比F-14差多少,同時這兩種戰機是多用途戰機,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使用。維修保養費用較低,新的戰機採用的各項技術也是適合當代戰爭,在這一對比下,F-14戰機退役也就變得理所應當了。


利刃巨透社




但是,雄貓對地能力基本沒有考慮。即使改進的F-14D,對地作戰能力也很差,頂多是扔一下激光制導炸彈,美軍武庫中其他種類繁多的制導武器,雄貓都用不了。



冷戰結束後,美海軍在深海大洋沒有了對手,於是由海向陸,這樣雄貓就出現了嚴重不適應,地位尷尬。在美軍進行的多場局部戰爭中,雄貓都是打醬油角色,遠不如F/A-18。尤其是美軍在發展出F/A-18E/F之後,雄貓角色就更尷尬。



再一個是雄貓使用成本昂貴。這款重型戰機使用費比大黃蜂和超級大黃蜂貴多了,在美國冷戰後削減軍費的情況下,用處不多卻又很花錢的雄貓自然就被列為裁撤對象。

儘管在近些年美國海軍內部不時有讓雄貓復出的聲音出現,但是隨著F/A-18E/F越來越好,以及F-35C的即將上艦,雄貓復出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S)


聯合防務


主要就是貴,無論是生產成本還是日常使用花費都很花錢,而且其性能單一,設計時的作戰目標已經不復存在,沒有繼續使用的價值。

F14最初是作為空優重型戰鬥機設計的,重點要求其制空作戰能力,需要能有效應對蘇軍的各型戰鬥機以及攔截其各型轟炸機攻擊機,進而保護美國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

美國專門研製了AIM54不死鳥遠程空對空導彈作為F14戰機的殺手鐧,同時搭載了當時很多先進的探測儀器等電子設備。因此其成本居高不下。在美軍的測試中,F14就曾輕而易舉擊敗過F18戰機。

但冷戰結束後,蘇聯不復存在,美軍的作戰需求也徹底改變。此時已經沒有遠程防空作戰需要了,美海軍此時更需要的是多用途戰機,執行包括制空、對地攻擊等任務,此時F18顯得非常合適,而F14功能單一,日常維護花費也要比F18更高,而此時如果再對其進行深度改進則性價比很差。最終考慮到這些多方面原因,美國海軍最終在2006年讓所有F14退役。


前沿陣地


F-14雄貓是美國的經典重型艦載機,目前來看,可能是美國最後一代重型艦載機。這之後的F/A-18大黃蜂,以及現在的F35C,都是走的中型戰機路線。重型艦載機由於體積較大,對航母的載機數量會產生一些影響。並且該飛機優點突出,缺點也存在。美國海軍多方面權衡,在服役了三十年後,為了適應新時代,按計劃淘汰了。

F-14戰鬥機本身的性能是非常出色的,採用了可變後掠翼設計,空戰性能一流。在那個時代,絕對是海上艦載機裡的王者。值得一提的是,該飛機的設計者其實是一位華裔飛機設計師。F14戰機同時具備高水平空戰性能和美學思想,飛機本身外觀非常好看,直到今天,世界範圍內還有很多雄貓戰機的忠實粉絲。但F14也有不足之處,它的空戰性能雖然特別優秀,但其對海對陸攻擊的能力一般。在執行一些對地對艦攻擊任務的時候,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性能不是很均衡。

F-14戰機的維護成本要比一般飛機高出不少,由於其採取了可變後掠翼設計,後期保養也比較複雜。到了21世紀後,隱形戰機開始嶄露頭角了,已經工作了30年的F14也顯得有些老態龍鍾了。再加上美國軍方開始慎重的思考中型艦載機計劃,因此F14也到了退休的時候。其實F14作為艦載機的歷史已經足夠長,成為艦載機歷史上的一個長壽機種。其實飛機的正常壽命也就是30年左右,隨著現代航空技術的快速進步和革新,或許未來的艦載機能服役10年而不換就不錯了。F14已經在世界航空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是一個傳奇。


兵說


圖為F-14

多年以來,很多不甚專業的刊物都有意或無意的神化了F-14。

關於F-14的各種缺點:

1:可變後掠翼雖然能夠讓飛機在高速飛行和低速機動上去的需求上取得氣動性能的良好平衡,但是本身結構重量也居高不下。F-14的空重達到了18.2噸,相比之下,F-15C僅有12.9噸,這就造成了F-14推重比嚴重低下的事實,在飛行性能上,F-14並不優秀。

2:AIM-54不死鳥固然是冷戰時期最優秀的遠程空空導彈,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末,當F-18EF放大到14噸空重級別的時候,美國軍械軍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表示,如果需要,F-18EF也能夠掛載AIM-54這樣的遠程空空導彈,考慮到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老一代PD電掃雷達的進步,F/A-18EF的雷達性能不會落後於F-14。

圖為F/A-18F

3:第一批F-14於1974年服役,到2004年時,這些飛機都服役了接近30年,老化嚴重,翻新也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

另外,在單位飛行小時的維護時間這一衡量戰鬥機可維護性的關鍵數據上,F-14達到了F/A-18的五倍。也就是說,同樣飛行一個小時,F-14的維護時間是F/A-18的五倍。在地面機場上這還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在航母上,F-14糟糕的可維護性會極大的降低其出勤率,直接影響作戰效能。維護時間長,那麼維護成本自然是居高不下,F-14每小時飛行時間的成本是F-22的1.5倍。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沒有了蘇聯Tu-22M3的威脅,F-14這樣的艦隊防空戰鬥機的存在價值也不復存在。而2000年後,JSF計劃的原型機X-35也開始了首飛,下一代的F-35C能夠完全替代F-14的位置。考慮到美國海軍已經沒有了對F-14的需求,同時本身費用也居高不下。

圖為2000年前後首飛的X-35

說到底,F-14確實有其優勢,但是遠遠不足以抵消其劣勢。


區域拒止


F-14是一種非常昂貴的重型艦載戰鬥機,它的可變後掠翼有著十分複雜的機械結構,而它堅固的鈦合金翼盒又對金屬加工工藝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生產上十分複雜。對於這樣一款技術要求高又價格十分昂貴的戰鬥機,就算有錢如美國人也難以負擔長期供養它的費用;因此,隨著蘇聯的解體,各種威脅逐漸消失,機體壽命也快到了,美國就在2006年把它給退役了。此後,在美國的航空母艦上,你只能看到各種塑料蟲了。

F14的誕生跟蘇聯的對海攻擊戰略有這很大的關係:蘇聯希望使用岸基遠程轟炸機發射的大量反艦導彈突破美國航母編隊的防空網,對美軍艦實施打擊;然而,剛服役沒多久的F4鬼怪戰鬥機射程實在太近,作戰半徑太小,最要命的是沒有機炮,缺乏最後攻擊的手段。介於這種情況,美國海軍開始對新型艦載戰鬥機進行招標,要求具備可變後掠翼,裝備awg-9雷達和AIM-54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符合這一要求的,是格魯曼公司的F-14雄貓。

然而,F-14光鮮的背後,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它所配備的TF-30發動機推力不足,必須注意油門情況才能避免進入尾旋,從而避免墜機事故的發生。此外,F-14是單純的空優戰鬥機,而隨著局勢的變化與發展,美國海軍對多用途戰鬥機的需求開始變得迫切,而F-14是純粹的空優機,對地支援能力幾乎沒有。反觀F/A-18大黃蜂系列,它們的空戰表現或許不如F-14,但也堪一用,重要的是它們具備非常完善的對地支援能力。此外,大黃蜂系列更加便宜,這對精打細算的美國人來說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