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清朝有“汉不入宫,七不点元”的说法?

雲清看世界


我们常常看一些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中提到清代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所谓“汉不入宫,七不点元”。但翻阅史籍,我们却很难找到这条材料的出处,几乎不见于正史。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有什么含义?又有怎样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

清代皇帝大婚

“汉不入宫,七不点元”。很有可能是一种历史说法的讹传,其用意主要是清朝统治者为了保持满汉婚姻藩篱。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旗民不通婚”。明代中后期,建州女真势力崛起,不久便建立了后金政权。后金的统治集团沿袭了女真旧制:不与汉人通婚。对此作法,入关后的第一位清帝顺治皇帝曾追忆称:“太祖、太宗制度,宫中无汉女。”就是说满清之前的领袖人物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后宫中是不会迎娶汉族女子的。可见当时当时满清集团对汉族的防范心态之重。

满清后宫嫔妃

但八旗势力吸纳了蒙古和汉军势力后,所谓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出现,虽然这两者在实际的政治地位上比满州八旗要低,但是三者统属于八旗地位,所以内部之间也展开了通婚。

多尔衮统治初期,清军入关迅速占领四方,建立全国政权。此时的中国大地烽火连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层出不穷,满清统治者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消弭这些矛盾,其中就有鼓励满汉进行通婚。顺治五年(1648)朝廷下令称“满汉官民皆朕赤子”,为了使民族间和睦相处,如果有希望通婚者则予以默许。这相对之前满汉之间的天壤界限,已经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相当于鼓励了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顺治皇帝做出表率,赢取了汉女入宫。

宫廷婚礼

皇帝如此作为,不代表所有满洲贵族都愿意与汉族人通婚。许多贵胄还是对汉族有鄙夷与戒备之心。所以满汉间通婚并不是大范围、大规模的现象,有些通婚也都是满族家庭迎娶汉族女性,原因在于中国古代认为女性出嫁就追随夫家,此后便与娘家关系不大。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明令撤销旗民不通婚的禁令,所谓“汉不入宫”彻底走入了历史。

任万平:《清代皇帝的婚礼》

方园:《清代顺治时期满族通婚法制及现代启示》

高松:《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

作者简介: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抗战金融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正文原话“状元不满中,汉女不入宫”

讲的清朝早些时期的宫廷制度,意思是状元等三甲不能是汉族人,而只能是满族,汉族的女人也不能进入清朝宫廷内宫,以防皇族血统不纯正

在清朝建立之初,满洲和蒙古通过“满蒙联姻”达成联盟。孝庄的儿子顺治大婚之时,孝庄就打算一定要让自己本家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入主中宫,将来生子接班,掌握大清的命运。出于这个目的,孝庄很是反感汉女进宫,怕她们会混淆了纯洁的民族血统。为了控制汉女进宫,孝庄甚至下达了“汉女入宫者斩”的懿旨,还把它挂在了神武门上以告诫顺治以及后来的皇帝们

因为满族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人口基数差距太太,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清政府规定满族不得和汉族通婚,主要就是为了巩固少数民族对当时的统治地位。要等清中后期,这个规矩才慢慢打破。

根据上述文献, 从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满族与汉族之间互相通婚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而且,这种通婚,多是受到清朝官方准许的,只有清朝皇室真的不与汉族通婚。


社会大染缸


清朝清初为了保证满洲统治者血统的纯粹,曾经下令不许汉人女子为妃,以至于有满不点元(状元),汉不选妃的说法。

但是清朝的“汉不入宫”的汉人指的是汉旗以外的汉人,清朝的军队制度是满八旗和汉八旗。要迎娶汉族女子就让他们入旗就行了,所以清朝时候后宫嫔妃汉人的情况不少。

“旗不点元”清代科举考试中关于应试满洲士子的特殊规定,清代科举考试中关于应试满洲士子的特殊规定。即满洲士子不得在乡、会试中拔置第一名。按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故谓“满不点元”。

满不点元这点很好的遏制住了旗人内部关系户们作弊的弊端。为清朝招纳贤人能士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基础。清朝历史上的大部分状元也是汉人取得。


渡客


汉不入宫,七不点元。主要是清朝统治者为了保持满汉婚姻藩篱,而传出的说法,和满汉别居一样,都是为了保护所谓的“我朝根本”八旗制度考虑制定的。

清朝很早就有“汉不入宫,七不点元”的说法,主要是想把入仕机会给汉人,而把军功晋身的机会给旗人。还有就是汉族子女不得入宫,以保持所谓的皇室血统纯正。


清朝入关初期,摄政王多尔衮曾经试图打破满汉藩篱,但是限制比较多,然而他后来被定罪,他所主张的政策也一并被追责,所以这次刚刚打开的门缝又被关紧了。

事实上,满汉婚姻在清朝还是有很多的,主要是汉女嫁给旗人,抬旗以后,就可以通婚了,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贵族大家是这样,而皇室就更不用说了,后宫里的妃子也会有汉人。


无笔


多尔衮曾经想把这一规定给废除了,但还没办成就被顺治给整死,最后还给他加了一条破坏满汉不通婚祖制的罪名。真正废除这一规定的是慈禧太后,她在光绪27年下旨废除。

不过满汉通婚的比比皆是,康熙后期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主要是八旗有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满汉不通婚是不针对汉八旗的。所以只要汉人加入汉八旗,就不算满汉通婚了,所以到清朝后期,嫔妃都有汉人了。个人愚见,不喜勿喷。


不一样的历史课



Qzjqianqian


清初为了保证满洲统治者血统的纯粹,曾经下令不许汉人女子为妃,以至于有满不点元(状元),汉不选妃的说法。清朝后宫中的汉族女子是属于汉军八旗的,清朝皇帝不娶的是除了汉军八旗之外的汉族女子。满汉之间婚姻藩篱和满汉别居政策一样,都是出于保护“我朝根本”八旗制度考虑清朝向有“汉不入宫,满不点元”之说,即“后宫之选,例不及汉人(民人)”和将科举入仕机会主要留给汉人,鼓励满人以军功晋身。


游戏益生君


清初为了保证满洲统治者血统的纯粹,曾经下令不许汉人女子为妃,以至于有满不点元(状元),汉不入宫的说法。不过清末也就不那么严了。康熙的妃子都是汉人中被“抬旗”的,姓氏加“佳”,是汉人中的功臣之后,视作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