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鼓勵農村資產租賃,莊家共享農莊模式成熟落地

天地之間,"一宅一院一地"而已。居住在繁華都市的城裡人大多有個田園夢。而農村由於年輕人奔赴城市留下大量閒置農居。如何將將兩者的需求對接?基於盤活鄉村閒置宅基地資產的"莊家共享農莊"平臺解決了這一問題。

鼓勵農村資產租賃,莊家共享農莊模式成熟落地

"共享農莊"簡而言之就是遵循"三權分置"原則,在不改變農民所有權的前提下,將農村閒置住房進行個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並根據需求改造為市民田園生活、度假養生、文化創意產業等多種模式,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為平臺,與城市租賃住房需求對接,形成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以及城市消費者"四贏"局面。

"莊家共享農莊"是全國領先的閒置農宅運營服務平臺,採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技術,以創新的"平臺+資源+模式+投資"四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閒置農宅全產業鏈上的運營與服務,2016年以來用農村閒置農房改造的"共享農莊"已正式投入全國市場,並與全國各地政府與區域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以模式輸出和產業基金投資的方式,通過"莊家"共享農莊平臺,讓閒置的院子活起來,讓城裡人圓一個農莊田園夢。

【十年磨一劍 瞄準共享農莊】

把共享農莊變為現實的是一位湖南妹子鍾鵲飛。出生在湘潭的鐘鵲飛,來北京創業已經16年了。她還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熱情爽朗幹練。她做共享農莊並不是心血來潮,可謂十年磨一劍。父母都是從事與農林與土地的工作,讓她從小對農業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2001年,鍾鵲飛從湖南農業大學畢業後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而她的研究生畢業論文提出了初具"三權分置"雛形的改革建議,與後來中央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不謀而合。

2004年7月畢業後,鍾鵲飛進入了中關村永豐基地從事項目管理工作。不滿足於安穩工作環境,她開始創業。當時城市地產如火如荼,鄉村土地還是政策的處女地,她不得已一邊關注農村與集體經濟發展,一邊利用專業知識從事地產前期的專業諮詢、策劃服務。憑藉深厚的專業知識與堅韌不拔的勇氣,十餘年間,依靠良好的商譽口碑與優質專業的服務,公司從幾個人的小團隊,發展成為區域前三的專業領域諮詢品牌,十餘年間完成了北京超過6000萬平米的地產項目前期諮詢服務與專業策劃工作。

國家發佈政策,農村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允許包括北京在內的13城市試點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鍾鵲飛敏銳地覺查到實現她的鄉村夢的機會來了。2016年,她成立北京萬鴻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創立"莊家"共享農莊品牌,成為全國首家共享農宅運營合作平臺。

【改造閒置農莊 年租3-5萬元】

6月15日記者來到離城四十分鐘的密雲張家莊村,村裡的多套農宅已由莊家共享農莊與著名建築設計師關天頎老師合作,改造成一套套現代化的小院子。這些院子和周邊的農家院已是截然不同的風格。通過租房,戶主每年差不多能增收1萬元。而城市人租這樣一個院子,摺合每年僅需花3-5萬元。

鼓勵農村資產租賃,莊家共享農莊模式成熟落地

改造後的農莊圖(設計師定製作品)

"農村有一些破舊的房屋,老瓦、老磚、老窗,沒有什麼現代化設施,城裡人不大看得上。農民自己沒有能力修繕或投資,沒有渠道租不出去也租不出價格。"鍾鵲飛說,運營商介入後,則將設計、資金、技術、管理、文化、人才等先進理念引入,反哺農村,不僅租金漲上來了,農村一些老人還可以參與保潔、綠化等物業服務工作,領取工資,總體上增加了農民收入。

北京郊區究竟有多少套農民閒置房?最近的一次數據來源於2016年的北京市深化農村改革現場會。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彼時北京周邊農村閒置房屋數量超過10萬套。

鼓勵農村資產租賃,莊家共享農莊模式成熟落地

改造後的農莊(設計師定製作品)

在去年的北京 "國家雙創周"上 ,鍾鵲飛與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北新房屋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為整村改造提供裝配式房屋解決方案。為了滿足城市用戶迴歸田園的生活升級與個性化的建築審美需求,又與關天頎老師等國內著名建築設計師推出了農莊改造項目的定製化設計服務。

截至目前,北京已有超過2000套閒置的農房加入到"共享農莊"平臺之中,分佈在包括房山、密雲、門頭溝等在內的11個遠近郊區,其中80%位於北京"一小時生活圈"內,全國範圍內的共享農莊合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莊家共享農莊平臺獲得了眾多投資者的青睞,全國各地的政府與鄉村振興事業的先行者們也紛湧而至,前來參觀考察,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等媒體也對這一創新模式讚譽有加,進行了專題報道與宣傳。

因為是與村集體合作和農民合作,統一租賃宅基地,所有權依然在集體與農民手中,但是通過這種模式農民一方面可以實現租金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為自家或周邊農莊提供物業服務的方式獲取工作收入。

【理想與現實結合 讓鄉村活起來】

將手中的閒置農房拿出來後,農民能獲得怎樣的財產性收入?鍾鵲飛介紹說,通過2000多套閒置農房的探索,目前建立了四個主要收益模式。一是租賃共享模式,農民每年以租金方式獲得收入;二是"三權"共享模式,農民從宅基地的使用權上部分退出,相應地獲得一次性的使用權讓渡收益;三是共建共享模式,農民拿出閒置農房,各種社會資源進來分別負責改造、管理、經營等,再以約定比例分配收益;最後就是自建共享模式,農民自己改造閒置農房,然後把房源拿到互聯網上共享出去。"每一種模式下,農民的參與程度不同,根據自主意願來選擇模式。"

"共享農莊"模式的優點在於農民最大程度的自願、自主、自發參與,充分尊重了農村發展現狀與傳統民俗風情,在不影響正常農村生產生活的環境下,引導農民盤活資源、參與創業或發展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增強市場與經營意識。"共享農莊"提倡因地制宜,在統一規劃下小規模、創新性發展農莊經濟,避免了過度城鎮化過程中對農業生產環境的侵害,能讓無法規模城鎮化或不滿開發商開發的區域也享受人居升級,又逐步實現農民增收與科技導入、城鄉交流融合。"共享農莊"第三個優勢是,農莊使用權共享,收益在合作各方共享,資產增值收益大部分歸屬農民,平臺獲得信息中介服務費用,日常經營與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稅費歸屬政府。

鍾鵲飛是一位企業家,同時在家人朋友眼裡還帶著一些理想化。在她的願景裡,共享農莊能讓城裡人觸摸土地,與自然交流,體驗安全、簡約、宜居的田園生活。空心化的鄉村則由於設計、資金、技術、管理、文化、人才等先進理念引入,在尊重農村的發展現狀與傳統民俗風情前提下,因地制宜、小規模、創新地發展,重新煥發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