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单位里工勤人员和工人身份是一回事吗?

沧海一粟207431560


我们大家在机关事业单位里工作,经常会听说工勤人员、工勤岗位,工勤人员和工勤岗位是不是都是工人身份呢?

这个结论是不一定的。

我们的工勤人员又分为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

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编制数量正在逐步控制,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一般是定编定人,退休一个,编制减少一个。相对来说,行政工勤人员多数都是工人身份。

其实原先的机关工勤人员多数就是司机,以前还有一种叫做“公务员”文件专递人员。随着我们汽车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数人都有汽车驾驶这样的技能,尤其是公车改革以后,领导干部不再配车,肯定就会减少。以前的那种公务员,实际上是没有通讯电子化的时候,将上级机关的各种文件通知发布到乡镇的一类人,现在更没有保留岗位的必要了。

至于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事业单位是根据三定方案要求设编设岗,存在一定的工勤岗位。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实行签订聘用合同,而且事业单位的三大岗位管理,技术和工勤可以互相转岗,因此,工勤岗位上的人员身份也不太确定了。

工人和干部的区别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我们大中专学生只要毕业,办理了转正定级就是干部身份,目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有八九百万,累积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未来工人身份很有可能成为历史。

目前来看,我们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或者说辅助人员,将逐渐被编外合同制人员代替。编外人员,同时也为国家缩减编制,减少事业支出,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实,这一批编外人员很多也是我们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也是干部身份的。


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电话接听或者窗口服务等非涉密、非执法、辅助性岗位,都可以更换为编外合同制人员。

随着我们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这一批编外人员身份地位也会逐渐明确,多数会以警务辅助人员为参考,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辅助人员的管理制度和方案,规范工资管理制度。但是想转为事业编制,还得逢进必考、公开竞争。


暖心人社


工勤人员是指在工勤岗位上的人员;工人身份是指任何岗位上的工人身份,区别于干部身份来讲的。一个是岗位,一个是身份,两个不同的概念。

1、工勤岗位,是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里面的工勤岗位,例如司机、会计、打字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岗位。

工人身份是指区别干部身份的全民工、集体工、合同工(前两者是历史遗留)等,是历史遗留的因文凭等原因未取得干部身份人员,和退役军人复员转业参加地方安置的人员。

2、工勤岗位在行政单位处于逐渐消亡的状态,行政单位的工勤岗位基本都没有了,所剩下的工勤编制,随着现有工勤人员的自然减员,随空随销。今后,政府以购买服务为主,不再存在工勤岗位和工勤编制。

2004年开始,工人身份的人员,再也没有聘用制干部一说,以前聘用的已经成为领导的,维持级别不变,逐渐退出实职和一线领导岗位。这些人员也不能成为公务员或者参公身份,极个别地方依据“解释”,依然将管理岗位上的工勤人员转为参公管理,但大多数地方是不能参公的。

3、工勤岗位在事业单位依然存在,也会继续存在。新增加的工人身份的人员,主要是退役军人复员转业在地方安置造成的。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按级别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对应不同的工资待遇。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身份就得不是那么重要,通过转岗,干部可以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甚至工勤岗位工作,工人身份的人员,符合条件的,也可以转到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在事业单位只使用一种编制,那就是事业编制,不管干部身份还是工勤身份都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唯身份论,在聘用合同制管理的前提下,成为了历史。

相对来说,不管是工勤岗位,或者是工人身份,所受的限制都比较大,想更进一步,难于上青天。只有同工同酬,取消身份论,取消人员身份限制,同一岗位,同一工作,同一报酬,才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更公平公正。


职言管语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是有区别的,行政单位工勤人员绝对是工人身份,而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不一定都是工人身份。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都有工勤人员,但两者在编制使用和职业发展方面都是有一定区别的,行政单位人员包括公务员和行政工勤人员,公务员使用的是公务员编制,工勤人员使用的是行政工勤编制,行政工勤的晋升只有聘用职称这一条途径。事业单位人员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事业工勤岗位,三者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事业工勤晋升主要是通过聘用工勤职称来实现,同时也可以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

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是之前的干部管理制度,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直接具有干部身份,不具有相应学历的只能通过转干、录干和聘干方式取得干部身份。机关事业单位在招录人员的时候,具有干部身份的在机关就属于公务员,在事业单位的可以定为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那些不具有干部身份的只能是定为工勤岗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行政单位的工勤人员绝对是工人身份,这部分人员主要是历史遗留人员,现在行政工勤只有军转安置这一条途径,基本上是只出不进。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绝大部分是工人身份,但也有一些单位在招录人员的时候就会注明是工勤岗位,这样就会出现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考录到事业工勤岗位的情况,也就是说工勤岗位不一定都是工人身份。

总之,行政单位的工勤岗位绝对是工人身份,事业单位的工勤岗位不一定是工人身份。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中省直遴选


问题是:单位里的工勤岗位和工人身份是一回事吗!


作为一个曾经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是:题主的问题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勤岗位,是岗位设置,员工工作的岗位,可以由工人担任,也可以由原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转岗担任;

工人身份,原来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中,相对干部身份的身份认证。

一、工勤岗位

工勤岗位,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岗位设置。

党政机关单位的工勤岗位,必须由工人来担任。

而企事业单位的工勤岗位,可以由原工人身份的员工充任,也可以由原来干部身份、现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转岗来担任。


二、岗位问题由来

(一)1992年,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后,企业单位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单位中延续几十年的国家干部、工人身份不再存在,代之而来视同干部身份的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转为工人岗位员工;

企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身份,都是合同制员工。

(二)2009年,事业单位也进行人事劳动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人事管理也完成“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干部身份转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转为工勤岗位员工;

同企业单位一样,新中国成立以来,事业单位延续几十年的国家干部、工人身份也不复存在。

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身份,都是聘用合同制员工。


三、转岗制度

企事业单位进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设立转岗工作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及员工本人的条件,员工可以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与工勤岗位之间转换岗位工作,同时转换身份的。


因而,工勤岗位,未必全由原工人身份员工担任,原干部身份、现管理岗位及专业技术岗位员工也是可以转岗到工勤岗位工作的,身份转为工勤岗位员工!




z山海


这完全是两个概念,题主把概念混淆了,二者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工勤编制人员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存在的一个工作种类,主要从事一些专业技术工作或者相对普遍性的工作。而工人身份则是一种身份认定,不分工作也不分岗位,没有取得干部身份的在职员工都是工人身份。

现阶段工勤编的状况

在行政机关中,随着公车的取消,大部分行政机关的工勤编制也随之淡出了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大部分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人员,他们承担着原本工勤编人员需要承担的工作。而在事业单位中,也逐渐改变了原本混岗混编的状况,把工勤编分为了专业技术岗位和行政岗位,二者都按照制度规定的晋升通道逐级晋升,而原本的事业编也改成了管理岗。三种岗位之间可以通过考核进行转变,各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晋升通道,可以逐级逐层的考核晋升,提高薪酬待遇。

关于工人身份

工人身份对应的是干部身份,现阶段工人身份相对比较多,而干部身份则相对较少。获取干部身份的途径大致有以下4种:

  • 1.通过高考,考取全日制学校的本科及以上学历;

  • 2.通过统一考试,考取公务员;
  • 3.军转干部,档案中具备部队提拔任职的制式文书;
  • 4.民办教师转公,具备转公的相关手续。

除此之外其他的方法基本都不可行,现在事业单位每年基本上都会对身份进行审核,重点就是那些”转干“的现象。所以像以前那些不规范、不严谨的方式基本上已经消失和绝迹了,工人想转干,仅仅能够通过考试转岗或者考公务员,并没有其他什么好办法!


所以,工人身份和工勤编制是两个意思,衡量的标准不同、限定的状况不同、对应的关系也不相同。


丁Bar不是银


这两者不可以划等号。

工人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说法,相对的是干部身份。

以前,干部身份不论政治待遇还是工资福利都会比工人身份更好,现在国家在逐渐弱化这种观念。只要大学毕业的都是干部身份,或者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也可以转为干部身份。一般情况下,工人身份退休会比较早,男性55岁、女性50岁就可以退休了,而干部身份需要男性60岁、女性55岁才可以退休。如果是在体制外,那就无所谓工人身份或者干部身份了。

工勤人员,主要分为行政工勤人员和事业工勤人员。

行政工勤人员大多都是早年进入机关的人员,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控制行政工勤的岗位数量,退休一个编制就核减一个。他们主要负责司机、打字员等比较简单的工作内容,身份都是工人身份,无法转为公务员,因此也不能够提拔到领导岗位。

事业工勤人员是指聘用在事业单位工勤岗位的人员,现在事业单位分为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实行的是聘用制度,且三个岗位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所以事业工勤人员不一定是工人身份,而工人身份也可以聘用在管理岗和专技岗上。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看了其他人的回复,我就有点不明白了,我所知的机关单位里只有三种身份,一种是干部编制的公务员,一种是工勤人员编制的职工(工人),还有一种是没有编制的合同工(临时工)。公务员就不说了,升官发财前途一片光明,传说中的铁饭碗。在编职工,做得多,拿的少,受干部欺压,但稳定,铁皮饭碗。合同工,这个不解释了,你们大家都知道。


紫龙心796


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事业单位是根据三定方案要求设编设岗,存在一定的工勤岗位。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实行签订聘用合同,而且事业单位的三大岗位管理,技术和工勤可以互相转岗,因此工勤岗位上的人员身份也不太确定了。工勤人员通常是指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内从事驾驶、收发、打字、维修等从事简单工种或辅助工作的人员。工勤编制人员一般有所在地区编制办或其他相关组织根据需要核定、由用人单位报备后找录用,并由财政统一支付薪酬,但其不同于事业编制人员,不能取得相应执法权限,不能对外执行行政事务。


小小的小乌龟


这种用人制度弊大于利,容易让工人失去前进动力,因为再努力你也就是工人身份,没有目标,心理上容易消极怠工,而真正能掌握单位或企业技术的恰恰是这些工人,干部调动频繁,形成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总之,这种制度有很大弊端。


中国大兵DF


机关里的公务员都是干部身份,工勤人员是工人身份;事业单位现在没有干部、工人之分,只有岗位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