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2018年胡润慈善榜上,“朱新红”这个名字又往前进了不少,并且这是他第二次成为“河南首善”,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更不知道早在2012年他就是“河南首善”了,十年来捐了近5亿元,3亿用于助学,建了6所中小学校,又为西湖大学捐了1个亿,施一公也专程来拜访他。他虽然不是最有钱的,但绝对是最有爱心的。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言苏伦 | 文

施一公专门拜访,还两度成为河南首善

6月4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回老家驻马店去拜访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西湖大学的荣誉校董,老家在驻马店上蔡县,他在驻马店有个企业叫鹏宇集团,施一公去拜访老乡之余,还顺带参观了老乡的企业。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在鹏宇东祥社区项目工地,朱新红(前排右一)向施一公介绍项目建设情况

那么施一公为啥要拜访这个人?他到底是谁呢?

他叫朱新红,西湖大学建立的时候他捐了1亿元,被选为西湖大学的荣誉校董。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施一公拜访西湖大学荣誉校董朱新红(左)

施一公来看他,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捐款了,中国不缺有钱人,但对教育这么热心的企业家很少见,施一公觉得他们之间还有“同乡之谊,更有兄弟之情”。

对于朱新红来说,给西湖大学捐1亿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不是富豪排行榜之流,但在公益事业上却很大方,一笔笔款子拿出来眼睛都不带眨的。

2018年胡润慈善榜,中国大陆100位最慷慨的慈善家上榜,朱新红是第19名,以1.2亿捐赠额再次成为“河南首善”。2012年胡润慈善榜,他就是“河南首善”,10年间,他捐款近5亿元,大部分是支持教育事业,在驻马店,人们都称他为“首善”。

他是鹏宇集团的总裁,还是河南人大代表、河南省致公党专门委员会副主任、驻马店市人大常委、驻马店市工商联副主席、驻马店市上蔡商会会长等等。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乍一看,这一堆身份会给人一种叱咤风云的感觉,但见了其人之后,发现他是个邻家大哥,和蔼可亲,脸上总是挂着春风般的微笑,对人对事都怀有一份恻隐之心。

2008年,他以个人名义给上蔡文楼艾滋病村捐款108万元,开启了他的慈善之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都有捐款,动辄都是上百万元。

2011年,他为老家上蔡县捐了5000万,建了一所标准实验学校,也因此登上了2012年胡润慈善榜,变成新的河南首善。

接下来每年他都会捐款给公益慈善事业,并且他坚持每年救助200个贫困大学生,一人5000元。对他来说,捐款都成习惯了,助学、建学校、帮助贫困学生等等,他对教育有着迷之情怀。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向爱心基金会慷慨捐赠

“我觉得扶贫先扶智,中国梦的实现,我想还是要从教育入手。”朱新红一说到教育就会很激动。

也许是因为他生在一个教师世家,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风家教造就了他“首善”的品质。

出身教师世家,奠定了“首善”的根本

朱新红的父亲是一位教师,言传身教从小开始。

小时候都有受欺负的经历,朱新红也不例外,一般都会跑回家跟爸妈诉苦,起码讨个精神上的支持,但朱新红跟父亲告状的时候,父亲劝他别和人家打架,那样他也会和欺负人的那位一样没水平了,不过父亲还是能够体会到儿子那种寻求依靠的心理,又不失幽默地说:“他这样做,就这两天就会受到教训……”

果然,几天后,那孩子欺负别人的时候被教训到了。

这时候,父亲跟他说:“做人一定要平等对待他人,欺负了别人一定会得到惩罚。做人、做事要懂得帮助别人,这样才有意义和价值。”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上小学的时候,每年暑假他会和父亲一起帮学校修桌椅、粉刷黑板,这些事情并不大,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简单又平常,但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暑假大家都会想着休息想着玩儿,可这对父子就比较另类,大热天的在教室里敲敲钉钉,站在黑板前挥舞着刷子,累得满头大汗,偶尔休息一会儿也默默无言。

修理的材料和工具都是父亲自己买的或是借来的,那会儿父亲对他说:“以后等你长大有钱了,就多为学校的孩子们做些课桌和椅子、凳子。”年幼的朱新红在心里使劲儿点了点头。

“人一辈子要有所作为,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也是父亲对他说过的话,当时他还小,不太理解啥叫雁过留声,很乌龙地认为是像留声机一样,春天来燕子留下的叫声。后来他明白父亲是要他留下做人的好品格、好修养和好名声。

他把父亲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并奉为神谕,多年来不论顺境逆境,都能保持平和、谦逊的心态,说话语速慢慢的,淡定地像一座大山。

不仅是父亲,朱新红整个家庭善根深种。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父辈们那个年代,农民生活普遍贫困,朱新红家也不宽裕。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家的土灶台、大锅台,母亲每次包饺子都包很多,用朱新红的话来说就是“几大锅盖饺子”,远远超过了家里所有人的饭量,孩子们开始不明白为啥。

等饺子包好了,就让他们给邻居家和亲戚家端几碗,然后锅里剩下的就不多了,母亲于是会擀点儿面片,下到锅里让他们兄妹几个配着饺子吃。

久而久之,他们就明白了,每次会主动去送饺子。

“由于母亲的教诲,我们兄妹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而现在他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在吃饺子的事情上,母亲优先选择了别人,选择就是一种付出。

遗憾的是,2012年他出去考察,突然接到哥哥电话说母亲病重,当他火急火燎赶回来的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在这之前母亲一直对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然后他觉得人生必须有个定位,在企业和家庭时间的分配上得有个权衡和规划,对家庭投入多一点儿,这是一个延续千百年的传统。他不管多忙,只要不出差,雷打不动地每周都会去探望父亲,父子俩促膝长谈,看着父亲幸福的笑容,他也觉得很幸福。

一点一滴终究让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首善”。

选择就是付出,做好事莫问前程

他现在是风光无限,不但兑现了当年父亲的话,还成为一代企业家和慈善家,但他却有一个朴实的理想,这里面有传承也有父母的影响。

他说他干到60岁就要去完成这个理想,到时候一定得抽时间去边远贫困的地方支教一年,实现他的教师梦。

人们看到的都是他现在的各种光环,而这些光环背后的苦他很少对人提起。

谁的钱都不是大水漂来的,慈善家也是一样。他当年也是只身一人白手起家,1995年当很多人都把公务员这个金饭碗看得天大的时候,他却毅然决然离开家乡下海经商。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1997年,他创立鹏宇集团,总部设在北京,在郑州、驻马店和安阳设有分公司。

这是一家集文化传媒、金融投资、幼儿教育、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开发、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建材经销、机电安装等相关业务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截至2014年1月,在职员工有500多人,总资产近50亿元。

很快他就成了业界的传奇人物,不过只有他自己知道创业的艰辛。

说起创业资金的问题,他说就是很难,而且让人感觉没有尊严,但还必须去求人,“因为你选择,就是一种付出”。

“你既然选择做企业,就要为这个企业去找出路,为员工负责。”他经常去工地,跟一线员工交流,他认为企业管理要以理服人,而这个理就是沟通。

他绝对是一个犀利的企业家,却倾心于慈善,到处捐钱助学,十年来他捐的5个亿里头,3亿是助学用的,中小学加起来建了6个,今年4月份又为西湖大学一掷千金。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朱新红参加爱心助学活动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那么,他的慈善仅仅是捐钱吗?并不是。

曾经有个西安的环卫工人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钱、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物件,还有一张字条写着朱新红的电话号码,环卫工人就给他打电话,朱新红一听钱包的主人是自己资助的一名西安学生,就把这个学生的联系方式告诉了环卫工人。

于是,钱包失而复得,这个学生万分欣喜,给朱新红打电话表示感谢,朱新红告诉他如果想感谢,就多帮帮那个环卫工人。

结果,从那以后,每逢周末,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身边就会有一个大学生跟他一起劳动,这成为一段佳话。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出席公益活动

施一公的驻马店兄弟朱新红是“河南首善”,光助学就捐了三四亿

朱新红的捐款助学不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他认为助学是为了助人,不光是让学子们有条件上学读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心存善念,做一个“大写”的人。

在他看来,慈善不分大小、不分早晚,只要做了,哪怕是一份简单的关爱,也是慈善。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事,用心去做。只要企业在一天,我们就要做下去,做好,用心去做。”朱新红如是说。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