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

历史一书生


如果说李世民射死李建成,是为自己夺皇位开辟了道路,那么砍下太子头颅的举动,则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要知道,李世民在玄武门杀兄诛弟后,很快遭到了太子和齐王亲信的围攻,而斩下太子头颅,则是告知城外士兵,秦王已然大获全胜,是一种威慑。

李渊的几位嫡子,都是人中翘楚,为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追封三子李玄霸为卫怀王。不过,当时李世民的功劳最大,手下又云集了一班骁勇善战的将领,使得他不甘于眼见李建成继承皇位,而太子和齐王则联手打压李世民。如此一来,唐初的夺嫡之争便一触即发了。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入宫面见李渊,称太子和齐王要对自己不利。听闻此事后,李渊下旨让李建成和李元吉第二天入宫,打算亲自审问裁断。

结果,李世民买通玄武门守卫,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率兵埋伏于玄武门,等太子和齐王经过时,突然发难。此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被尉迟恭等人诛杀。消息传出后,太子亲信领兵直攻玄武门,要为太子报仇:

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

当时,太子和齐王虽死,但他们的亲信还调集了两千精兵,前来攻打玄武门。由于玄武门易守难攻,这伙军队便打算转而攻打秦王府。结果,双方相持不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便准备去攻打秦王府,而这时,尉迟恭斩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

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

李世民一方眼见形势危急,一时间难以取胜,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因而“大惧”。关键时刻,尉迟恭斩下了太子和齐王首级,以此来告诉这些士兵,他们的主子已经被杀。当这士兵们见大势已去,便就此溃散了。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尉迟恭急中生智,以太子与齐王的头颅喝退前来复仇的军士,或许后果难以想象。可以说,玄武门之变中最大的困难,不是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如何“善后”,避免引发报复。而李建成的头颅,便起到了关键作用。


史海烂柯人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来回答,我先带朋友们回顾一下玄武门之变的经过。

李渊建唐初年的悲剧原因就在于最大功臣是自己的儿子,难以处置,所谓虎毒不食子,朱元璋再像屠夫,终其一朝,只见他杀功臣,没见他杀儿子。



客观地说李唐开国,最大的功臣是建成和世民。建成因是太子、他承担着留守大本营的重任,无法在战场上去纵横驰聘,所以平定天下的功劳大都由文武全才的世民立了,世民横扫天下,手下聚集了一大群的文臣武将,如秦琼、尉迟恭、长孙无忌、侯君集、段志玄、房玄龄、杜如晦…世民已封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秦王府就是小朝廷。



李渊遇到这种大功臣儿子,脑袋有巴斗大,战时要用他,平时又惧他。作为无奈的父亲他见建成、世民兄弟势同水火,准备派世民到陕东道行台任上,驻洛阳,陕州以东归世民统辖,让他用天子旌旗,仿汉梁孝王故事。他原以为世民会心满意足赴任,谁知李世民赖在京城死活不肯走。

建成、老四齐王元吉商量,如世民赴洛阳,形同分裂国家,放虎归山,不如困世民于长安,于是说动李渊收回陈旨。李大、李二各怀鬼胎。



建成、元吉采用先砍枝干、再刨根的文的策略收拾李世民。正好突厥郁射设率几万骑兵入侵,建成荐元吉挂帅,李渊令元吉率李艺、张瑾等救乌城,元吉趁机让唐王手下猛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随行,同时挑选秦王府精锐战士充实部队。

李世民的情报战、策反战搞得风生水起,太子宫率更丞王晊找秦王告密,长孙无忌、尉迟恭劝秦王下手,秦王早有此意。

于是施连环计,六月初三,金星又在白天出现在上空,上下午都见到,大臣傅奕说世民当有天下,李渊将奏章交给世民,世民密告建成、元吉在后宫同张婕妤、尹德妃乱伦,并且说老大、老四要杀他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李渊中计,答应第二天审问他们,嘱世民早朝参见。

初四日,世民在玄武门守将常何的配合下,带长孙无忌等入宫,兵伏玄武门,张婕妤密告建成,元吉多了份警觉,说应部署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推病不朝,静观其变。建成以为长安是自己的老巢,连玄武门的守将常何都是自己心腹,无后顾之忧,应去朝见。于是老大、老四直奔玄武门。

当他们来到临湖殿,情知有变,调转马头准备逃回去,世民叫住他们,元吉拉弓射世民,竟拉两三次拉不开弓,世民心狠手辣,一箭射死老大,尉迟恭率七十名骑兵赶到,亲随射元吉于马下,世民的马跑到树林下,被树枝绊住爬不起来,元吉夺弓想扼死世民,尉迟飞马赶到,大声叱责,元吉曾被尉迟三次空手夺槊,元吉恐尉迟后遗症发作,想逃进武德殿。尉迟边追边射杀死了他。世民犯罪集团原以为大功告成,谁知东宫车骑将军冯立和薛万彻、谢叔方率东宫、齐王府精兵二千人奔赴玄武门死战。张公瑾力大独自关门抵御他们,敬君弘率皇宫卫队迎战,敬君弘战死。薛万彻扬言要攻秦王府,秦王府将士恐惧。危急时刻,尉迟恭拎着建成、元吉人头给东宫、齐王府兵士看,东宫、齐王府士兵溃散,冯立、薛万彻逃到深山荒野。

尉迟恭又顶盔贯甲去逼宫,尉迟对坐着船在海池里的李渊直言:太子、齐王已被杀,臣来护驾。皇帝近臣裴寂、萧瑀、陈叔达吓得尿了裤子,李渊见势不妙,封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上演了跪吮父老的呕心戏,正式掌权。世民执政,杀死建成、元吉的所有儿子。

砍下建成、元吉头的妙用:

一、秦王玄武门之变,偷袭得手,但建成、元吉手下实力远胜秦王玄武门叛乱实力。寡不敌众之时,世民、尉迟恭正好借建成、元吉的头动摇他们的军心。

如冯立、薛万彻玩命一搏,很有可能秦王等人随建成、元吉兄弟三人一起归天。

二、世民让尉迟恭入宫,借大哥、四弟的人头,正好杀鸡儆猴,唬住老爹李渊,逼宫交权。

三尉迟恭和建成、元吉有不共戴天之仇,正好砍头泄愤。

当年,建成见尉迟骠悍,化重金收买不成,派杀手刺杀又不成,在李渊驾前诬告尉迟谋反。尉迟在狱中受尽酷刑,世民力保,才被放了出来。他们仇深似海,尉迟恭砍下他们脑袋示众,正好发泄一下仇恨。


苍茫大地顾炜斌


射死李建成的是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的是尉迟敬德。

李世民射李建成一箭封喉,随后对李元吉连发三箭,结果全部射空。随后李元吉拨马便逃,李世民穷追不舍,结果李世民被树枝挂落马下,李元吉见状急忙下马抢夺李世民的弓箭,想用弓弦将李世民勒死。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并大喝一声,李元吉起身上马打算逃跑,尉迟敬德飞马上前,结过了李元吉的性命。


此时,东宫猛将薛万彻率领二千多长林军杀到玄武门,李世民的八百死士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眼看形势即将逆转,尉迟敬德手起刀落将李建成人头砍下,并飞跑上城楼高声断喝:“太子人头在此,凡是反抗者格杀勿论!”于是太子党的长林军一哄而散。

那么为什么,尉迟敬德要将李建成的人头砍下呢?道理很简单,有两个原因:

  1. 擒贼先擒王,如果杀了李建成,东宫势力就等于群龙无首,因此东宫的人也就认清形势,不再做无谓的牺牲,因为李建成一死,对于他们来说反抗已经没有了意义。而当时双方正处于混战之中,李建成是死是活,无人知晓,所以尉迟敬德此举是扭转乾坤的点睛之笔,也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果然,当众人看到李建成的人头时,都成了泄了气的皮球。
  2.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实力并不占优,而他的取胜靠的是出奇不意,攻其不备。而且李建成事先早有防备,当东宫人马倾巢而出的时候,李世的那点实力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而东宫薛万彻一路上杀红了眼,马上就要率兵攻入秦王府。情急之下尉迟敬德砍下李建成的人头吓退东宫,然后在李世民的授意下挟持李渊,讨要兵权,控制局势。


从李世民三箭未中李元吉和事后在李渊面前失控的情绪以看出,当时的李世民已经慌了神,精神高度紧张,并处于崩溃边缘。所以他不可能亲手将大哥的人头砍下来,然后再从容淡定的跑上城楼喊话,而这么血腥暴力的事情只有大老黑尉迟敬德才能完成。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又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由李渊建立。与隋朝杨广与杨勇争夺太子之位相同的时,唐朝李世民也不服李建成,要与他争太子。但是太子势力庞大,又有众位大臣和齐王李元吉的支持,李世民越来越抗衡不过,最终决定在玄武门发动兵变,企图搏命一击。李世民先向李渊告发了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的事,李渊就让他们进宫当面对峙。李世民则抓紧时间准备政变,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早晨,太子和齐王匆忙赶往宫中,但他们走到玄武门时发觉不对劲,连忙调转马头逃跑,李世民可等候多时了,立刻骑马追赶,并连忙射箭,期间齐王李元吉也向李世民射了三箭,但不知为何,都没有射中,李世民则是一箭就将李建成射死。随后尉迟敬德也射杀了李元吉。按理说李世民已将太子和齐王杀了,兵变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可他为何后来还把这二人的头颅砍下,让自己的亲兄弟死无全尸呢?

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让太子旧党放弃抵抗,虽然当时太子已死,可东宫势力依旧庞大,且太子旧臣薛万彻已经带人前往亲王府了,大事不妙,为了尽快稳定局面,让东宫的人知道太子已死,抵抗已经没有出路了,这才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砍下,不然只凭一句空话没看到证据,东宫的人怎么会相信太子已经死了呢?

李世民此举看似残忍,实际上也是颇为无奈,如果东宫的人执意继续抵抗,那只会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伤亡,还不如用用一个已死之人的头颅换这么多人的性命呢!


风尘讲历史


  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的扫清了通往皇位的所有障碍,但也为他留下了弑兄杀弟的不好名声。在玄武门李世民已经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残忍的砍下他的头颅,他们可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啊!

  自古无情帝王家,为了皇位兄弟父子相残的事不在少数。早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权利之争已势如水火,在这场斗争当中注定只有一个人能站着。玄门之变时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后为何砍下他的头颅史书中已经给出了结果。

  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记载:

  “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这样做就是为了震慑东宫的府兵,令其丧失斗志。在当时李世民的兵马应该是没有多少的,为了一举成功李世民把秦王府所有的精兵强将都带过来了。而早在玄武门之前李建成就开始在长安周围招募兵马,在李建成死后,东宫将领冯翊、冯立带领东宫人马和薛万彻等人猛攻玄武门,在屡攻不的情况下准备调转人马杀向秦王府,此时的秦王府是没有什么兵马守卫的,在这危机时刻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给东宫个将领看。此时太子军已经没有了斗志四下奔逃,薛万彻等人看大势已去遂带兵逃跑了。

  在玄武门之变时除了利用李建成的头颅外,尉迟敬德进攻面见李渊带来了他的敕令,双方才都罢兵。从这点可以看出忠心李建成的人还是不在少数的。之后李世民有杀死了太子和齐王的十个儿子,而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快速的稳定局势,彻底断送忠于太子等人生事的念头。


读史鉴往


要说明这件事,还必须要从玄武门事变开始说起。

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因为争夺皇帝之位,而结下了仇怨。两个人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本来皇位应该是人家李建成的,但是,秦王李世民在建立大唐的时候,因为功劳比较大,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李建成不得不对李世民加以打击,他就通过自己的父亲李渊,把李世民身边的能臣善将给调开。

在李世民的智囊房玄龄和杜如晦被调开之后,李世民以及他的心腹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这时候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告诉他,若是再不动手,李世民可能就会有杀身之祸了。

不得已李世民只好偷偷的派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把调到地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给绑了回来,于是,他们这伙人就开始谋划杀害李建成的方案了。

玄武门之变,就是他们所有人一起参与的结果。

最后,唐太宗李世民买通了几个玄武门的守将,然后他带领着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九个心爱的将领,埋伏到玄武门附近。

他们隐匿好之后,就伪造了一封信,给太子李建成送去,信的意思就是让李建成去找他的父亲李渊说是有要事商量。要去见李渊就要经过玄武门。

当时李建成是和齐王李元吉在一起,两个人也没多想,就打马前去了。

可是,当他们经过玄武门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丝诡异,似乎今日的玄武门比往日更加静了一些。

但是,当他们察觉到异常的时候,危险已经向他们靠近了。

躲在暗处的李世民,已经搭弓拉箭,射向了李建成。大家要知道李世民那可是个射箭高手。他的一箭发出去就把李建成给杀死了。

齐王李元吉见状,他也慌了神,立刻打马潜逃。李世民哪能放过他,于是就在后面追了起来。

可能李世民追的太专注了,他竟然被树枝给绊下了马来。

李元吉看到李世民摔倒在地,他就跳下马来,想把李世民给勒死。就在这时候,尉迟敬德赶来一刀要了李元吉的命。

因为玄武门打闹的声音太大,惊动了太子的自卫队,他们赶来的时候,正好把李世民等人给围了起来。

尉迟敬德见状,立刻把太子李建成的头给砍了下来,并且大声喊道,太子李建成已经死了,你们若是投降可以现在饶你们一命。

这些人一看主人死了,也就四下散开了。所以说李世民他们把李建成的头给砍下来就是为了救自己的命。

毕竟李世民这边的人,也就是十几个,而李建成的自卫队有几百人。


汉史趣闻


这个提问有点问题,李建成的脑袋是尉迟敬德砍下来的!


我给大家说一下具体的经过吧!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世民早已经在东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来往玄武门安排好了人手,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的之后,瞬间成为了瓮中之变。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为什么这兄弟两白天不进宫,偏偏要在晚上的时候进宫?


事情还得从李世民说起!


当时的太极殿外面的星空上有太白星长时间在出现,李渊心里有点犯嘀咕,于是让看星象的官员来看了一下,这一看不要紧,关键是还将李世民给扯了进去,因为看星象的官员说了一句“太白星见于空中,秦王当有天下”,就是这一句话将李世民害惨了!


李渊火速召见李世民,让李世民对于这星象之说给与合理的解释,李世民能解释什么?他也说不清楚啊!难道说我把这个太白星给用弓箭射下来?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李世民显得特别淡定,在一瞬间想到了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转移李渊的怒火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身上,李世民当即就说“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本来已经在气头上的李渊被搞蒙了,于是忘掉了李世民的事情,让李建成和李元吉明天一大早就在太极宫解释这件事情。


太极宫和太极的东宫还有齐王府离得较远,早上出发的话根本无法及时赶到太极宫,于是才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深夜火速赶往玄武门的事情。


到了玄武门之后,发现有危险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一向擅长射箭的李元吉竟然没能拉开弓箭,而李世民却一箭便结束了李建成的性命。但是此时李世民座下的马受惊,李世民随即从马上掉了下来,李元吉用弓弦勒住了李世民。


幸亏尉迟敬德及时赶到,他的一个手下射了李元吉一箭,李元吉骑马准备往李渊的住所跑去,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杀了。


可是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了,东宫和齐王府还有大量的守卫,他们听到这个消息迅速前往玄武门和李世民的手下交战了起来,这个时候尉迟敬德在关键时候颇有大将之风,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人的脑袋枭首示众,遂平息了这次余波。


历史总探长


我是历史小猫咪,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众所周知,都知道最后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但是对于杀了还要砍下头颅,可能并不是那么理解和支持。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年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配合的还是挺默契的,直到建立唐朝,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中处理事务,无法征战沙场,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勋名望日增,成为平定天下的最大功臣。

李建成自然也知道自己战功和威信都不如李世民,心里特别不安,就和弟弟李元吉联合起来,一起陷害和排挤李世民,并答应李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弟。面对他们的种种,李世民的下属是非常不服和不满,双方一直在明争暗斗。

李渊晚年宠幸的嫔妃很多,李建成和李元吉很会曲意侍奉各位嫔妃,馈赠,奉承,贿赂,献媚,无所不用,以求李渊喜爱,也有传言,说他们私通乱伦。李世民却不屑去讨好诸位嫔妃,所以嫔妃们都很生气,都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却争相称赞李建成,李元吉,因此李世民慢慢失去了李渊的宠爱。

李元吉一直规劝李建成除去李世民,开始的时候李建成还是不太同意的,但是经不住李元吉的谗言和对李世民的忌惮,终于两个开始设计陷害, 下毒,谋杀等,即使这个时候李世民都还不忍心,还叹息:骨肉相残,是的大罪恶。

但是李世民的手下文臣武将都表示李世民面对亲情太重情太优柔寡断,觉得他这样对不起江山社稷,并明言如果李世民不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先下手除去兄弟两,就不再跟随李世民,随后李世民又征求了秦王府幕僚们的意见,最后这才有了玄武门之变。

那么既然已经杀了李建成为什么还要砍下头颅呢?

最大的妙用就是:动摇李建成,李元吉方人马的军心,因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只率领了少数亲信,而太子府的人却在陆续赶到,不断的往里冲,虽然张瑾拼死关上了城门,暂时阻挡住了太子府的人马,但是玄武门的士兵持续战斗了太长时间,东宫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士兵都非常惊恐。

此时,尉迟恭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站在城楼上,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告终。


历史小猫咪


《玄武门之变


老龙之前的文章粗略介绍国这次政变,唐高祖李渊背叛老表隋炀帝在太原起兵后,建立大唐王朝后,违背之前对老二李世民说封他为太子的承诺,转而封老大李建成为太子,让其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作为文官集团代表,封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掌握了很大的权力手底下养了一大帮武将,公元626年,大唐帝国刚刚成立八年,在大唐帝国都城长安一场政变正在悄悄酝酿,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帝位,在皇城宣武门大唐帝国的第二个皇子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取得了帝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在政变过程中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更是砍下了他们的头颅,有人就要说亲兄弟没必要这么狠吧。老龙认为这是有必要也是无奈之举。



《砍头颅》

说到李世民在下手前本来一直犹豫不决,不过他在太子府的内应告诉他太子打算对秦王动手,加上长孙无忌等人也游说李世民要先下手为强,于是李世民对高祖说,太子于后妃有染(也有说法是李世民是说太子图谋不轨),于是高祖震怒让太子和齐王来见,李世民心腹尉迟恭派兵埋伏于玄武门内,等太子一到,立刻就是万箭齐发,太子李建成当场倍弓箭射死,李元吉看势不妙立刻就骑马而逃了,李世民和尉迟恭带人去追。李元吉身强力壮准备和李世民同归于尽。躲到草丛中等李世民靠近。就在李世民靠近时李元吉突然跑出来准备杀死李世民可是在他动手前就先被尉迟恭杀死,太子死后太子府残余势力继续和秦王府兵作战,于是李世民砍下太子头颅制止了战斗,我们来看李世民砍下亲兄弟头颅的意义,就知道为什么李世民要这么残忍了。



1:头部最为明显,可以辨认出是谁,而且砍头后人必死无疑,可以表明身份。

2:可以瓦解太子党手下的抵抗意志,秦王已经取得胜利,他需要及时善后,若不及时制止太子党的手下会越聚越多,局面失去控制,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告诉大家,你们的主子已经死了,而谁做皇帝是我李家人的事情,所以李世民砍下太子和齐王的头颅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须要的行动。

<strong>

我是老龙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老龙历史剧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是极高的。然而,无论历史给予他多么高的评价,他也绕不开玄武门之变那弑兄杀弟逼父的历史事实。当然,李世民最后通过篡改实录等方式把他大哥和爸爸说得毫无是处,让后人认为只有他才配坐上皇帝的宝座。



其实在历史上李渊并非那样无能,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并非如此不堪。李建成曾经在平定刘黑闼的过程中也是战功赫赫,李元吉更是武功出众能够独挡一面。然而,问题就出在李渊的三个儿子都太优秀了,可是皇位只有一个,这就让李渊这个做父亲的人十分为难。

李渊一登基就立李建成为太子了,没办法,李建成是嫡长子,在进入关中的过程中也是立有大功。次子李世民封秦王,四子李元吉封齐王。与此同时,李世民为尚书令掌管六部,实际权力极大。而李世民平定窦建德和王世充又立了大功,李渊绞尽脑汁才想出一个天策上将给李世民,许他开天策府,置百官,铸钱币。



这样一来,太子的东宫与秦王的天策府实际上成了两个平行的单位,两边都有一大帮文臣武将,也都管理着整个唐朝的运行。时间一长太子就坐不住了。他与齐王相勾结想瓦解李世民的势力。李建成曾经想花重金收买尉迟敬德,可惜没能成功,后来又构陷他谋反,让尉迟敬德吃了不少苦头。

李元吉曾经也在酒里下毒想毒死李世民,可最终让李世民逃脱,吐了一升血才保住性命。于是,李渊还想将唐朝分为两半,让李世民驻洛阳打天子旌旗,管治东方。可惜李世民和李建成都不答应。最终,房玄龄建议李世民先发制人,于是,李世民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常何,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埋伏在玄武门内等李建成一现身就一箭射杀了他大哥。李元吉想跑进武德殿躲避,又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杀。此时,东宫六率由冯立,薛万彻等人率领进攻玄武门,却被张公瑾挡在门外,眼见玄武门要被攻破,尉迟敬德这才砍下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头颅扔到玄武门外,东宫六率见状逃散。尉迟敬德又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威胁李渊,迫使李渊立李世民没太子,择日让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