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新疆乾紅棗,賣個土豆白菜價,棗農傷不起開始挖樹了,你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平凡大地哥


本人長期生活在農村,熱衷於關注三農和農民農生,瞭解發生在農村農民身邊的真實故事,有相同志趣的朋友可以互相關注,共同交流。

每年10月初,新疆大棗就到了收穫的季節,我們所說的新疆大棗其實是指“含密大棗”,這種棗色澤鮮豔,體型大,果肉多,然而因為新疆所在的地理位置原因,一些棗農即使達到了高產量也是喜憂參半。


新疆某些地區的紅棗收購價僅為每公斤4-6元,如果每畝按200公斤計算,每畝的收成僅為一千元,比管理和人工費還要少500元,也就是說農民不僅沒掙錢,忙了一年反倒賠了,新疆的日照時間長,結出來的紅棗又大又甜,但是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來給大家總結幾條原因。

1,產大於銷,我國棗種植面積及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而新疆又是國內最大的優質紅棗種植基地。記得前些年若羌駿棗、灰棗市場的量不大,一公斤賣到差不多一百元左右,大家都看到了利潤,於是大量的種植,產量也大大的提高,慢慢產能過剩,價格自然爆發成最低價。

2,銷路面窄,農民無論是搞種植還是養殖,最擔心的就是銷量如何,沒有銷路,產量再高,產品再好也是賠錢,現在互聯網+農村的營銷方式漸漸多了起來,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電商平臺決掘地而起,大大的拉近了消費者和賣家的距離。

3,農民與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等,相信大家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新聞報道說,“新疆百畝紅棗落一地,無人問津”,紅棗幾塊錢,但實際消費者買到的還是20多塊一斤,中間流通環節還是沒有去掉,錢都讓中間商和廠家賺了去,導致消費者花了高價錢,農民還是沒有利潤。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和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大家還有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補充。


農民小辣椒


這個問題我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我在新疆十六年了,平時做乾果和棉被,也有朋友在南疆種植紅棗,記得在2010年左右的時候,紅棗價格相當高,我最高在本地的乾果店買過180元/公斤的和田大棗,那是特級的,零售價格相當高,當時估計批發價格應該在80-100元左右,一公斤也就是一大袋子幹棗,那個時候正逢電商迅猛發展,產地的貨源跟不上電商平臺的銷售進度,就直接導致貨源不夠,價格猛漲,就直接導致了後面各地資本來新疆投資棗園,小編工作是在棉麻公司,其中就有以前我們公司的客戶本是做棉花的,後來投資果園,這樣的人很多,資本是逐利的,看到什麼掙錢就一哄而上,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今年同樣等級的紅棗,乾果店零賣也就50元左右一公斤,南疆的棗今年普遍豐產,再加上這幾種投入種植的棗園特別多,消費量總有一個飽和,供過於求,直接導致大量紅棗產生積壓,棗農虧損嚴重,以前二三十元一公斤的紅棗現在賣白菜價,五六元一公斤,這也是一個教訓吧,這對新疆的紅棗種植打擊也挺大的,棗子不比棉花,今年種了明年可以不種,這個投入到產出需要一個時間,現在是產量集中爆發期,賣不上價,只得被迫砍棗樹了!可憐了新疆的棗農!希望後面出臺有關紅棗方面的期貨保險,切實加強棗農的風險防範意識!



西域暖陽之棉被哥


棗子是個好東西,但市場上真假難辯。我聽人說有的大棗是用藥水泡出來的,本人就買過,不好吃,而且吃了傷身體。但我沒有見到過用藥水泡棗。

本人對未知的事都很好奇,喜歡探索,我在書上看到,有一日三棗,容顏不老。當我看到這說法時,就想著搞明白,為什麼古人只說三棗,而沒有說多吃,一直到兩年前我終於搞明白,古人的話很正確,棗子不管是紅的還是青的,都不能在一天內多吃。各位去觀察一下,或者做個試驗,就會明白。

新疆大棗,的確不錯,我認為,要想暢銷,就必須要把市場上假的冒牌的,全部打掉。因為,老百姓分不清真假


j奮鬥終身


我就是新疆南疆喀什麥蓋提縣團場的紅棗種植戶,家裡有幾十畝紅棗,至於網上說的白菜價,挖樹,說實在的有點太過誇張,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新疆紅棗分為哈密大棗,若羌灰棗,以及和田大棗,其中哈密大棗主要產自新疆哈密地區,而若羌灰棗多產自巴州若羌縣,以及阿克蘇和喀什地區,和田大棗就是俗稱的駿棗多產自喀什和和田地區。這三種紅棗,其中灰棗價格更高,由於灰棗糖分高,耐儲存,所以灰棗的價格要稍微高於其他新疆紅棗。

2006年左右新疆麥蓋提縣紅棗開始成面積的種植,灰棗一公斤的地頭價35元左右,在南疆60畝左右的紅棗地,可以產48噸左右紅棗,而60畝地對於南疆來說都算小戶了,除了投資化肥,人工.48噸棗按當年這個價格來說,簡直掙的不要不要的。

結果,後續大量的農戶開始在棉花地裡套種紅棗,等紅棗樹3年掛果,棉花就不在種植了,因為利潤太高了,一直到2017年,麥蓋提縣已經超過56萬畝的紅棗種植了,而2006年10萬畝都不到,供大於求,紅棗的價格自然就下降了不少



上圖是自家的灰棗,

其次,來討論一下為什麼,紅棗價格暴跌,但沒有網上說的就挖樹那麼嚴重,從三方面講,

第一,如果你有50畝紅棗,每一年的投資肥料,人工以及春灌,冬灌的水費,.肥料的投資基本就是4萬元,水費1.5萬元,收棗時的人工費4000元,算下來合計就是6萬元,50畝紅棗產量一般38噸左右,2017年紅棗的基本地頭價格,38噸棗除去3噸小的,爛的,35噸棗可以有24萬的收入,看,還是盈利的。

第二,紅棗比棉花掙錢,棉花的價格一直固定在7.8元左右一公斤,棉花要撿三遍才幹淨,人工一公斤2元拾花費,扣水費,肥料,農藥錢,所以棉花算下來,每公斤到手就變成了3塊左右了,而紅棗按去年的價格算,每公斤到手至少5塊錢,足足比棉花高出去2塊,棉花一畝地400公斤產量,而紅棗一畝地7到800公斤,所以種植紅棗是划算的。

第三,紅棗跟蘋果,香梨來比較,當然,種植蘋果和香梨20畝地產量達到60噸到70噸,可是果園和梨園要達到這個量,樹齡要到10年以上,果樹和梨樹說5年以上才有一點點產量,而棗樹3年掛果,5年量就上來了,雖然比不上果樹的產量,到時間短,可見效。

2017年11月初,南疆紅棗下樹,阿克蘇出現了紅棗低價,而且挖樹的新聞,一時間阿克蘇紅棗面臨嚴峻的形勢,其實農民就是跟風,而和田和喀什這邊沒一點低價的動靜,最後事實證明,喀什地區與和田地區的紅棗依然賣上了理想的價格。

綜上所述,如果拿現在的紅棗價格與前些年比較,確實下降了不少,但從投資到收益來看,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嚴重。再便宜,到消費者手上,依然很貴,所以,這只是生意人的手段,只是拉鋸過程,挖樹的情況還是極少的,挖了樹,種棉花嗎?一笑而過!大家多評論,謝謝


新疆喀什麥蓋提人


新疆乾紅棗 首先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人,聽著這話特別 彆扭,我們都說新疆紅棗,這邊的紅棗都是以賣幹棗為主。

我本人就在南疆的巴州地區,提起新疆紅棗,有一個地方的紅棗絕對的有名,若羌紅棗,打出了品牌,賣出了價格,新疆除了若羌紅棗大名鼎鼎以為,大家知道的還有和田大棗、哈密大棗、阿克蘇駿棗。 新疆紅棗為什麼這麼有名,和新疆天然的氣候優勢、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巨大有很大的關係。

從2016年以來,新疆紅棗的價格開始走下坡路,往年的高價光環也不復存在,連年的價格下跌,棗農的收益嚴重受損。 我的高中同學家裡是若羌縣的棗農,種植若羌灰棗9.8畝,08年10年的時候若羌灰棗下樹價格在40元以上,最好的棗能夠達到70元左右,那時候是棗農分光的時候,去若羌買棗園、收棗,讓很大一部分人賺到不少錢。

緊接著就是大規模的種植棗樹,一年幾十萬畝的增加,棗樹三年掛果,大量的農戶加入種植紅棗的大軍中,適宜區種植,不適宜區也跟風大量種植,大量的紅棗上市,供大於求,最終導致紅棗價格下降,棗農利益嚴重受損。

雖然價格低、棗農利益受損,但還沒有達到題目中所說的砍棗樹的地步。 新疆紅棗的品質毋庸置疑的,但是新疆地處祖國的西北邊陲,信息閉塞,銷售渠道不暢,棗農只會種植不會銷售,行業整體發展不均等原因導致新疆紅棗價格不斷下滑。






邊疆農村往事


針對新疆紅棗價格低,棗農開始挖樹的現象,談談我的看法:

1,紅棗價格不是低而是亂。早上市的新疆紅棗價格高,集中大量上市的時候價格低;哈密、巴州、和田、阿克蘇等主產區,不管是什麼紅棗品種,高品質的紅棗價格高,劣質紅棗價格低。上個月,一個山西收棗的老闆跟我說,剛去過某紅棗主產區,普遍性的吃到嘴裡面的紅棗沒有棗香味而是一股農藥味,即使按3元每公斤收購也不要;產區和非產區,批發價與零售價價格會有一倍左右的差別。

2,一部分棗農開始挖棗樹是好事,為什麼?棗農種上10畝、20畝棗樹,辛辛苦苦幹一年還不如打工半年掙錢多,那還種什麼棗樹?從比較效益來看,如果改種其它經濟作物,如一紅(辣椒、西紅柿)一白(棉花),當年改當年就有收益,拖延時間越長虧損越多,改種其它瓜果比種只紅棗更加掙錢,為什麼還要硬撐著種棗樹呢?

3,怎樣認識好紅棗 :從去年開始,內地來新疆收購紅棗的老闆開始更加重視質量,從色、香、味、個頭、顏色、飽滿程度,加工後是否脫皮,變色等等全面挑選。以前收購紅棗時只看個頭是否大,是否飽滿。現在老闆做的第一個工作是拿一顆紅棗掰開吃一下,看看口感怎麼樣。這些都是要引起棗農和消費者注意的





靜湖酥


每年冬天都賣紅棗。價格越來越低主要是產量大,次品進入了市場流通。皮棗沒有肉,乾癟苦澀,前幾年批發價3元左右,去年1.5---2左右,今年0.6---2.5左右,這些棗子在終端賣的便宜,不超5元錢,一般10元3斤。灰棗和光頭肉棗有賣相的批發在5---10元一斤,高端市場消費,低端市場小販進這種棗賣到春節都不一定賣的完,只能自己吃。前幾年想要提振價格控制次品就可以,從今年開始就不大可能了,商超為了吸引人流搞活動,各種蔬菜,乾貨賣價都十分便宜,虧本或者保本銷售,已經處於惡性競爭,徹底打亂了市場。比如蘿蔔2分,白菜0.1,豬頭肉9元,菜花2毛,甘蔗7毛,只有更低沒有最低,畢竟超市沒人流很快就會被淘汰。


野蚯蚓


新疆種大棗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有那麼多棗農虧錢,也有那麼多棗農在掙錢,說明有同行沒有同利,我代表我個人的看法說說,看看對不對,就以若羌種大棗來說吧,有種灰棗有種俊栆,有的種俊栆一畝地100多公斤,質量在不好,皮皮栆又多最多賣5元一公斤就不錯了,一畝地收入也就600到700,地裡投入,人工,化肥農藥,澆水等等在儉省也得1200到1500左右,種300畝以上的很多,每年虧損20多萬正常,最近連續虧損幾年了,是沒有辦法,在說說若羌縣城北邊,路東西兩邊種大棗的,都是小隊上的,都是灰棗為主,棗齡都在15年左右,澆的大渠水,栆甜,品質好,自己管理,自己幹活,投資也少一畝地1000元投資就夠了,畝產1000公斤大有人在,灰棗品質好,大部分都在一級以上,一公斤還可以賣到12左右,一畝地純收入,還不低一萬,種幾十畝,一年收入幾十萬也正常,說明種栆是不錯的選擇


sunyuwu219977


農民無論種植何種作物,其取得經濟效益的目的是不變的。目前在新疆所發生的農戶挖樹毀種的情況和雲南元謀地區農戶挖臺灣棗樹和各類葡萄樹的情況是一樣的,長期沒有經濟效益,原本賺錢的果樹變成了一種負擔,砍掉種植其他作物也很正常。

但是,為何多年經濟效益好的作物,怎麼就變成了賠錢貨呢?



個人依據各地瞭解情況,談談看法:

1、盲目擴大面積和規模導致的生產過量

一旦一個產品價格上漲,效益顯著,就會出現擴大規模的情況,這裡面有很多影響因素,比如政府引導、盲目跟風、企業擴大經營等。其最初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一旦發生規模性的滯銷,並不是倡導者所能解決的,基本上就是自救為主了,即便是你有訂單合同、協議等,也無濟於事,這裡就不去擴展談問題了!



2、銷路出現問題

一個產業最大的銷路,或者說其消費群體,主要有以下幾個。國際貿易、作為加工生產原料、市場個體消費等,有時候個體直接消費的量其實在整個市場中的份額並不大,而作為貿易及加工原料的用量就很大。一旦發生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貿易往往是打架的第一犧牲品,反之則貿易量大增。一些鮮食的產品,比如瓜類,不能長期保存,也就是貨架期短,就主要依靠群體消費,而且有一定的季節性,比如夏天吃西瓜,那麼一般各地在一段時期內的消費量都很大,一般不容易出現滯銷,只有價格的高低。而其他季節如果量大,就容易出現問題。另外,比如像柑橘,蔬菜等,一旦供大於求則容易滯銷爛貨。





3、其他因素

這裡有種植成本、收購成本、加工成本、市場定位價格、產品質量、消費群體、心理因素等等,這些因素都可能相互影響,往往是水漲船高,信息傳遞的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透明,自然導致其效益越來越小了,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看起來消費者得到了實惠,但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個產業的崩塌!而在市場上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一個產品價格過低的時候,人們的購買慾望就大大降低,反正有的是;反之則購買慾望增強。這和房地產有點像!



農業產業正在經歷一場洗禮,無論是產業結構、還是發展方向,盲目發展只能導致更大的失敗。2018年此類問題層出不窮,也是值得大家認真思考的問題!


瓜農之友馬博士


種棗五年自家垮了,種棗十年……拖垮親朋好友!

等我種棗掙錢了就周遊世界!遊山玩水!

父母親友全力支持!

種小麥的辛苦兩個月播種和收穫其餘時間在家打牌!

種油葵打瓜的辛苦兩月,省心又省力!

種棗的就厲害了!得“懷胎十月”!

二月–三月:大過年、過十五,別人家吃吃喝喝開開心心,種棗的得頂著寒冬,穿著棉衣,帶著手套下地修剪棗樹,還的籌錢計劃買藥、買肥、買農具、工具等。

四月:開春了,挖坑、上肥、不載棗樹,澆水、拉棗刺,還得處處提防劣質滴灌帶、假冒農家肥;

五月:開始嫁接棗樹,修剪、剷除地下的根尖苗,雜草叢生讓人鬧心,打除草劑怕傷樹,砍草累的要人命。僱人吧,勞務工少的可憐,工價漲的比草還快!8小時150元,多一分鐘都不幹,幹好幹壞出地必須給錢!幹不好說重了,明天不來了[流淚]。中午管飯,還的有肉,喝純淨水。常常僱工低下還說,李傢伙食好,張家活輕鬆,王家錢呢好掙等等!中午休息幾個小時房子還的有床、有電風扇,就差住賓館了!

人禍是躲過去了,一不小心今天遇上了暴雨,明天遇上了大風,剛開滿樹旺盛的棗花,經過風吹雨打所剩無幾。

再經過十多天的精心管理,棗花逐漸多了,又信心百倍繼續管護棗樹。

六月授粉期:不是高溫把棗花曬焦,就是低溫無法坐果。棗樹頭一遍遍的剪,樹芽一遍遍的摸掉。環剝開甲、環割壓勢一遍遍進行中。

七月:好不容易坐上果,偶爾不是大風,就是冰雹,整天忙的昏天黑地、精神恍惚!

除草劑僱人打了一遍又一遍直接打出了抗性,還害怕棗樹受藥害……。

好不容易戰勝了雜草,蟲害又來了……還能怎樣,別想休息繼續勞動……。

還能說點啥?兩個字——心累……人累。

整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忙忙碌碌幾時休!

進入八月:還的繼續上有機肥,水是作物之命脈,天熱蒸發快,不斷的澆水,讓棗長得皮光肉實,讓客戶吃上有機綠色的優質棗……努力……再努力。

八月的天勝過老虎……都叫秋老虎,看看溫度計…媽呀42度……關鍵時期不得馬虎,要產量,還的要品質!繼續頂酷暑……幹。

九月:棗樹園幾個月修剪和砍落一地的雜草和棗樹枝、棗樹刺進行大清園,拉出來焚燒,要忙一個月。

一年的勞動換回來辛勤的果實[呲牙]。

十月:是收穫的季節,勞務人員稀少,只有高價僱人撿棗,堆放、分級、選雜[害羞][害羞]

等待……等待客戶來調毛摘刺,壓級壓價[流淚][流淚]

我就奇怪了,具有得天獨厚氣溫和水土,種出來的棗,天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