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95自动步枪已经服役二十年了,为什么还不更新换代?

利刃号


95式自动步枪,简称95式,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制的一款突击步枪,主设计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该枪属于95式枪族一部分,为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枪之一。该枪采用5.8毫米口径,属于小口径自动步枪,为无托式结构,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枪身较短,平衡性优良,携带方便使其可全天候作战,5.8毫米弹药可在100米内击穿8毫米钢板并仍带微弱杀伤力,杀伤力大。


应该看到,美军在装备了7.62毫米的M14步枪之后,在1960年前后又出人预料的推出了5.56毫米的M16系列小口径步枪,并在越战中充分体现了其优势。前苏联也在AK-47突击步枪的7.62毫米口径之后,改而使用5.45毫米的小口径AK74步枪。当时我国也注意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并在1987年定型了87式5.8毫米枪族,但当时, 87式枪族只生产少量装备四个军区部队试用。

应该指出,87式是中国5.8毫米枪族的先河,也为之后的95式枪族奠定了技术基础。1995年,经过6年时间的研制,新型枪族中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设计定型,分别命名为95式自动步枪 和95式班用机枪。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95式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被简称为95式枪族。

一款实用枪族是经过实际考验的,虽然在95式突击步枪之后,中国又发展了03式突击步枪,其和95式的最大区别是带有折叠式枪托,而按照最初设计,03式步枪是95枪族武器最后一名成员。为提高武器的战技指标,尤其是因95式步枪“无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03式步枪除弹匣、枪弹等少量机件可与95式步枪通用外,其它机件均不能和95步枪通用,而正是由于03式步枪摆脱了对95式步枪的依赖,才使得其战术、技术指标得以突进。而且计划中95式突击步枪列装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而03式突击步枪主要装备陆军和武警部队。

但为何常见的还是95式自动步枪呢?显然光就技术上的合理性似乎难以说通,但要真正合乎人机的需要,以及先入为主的理念,03式突击步枪及其后来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中国装备了95式突击步枪二十年后,仍然还要使用下去的原因,毕竟,一代名枪需要时间和实战的淬火和沉淀,才能闪烁出其异样的光辉,95式突击步枪显然符合了上述两个条件,并将继续使用下去!而在没有更好的选择出来前,我们还将看到我们的战士手持95式无托全自动步枪的身影行走在边防线上!


利刃号


以下是个人浅见,不对勿喷,谢谢。

我当兵时有幸担任军械员兼文书,主要负责武器装备保养维护,维修,其中大部分是95步枪,在我负责的所有轻武器中,我比较看好的是95。

95的缺点主主要在于,一,在正常状态下容易损坏的是上护木,上护木是塑料的,容易磕碰。二,复进簧,经常有新兵容易硬怼,装歪了,造成复进簧变形。三,导气装置容易进灰卡涩。四,打完实弹后击针室击针容易卡火药灰。五,保险在枪托上。

但是以上这些都是小问题,95改之后,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它的优点在于,易于拆装,大部结构分解基本控制在10秒左右,单就换上护木来说,一个合格的军械员,完全有能力在十秒内更换完毕。全分解也能控制在30秒以内,盲拆盲换件的时候基本在50秒左右,这样在战争条件下,就能比敌人更有先机,而且,使用二号防护油之后,可以有效的防止沙尘等导致的卡涩问题。

其枪身全重3.3千克,在合理范围。瞄准基线不管在卧姿,跪姿,还是立姿情况下都能较好的瞄准。这个看个人的使用问题,我个人从来没有听过兄弟们给我抱怨过瞄准基线问题。而且还可以加装军刺,瞄准镜等附属配件,完全不会影响到瞄准等问题。

95的附属件主要有握把里的通条,在野外条件下就可以自己维护枪支。军刺握把里有鱼钩鱼线。防水火柴,刀鞘上有磨刀石,军刺和刀鞘配合可以当剪刀钳子。军刺反面可以当锯子。

所以说95就目前的枪械来看,还能再用一些年不成问题。


闪电



言归正传,众所周知,95式枪族是我国第一代列传的小口径枪族,口径5.8毫米,成员包括机枪、步枪、短突击步枪三种。问题来了,为什么说95式自动步枪从九七年香港回归第一次公开亮相到到现在还没淘汰,一直使用至今。首先数量,一款武器的研制和列装是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来决定的,因为是轻武器,所以装备范围更广,使用次数更多,决定了轻武器的研制和列装必须按照严格的工艺标准和技战术要求来进行。“轻武器不轻”,这就话就是对轻武器最全面的概括。

所以了,这就造成了在生产步枪的同时其他配套装备的生产,比如装备数量庞大的5.8×42毫米步枪弹。



95式步枪的缺点很多,如人机工程不合理,瞄准基线过高,没有空仓挂机等等。但人家的优点还是有的,枪身短小,威力大,重量轻。尤其是重量轻这一条,不说战争时期,就说五公里越野,你喜欢背着五公斤重的步枪还是三公斤的?


九五步枪优势挺多,只是有的人喜欢空谈乱评。尤其是现在有推出了九五改进型,增加了


空仓挂机功能,取消了前置小握把,重新更换了很多设计。尤其是采用了无烟火药的发射药,让优势更明显。


其实大家没有必要纠结于有托好还是无托不行,当今军事强国里装备有托和无托两种类型步枪的国家不少,如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好用才是王道,虽然我曾经第一次打靶被九五给打聋过一个礼拜的耳朵,可是他帅不就行了。


小龟贝壳


我当兵时用的是56式班用轻机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听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回来的战友们讲,56式半自动步枪,在79年的对越反击战中,此枪远距离射击精度好的特点一点得不到发挥,扣一下,打一发的半自动模式与10发之容弹量,和越军广泛使用的Ak47步枪火力相比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战斗后期就把这些枪全换下来了。这些都是题外话了,以后我还在不同的地方先后见到过63式和81式的部分枪械,但都沒机会进行实弹射击。现在说到95枪,我只在电视上看见过,那是驻港部队首次亮相就装备的这款枪,虽说这枪问世这么多年了,我遗憾,我还是没有零距离看过。


千形万象


换枪你当换衣服呢!20年已经很年轻了。

枪一般会经历漫长的研发,测试,审核定型,再到正式列装,列装之后仍会逐渐改进。

以AK为例1947年被选中定为苏联军队制式装备,1949年最终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1951年开始装备前苏联军队,在1953年АК-47改变了机匣的生产方法,由冲压工艺变为机加工艺。АК-47开始大量装备苏联军队。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所取代。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АК-47系列是前苏联军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制式装备。至今俄罗斯AK枪系逐渐被其它枪系所替代,但世界许多地区国家仍大量装备,这得有七八十岁了。与AK相比95枪就是个小鲜肉。



美国M16突击步枪于1960年装备至今也已有六七十年的岁月了,其M16A1从1960年列装,M16A2从1980年列装,M16A4从21世纪初开始至今。


95式突击步枪于1989年提出指标,到1995年设计定型,97年首次出现在驻港部队。先后经过了沙漠,寒冻,雨水等多重测试。现已趋于成熟,以后还会跟据时代和战场条件作出改进。


历史军武研讨员


其实一款枪服役20年并不算久,每一款世界名枪基本都是经过几十年的风雨考验的,像AK-47,即使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依然在不断改进,广泛使用中。美制经典枪械也是如此,无论是M-16,还是M4,都已经列装几十年,依然坚挺在一线。

经典AK-47结构图

95式服役至今,很不容易。自从95式开始列装,并大批取代81杠后,对95式争议就没有停止过。很多人吐槽95式基线过高,恐怕战时沦为“爆头枪”;也有的人嫌弃95式做工差,像“塑料枪”,“玩具枪”;更有的人认为,用95换装81杠,是一种倒退,宁愿拿着81杠再战也不愿用95……没有无缘无故的谩骂,这些吐槽虽然难听,但都有其理由。对待这些吐槽,应该理性看待,因为很多不满意95的人,恰恰是熟悉95的基层退役士兵。
95大规模列装我军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枪械是完美的,一款枪械能够量产,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符合当时的实际需求。从外表看,95式确实不出众,别说跟HK,AUG,SCAR,FAMAS等颜值名枪比,哪怕跟M16,M4这些老家伙比也并不算突出。当然,审美这东西主观性太强,没有什么好纠结的,看看就好。

德国HK416突击步枪(上)


和AUG无托步枪

但对性能,人机功效等的讨论,就很有价值了。大多使用过95突击步枪的人,普遍反映95式轻便易携,精度高,不带瞄准镜单靠机械瞄准也能经常打出好成绩,很适合城市战。而且,跟欧美精雕细琢的名枪比,95式成本很低廉,比如外销版97式在北美市场售价基本在700~1200加元之间(1000加元约等于5000人民币),是入门爱好者唯一买的起的步枪,在同价位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并且性能广受好评。
外销版97式步枪在北美受好评

成本低廉,性能不错是95式大规模列装的最主要原因。中国有200多万士兵,这还不包括武警,特警部队等,所以对枪械的需求量非常大。欧美那些单价高达数千美金的枪械,好是好,但太贵,对中国这种并不富裕的国家而言,大规模列装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制造一款便宜耐用的步枪,是中国20年前最迫切的要求。



Scar步枪

但随着95式的大规模列装,很多问题也就暴露出来。正如很多人吐槽的一样,95式存在很多问题,在性能指标上跟世界名枪也有很大差距。今时不同往日,今天的中国不再是20年前那个贫穷的中国,这些年中国国防支出宽裕了很多,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装备。所以,重新设计制造一款性能指标先进,紧跟世界潮流的步枪,应该到了被摆上台面的时候。
网传中国下一代突击步枪正在测试中




兵者诡道也


我从53式,56式半自动,56式,63式全自动,81一1式到微冲79式,85式国产枪都打过,还打了不少子弹,曾经取得过市里手,步射击冠军。我认为56式半自动和81式是最好用的,但53式老枪最有射击时那种震撼冲击感。95式还没尝试过,但我想应该不错,因为我最早从53式往后到81式,我国枪支发展性能越来越好这个轨迹来判断的,找个时间好好打一打就知道了


BG一颂杰彭措1


经常听人说九五式自动步枪,并且九五式自动步枪定型时间为1995年,它是1997年服的伇,九五式自动步枪就像一位久经战场的老兵,老兵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退伇,但九五式自动步枪一直到现在已经服伇20多年,依然坚挺。

一种步枪的研制往往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以及宝贵的时间,当时九五式自动步枪研制时同样如此,光研发的时间就用了6年的时间,总设计师朵英贤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将它的性能测试并完善。如果让九五式自动步枪过早退役,那么就会消耗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来研制新的武器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测试新的武器的性能,并且95步枪的性能现在放眼世界,性能同样优越,没必要过早的替换。

九五式自动步枪是1997年服伇以来,在所有枪的种类中,九五式自动步枪比较贴合现代的科技,它的结构相对较先进,到现在也可以使用。而且它的优点更加满足我国对枪支的要求,它的便捷以及精确度是我们所追求的,符合中国人的射击习惯,更符合现在目前中国的国情,完全可以满足军队全天候作战的这个条件。

我国的研究人员会在九五式自动步枪的研究上并不是停滞不前,在其基础上也进行一些现在改造,将九五式自动步枪发挥到极致,虽然我国的95优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缺点也是有目共睹的,值得开心的是我国下一代步枪研究已经有了成果,相信不久就会和大家见面的。


沐风谈兵论道


95式作为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小口径制式步枪,从曝光之日起就饱受争议。其实,95式步枪刚大量装备的那几年是非常受军迷追捧的,尤其是在中国最经典的军旅剧《士兵突击》中作为老A专用步枪挂满各种战术附件亮相银屏,圈粉无数(笔者也曾是其中一员),许多铁粉将其奉为世界最先进十大步枪之列。随着时间的推移,95式各种设计问题都暴露无遗,慢慢的走下了神坛,在网络上遭到口诛笔伐,众多粉也转成了黑或路人,比如曾有幸打过95式的笔者。

在97年刚服役时,95式步枪在世界上确实可以算作一把好枪,毕竟那时候战术附件应用还不是很广泛,美军一般部队装备的M4步枪也都是裸奔状态,很少挂战术附件。采用无托设计的95式枪身结构紧凑,非常短;握把、提把、下护木、上机匣及弹匣采用特种工程塑料,下机匣为高硬铝合金,使得95式自重非常轻,仅6.5斤,加上小口径弹药自重也轻,士兵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

在实际的使用中95式暴露出许多缺陷,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机工效不好,拉机柄位于提把下方上膛不方便,弹匣过长以及无托设计导致士兵卧姿持枪时姿势非常别扭,非常不适合野战环境下使用。其次是没有采用皮卡丁尼导轨,难以加装更多战术附件,自行设计的附件接口各种不稳固,所以95式的白光瞄准镜装上后经常会松动,甚至脱落。

这里在说说笔者曾经试射95式时的感受,毕竟许多人说没用过95式就无权评价,笔者也算有权bibi的人。首先说说优点,枪身确实很轻,其次是后坐力很小,当年笔者打56冲(不知道是啥就算了)差点被强大的后座撞成熊猫眼,打95式就非常轻松。其次就是人机工效的实际体验确实很差,卧姿打20发完全受不了,持枪姿势非常别扭,而且手越长的人问题越严重。其次是熏眼,不知是枪油还是子弹问题,偶尔击发一次烟非常之大。

至于95式更新换代的问题,即便是换代也不是用03式换,因为03式就是95系列的一员,是基于早期95式的有托方案改进而来,主要是用于装备任务环境多为山地的边防部队,这也间接证明了采用无托设计的95式不适合山地战,但是03式的人机工效也并不好,枪身长且难以加装战术附件,不适合城市战和特种部队。95式目前已经停产,还在生产的是改进型95-1,其主要订单在今年内将完成,之后慢慢减产直至停产,之后将生产中国军队的下一代步枪,从目前网络曝光的信息来看,中国下一代步枪神似美国ACR步枪。


军车研究社


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战略环境对轻武器的指标要求是不一样的,衡量一支枪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合适就行,从这一角度而言,95式步枪可靠性和精准度是介于其他两大枪系之间的,相对而言,欧美枪系以人为本,命中率高,但需要频繁保养,且零部件较多,保养起来困难,但是欧美军队能够及时休整。而一些战乱地区的武装,需要连续作战,这就需要一件可靠性强的武器,准不准没关系了,关键时刻别卡壳就行,且作战环境恶劣,作战人员素质低,武器得不到保养,所以能打响就行了,至于能不能命中,那看你的信仰喽。而中国乃至亚洲东部,东南亚,南亚,轻武器很少加装导轨,主要是因为周边环境相对安定,没必要把军费浪费在轻武器上,毕竟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和太长的研发周期,如果有需要,可以快速研发装备,而航母,导弹,潜艇,战机,卫星等才是影响国家命运的国之重器。我们的一些军迷也好,军事爱好者也罢,被欧美大片所感染,将个人喜好强加给国家意志,却从来不考虑现实。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换位思考,站在国家角度想问题,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重要的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