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理解陶渊明主张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

中外经典国学传统文化


要想理解所谓“不求甚解读书方法”,就须看下陶渊明当初是怎样说的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上面是陶渊明自传《五柳先生传》的全文。关于读书者,仅有四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为何答主要引全文呢?

因为不读不全文,就容易误解这四句话!这四句话,是陶渊明在抒情言志,剖白自己的名士风流之时说的,并非作为读书方法提出的!

了然于此,非常重要。下文,我会再提到。

当然,“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心何必不然?”陶渊明无意谈读书方法,我们却能从中吸收关于读书方法的营养。

姑且追随题主,称此法为“不求甚解读书法”。


首先,这是最为逍遥自在的读书之法。

因为喜好读书,忍不住多读广读,日日去读。然而,却并不要求自己处处皆懂,没有要成为学者专家的心理负担,一任性情,自在读去。遇到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品味,反复咀嚼,甚至歌之舞之,足之蹈之。这简直是阅读经验的天堂漫游,轻松有趣。

遇到不喜欢的,放在一边,不难为自己,不把读书变成一种苦役。这是专业阅读,学者们所歆羡但却不敢这么做的。

我之前学的是财会,还没转学中文时,便是这样读书。记得初来武大时,在图书馆,花两块钱买了门票。进去之后,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之中,内心富足安宁,充实无比。捧起曹禺的《原野》,几乎一口气读完了,读完后才想到该上厕所了,之前一直在憋着,都忘掉了。吃饭?更是无感,等到我想到时,已是下午两点了。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真的不是装B!爱好阅读的朋友,大都由此经验。


其次,这种阅读方法,适合用来读文学艺术等偏重个人感受和体验类的书籍。

文学艺术书籍,将生命经验、人生感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唤醒读者自身潜藏的自我,从而扩展了自我,丰富了自我。阅读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参与感代入感。如果没有代入感,总是冷眼旁观,以局外人的视角看书,可能会得出冷静客观的结论,然而,阅读的快感就被剥夺殆尽了。理性冷静的阅读,专业人士才需要,阅读量达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会在参与式阅读之外,形成理性旁观的阅读习惯。

只是,理性旁观式阅读,有时特别煞风景。就像变魔术,玩得就是小伎俩,有“欺骗”,骗得了“观众”才好玩。如果看魔术时,总有一个家伙在旁边“透底”,揭穿魔术师的把戏,就忒可恶了。


第三,不求甚解阅读法,不适合专业和深度阅读。

如果想获得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停留在不求甚解阶段了。否则,可能因为基本的概念和常识的缺乏,一直不能登堂入室,徘徊在专业门外,浅尝辄止,最终无法专精,可能遭致批评和反感了。


第四,初学者可以不求甚解地泛读,但须辅以精读,才可能真正深入。

当我们不求甚解,对细节小处,先行放过,接着往下面读。书还没读完,之前遇到的很多问题,可能便已经解决了。这是此法的可取之处。

阅读陌生领域的书籍,常会有许多问题,如果逐一查阅,解决疑难,收获肯定不小。只是进度可能特别慢,成就感小,容易让人萌生退意。何况很多人并不那么勤快,查两个生词,就懒得再查了。

但是,如要深入,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学者,不求甚解之后,还需精益求精,逐一化解问题,才有可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第五,阅读“闲书”,宜用不求甚解读书法。

专业阅读,往往按照专业需要,不是按照兴趣爱好,因此,常让人倍感煎熬。如果生活中,只有专业阅读,可能就有点儿残忍。

当然,对某些工作狂,还有那些专业即是兴趣的幸运儿来说,读专业书籍就像读闲书一样轻松开心。而对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幸运,因此,需要在专业阅读之外,多些不求甚解的休闲娱乐式阅读。


综上,不求甚解阅读法最吸引人之处在于,自由轻松,有种任性之美。这种任性,不会伤害他人,却让自己倍感欣慰。人世间,这样的幸福还有多少呢?如要系统全面地了解某方面的知识,就不能单凭不求甚解之法了。


更多人文精彩,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如觉文章不错,还请点赞鼓励,欢迎批评指正~



风雅正


我觉得老陶的主张是,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吧。一个在字眼里抠来扣去的人,在显示中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当一个问题陷入瓶颈时,那 就先放下,走出去,过一段时间或许就自己迎刃而解了。

另外,遇到问题,先不要甚解,多读几遍,或许也就能其义自见了。

不仅老陶这样提倡,就连孟子也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的话,宋代的辛弃疾说也说过“读书而不为书所累”。

所以,我们要全面理解陶渊明的这句话,我理解陶渊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是说让你读书的时候囫囵吞枣就成,而是当你晕倒问题想不开的时候,就先绕过去。待时机成熟,自己就能解开。

我的理解不知道对否,坐沙发静听高人见解。


把酒沐唐风


在《论语》中,有一句经典:“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帮助理解老陶的这句话。“学而时习”的意思,就是学过的东西要时常拿出来再学习,明白这一层,就明白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法”。

我们每一个人,初次接触一本书时,遇见理解不了,读不下去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到了这一步就不读了,因为看不懂,越看越糊涂,越看越痛苦,索性不看了。但也有很多像陶渊明一样的人,没有把“读不懂”放在心上,无所谓!在这种态度下,读不懂的问题就会留在脑海里,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越不懂越好奇,就越会回想。

“回想”就是“学而时习”,最终某一天,由于一些事情的缘故,突然间,疑惑就这么解开了,相信大家都有这种“顿悟”的经历,回忆一下,顿悟的一瞬间,自己是不是感受到一种“畅快”的喜悦!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就是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种豁达的学习态度。读书遇见困难不较真;不较真就少了很多“痛苦”;少了“痛苦”就容易坚持读书;勤于思考,坚持读书迟早会顿悟;顿悟的喜悦反过来又会促进读书,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Kao上WJB


原文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不求甚解的前提 是好读书,经常读书,反复读书,刚看到一本书,可能不能理解,反复的读,就会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或者这样理解,隔一段时间,经历过了一些事情,突然明白了书中的道理。真的不是大体的理解书中的意思就放下了。

2.不求甚解,可以说,不是所有的事读了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读书根本就不是你把所有的字都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就像翻译外文,你把每一个单词都解释过来,就是这个意思吗?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一样的道理。

所以才有“不求甚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