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需要懂得欣賞中國畫嗎?

藝蟲爬牆


中國人當然需要看得懂中國畫。

中國畫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現在中國美術教育偏向西方美術教育,什麼達芬奇、梵高、莫奈、畢加索總會說上幾個畫家的名字。對一些西方名畫也能脫口而出。但是很少能說的出幾個中國畫家,或者中國的名畫。這是很不應該的,中國的文化中國人不去繼承和發揚,還是靠外國人嗎?當年徐悲鴻講過“東方藝術以後靠日本嗎?”當然不能,要靠我們中國人自己。

但是很多人可能會講,現在是全球化時代,不應該固步自封,應該接受外面的文化和觀念。但是,西方人對西方的文化以後是很忠誠的,是研究和繼承的,他們是很自以為豪的。他們不會繼承和發揚中國畫,如果中國人自己不去了解中國藝術,中國畫,這將是一場文化災難。有一句話叫“民族就是世界的”我們老是想著怎麼才能與世界接軌,與世界同步。與世界接軌並不是丟掉自己的中國畫,全盤學西方繪畫就是與世界接軌,而是繼承和推廣中國畫。


寧波文叔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

中國畫趣味高遠,脫胎孕育於哲學與詩,如此出身高貴的奢侈之物怎麼可能人人都能欣賞?國內外學者都傾向於這樣的定義:文明包含技術、技巧和物質本身:文化則是人的價值觀以及信仰、道德、理想、藝術等因素。中國畫是以傳統文化為基礎,以詩文浸染的繪畫藝術,體現的是幾千年的智慧積累,它的價值不必論證,但是欣賞它不僅需要文化更需要智慧。中國畫重傳神,故必刪除瑣碎而特寫其主題,這樣深刻的內涵豈是人人都能懂得和欣賞的?把“懂得欣賞”中國畫作為中國人的標配,豈不是強人所難。以我的觀點:只要愛國即可,只要認同我們的傳統文化即可。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小學五年級我開始學習國畫寫意,當時只覺得三筆五筆就可以畫出主題比素描作品要省事多了。儘管我的畫技並不能算好,但是我對國畫寫意的魅力還是感知一二的。我曾在一本雜誌中看到過關於寫意作品與油畫作品對比,畫的是江南水鄉的同一景緻。不可否認油畫重客觀,體現出了形而上的美;但是國畫更重神韻,寥寥數筆就有無窮的畫境產生,更妙的是這畫境中總能透出些不可言說的韻味。想來我這樣的寫意菜鳥若是臨摹這幅畫,耗時也不會超過一小時,頃刻間將現實景緻呈現於水墨之間,這種心靈與世界的對話,若沒有幾千年的智慧沉澱是無法實現的。

數千年的滄桑鉅變發展到今天,國畫藝術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覺得常畫常新,常見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的“中國味”。而要真正讀懂“中國味”需要文化底蘊作為基礎,國籍或血統是無先天優勢的。對於藝術的鑑賞必須源於對歷史的真實敬畏,對文化的深刻認知。


淺藝閒人


  這個問題是見仁見智的,中國人必須要懂得,或者不必懂得欣賞中國畫似乎都是個人意願問題。但,我想說,如果中國人不懂得欣賞中國畫,那他起碼對許多中華傳統文化以及傳統審美是無法理解並傳承的。

  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不懂欣賞中國畫的人,對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家文化的理解必定不透徹。

  中國畫的內涵也是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中就包涵了大量的儒家、道家文化的精髓。

  簡單舉幾個例子:

  中國畫寫意畫以水墨為主色,畫面通常有適度的留白,這就是符合我國“陰陽交感”的理論,只有畫面“陰陽”達到平衡,才會有讓人感覺舒適的美感。

  另外,傳統中國畫裡還常以“三”為單位,就是說在畫具體事物時,是三個為一組的。

  例如國畫裡的“點苔”很多時候就是“攢三點”、“攢三聚五點”。

  而畫竹葉也多數形成“個”字或“介”字。這些其實都是暗合了“三生萬物”的道家思想。

其次,不懂欣賞中國畫無法理解中國傳統的美學內涵。

  中國寫意畫裡講究的是神似。

  記得齊白石老先生說過:作畫妙在似與不似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也就是說,中國畫在乎的是畫的神韻。

  神韻這東西就真的很玄乎了,非常考究人的欣賞水平,不經歷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是很難體會的。

  一副畫,畫得再好,差那麼一絲神韻,也是不成功的。一幅畫,不論畫得多麼簡單,就是那一絲神韻,就美得無以復加。

  許多外國人不懂中國審美的神韻,把中國元素生搬硬套,反而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貽笑大方。

再次,作為中國人連中國畫都不懂欣賞,還指望他能懂得欣賞西洋畫嗎?

  要想懂得欣賞任何一種藝術,都要有其文化底蘊做基礎的。對它背後的文化完全不瞭解的情況下,你看的只是“熱鬧”,而不是“門道”。

  作為中國人,有一定的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根基,要理解中國畫的文化內涵與神韻,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如果連中國畫都欣賞不好,就期望自己能懂得去欣賞國外其他的藝術形式,我看也是痴心妄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