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员,留着明朝发型,穿着龙袍,专家推测全错了!

2006年,北京地铁1号线玉泉路站附近,一处工地上意外挖出了一个出土文物。

所有人都不敢靠近,也没有任何人敢哄抢。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员,留着明朝发型,穿着龙袍,专家推测全错了!

不是大家觉悟高,而是这个文物竟然是一具干尸。

此干尸身上穿着一套清朝蟒袍,是一品武官的麒麟补服,端肃华贵,雍容大气,其身份地位,自不言而喻。棺木上有几行字,“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官位却是正四品。

更奇怪的是,干尸的发型却是明朝束发样式,随着考古人员仔细发掘,竟然还发现了一件陪葬龙袍,是清朝样式的龙袍。

既是四品,又如何能以龙袍下葬、着一品外服?又留着明朝发型?

这位黄拙吾何许人也,史书上也循不到多少踪迹。

消息传出,专家们纷纷给出自己的意见,民间学者们也众说纷纭。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员,留着明朝发型,穿着龙袍,专家推测全错了!

有专家说,是康熙之子胤礽。“黄拙吾”三字是隐喻,“黄”为“皇”,“拙”为“黜”,“黄拙吾”即“皇黜吾” “被皇帝废黜了的我”。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员,留着明朝发型,穿着龙袍,专家推测全错了!

然而,胤礽是葬于天津蓟县黄花山理亲王陵,不会出现在北京玉泉路。且这位被废的太子不可能心向明朝,不会梳明式发髻入土。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员,留着明朝发型,穿着龙袍,专家推测全错了!

有专家说,是顺治帝。这个脑洞更大,说顺治皇帝其实是被孝庄秘密囚禁了,死后被隐蔽地葬于此处,因为改信道教,所以束发。这个当然是荒诞不经了。

还有专家说,是崇祯帝的儿子,明末太子朱慈烺在战乱中逃出,隐姓埋名,死后还是以龙袍入葬,这个也经不起推敲,因为龙袍明显是清朝的,而是明末宗室不论真假,都被清朝几乎杀光,怎么会留下太子。

后来,专家复原了北京龙袍干尸面貌,但对于干尸的身份,仍然没有定论。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员,留着明朝发型,穿着龙袍,专家推测全错了!

其实,这具明末清初的干尸,最大的可能是一位明朝遗民,虽然被迫在清朝做官,但还是心念故国,因此死后还是以明朝发型入土。

鲁迅先生曾经在1921年写过一篇《生降死不降》,其中说:“你看,汉族怎样的不愿意做奴隶,怎样的日夜想光复,这志愿,便到现在也铭心刻骨的。试举一例罢,——他们说——汉人死了入殓的时候,都将辫子盘在顶上,像明朝制度,这叫做生降死不降!”

这具清朝干尸的明朝发型其实也是如此。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员,留着明朝发型,穿着龙袍,专家推测全错了!

至于龙袍,清朝皇室龙袍一般采用五爪金龙纹和灵芝云饰,顺治九年四月上谕:“凡违禁衣服,如三爪、五爪满水缎圆补子,黄色、秋香色、黑狐皮,俱不许存留在家。馀越品衣服,如御赐许穿用,若非御赐,听其变卖不许穿用。”可见,在清初,对龙袍管理并不严格,“如御赐许穿用”,也还是可以留存,只是不能穿用。也许这件龙袍就是某种机缘,皇帝赏赐的。

历史的魅力正在于此。

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清史稿》,赵尔巽等撰,北京:中华书局,2015。

[2]《清代服装》,王金华著,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3]《清代宫廷服饰》,张琼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