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副猪嗜血杆菌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李翔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发的一种疾病;发病突然,不易诊断,所以一旦猪群发生此病,损失极难挽回。


此病主要危害断奶前后的仔猪和青年猪,急性发病的仔猪,呈高热(40.5—42.0℃),耳稍发紫,关节肿大,共济失调等症状,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状;慢性发病猪,多见青年猪,症状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散乱,四肢无力,或者跛行,直至衰竭死亡。

猪副嗜血杆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即便是健康猪群也携带此病菌;但是,健康的猪不会因为此病菌的存在而感染此病。这就是猪副嗜血杆菌的怪异之处。

在两种状况下,猪易发此病:

第一,猪的生活环境差,生活环境突然改变,断奶,转群,断水等情况出现之后,猪会突发此病。

第二,继发感染此病。当猪群出现繁殖和呼吸综合证,流感,肺炎等病后,猪副嗜血杆菌病也会随之发生。因此,此病诊断极为困难。


那么,如何防治此病呢?


根据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病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给猪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杜绝应激状况的出现,防治引发此病。

第二,积极防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流感,肺炎等病的几率,以免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的发生。

第三,防治此病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但猪群一旦发病,必须大剂量的注射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抗生素。

要注意的是猪副嗜血杆菌对四环素,林可霉素和氨基苷类抗生素不敏感。


总之,在防治猪嗜血杆菌病的问题上,预防重于治疗。一旦发病,再去治疗,就迟了。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副猪嗜血杆菌很多养殖户都称它“影子病”,也就是说这个病一般都是继发感染的,特别是在猪得了蓝耳、流感、气喘的时候,容易继发副猪。

发病猪症状:

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及黏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僵猪或死亡。母猪发病可流产,公猪有跛行。哺乳母猪的跛行可能导致母性的极端弱化。死亡时体表发紫,肚子大,有大量黄色腹水,肠系膜上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尤其肝脏整个被包住,肺的间质水肿。

解剖后症状:

胸膜炎明显(包括心包炎和肺炎),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严重的呈豆腐渣样)特征。肺可有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粗糙、增厚,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腔粘连,关节病变亦相似。

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变化不明显,肝脏边缘出血严重,脾脏有出血边缘隆起米粒大的血泡,肾乳头出血严重,猪脾边缘有梗死,肾可能有出血点,肺间质水肿,最明显是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喉管内有大量黏液,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



本来是有解剖后的图片,但是由于问答规则,不能发出来。见谅。

副嗜血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所以多种抗生素对这个病没有效果。

在早期发现的时候可以用头孢加氨苄西林 ,卡那霉素加地塞米松,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要注意的是,前面也说了副猪大部分是伴随其他疾病继发感染的,所以具体处方的话要根据你的猪的具体发病情况来用药,不然效果不太好。

平时要做好猪场的饲养管理,在其他病发生的时候早发现早控制,免得继发感染其他猪病。


养猪一点通


发病特点

1、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内,通过猪群间的接触和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物而发生传播。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当前对猪场带菌猪的净化是防制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该病因主要危害2周龄至4月龄的猪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期仔猪高发。

2、副猪嗜血杆菌作为继发性病原菌,常在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圆环病毒2型及猪流感病毒等感染后继发感染,同时易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原体、链球菌、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增加治疗成本与难度,造成更大经济损失。

3、应激可诱发和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气温突变、空气污染严重、通风不良、寒冷潮湿、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转群、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饲料质量差、运输、免疫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症 状 1、肺炎:气喘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为主要特征,鼻孔有黏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胸腔内有大量淡红色液体及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肺表面覆盖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壁粘连,多数为间质性肺炎。(区别传胸、气喘、圆环、弓形体)

2、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内常有奶酪样甚至豆腐渣样渗出物,使外膜与心脏粘连一起,形成“绒毛心”心肌有出血点。(区别五号病)

3、腹膜炎:病猪消瘦虚弱,被毛粗乱、皮肤苍白、食欲减退,腹腔积液或内脏器官粘连表现为化脓性或纤维性腹膜炎。(副猪特有症状)

4、子宫炎:成年母猪多表现为子宫炎症状,子宫作为腹腔内的一个器官,当有腹膜炎出现时子宫也易发生内源性子宫内膜炎,此类子宫内膜炎应按本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区别外源性子宫炎)

5、卵巢炎: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卵巢炎,导致母猪发情时不排卵。临床表现为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

6、关节炎:关节肿大,关节腔有6、关节炎:关节肿大,关节腔有浆液性渗出性炎症、跛行,一般发生关节炎时多表现为两条或四条腿关节肿胀,后期可引起整条腿出现炎性水肿。(区别链球菌病)

7、脑膜炎:病初突然出现高烧、四肢无力、初期神志清醒、卧地不起、后期腹下水肿、最后因心肾衰竭而死。(区别乙脑、链球菌)

防控措施

1、做好猪场生产管理,加强卫生消毒,实行早期断奶技术,以阻断病原体在猪群中的交叉传播及母、子代间的垂直传播。做好基础免疫工作,使猪群常年处于良好的免疫状态,可有效地防止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场的继发感染。

2、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时要兼顾原发病原的控制。

3、药物预防及治疗: 针对部分严重猪只: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高烧41℃者,肌注哌酮+鱼腥草或林可霉素+安痛定,每天一次效果显著。




猪病课堂


副猪嗜血杆菌病呈继发和混合感染,主要表现为3种,突然性,急性,慢性。

突然性情况:猪往往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的情况:通常发病在膘情体况良好的猪上,临床表现为病猪发热达40—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呈现贫血状,身出现发紫,鼻腔中有脓状分泌物,不愿站立,关节出现炎症,出现跛行。驱赶时患猪发生尖叫声,侧卧或颤抖,发病2—5天后死亡,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慢性的情况:通常多发于保育猪,临床表现为患猪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也有妊娠母猪流产,公猪跛行的情况。

关于副猪嗜血杆菌的控制与预防,首先要从免疫母猪群着手,提前做好“仔病母治”,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减少运输,转群等应激情况。

免疫接种程序:母猪产前4-6周、仔猪1周龄、3-4周龄各接种一次,公猪一年两次免疫接种,对控制本病有效果。

治疗:临床症状出现后,对整个猪群所有猪进行抗生素治疗,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口服。


养殖老汉


当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场的疾病疫病发生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多元病原微生物引发,或是多元临床症状表现。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就是其中一个临床症状多样化的猪内流行疾病,那副猪嗜血杆菌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答案抢先知:

副猪嗜血杆菌的临床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主要体现在皮毛、关节、呼吸等方面。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氏病,,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会导致猪发生关节炎、脑膜脑炎和多发性浆膜炎,主要危害[1]2-8周龄仔猪,感染高峰期时发病率达40%,死亡率高达50%,可见副猪嗜血杆菌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其严重。

【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的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发病病猪[1]体温升高到40-42℃,发病初期皮肤潮红,精神低迷,食欲下降,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腕、跗关节肿胀、跛行。鼻孔有粘液性或浆液性分泌物。眼睑周围出现皮下水肿、关节水肿。个别病猪会出现颤抖、歪头、四肢呈划水状、痉挛、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表现。最严重的急性病例猪4天死亡,急性存活病例,出现母猪流产,公猪跛行,仔猪遗留呼吸道症状等。

慢性感染病猪[2],食欲下降,精神不振,部分仔猪耳朵发紫、下垂,脑袋耷拉。呼吸困难,嘶哑短促。皮毛苍白粗乱,四肢无力,关节肿胀,生长呈现进行性消瘦,缓慢衰弱,甚至衰竭死亡。有的病猪会出现心源性水肿,也就是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较慢的后肢关节或附近皮下,出现浅黄色胶冻状水肿液。

对于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病猪,可在药敏试验后,肌肉注射[3]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结论】

副猪嗜血杆菌的的临床病状有精神低迷、食欲下降、呼吸急促、关节水肿等,根据这些临床病状经验判断养猪场里猪是否患有副猪嗜血杆菌病,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减少死猪淘汰,减少生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冯波. 产房、保育猪的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3, 33(8):89-91.

[2]张春姝. 副猪嗜血杆菌与猪链球菌的鉴别诊断[J]. 中国畜禽种业, 2014, 10(11):131-132.

[3]张贻传, 严谨, 潘搏庆. 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 中国猪业, 2011(9):25-27.


超哥话食


急性型有的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时间稍长的病猪体温升 高至40.5 -42.0t,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 咳嗽,呼吸困难,有轻微的吹哨音,心跳加快,随发病时间的延长, 皮肤发绀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眼圈青紫(戴眼镜), 鼻出血扎堆,腕、跗关节肿大,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瘸腿或一 侧性瘸腿,行走不稳,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慢性型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 瘸腿,皮肤苍白和生长不良,也可发生突然死亡。当猪群存有猪气喘 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流行性感冒、猪伪狂犬 病、猪呼吸道病和猪冠状病毒感染时,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程度加 大,同时加剧猪圆环病毒病的病情发展。多见于断奶后的仔猪。生长猪表现为发热、轻微的脑膜炎、关节炎、跛行、肺炎、心 包炎、腹膜炎、咳嗽


沂蒙老农民


副猪嗜血杆菌作为猪场常见病,常继发于蓝耳、圆环、支原体之后,因为副猪嗜血杆菌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也就导致副猪嗜血杆菌到病程后期治愈率很低。



副猪嗜血杆菌临床症状:

急性副猪嗜血杆菌发病后,仔猪会表现为关节肿大,脑炎神经症状,倒地划水。慢性副猪嗜血杆菌会逐渐消瘦,被毛粗乱,脊椎骨外露,弓背,同时也会有关节肿大,脑炎等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解剖症状:

病猪解剖后可在发现胸腔积液增多,胸腔中大量纤维素性渗出,心脏被覆纤维素称为“绒毛心”,腹腔积液增多,腹腔中也会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严重时肠道会裹成一团。

副猪嗜血杆菌防控

副猪嗜血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在健康猪体内也可分离到,当猪群受到寒冷应激、感染蓝耳、圆环、流感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都会导致猪群发病,所以防控副猪嗜血杆菌需要首先防控好病毒性疾病。

1、疫苗免疫。副猪嗜血杆菌有商品疫苗,但是由于该菌血清型众多,疫苗免疫效果不突出。

2、药物防控。副猪嗜血杆菌多发于仔猪断奶后,仔猪断奶后饲料中可加入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敏感抗生素,再搭配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中药,一般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