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外卖平台将“准时送达”变成增值业务,你怎么看?

strong-lee


站在个人角度来说,外卖小哥不容易,希望准时达的钱能真正的到达外卖员的手里。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如果外卖的配送费不包含准时送达的义务,那么没有购买准时达的是不是有理由延迟送餐了?这种制度是激励外卖小哥还是掩饰延迟的不合理?关于外卖平台纷纷将“准时送达”变成增值业务,我的看法如下。

一、准时服务变增值服务

2016年年中,饿了么上线“准时达”业务,即用户在饿了么App带有“准”字的商家下单,如果超时送达,饿了么将赔付无门槛红包。那个时候正是各个外卖平台开始比拼速度的时候。去年六月,美团外卖率先推出了“准时宝”,把“准时”变为外卖平台为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近日饿了么也跟随美团的步伐,上线了模式相似的“准时达PLUS”。购买“准时达PLUS”的订单会优先配送,以尽可能保证在承诺时间内送达。

二、是否需要保险资质

有关美团外卖“准时宝”以及饿了么“准时达PLUS”最大质疑在于两家平台是否具有保险牌照。但两家平台对于“准时宝”以及“准时达PLUS”的解释中都明确表示,并非保险,而是为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将该项服务解释为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一项有偿增值服务,并不是保险,支付的赔偿金也不是保险金,而是未能准时送达的违约金。

三、市场回归理性需要盈利

我国外卖行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初期的价格战异常凶猛。前期主要依靠补贴,有时候甚至不花钱都能订到一份餐。但随着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外卖平台也逐渐只剩下饿了么和美团两家,外卖服务的价格越来越贵也是符合预期的,因为外卖平台不能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他们必须想办法赚钱,同时市场竞争减弱,他们有信心适当的调整并不会大面积地流失用户。所以推出付费增值服务是合理而且必然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于现在的外卖市场来说,外卖平台将“准时”变为增值服务是合理的,而且有利于外卖平台持续健康发展。但是除了自己本身的发展,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无论有没有购买,都应该本着准时送达的心理提供服务。

你好,商函杂并论,一个以客观视角解读商业的伪ceo


商痕笔记


这其实是生活中常见的“歧视性价格”在外卖平台上的应用。

歧视性价格是一个经济学专业术语,通俗来讲,就是同样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来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实现商家的效益最大化。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火车的一等座和二等座,有一些乘客可以多付点钱,对价格不敏感,有一些乘客想着尽可能的节约钱,那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想多出钱的人多出钱,让想少出钱的客户也别流失呢?

你总不能直接根据乘客的穿衣打扮来收不同的票价吧。

所以火车把座椅做了不同的设计,通过设计不同的座位,让乘客自己做不同的选择,以此来区分不同的乘客,让火车票的销售总价最大化。

说了这么多,外卖平台增加这项收费业务其实是为了区分时间敏感的顾客与时间不敏感的顾客,以此来优化送餐顺序,增加送餐收入。

说实话,我认为这5毛钱还有点太少了,可能不足以把这两类人群区分开来。

当然,也有可能是平台先用低价试水,如果大家都选择点击准时送,那平台可能还会涨价。

欢迎读者朋友补充原因,一起交流。


用户59194601854


违反合同法公平原则,都是垄断惹的祸

从法律角度说,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下单,外卖平台接受了订单,意味着消费者与外卖平台之间建立起了合同关系。在这份合同关系中,外卖平台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安排快递小哥妥当及时地去餐馆领取消费者订购的饭菜,并将餐馆提供的饭菜准时、包装完好地送交到消费者指定的收外卖地点。而且,外卖平台根据饭菜制作需要的时间、外卖小哥送餐速度等核算出来的准时送达时间,这既是外卖平台对消费者作出的一项承诺,也是外卖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约定的合同履行期限,外卖平台必须按照《合同法》的规定遵守和履行。

换句话说,外卖平台给消费者准时送达他们订购的饭菜,这属于叫外卖的基本服务,也是外卖平台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外卖平台履约的基本条件。反之,平台不能准时将外卖送达给消费者,实质上属于一种违约行为。外卖平台将准时送达这项基本服务和义务,设置成增值服务。这意味着消费者需要额外掏钱购买外卖平台履约,显然有失公平合理。这实质上是处于垄断格局的外卖平台,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违反了《合同法》最基本的公平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介入予以纠正。

事实上外卖平台提升消费者的叫外卖体验,让急需叫外卖的顾客能够早一点收到外卖,早一点吃上饭,并非不可以推出增值服务,这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也是外卖平台实现盈利的必由之路。但不能把基本服务、应当履行合同的义务,变成了收费的增值服务,而是要提供真正的增值服务。换言之,在外卖送餐准时的时间设置上,可以是增值服务所需要的送餐时间比基本服务的送餐时间要短,而不是增值服务做到准时送达,基本服务就是延时送到,让消费者根据所需要的送餐时间进行选择。

总而言之,准时送达这是外卖平台履约的义务,不管是基本服务,还是增值服务,一旦外卖平台没能准时送达,都该承担违约责任,对消费者进行赔偿,不该有差别。


田水月观天下


这么说吧,我一个月送1200单,如果没有突发意外情况一般都不会超时,所以我每个月超时的订单不超过5%,骑手也会劲量控制时间不会让订单超时,因为超时了会扣掉一半的收入,平台所谓的这个购买准时宝,说白了就是多收顾客的钱,就算超时了给顾客赔付,那么最后这个钱也是扣掉骑手的钱赔付给顾客。已经不准备做了,现在这些平台就是坑,两边吃,一边抽商家的血,一边扣骑手的配送费,平台抽商家的服务费这个不用说,再说吃骑手这里,比如商家发一单是7块钱,但是骑手端这里只有5.5-6块这个样子,中间就被抽掉了1块多,价钱太低导致很多订单没有骑手愿意接,商家一看没有骑手接单,还得加小费,平台就是这么黑心!


最美丶七月


"准时送达"应是外卖服务标准

江德斌

有消费者反映,饿了么已于近期上线“准时达PLUS”服务,在初期作为超级会员,自己可免费享受该服务,但近期突然需额外收费,影响会员体验。饿了么回应,“准时达PLUS”是面向用户推出的增值服务,与超级会员没有直接关联。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去年6月美团外卖也上线类似的业务名为“准时宝”,在行业刚形成双寡头格局不久,两大外卖平台纷纷将“准时”视为增值服务确实应引起重视。

外卖以其便利、快捷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尽享美食,且省事省力,用户体验感很好,短短数年就全面发展起来。目前用户对外卖抱怨最多的问题,就是配送不准时,经常出现迟到现象,导致餐食变冷、用户饿肚子等待,令用户体验大打折扣。可见,对于外卖而言,“准时送达”乃是最基本的服务标准,岂能藉此为卖点,向用户额外收费,搞所谓的增值服务。

由于外卖市场已形成规模,每天都有大量用户订餐,且外卖服务时段相对集中,往往在高峰期会形成堰塞湖,配送时间周期被动拖长,特别是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时,配送服务更加困难,延时亦更为严重。可见,外卖配送服务不仅跟平台配送能力有关系,亦与天气状况、订单数量等相关,外部影响因素太多,致使外卖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的掣肘。

外卖跟快递的服务性质类似,都是将商品递送到客户手里,乃是中间服务环节,就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平台为争抢客户资源、市场份额,除了比拼价格外,就要依靠服务质量来吸引消费者,那么准时送达、保质保量、增值服务等就是竞争点,各家都要发力于此,想方设法提高相关服务水平,尽可能让消费者满足。

“准时送达”服务做为收费项目,可以藉此甄别用户。对于价格不敏感者、急需餐食充饥、时间紧急等用户来讲,即便额外增加收费,也没啥关系。但平台优先配送,外卖小哥收入又与其挂钩,则令配送服务倾斜,不再根据路线优化,而是谁购买“准时送达”服务,就优先配送,令其它订单被迫延时。如此会形成“军事竞赛”,大家都要被迫购买“准时送达”服务,则就造成平台获利,用户集体受损的情况。

在外卖大战结束之后,竞争对手相继退出,市场集中于两大平台之后,竞争压力就大为缩减,平台开始围绕盈利做文章,诸如取消补贴、红包缩水、提高配送费等措施,均是开源节流,提高平台盈利能力。显而易见,“准时送达”收费服务亦是如此,名义上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及时送餐需求,实际上是以此为借口,拓宽相关收费项目,增加收入来源罢了。

“准时送达”破坏了公平服务,亦有悖外卖平台配送服务标准,用户应对其进行抵制。同时,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外卖平台搞歧视性政策,将最基本的准时配送服务用于牟利,以逼其废止该项收费服务,并完善配送服务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