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为何先秦时期多刺客?秦汉一统之后不再复见刺客活跃?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有一篇《刺客列传》用于记载先秦时期的五位刺客:

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为何先秦时期多刺客?秦汉一统之后不再复见刺客活跃?

刺客列传

作为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司马迁单独为刺客们作传非常之罕见,后世的其他各朝史书再也不复见此类场景。

先来简单说说这五位刺客的事迹:

曹沫---两国谈判,劫持对方国君

个人感觉曹沫不像一个刺客,更像是一个政治家。

曹沫,鲁国人,被鲁国国君任命为将军,率军与齐国交战 。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 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 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 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 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 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 ,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 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 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这算劫持吧?

专诸---鱼肠一剑,开启吴王阖闾时代

如果不当刺客,专诸会是一个好厨子。专诸怕老婆,同时和伍子胥也是至交,也正是伍子胥将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

公子光密谋夺取吴国王位,准备刺杀在位的吴王僚。公元前515年四月,公子光宴请吴王僚,当然吴王僚也不傻,王宫卫队布满各个要道。最终依靠藏在上菜鱼腹中的匕首,专诸将吴王僚刺死,而专诸当场被吴王侍卫砍成肉酱。公子光趁机展开攻杀,登上王位,为报专诸之恩,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靠智伯瑶后,受到重视。晋阳大战中,韩魏两家反水,导致智伯瑶被韩赵魏三家攻杀,智氏几乎被灭族。豫让非常悲愤,“士为知己者死,女为 悦己者荣。”豫让决定誓报此仇。

为何先秦时期多刺客?秦汉一统之后不再复见刺客活跃?

豫让

豫让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 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氏家主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 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第二次,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 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 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 上连刺了三次,然后自杀身亡。

聂政---姐弟情深

聂政是个屠夫,为人至孝。

当时的韩国大夫韩大夫严仲子与韩国相国侠累结仇,潜逃濮阳,听说了聂政的侠义之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并与聂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

聂政等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相国侠累,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其姐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悲壮的故事。

为何先秦时期多刺客?秦汉一统之后不再复见刺客活跃?

荆轲刺秦王

但是,奇怪的是自秦一统之后,后世对于刺客的赞扬和记载都少了许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个人觉得有如下两点:

1. 侠以武犯禁,但在军队的绝对武力前,个人行为不堪一击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秦军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集体式素养让讲究个人的侠客行为显得不堪一击。特别是强调严明军纪的秦朝时代。

为何先秦时期多刺客?秦汉一统之后不再复见刺客活跃?

秦军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在秦汉时代,无论贵贱,皆慕侠成风。

游侠们的行为逻辑和基本特征:这是一群讲诚信、讲道德,专门急人所急、打抱不平,在公门和法律之外为人们提供私人权益救济的人。至于救济的手段,往往无视律法,不加限制,但主要依靠的是私人武力和财富。

当然,在统治者眼中,这些游侠是绝对的不安定分子。

所以,有必要消灭;或者化为己用,投入军队。

2.统一的中央政权后,不允许个人英雄主义存在

战国时期有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他们四个人就是以豢养门客而闻名。这些门客并不为国家服务,只是为他们的主公效力,天下一统后,封建君王决不允许自己的治下出现这种门客行为存在。

游侠们讲究个人勇武和道德魅力,经常可以依靠个人号召力结交诸路豪杰。甚至游侠在地方上依靠自身的威望,挟持地方官府,很多郡县土豪发生矛盾冲突,不找官府,而是找游侠调解,这直接挑战了封建官府的权威,这是不能容忍的。

为何先秦时期多刺客?秦汉一统之后不再复见刺客活跃?

影视剧中侠客形象

所以,在秦汉之后的史书中,我们少见那些个人侠客行为的存在,更多的是在市井小说中,当然,这并不阻碍现代人们对于古代武侠行为的想象。在武侠风盛行的时代,我们有幸能见到诸多在历史环境下游刃有余的大侠,他们兼济天下,仁爱子民,甚至可以与封建帝王平起平坐,可谓侠之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