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妖怪的传说在日本如此盛行?

刺猬七七


日本是一个地理环境并不优越的国度,火山、海啸、地震等等自然灾害频出,而在人类还弱小的时候,这些自然现象是无法被控制的存在,但是人类需要一个解释来消灭心中的恐惧和无力。

于是神怪这个概念应运而生,那些对人类有益的、积极的力量,我们称之为神;那些对人类充满危害、恶意的力量,则被称之为妖怪。这是最早神话、妖怪的来源。

这里另提一点,神、怪这种概念对于人类来说已经是一种很高级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进步的体现。

到了唐朝,大量的遣唐使被派往中国学习先进文化,这些遣唐使们也将中国的作品,诸如六朝志怪小说、隋唐传奇等抄录回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妖怪文化的创作,《今昔物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到了江户时代,商业繁荣起来,市民文化兴起,此时妖怪文化就已渐成体系,大量的怪谈涌现。

再加上佛教的传入,佛经里的一些故事被广泛传播,与日本本地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源源不断的神怪文化被创造,“本地垂迹”并非特殊现象。

日本妖怪文化的风行自然也离不开一些杰出的妖怪文化爱好者的发扬与研究,土佐光信、葛饰北斋、井上圆了、小泉八云、水木茂、柳田国男、京极夏彦、梦枕貘.....等作家都为妖怪文化的传播与保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有一点,日本动漫常取材于各种妖怪文化,依靠着其动漫行业强大的传播、输出能力,妖怪文化也为广大年轻人所熟知,虽然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能够客观看待外部世界,但是妖怪文化自有其魅力所在。


凤妖


前一阵《龙猫》又在中国重新上映。这是一部温情满满的片子,讲述的是两个小姑娘和一位长得像大猫一样的山神一起玩耍的故事,让不少80后90后带着自己的孩子重温了年幼时的感动。

作为宫崎骏大师的经典作品,《龙猫》从故事到画面,从配乐到配音都经久不衰。而龙猫本尊,源自日本的妖怪神话传统,并非凭空想象的产物。而这样与人为善,深藏功与名的妖怪精灵,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并不少见。

龙猫与小女孩一起等车

然而也许很多人已经忘了,日本的妖怪世界,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文化的贡献。

你身边的日本妖怪

1988年,《龙猫》在日本上映,而与其同时期上映打擂台的,是另一部名作《萤火虫之墓》,双双受到了日本观众的欢迎。

两部片子的故事都不复杂,只是《龙猫》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浓郁一些,《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色彩更多一些。但两者反映的都是日本高速工业化之前,在淳朴的昭和年代发生的事情。对于1988年坐在经济泡沫顶端的日本人来说,那是一个遥远而贫穷的年代,却反而因其贫困,而激发城市人对淳朴过往的追思,出其不意地击中了每一个观众内心的柔软之处。

萤火虫之墓剧照

有意思的是,两部电影选择的非人类主角龙猫和萤火虫,都是日本神话体系中,常见的妖怪形象。导演似乎是想通过这样提醒观众重新思考已经步入高速城市化轨道的日本,究竟还能不能找回当年的那一份淳朴。

其实这也不是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位大导演的独创,妖怪叙事在日本文化里源远流长,被认为是日本传统文化里非常精彩的一部分,成为了文学、动漫、影视作品里的常客。

萤火虫也是妖怪

最集中反映这种妖怪文化的,是动漫作品《夏目友人帐》。主角和他的祖母都是有灵异体质的人类,能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妖魔鬼怪。而通过击败这些妖怪,祖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友人帐”体系,而孙子的理想,则是与这些妖怪和谐共处,把名字还给它们。

这些妖怪里有猫妖、鲇鱼妖、马妖、燕子妖、猿猴妖,可谓万物皆可成妖。这也和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教这种相对原始的宗教里万物有灵的观念有关系。

《夏目友人帐》里的妖怪

还有一些更知名的妖怪出现的频次更高。比如很有历史和群众基础的河童、人鱼、天狗,都是很具有日本特色的妖怪,和日本独特的天文地理观念很有关系。这些妖也亦正亦邪,有时害人性命有时助人为乐,让人摸不透脾气。

威力比较强大的妖怪有九尾狐。比如《火影忍者》里主角鸣人体内就封印了一只九尾妖狐,能够获得它的神力,同时也有失控的风险。这种九尾妖狐就是日本传说里经常出现的妖怪,最著名的传说则是曾诱惑鸟羽天皇的魅女子,最后被阴阳师安倍晴明所铲除。

没错,这种职业是日本平安时期(相当于中国唐宋之交)出现的特殊职业,专门在当时的日本社会负责斩妖除魔,趋吉避凶。这也成为了大量日本动漫、影视剧的灵感来源。

日本妖怪的中国祖宗

阴阳师们之所以能在平安时代找到工作,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妖怪文化太深入人心了。当时的日本百姓觉得身边无处不有妖魔邪祟,单凡有点灾凶就觉得是妖怪作祟。职能和中国的驱魔道士相似的阴阳师才大受欢迎。

双星之阴阳师 漫画版

而平安时代妖怪文化之所以在日本广受信仰,是因为这个时代出现了一大批和妖怪有关的艺术作品。

其实妖怪文化从上古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居住在山与海之间,生活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日本先民,试图通过崇拜四处皆有的神明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那时候的妖怪文化还不成体系,从人物形象到故事都相当混乱。从中国渡海而去的一批志怪小说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

有山有海的地理因素

也是崇拜神明原因之一

看上去就很“志怪”

中国的魏晋直至隋唐年间战乱频仍,军阀往往掌握崇高的话语权,文人参与不了什么政事,就只能寄情于文学创作,志怪小说这种不得罪人的文学形式就成了他们的创作主阵地。出名的比如《搜神记》、《搜神后记》、《酉阳杂俎》、《古镜记》,构成了当时中国文学界的奇观。

而在这些作品传入日本之后,正好和当地的岛国神秘主义气息结合,催生了日本丰富的妖怪文化。

《河童饲养方法》中的河童

这段历史的高峰,是日本室町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宋朝)出现《百鬼夜行绘卷》。

当时的宫廷里豢养了一大批妖怪画家,专门负责收集民间的妖怪传说,作画给天皇赏玩。其中一位名为土佐光信的画师,就给天皇画了这么一册画卷,把中日的妖魔鬼怪相互结合,给日本的妖怪文化定了调。后世的妖怪文化演绎,都没有超出这册画卷。

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图》

事实上,人们经常能在日本文艺作品里看到不少妖怪和神兽形象,都来自中国。

比如飞头蛮又名轱辘首,白天的时候与常人无异,晚上脑袋就会飞起来害人性命,天亮前需要回到身体上。如果把身体藏起来,飞头蛮找不到躯体,就会当场去世。这是日本神话里常见的恶妖。其实它就源自《搜神记》,其原型是三国时期的一名婢女,最终躯体被其他人用棉被盖住,头无法归位而死亡。

《搜神记》插图

日文里的“产女”是由难产而死的产妇化为的妖怪,专门偷别人家的孩子当饭吃。她的原型则是晋代《玄中记》里的姑获鸟,“能取人之子以为己子”。其实也是一种很悲哀的生物。

战斗力爆表的九尾狐也并非全是原创。《山海经》说青丘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但长着九条尾巴,声音如婴儿啼哭,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被妖气侵害。

《山海经》里的九尾狐

还有一种和九尾妖狐一起出现在《火影忍者》和其他作品里的日本神兽镰鼬,据说是传说中的风妖,行如疾风,能撕裂肢体。它们有时会被写作“穷奇”,这也是借用了中国《山海经》里一种神兽的名字,喜欢看中国神话的人不会陌生。

日本的文人喜欢妖怪文化,其实和日本长期武人当政有关系。在朝堂上没有发挥空间的文人,和中国元代的文人一样寄情浪漫的创作,寻找一点存在感,最后也通过与宗教结合的方式把他们对妖怪的认识传递到了民间。

当政了十几年的源赖朝

中国传统文化最浪漫的一笔

总结来说,日本的妖怪文化至今不绝,极为发达,而源头很大程度上源自中国。无论是其中的神兽还是化为人形的妖怪,都充满了中国式的想象力,是传统文化里不可不提的浪漫一笔。

毕竟岛国离中国那么近

比如《山海经》里就有不少有意思的神兽。

比较强大的神兽比如九婴,能喷水吐火,叫声如婴儿啼哭,能为害人间,最后被被羿射杀。这种神兽的形象,就有点像强大的九尾狐,而九这个数字,又可能和后羿射掉的九个太阳有关系,非常具有神话研究价值。

画出来的九婴

再比如金乌,是一只三足乌,传说中能够驾驭日车每天带着太阳上下班,相当于希腊神话里的太阳神阿波罗。只不过它是以神兽形态出现的。

还有獬豸,长得类似麒麟,额头上长一角,是中国版的独角兽。它同样需要吃人,不过这种神兽不乱吃,而是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判断面前的人是否是奸佞贪腐的小人。如果是,它才会用角将其顶翻,一饱口福。从而这种神兽在中国拥有了公正无私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执法官的府门口,一直到今天的法院门口还能看见它。

獬豸

犼也算是和獬豸对应的猛兽,传说是龙王的儿子,喜欢守望。所以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的华表上,面南的两只守望帝王出巡尽早归来,面北的两只监视帝王是否荒淫无道,都是明君的好帮手。

还有威力比较小,但是喜欢害人的妖怪,比如产鬼,专门趁着产妇虚弱的时候作怪,让产妇难产而死,和姑获鸟并列两大妇产科死敌。

《山海经》插图

很适合拍成电影

它们的营养也被隋唐时期的大批志怪小说如《酉阳杂俎》等吸取,加入了中国妖怪豪华午餐。后来演化出了一些没有那么大威力,也没有害人之心的可爱妖怪。

像是耳中人,会跑到人的耳朵里窃窃私语,让人产生各种无害的幻觉。它们倒也不是哪里都去。主要是进入道教修炼者的耳内,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修成了内丹,甚至有破除迷信的作用。

后人作的“耳中人”

确实,撇除迷信成分,仅从民俗学和文学想象力的角度观察这些妖怪,其实是激发国人对传统文化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关于日本,我们专业,赴日工作留学,加weixin:monsterxinzi


看日本


我没去过日本,说不准。但我知道,日本是也是黄种人,他们的祖先也是我们的炎黄之后,有材料说,日本天皇都是吴姓始祖泰伯仲雍之后,日本在汉唐时代是非常崇尚我们华夏的,现在他们的文字还有许多与们的相同,我们过去迷信,创造了许多神仙鬼妖怪,日本人学我们是有过之而忧恐不及的。


树德汉硕


对于妖怪的“喜爱”和“关注”可能是日本文化里独特的现象之一。虽然你会说日本很多的妖怪原型都出自中国的典籍,但真要说把它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学说和研究体系,日本人应该是说独树一帜的。

为什么日本人对妖怪这么“感兴趣”呢?研究一个地域的文化首先还是离不开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因为妖怪这种事物在产生之初就是基于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一种敬畏的心理。人们把那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力量都归结为“妖怪”或者“鬼怪”在作祟。

而众所周知,日本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地形复杂,孤立于海岛,自称为“岛国”之人。所以生活的环境周围都是依山傍水,而在古时又有大量的树林和山岭,其间密布着野兽和飞鸟。当然了,日本还是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区。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就让日本人一直对于自然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认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无形中操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并没有形成什么科学性的合理解释,只会朴素地认为这是“妖怪”在摆布着人类,从而产生了很多有趣的遐想。

日本每个时代的妖怪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比如与山山水水这些元素相关的一些“妖怪”: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因此经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河童,就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妖怪,其原型是一种较为凶猛的淡水鳄鱼;桥女则是一种为了情而投水自尽的女鬼……

而到了平安时代,咱们熟悉的阴阳师出没的时代中,那是一个高层外表文治、和平,而内部却充满了贵族权力斗争的时期。底层人民的生活一如既往地苦楚,再加上当时日本京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天灾人祸:大地震、火灾、洪灾等情形不断涌现,所以人心惶惶,鬼神之说不断,统治者特别迷信此类言说,甚至连出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通过占卜来习得,这也使“阴阳师”这种国家公务员性质的占卜师有了用武之地,百姓自然也迷信非常。所以,平安时代应该说是鬼怪文化的鼎盛时期,鬼怪从此一种单纯的传说变成了实在的信仰。

而到了江户时代,城市化发展迅速,商业手工业变得繁荣起来,妖怪文化开始多了一份一种民俗风情一般的“趣味”。妖怪们的类型也开始变得更加丰富,比如那些住在各种道具里的妖怪,什么伞妖、琵琶妖、纸妖、棉布妖……这些都被收录在著名的《百鬼夜行绘卷》里,而这部绘卷也成了日本妖怪画卷的鼻祖。


了不迪


妖怪的产生起初于远古人们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日本是个对水非常崇敬的国家,所以很多传说和水有关,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精;桥女则是为情投水自尽的女鬼;而活跃于江河之中的河童,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鳄鱼。

同样,日本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所以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 比如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因此经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另外还有山童、山佬等妖怪。因此,在最初的民间传说中,妖怪往往造型恐怖,让人望而生畏。

据说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设立了专门的阴阳师。这个职务的尊贵在平安时代达到高峰,因为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统治阶层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把种种问题归结于神鬼,转移人们的视线。因此,人们在生活中不免小心翼翼,唯恐触犯某种禁忌招致鬼神报复。当时的阴阳师权力极大,天皇和征夷大将军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他们的干涉,今天日本文化中的各种禁忌,大体就是那个时候遗留下来的。

到了江户时代,商业手工业繁荣,人们不用光靠老天爷赏饭吃了。于是妖怪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描画了琵琶、伞、木鱼、锅等各种旧物品因为要被人们丢弃,一怒之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半夜出来游的场景。此画被誉为日本妖怪画的鼻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