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据说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最绝望的时刻,后来他们是怎么扭转劣势的?

大东北的小豆包


应该是经过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对从军事上打败以色列产生绝望,后面开始了中东和平进程。



以以色列民族的尿性,它何曾有过绝望?反倒是一直不屈不挠,总相信奇迹出现才会屡屡绝境逢生。


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叫“赎罪日战争”,是由埃及和叙利亚为了以雪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耻辱突然袭击打响的。战争初期,埃叙联军分别从西面、北面发动攻击,以色列军队仓皇应战,战场形势利好埃叙联军。但笑的早并不能确保笑到最后,以色列人在度过初期的被动失利后迅速稳住阵角绝地反击。战争的天平又一次向以色列人倾斜,直到最后以军两线作战直接打入埃及、叙利亚国内,埃及叙利亚再次遭到惨败。

参加兵力:阿拉伯国家:正规军57万人,坦克4000余辆、作战飞机1000余架。以色列:常备军11.5万余人,预备役20余万人。坦克1700辆、作战飞机500余架。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死亡8500余人,损毁坦克2200余辆,损毁飞机约440余架。以色列:死亡2800余人,损坏坦克850余辆,损毁飞机约110余架。

以色列人又一次用胜利强化了自己的中东不败形象,留给阿拉伯人的则是“败”则思变。


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埃及总统萨达特确实是中东土地上的英雄王者,打,是他要打;和,也是他要和,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失败继续为下一次的失败买单。


戴维营和谈

1977年11月,萨达特迈出了他人生最伟大的一步——前往以色列访问,成为了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中东的和平之门被打开。随后以色列与埃及在1979年签署了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埃及正式承认以色列,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所有军队,埃以关系正常化进入了和平共存的新时代。


今古达观


以色列扭转劣势得益于三点原因:一是以色列军民顽强的战斗意志,二是美国强有力的军火、军事技术乃至军事人员的援助;三是阿拉伯联军的步调并不一致。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这个月份是穆斯林的“斋月节”,是犹太教的“赎罪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这个月的白天都是不吃不喝的。

阿拉伯方面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动大规模突袭,确实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迫使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女性)下达全线死守的特急命令,并在向美国总统尼克松求救时说:“以色列快完了,救救以色列吧!”

在战争发起时,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对以色列发起猛烈攻势,以5个师的兵力顺利强渡苏伊士运河,击垮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全歼以色列守军中的2个装甲旅,击落以色列200多架战机。

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戈兰高地,叙利亚军队在空军和地空导弹部队的掩护下,以3个师、1000多辆坦克猛攻以色列守军阵地,歼灭以色列第188装甲旅,进抵太列湖附近。

随着埃及、叙利亚在两个战线上的节节胜利,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以及巴勒斯坦游击队等阿拉伯力量纷纷增兵参与对以色列的攻势,迫使以色列全线退守,危在旦夕。

但是以色列也逐渐从最初的仓皇失措中反应过来,迅速启动全国总动员,顽强自救。

同时,美国也立即行动起来,向以色列大规模运送军火,并改变侦察卫星的巡弋轨道以加强对中东战场的侦查和拍照,向以色列提供阿拉伯军队的部署和动向。除此之外,美军还向以色列派出150名空军飞行员,计划在危急时刻直接参战。

在以色列进行防守乃至反击部署的过程中,阿拉伯联军的动作也出现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变化。

埃及军队在占领苏伊士运河东岸地区后,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停止了在西奈半岛的进攻。这使得以色列在西线的压力骤减,而得以迅速调集22个旅10万兵力向戈兰高地的叙利亚军队发起反击,并一举击退叙利亚军队,将战线推进到叙利亚境内30公里。

当埃及军队反应过来,再次在西线向以色列军队发动进攻时,以色列已经迅速在西奈半岛增兵至3个师12个旅、800辆坦克,结果埃及军队的进攻以失败告终。以色列军队就此在西线和北线上,赢得了对埃及和叙利亚的主动。


读历见闻


由于以军的2个旅就在戈兰高地摧毁了叙利亚坦克部队。所以,以色列主力,可以全部进攻埃及。

以色列军队反向冲进埃及,沙龙的第143装甲师将巩固苏伊士运河两岸和通往东岸渡河点的两段公路——阿卡维什和特图尔。

亚当将接着率他的第162装甲师渡河去摧毁埃及防空系统,从而让以色列空军提供所需的对地支援并威胁开罗。卡尔曼·马根准将指挥的第252装甲师将最后横跨运河,合围整个埃及军团。

经过,10月14日到18日5天的激烈战斗敲响了埃及陆军的丧钟,埃及阻击部队第21坦克师下降到40辆坦克,第16步兵师坦克实力从战前124辆缩小到只有20辆。人员伤亡中包括两个师长和两个旅长。

以军很快形成突破,包围了埃及第三野战军团的部队:第7和第19步兵师所属大约40000名士兵和300辆坦克。埃及空军也在连续的空战当中,损失惨重,战斗到这个时候,已经打不下去了。

一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以相当快的速度监督了停火的执行,以色列,在美国压力下终于允许非军用补给抵达苏伊士城和孤立的埃及第三野战军团。然而,埃及第三野战军团的困境一直持续到1974年2月包围撤消。


深度军事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1967年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几个阿拉伯国家惨败,大片领土被以色列占领,阿拉伯人视之为奇耻大辱,此后卧薪尝胆,一心想要一雪前耻。

1973年10月6日14时,这一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犹太人从日出到日落不吃、不喝,大部分士兵都在军营或者教堂里斋戒诵经忏悔。

埃及军队从苏伊士运河,叙利亚军队从戈兰高地,两国总计52万军队,同时向以色列发起大规模进攻。

战斗打响24小时后,埃及十万大军、一千多辆坦克,一万多辆军车成功渡过运河,迅速攻破了以色列苦心经营5年的巴列夫防线。

与此同时,北线叙利亚军队,向戈兰高地发起猛烈突袭,一直挺进到原来的叙以边境。

这时阿拉伯人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从10月10日开始,埃军和叙军停止进攻,转而巩固阵地,采取了守势。

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首先,我只能说阿拉伯人的军事战略历史底蕴不足,没打过这样的胜仗,大破以军后,下一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次,阿拉伯统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胜利,想赢怕输的内心纠结,让他们放不开手脚。

第三,埃军和叙军初期进攻胜利,军队始终处于己方防空导弹的防御圈内,不敢轻易离开己方的防空火力圈前出,而防空导弹阵地的前移,并不是立刻可以完成的事,因此埃军和叙军不敢大胆进攻。

这恰好说明,阿拉伯军队不擅长运动战。

以军抓住这个难得的喘息机会,火速动员预备役军人开赴战场,同时接收了大量美国军火物资,弥补了开战初期的装备损失。

10月10日,以军调集15个旅,七万大军,1000辆坦克,在空军的支援下,向戈兰高地的叙军发起攻击,到10月12日,以军重新夺回戈兰高地,然后继续向叙利亚纵深挺进,逼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击败叙利亚军队后,以军回头攻击埃及,就在这时,美国的侦查卫星提供给以军一个关键情报:在埃军第二、第三军之间有一个7-12公里的空隙,而且周围40公里范围兵力空虚。

以军著名将领沙龙亲自率领一支特遣部队,伪装成撤退的埃军,从空隙处偷偷渡过苏伊士运河,摧毁了运河西岸埃军的大量防空导弹阵地,建立起渡河的桥头堡,以色列空军的优势顿时完全发挥出来。

以军的后续5个旅,在空军掩护下,迅速渡过运河,沙龙率领以军高速穿插,直插埃军后方,将埃及第三军包围,东岸的以军乘势向埃及第三军发起攻击,埃军陷入腹背受敌的混乱之中。

此后,在安理会的调停下双方停火,这场战争,交战双方总计投入了110万大军,阿拉伯国家阵亡士兵8500多人,损失坦克2200多辆,飞机440多架;以色列阵亡士兵2800多人,损失坦克850多辆,飞机110多架。

埃军通过战争,收复运河东岸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以军突袭到运河西岸,占据了1900多平方公里土地。此外,以军不仅完全收复了戈兰高地,而且向东多占了叙利亚440多平方公里土地。

从整个战争结果看,依然是以色列获得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胜利。

关注“麻辣战争”头条号,关注世界军事分析。


麻辣战争


这个问题正好说明了一个经典的论断。战争最后的决定因素还是取决于参与战争的人。其实说到底就是双方战斗意志的体现。首先埃及和叙利亚方面,以收复失地为目标,短时间内提高了自己的战斗素养,坚定了战斗决心。并且战术得力,短期顺利的取得了前期战斗目标。这时候也是以色列最危险的时刻。绝望谈不上,与其说军事上绝望,还不如说政治上真的有点绝望了。世界舆论都倒向阿拉伯国家。沙特欧佩克国家使用石油武器压制美国。对于以色列这个强烈依靠外援的国家,长期消耗性战争就是自取灭亡。但以色列迅速的反应,强力回击,国家全面动员,抵抗并迟滞了对方进攻。埃及和叙利亚方面,因为太顺利,反倒有点犹豫。其实也说明本身埃及的主要目标其实就是收复失地,灭亡以色列至少埃及不是这样想的。而以色列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双方堂堂正正的对抗了一番结果,以色列取得了胜利。这就让埃及看出灭亡以色列不可能。或者说,它自己觉得付出代价灭亡以色列没好处。以土地换和平得以实现,埃及彻底退出中东战争舞台。叙利亚孤掌难鸣,这也就是为什么以色列一定要解除叙利亚现政权的原因。叙利亚才是反以色列的铁杆。 本来嘛,阿拉伯国家灭亡以色列有什么好处嘛。其实绝对点就是宗教有好处,但现在已经不是宗教决定政治的中世纪了。要么对巴勒斯坦可以建国,现在没有那个国家是绝对无私了。起码你也要考虑自己国家人民的利益。只要没坚定灭亡以色列的决心意志,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期打成如何,以色列都不会失败!


天师520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推特上称,是时候让美国全面承认戈兰高地的主权了。在以色列新一轮的大选中,美国将以色列实际占有的戈兰高地旧事重提。该战略要地在以色列建国的时候并没有含在内,而是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获得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差点都吐出来,随后大逆转,一起看下究竟怎么回事?

(六日战争,飞机在金字塔上空飞行)

第三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67年,持续6天,又称六日战争。以色列凭借其新型空军打败叙利亚、埃及和约旦的联军,占领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及戈兰高地等,领土面积瞬间扩大四倍。

(六日战争局势图)

失去领土的阿拉伯国家再次联合起来,于1973年和以色列又干了一仗,由于这天是犹太人最神圣的赎罪日,所以又称赎罪日战争。此次战争埃及首先击落很多架以色列飞机,让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凭借的空中优势茫然无存。在敌人的猛攻下,以色列节节败退,苏联又加了把火,向埃及和叙利亚提供军火,而美国也坐不住了,同样向以色列提供新式武器。



(赎罪日战争形势图)

以色列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对敌国就是一阵反击,这样拉锯战持续了三周。感觉差不多了,同时担心战局进一步扩大,美国出来调停,让三个国家坐下来握手言和。双方都自我感觉良好,以色列保住了上次战争中占有的领土,而埃及和叙利亚打掉了很多以色列飞机,重挫其空军,同样的认为获得胜利。


(握手言欢)

后来在美国里根总统的斡旋下,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并达成和平协议,但戈兰高地等仍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罗西小南多


以色列内阁在10月10日批准向叙利亚发动一场攻势,前进夺取萨萨(Sasa)将大马士革纳入炮兵射程内。通过这次推进,以色列希望迫使阿萨德接受停火,让叙利亚实际退出战争。

再回身集中主力在西奈半岛打败埃及军队,结果叙利亚军队主力在戈兰高地遭到了最惨重的失败。10月14日上午,1个机械化步兵旅和4个坦克旅组成的埃及部队沿4个轴线推进,通过开阔地带面向太阳进攻以色列人。
但是以军虽然主力去了戈兰高地附近,但是守备部队还是依靠陶氏反坦克导弹,在10月14日午后刚过,就让埃及人完全撤回到桥头阵地,同时,留下大约250辆被摧毁的坦克残骸。
总的来说,埃及人再也没从这次大规模军事挫折中恢复过来,余下就是以色列国防军如何利用这轮突然的事件。
3个以色列装甲师在大苦湖北端德沃索渡河,通过包围苏伊士城来包围埃及第三野战军团,从而切断东岸的埃及军队和他们的补给基地。到这个时候,以色列已经反败为胜了。
以色列地面部队摧毁了苏伊士运河以西的埃及地空导弹基地,埃及防空系统缺口扩大到足够以色列空军扩张战果。为了堵住空中走廊,埃及投入了全部战机,但是以色列飞行员能在狗斗中获胜,并最终赢得对天空的控制。

烽火观察


这个头功得归于后来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作为亚洲五虎将的沙龙很有胆识,他集中兵力以攻代守,为其他以色列部队赢得反应时间!其次则是因为犹太技工的火速驰援!

在当时,由于阿拉伯人的偷袭行动,使得以色列毫无准备,很多部队直接在驻地被打碎了建制。装甲车坦克火炮等大量武器装备被毁,使得以色列军队失去了战斗力!沙龙却兵出险招,既然没有装备,那么轻装兵就先上,没有坦克就用火箭弹,没有装甲车就用人肉挡,反正,进攻进攻再进攻!以军的迅速反扑让阿拉伯军队手忙脚乱,他们不得不调整部署,以应对以色列的进攻。这给了其他以色列部队的反应时间,他们借着这个机会集结了部队!

其次,阿拉伯军队的不专业!他们打坏了以色列的坦克装甲车却没有进行彻底性破坏,这给了以色列技工们重新修复的可能。据当时统计,三分之二的装甲武器被修复后迅速投入战斗,这是以军迅速恢复战斗力的主因!

总而言之,以色列军队的战斗素养及战斗意志起了决定性作用,阿拉伯军队跟以军真心不在一个档次上!


优己


确实可以说是以色列最为绝望的时刻,因为相比前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从没被打得那么绝望过,而且还没多久就被打到了快要亡国的边缘。同时,事情还就刚刚发生在了赎罪日,这一天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不管是谁都会放下工作,为过去一年所犯的罪过进行自我救赎,谁都不希望这一天有任何动乱发生。这也意味着,以色列士兵基本也都放假了。

那么,在国防力量极度空虚的这一天,惨遭偷袭的以色列又是怎么进行绝地反击的呢?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回到战争开始之前,看看以色列是如何被阿拉伯人打到绝望边缘,又是如何在绝望边缘绝地反击的。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9005313803216852354,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3321506165769fd1fa2a8\

WarOH协虎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几次中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在这次中东战争以后,中东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都意识到了武力是无法解决各自要达成的目的,政治解决开始提到双方的议事日程上来。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种子是从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埋下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丢失西奈半岛,戈兰高地,耶路撒冷全部等大片领土。对于以色列来说,有史以来第一次拥有了防御纵深,尤其是西奈半岛。

为了收复国土当时埃及和叙利亚准备协同行动,收复各自的领土,这样就有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当然从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到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间的7年时间,埃及人称作消耗战,埃及利用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不断的和以军交火。而埃军和叙军也没有闲着,都在为战争做准备。

反观以军,由于在六日战争中的轻松获胜,是以军内部滋长了严重的胜利病,对于阿拉伯军队已经是极其轻视,认为阿拉伯人已经被吓破了胆,不敢再来了。所以当埃及和叙利亚经过7年的准备,突然打上门来的时候,以色列被打蒙了,变得不知所措,尤其是苏伊士运河被突破,戈兰高地也被占领大部分的时候,可以说这是以色列的确到了亡国的边缘。

不过幸好不知所措的不只是以色列,埃及和叙利亚同样也是不知所措,谁能够首先从不知所措中清醒过来,谁就会占据主动,首先清醒过来的是以色列人。

首先,以色列人先判断埃军和叙军哪个威胁更大,埃及方面有西奈半岛作为防御纵深,以军可以利用这一片领土和埃军周旋,而戈兰高地如果有失,那么叙军可以一直打到地中海,以色列就完了。所以,以军首先集中兵力打垮叙利亚,然后再打埃及。

而阿拉伯方面,埃叙双方的目标都不高,萨达特就是要在苏伊士运河东岸占据一块地盘,本来这个目标在开始进攻后的第三天完成,但实际上这个目标在进攻的第一天就达成了,在打退了以军的几次反击以后站稳脚跟后,埃军停止前进巩固在东岸的阵地,这一停顿给了以色列南守北攻的绝好机会。

在戈兰高地,以军利用崎岖的地形,死守阵地,这个7旅和188旅的事例就不用多说了,这里以军的维修部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军的那点坦克都是被修过若干回的,没有维修部门的努力,以军是守不到援军的到来的。而叙军的维修部门就差了很多,叙军的战损坦克一共被修好了不到100辆,大量坦克损失以后无法恢复战斗力,这样此消彼长,这样在以军的大部队到达以后,叙军就无力抵挡了。

打垮了叙利亚,下一步就是集中兵力打埃及了,什么利用大鸟卫星发现了大苦湖和中国农场间埃军的结合部,利用缴获的苏制坦克奇袭埃军这种传奇已经很多了,以军又重新夺回了战争的主动权,而双方都坚持到了美苏的调停停战。即使18天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

对于以色列来说,他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相比,只是有相对优势,以军充分利用阿拉伯国家没有统一指挥,以及自身内线作战的优势,各个击破。如果阿拉伯国家的作战行动有协同的话,以色列就不会有如此的战绩。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只是稍有协同就弄的以色列手忙脚乱了。好在他们之间还是协调很差,以色列已经兵临大马士革城下了,萨达特才从桥头堡进攻西奈半岛。但是以色列已经部署了防线,打退了埃军的进攻。

对于以色列来说,在这种国与国之间正规战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何时动员预备役投入战争,这次战争中,充分体现了以军的动员的高效。

这次战争中,美苏对于自己的小兄弟的支持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埃军的第一次火力准备就消耗了3000吨的弹药,用来迎击以军坦克的反坦克导弹也是大量从苏联直接运过来的,以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以军的大口径炮弹都是从美军欧洲仓库中直接运来,据说以军的指挥官都是盯着美国运输机的到来,否则自己的炮弹就打没了。

以军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挺过来,首先是正确判断了形势,做出了正确决策,先打叙利亚,后打埃及。其次是以军相对于阿拉伯军队的素质优势,包括后勤保障,以及熟练的空地协同能力,还有以军军官长于机动作战,剩下的就是外援的强力支撑了,当然当时美苏都是竭尽全力支援自己的小兄弟,到了战争的后期,苏军已经准备直接介入了,这样以军没有敢进攻开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