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從平步青雲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鏡因何失寵?

易水渡


  歷史上雍正帝最欣賞李衛、鄂爾泰、田文鏡三臣,曾對兩江總督尹繼善表示要其學此三人。尹繼善則回答說:“李衛,臣學其勇,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宜學處多,然臣亦不學其愎。”

  田文鏡在歷史上的形象是雷厲風行、為官刻薄。

  綜合來看,田文鏡在雍正年間確是平步青雲,後來也未有一落千丈之說。

  田文鏡起於監生,歷任州縣官二十餘年,直到康熙帝去世時田文鏡已經六十一歲,所任不過是州縣官、郎官。似乎已經官運如此。

  但雍正帝的即位改變了田文鏡官運。據說雍正帝還是皇子時因為一件事發現了田文鏡是個幹才,他登基後先是令田文鏡去山西負責賑災,又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雍正二年(1724年),田文鏡調任河南,雍正帝命其暫管河南巡撫,不久實授河南巡撫。又被授為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田文鏡本來屬於漢軍正藍旗,雍正帝命將其抬入正黃旗。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褒獎田文鏡為官公正廉明,特將其授為河南山東總督,此官職是為田文鏡專門設置,不為定例,足可見雍正帝對其寵愛。

  田為官雖先後受到直隸總督李紱、監察御史謝濟世等重量級的人物的參劾,但雍正皇帝力保他,並稱其為“模範疆吏”。

  田文鏡能平步青雲,獲得雍正帝信任,在於田文鏡完全符合雍正帝的用人標準:盡心竭力、勇於任事、不避嫌怨、厲行新政、清廉節儉。但田文鏡為報知遇之恩為政過於嚴苛,比如推行墾荒、攤丁入畝、追討積欠,為完成任務一味迎合上意,對下屬和百姓殘酷刻薄,多遭人非議。

  另外雍正喜聞祥瑞,田文鏡極為迎合。

  《永憲錄》稱:“河南總督田文鏡進瑞谷一莖十五穗”;“文鏡每年必以休嘉入告。是年又奏路不拾遺。”雍正五年,田文鏡奏報黃河水清。

  但到了晚期,雍正帝對年老衰退的田文鏡略有些不感冒。

  雍正九年,雍正皇帝上諭:“田文鏡近來年老多病,精神不及,為屬員欺誑……”。

  不久雍正帝又說:“近聞豫東兩省,吏治甚有不協……更宜懲貪獎善,糾謬繩愆……否則不亦有忝厥職,大負朕恩耶?”

  雍正十年十一月,年已七旬的田文鏡因病上疏請求退休,雍正帝批准,但退休不久後田文鏡就逝世。雍正帝命賜葬泰陵附近,諡號端肅,並命河南省城為其設立專祠,併入祀河南賢良祠。

  乾隆即位後,曾專門下旨談及田文鏡:“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以嚴厲相尚;而屬員又復承其意旨,剝削成風,豫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災不報,至於流離,蒙皇考嚴飭,遣官賑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

  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稱河南的民眾都怨恨田文鏡,不當將其供入河南賢良祠。乾隆帝下詔說:“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而他們三人素來不曾謀合。所以不能翻出前案。”將田文鏡撤出賢良祠的奏疏被退回。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田文鏡是一個深受雍正皇帝的賞識的青年才俊。實則田文鏡年齡比雍正帝大得多,比康熙帝也小不了多少。

  田以六旬晚年得到雍正帝的知遇之恩,迫切希望能為雍正帝辦事分憂,以報知遇之恩,乃至政策過於求快苛刻似也可理解。

  雍正皇帝有一句特別有名的硃批:“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這句硃批就是對田文鏡所書。


趙燕雲


田文鏡個人遭遇其實非常特殊,在康熙朝的時候默默無聞,到了雍正朝卻能夠飛黃騰達,雍正對其恩寵有加,被譽為公忠體國、實心用事的“模範督撫”,可是到乾隆朝有被指責為“苛責搜求”的“酷吏”,為舉朝所怨恨。

田文鏡能夠在雍正朝如魚得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田文鏡與雍正氣質相近,性情相投。當時的田文鏡對雍正帝無限忠誠,加上田文鏡秉性剛強,不畏人言,並且他有著數十年的基層行政經驗,對當時的官場弊端非常瞭解。這使得田文鏡在地方上盡心盡力的實施雍正帝改革的措施,並且相當有成效。

所以當時即使田文鏡在地方上遭到批評,雍正也是一味包容的,因為田文鏡和雍正是休慼相關的。田文鏡就是雍正皇帝樹立的模範督撫,是當時雍正希望臣子學習的對象。當然,雍正還通過各種方式來加強個人關係,除了加官進爵以外,還對田文鏡生活起居關懷有加,比如雍正七年田文鏡生病,雍正提醒田文鏡注意養病。甚至在第二年的時候,雍正考慮當地可能沒有名醫,於是專門從京城派名醫去為田文鏡治病。

不過乾隆皇帝繼位以後,改變了雍正“嚴猛為政”的治國方針,主張“寬嚴相濟”,實際上就是盡力恢復康熙那個時候寬鬆的傳統。因此,乾隆對雍正的很多舉措都進行了改變。比如對汪曾祺、年羹堯等案從輕改判,對效法田文鏡的王世俊處以重罰。這個時候作為雍正朝作為積極的田文鏡自然成了眾矢之的,很多大臣開始對他群起而攻之。比如河南巡撫說田文鏡在河南,百姓至今怨恨。乾隆本人也直接對田文鏡進行批評,“河南地方,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苛刻搜求,剝削成風”。這個時候田文鏡失寵就再正常不過了。


歷史是什麼


康熙二十二年,田文鏡出仕。在福建長樂縣任縣丞,後任山西寧鄉縣知縣。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易州知州。總的來說田文鏡在康熙手上是做了三四十年的州縣官,到康熙辭世,田文鏡已61歲。

田文鏡的平步青雲是從清世宗,雍正帝上位開始的,雍正元年,田文鏡奉派去華山至祭。揭發山西巡府瞞報災情,深受世宗信任,命田文鏡署理山西布政使,因他清理積壓的案牘。吏治為之一新。雍正二年,調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撫,專理河南諸州縣清查虧空賦稅的事務。對地方政要手段嚴厲,要求辦事迅速,如地方政要辦事不利,立馬懲處。雍正四年發生了李互參案。彈劾案結束後,田文鏡要請求實施了,攤丁入畝,仕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五年,田文鏡被授為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從漢軍正藍旗抬入漢軍正黃旗。雍正六年任河南山東總督。雍正七年加封太子太保,後兼任河北總督。雍正九年失寵。

田文鏡之所以能平步青雲是雍正剛剛上位,國庫空虛,雍正需要田文鏡這樣的清廉酷吏,清查追繳虧空的賦稅。而田文鏡請求實施的民政對國家有利。但田文鏡對自己管轄的地方行政要員非常苛刻,甚至把地方文官當勞力使,得罪了不少官員,加上田文鏡年老多病,精神不佳,對官員苛刻不到位,被屬員欺誑而失寵,只好上疏退休。


夏有涼風61


田文鏡(1662-1732),是雍正最倚重的大臣,是督撫中的戰鬥機,他和李衛、鄂爾泰被稱為雍正治國的三駕馬車。

田文鏡可謂雍正朝漢人中的佼佼者,官至兵部尚書,封為太子太保,稱得上是平步青雲、春風得意。

鮮為人知的是,田文鏡年輕時仕途並不順利,因為不是科班出身,田文鏡20多歲才當上七品芝麻官,由於政績平平,也沒有什麼靠山,就這樣平平淡淡當了20多年基層幹部。田文鏡自己都有點灰心,心說這輩子基本沒戲,就這樣要平庸地幹到退休了。

康熙五十五年,田文鏡不知道什麼時候燒了高香,突然時來運轉,被提拔為侍讀學士,去給皇帝當任課教師,從此田文鏡算是鴻運當頭,想不得勢都不行,因為雍正聽過自己講課,也算是自己的學生。雍正一上臺,一朝天子一朝臣,田文鏡就用了用武之地,而這時候,田文鏡已經是花甲老人了。

不過,田文鏡全身的能量還沒有發揮,年齡根本就不是問題,一點也不影響他大展宏圖。

能臣畢竟是能幹,在任何時候都能為皇上治理天下分憂解難,都能看出弊端、明察秋毫。雍正元年(1723年),田文鏡奉命去華山致祭的時候,發現了山西巡撫瞞報災情的事情,回去後就奏了一本,檢舉揭發。打小報告的人最得領導信任,田文鏡馬上被調到山西當官,田文鏡做了多年地方官,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在山西田文鏡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把那裡治理的井井有條,讓皇帝讚不絕口,當做百官的榜樣加以表彰。

1724年,也就是雍正二年,雍正派田文鏡到河南當一把手。河南歷來是老大難地方,因為黃河經常氾濫,河水不斷改道,基本農田被河水淹沒,百姓流離失所,啼飢號寒,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再加上官員腐敗對百姓巧取豪奪,河南是個鬼見愁的地方,在那裡當官是出力不討好,誰也不想去。但田文鏡充滿自信,專門啃硬骨頭。他到了河南以後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秉公執法、身體力行,很快就把河南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有口皆碑。

雍正對田文鏡大加讚許,幾乎每次做年終總結的時候都要表揚田文鏡,雍正深情地對百官說,你們總是抱怨這不好乾,那不好乾,你看人家田文鏡從來就沒有抱怨過,就沒有人家幹不成的事。如果大家都像田文鏡工作那麼認真,那麼有成效,何愁天下不治呢?

雍正帝曾告訴兩江總督尹繼善叫他以李衛、鄂爾泰和田文鏡三個人為榜樣,當一個好官。但雍正同時告訴尹繼善說,李衛雖然忠勇但粗枝大葉,田文鏡鞠躬盡瘁但過於刻薄,鄂爾泰睿智但比較專斷。人非聖賢,誰能十全十美。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田文鏡辦事太追求完美,破壞了官場生態,剛直有餘,圓滑不足。

也正因為如此,招來同僚的不滿,大家都對他這個官場規則的破壞者心懷不滿,看做眼中釘肉中刺。有不少地方官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他吹毛求疵,雞蛋裡挑他的骨頭。

但雍正看了奏本往往心不在焉,都是哈哈一笑,把彈劾田文鏡的奏摺扔到一邊。還把田文鏡喊到跟前看那些奏摺,對田文鏡說,他們看到愛卿在朕跟前得寵,想離間朕和愛卿的關係。哼,沒門兒。像愛卿這樣的大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要當成國寶來保護。

當田文鏡有時候覺得自己受委屈的時候,雍正就勸說他,只要朕信任你,別人說什麼都白搭,關於朕的流言蜚語朕也擋不住,何況愛卿?愛卿你大膽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頭。

有了皇上的鼓勵,田文鏡幹得越發起勁了。

人無完人,田文鏡是個能臣,但也是個自以為是的人,覺得普天之下所有的官吏都不如自己,對部下太過苛刻。田文鏡的這個毛病招致很多官員反感,包括那些跟田文鏡一樣的大清忠臣,其中李紱就是一個。

李紱跟田文鏡一樣為政清廉、愛民如子,也是治國安邦的能臣。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李紱被任為直隸總督。他在朝中聽說田文鏡在河南當一把手的時候,待大傢伙太苛刻,李紱就當面懟田文鏡"身任封疆,有意蹂踐讀書人",兩人因此而結怨。後來田文鏡和李紱相互彈劾,但田文鏡有皇上罩著屁事沒有,李紱則被罷官差點丟了性命。好在後來雍正發現冤枉了人家,給人家平反昭雪。

就在田文鏡李紱互相彈劾的時候,河南又發生水災,田文鏡心說沒多大的事,就沒有往上反映。可是沒有申報,朝廷就不能撥款救災,也不能開倉賑濟災民。誰知道洪災蔓延不可收拾,曠日持久,給河南人民帶來了很大災難。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飢寒交迫、民怨沸騰。

後來河南災民到北京討飯,雍正微服私訪給撞見了,才知道河南遭災,趕緊採取補救措施。即使這樣,也為時已晚,已經造成了嚴重後果。

經過這事雍正心裡也不舒服,對田文鏡也有意見,心說我對你這麼信任,你卻給我捅這麼大的婁子,不夠意思。但雍正看在田文鏡犬馬一生的份上並沒有處分田文鏡,不過較之前已經冷落了許多。

田文鏡也不是傻子,覺得這次闖大禍了,對不起老東家,羞愧難當就氣出毛病了。雍正看田文鏡老了,就准許他回家養病。田文鏡回家不久就去世了,終年72歲。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都是50來歲,田文鏡活那麼大歲數也是高壽了.


歷來現實


田文鏡是清朝雍正帝的重臣之一,他的能幹清廉的作風,深得雍正的特別欣賞,田文鏡清查追繳虧空的稅賦,使得雍正登基時空虛的國庫充盈起來。


田文鏡從康熙二三十年起開始參加工作,到康熙去世,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他一直紮根基層,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康熙王朝無私奉獻。


雍正繼位後,田文鏡迎來了仕途的春天,山西發生了嚴重的災荒,雍正指派年已六十多歲的田文鏡前去勘災,田文鏡在地方工作多年,工作經驗相當豐富,賑災、恢復生產對他來說那是輕車熟路,經過他的一番治理,山西的災情逐步緩解,得到了雍正的高度評價,此時正是用人之秋,田文鏡成為了雍正的重臣之一。 雍正任命田文鏡為河南山東總督,田文鏡積極配合雍正的改革,大力推行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清查稅賦空缺,整頓吏治等一系列重拳,這些都觸動了某些權貴的利益,但有了雍正的鼎力支持,田文鏡以鐵腕手段一一解決。


雍正似伯樂,發現了這匹老的千里馬;田文鏡為報知遇之恩,極力支持雍正的改革,他辦事雷厲風行,對雍正交辦的事情嚴格執行,一絲不苟,有時過於嚴苛、刻薄,對下屬執行不力,懶政憜政者或彈劾或下獄,久而久之官場之中怨聲載道,遭到過直隸總督李紱等人的參劾,但雍正都力排眾議,田文鏡就是雍正樹立的一面旗幟,朝廷官員學習的榜樣,處處加以保護。


田文鏡到了晚年,年老體弱,又有恃雍正的恩寵,對於山東河南的災情隱瞞謊報,本來要免除稅賦的,朝廷不知,結果照收無誤,致使災民苦不堪言,加上他的手下貪贓枉法,以致出現了賣兒賣女的事情,雍正深感痛心,嚴厲斥責,看到雍正對自己的態度,田文鏡深知自己氣數已盡,晚節不保,只好選擇辭官還鄉,而得以善終。


田文鏡確實是大器晚成,康熙朝時默默無聞,到了雍正朝時平步青雲,意氣風發,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田文鏡一味迎合、揣測雍正的意圖,為人處事不夠圓滑,而雍正最需要這樣的人,對他恩遇有加,關懷備至,只因田文鏡晚年犯下糊塗,因而失寵,他的仕途並沒有一落千丈,一直在重要崗位上工作著。


遺產君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對其中的田文鏡應該都還比較印象深刻吧。

在電視劇中,田文鏡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在協助還是皇子的雍正追討眾官員的戶部欠款時,不但把十貝勒允俄逼得到變賣家產還錢,還把康熙朝的重臣魏東亭給逼得上吊自殺!

當然,這個情節不過是影視劇中的杜撰而已,在雍正登基之前,田文鏡都還不過是個小官而已,哪有資格與貝勒、朝廷重臣們交手呢?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田文鏡和李衛的境遇基本差不多,但李衛卻比田文鏡要幸運太多。

因為,李衛在中年時就已經是成功晉升為封疆大吏,但田文鏡卻直到花甲之年才獲得重用。

在田文鏡21歲時,他以監生的身份被授予福建長樂縣縣丞,官階正八品。他這一干就是整整二十二年,直到43歲時,他才升遷為直隸易州知府,官階從四品。

等到康熙去世時,田文鏡也才做到內閣侍讀學士的職位,官階依舊是從四品。此時的田文鏡,已經61歲,相當於是半隻腳已經踏入棺材中,所以正常情況下,田文鏡這輩子,已經很難再有出頭之日。



但是,等到雍正繼位後,因為雍正立志要對官場舊弊進行改革,而田文鏡這種做事嚴苛、不會來事的官員,正好符合雍正的口味,所以雍正就特意將田文鏡從眾人之中提拔出來,作為自己改革的急先鋒。當時的李衛,也是這個時候被提拔出來充當改革的急先鋒。

在雍正二年時,田文鏡就被正式提拔為河南巡撫,官階從二品。當時的田文鏡,在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從一個小小的從四品小官,一躍成為封疆大吏,由此可見雍正對他的信任。

當然,田文鏡在河南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他率先在河南實行雍正的新政“攤丁入畝”,並大力追繳以前各州縣所虧空的賦稅,其手段雷厲風行,又不顧及任何情面,河南諸州縣官員只要有一點沒有辦成,他就立刻給予懲處,由此河南很多官員都遭到彈劾而落馬。

在這種嚴苛之下,河南的政績也是顯而易見的,田文靜因此被任命為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官階從一品。並且,雍正還親自寫下“忠誠體國、公正廉明”八個字褒獎他,還將其由漢軍正藍旗抬入正黃旗,田文鏡的事業由此達到巔峰。這一年,田文鏡66歲。



當時,田文鏡與李衛、鄂爾泰併成為改革三大將,他們是雍正帝最信任的三位大臣。雍正爺正是藉助他們三人的力量,使得大清朝煥然一新。

不過,田文鏡與李衛、鄂爾泰兩人相比,少了一些圓滑世故,他仗著雍正的恩寵,做事太過鐵血鐵腕,因此又被人稱之為酷吏。

這樣久而久之,官場上很多人都對其怨聲載道,因此大家便紛紛上書彈劾田文鏡,說他在改革中挾私報復,橫徵暴斂,總而言之,只顧完成自己的收稅任務,卻不顧百姓死活。

當這些彈劾的奏章不斷送到雍正面前時,雍正雖然全力袒護田文鏡,但內心也不免對他有所懷疑。這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情,終於讓雍正開始疏遠田文鏡。



這是在雍正八年時,河南發生大水災,百姓顆粒無收,很多百姓被餓死,原本雍正打算免去當地的賦稅,同時派人前去賑災,但田文靜為討好雍正,就說河南水災並不嚴重,自己能夠全權處理,百姓的賦稅也可以照收。

但後來,雍正卻聽說河南很多地方都出現賣兒女的現象,雍正因此非常生氣,直接在朝堂之上責罵田文鏡真是老糊塗。但此時的雍正還是選擇袒護田文鏡,他將這個責任歸咎於田文鏡被下屬矇蔽,將責任推給田文鏡的下屬,田文鏡只承擔用人不查的責任。

在這件事中,因為雍正的袒護,田文鏡雖然沒有受到牽連,但他的仕途顯然也已經走到頭,所以很快他便上疏請求退休,雍正也准許了他的請求。半年後,田文鏡因病去世,享年72歲。

對於這位改革急先鋒,雍正還是非常感恩他,所以在田文鏡死後,雍正便賜葬在自己的泰陵附近,諡號端肅。同時命河南省城為其設立賢良祠,世代供奉祭祀。但後來,在乾隆中期的時候,田文鏡的墳墓被當地守陵大臣給夷平。

並且在乾隆五年時,河南巡撫上表說河南的百姓都怨恨田文鏡,請求將田文鏡撤出河南賢良祠,但乾隆認為田文鏡,李衛,鄂爾泰都是先帝的重臣。雖然田文鏡不如李衛和鄂爾泰,但也不能因為他的晚節不保而對其否定,因此被乾隆給駁回,也算是保住了田文鏡的最後一份體面。


我是趙帥鍋


從平步青雲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鏡因何失寵?

田文鏡雍正上位後,平步青雲,做了不少實事。但是失寵,到底為何失寵、一落千丈,好像沒有。

田文鏡在清朝康熙年間的時候,確實不受重用,二十二歲出仕,一直是做一些縣丞、知縣、知州之類的,五十六歲,才升任內閣侍讀學士。如果田文鏡的人生到此為止,少不得一個官場失意、鬱鬱而終的評價。

但是,雖然一直當小官,但是田文鏡盡心盡力,一心為老百姓做實事。相當清貧,家無餘財,並且相當樂觀,一般人早就鬱鬱而終了。

而就在雍正即位後,田文鏡的人生髮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雍正即位時,田文鏡已經六十一歲了。人生六十古來稀,這樣的一個年齡,他還能做什麼呢?

可以說,雍正乾的幾件大事,都與田文鏡有關。

整頓吏治、清查虧空,田文鏡可以說想幹這件事,很久了。但是官職卑微,整頓誰、清查誰呢?

田文鏡只能夠保證自己為官清正廉潔,儘量為百姓做一些實事,能夠填補自己內心的深深的內疚。但是,有了雍正的支持就不一樣了,他多年的基層從政的經驗,都有了用處。

一個六十一歲的老頭,跟雍正混了幾年,六十六歲的時候,任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六十七歲的時候,任河南山東總督;六十八歲的時候,加太子太保;六十九歲的時候,兼北河總督;雍正十年,田文鏡七十二歲的時候,因病多次上疏請求退休,準,不久病逝,諡端肅。准許設立專祠後來又入賢良祠。

人在貧窮的時候,保持廉潔,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在手握大權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清貧,就很不容易了。田文鏡作為河南、山東、北河,三省總督,真正的封疆大吏,還能保持清貧,被雍正稱之為“模範疆吏”,當之無愧。

而,田文鏡在雍正朝一直平步青雲、深受重用,並沒有一落千丈,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也經不起一落千丈了。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既然你誠心誠意得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不知道是哪兒來的江湖傳聞,有感而發,今兒就聊聊田文鏡這個名聲掃地的酷吏。

雍正一朝是承上啟下的一朝,雍正帝的作用對清廷的後續發展也至關重要,康熙帝在位期間沒有解決的諸多問題。

在雍正帝這朝得到了相應的處理,從此杜絕了寬仁過甚所帶來的弊病種種,比如九子奪

嫡,比如朋黨橫行,比如吏制敗壞等等等等,甚至孝莊文皇后遺體的善後工作

也“甩”給了雍正帝。

至於所說的一落千丈,還算不上,雍正帝因為匿災和墾荒的事情確實對田文鏡不滿,雖

然田文鏡是按雍正帝的“喜好”來的,但是對於欺騙自己,甚至險釀大禍,雍正帝心裡

不會痛快,即便如此,對田文鏡也沒有什麼真正的實質性處罰,反倒是多有“包庇”之

詞。

比如:田文鏡河南沒受災,好好的哩。雍正帝:不不不,河南受災了,你只是被手下蒙

蔽。潛臺詞:你傻我傻?這事包的住麼?彈劾奏章跟下雪似的快把我埋了,都想把你活

活彈死,不要在既成事實上做文章,我這藉口多好。

孤臣系還是科甲系,雍正帝的抉擇雍正帝這個閒散王爺就是以孤臣出頭,他手下的寵臣

也都基本相似,比如田文鏡,他只知道雍正帝,別人的利益他是根本不在乎的,黨爭的

基礎是一個個勢力小團隊,結成這些團隊的初衷自然是利益。

大多如何發展起來的呢?同年就是個好藉口,呦~您哪年的呀,哦~您我同榜登科的呀,

二甲第多少名呀,嗨~不才,僅僅比您高上幾名,張口閉口都是年兄長·年兄短的,這就

是套關係,這種小團隊有的是,就看誰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名義,又用什麼利益來號召了,比如索相振臂一呼,他就死了呀,因為跟隨他的王公大臣和小團隊太多了,太遭忌憚了,更何況還挑撥人家父子抄傢伙。

電視劇裡只看一個演員上躥下跳的獨自折騰,其實背後王公大臣,勳戚貴族,利益團隊

成百上千。

雍正帝也是九子奪嫡的爛圈裡蹦出來的,他對這些是深惡痛絕的,甚至可以說對整個高

知團隊都缺乏基本信任,他要有效的將自己的新政執行下去,肯定是要靠孤臣的,那些

利益團隊幹不成事,事兒還沒幹,關係先託到位了,那還怎麼執行,尤其雍正帝所要幹

的沒有不得罪人的事,肯定是會伴隨著巨大阻力,如果處處卡殼,他這個皇帝也就只能

混吃等死了。

雍正帝的擔憂不是沒有理由的,事實證明,他對新政的實施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就以士

民一體當差為例:剛一執行下去,下面的特權階層就聚眾鬧事,還膽敢罷考,科甲官員

們(通過正規科舉得功名,得官職的“正經”的根紅苗正的官員)對這個情況是不管

的,反而沽名釣譽暗中表達了自己對士紳和生員的同情。


這些學政啊,道臺啊,布政使啊,都不管,頂多就是勸勸而已,大多暗中抵制新政,甚

至還有公開抵制新政,阻礙田文鏡辦事,科甲官員也是享受福利的過來人,當然也無法

接受,所以你看,如果讓科甲系來辦事是辦不下去的。田文鏡不怕得罪人,請示最高領

導以後,領頭人殺掉,張廷璐也因此倒黴,所以張廷玉才在田文鏡背後有事沒事捅三

刀。

但是沒辦法,領導喜歡呀,因為這更好的印證了雍正帝的擔心不是多餘的,科甲系從政

沒問題,但是對施行新政無能為力甚至是有負面作用的。所以你再看李衛,多相似,花

錢捐的五品員外郎,典型的沒文化,沒同年,而且還沒機會結黨,為啥?人家看不上

他,進士階層那是很孤傲的,類似李衛這種地主系的,誰也沒工夫搭理他,有錢你買前

門樓子去呀,離我遠點就成。


江水趣談


田文鏡失寵了嗎?沒有吧!

很多朋友可能都在網絡上看到過雍正在某個奏摺上的硃批:“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因為看起來情緒太過外露,太接地氣了,一開始我還以為是網友惡搞的,後來才知是真事。

那大家知道這是給誰的批覆嗎?就是給田文鏡。

終雍正一朝,對田文鏡都寵信有加,哪怕他對河南水災隱匿不報,雍正仍予包容,在大臣們彈劾田文鏡時偏幫於他。他最後一個職位是河南山東總督兼任北河總督,加封太子太保。年老生病,多次辭職之後雍正才很遺憾的準了。去世時72歲,諡號端肅,這是個美諡。

所以平步青雲是正確的,一落千丈卻不知從何說起了。田文鏡有失意的時候,卻一直簡在帝心,從未失寵。

為什麼雍正對他這麼賞識?因為三觀一致。

他們都不是浮誇的人,樸素踏實,奉行的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雍正是個實幹家,田文鏡也是;雍正用鐵腕手段治國,田文鏡用鐵腕手段治理地方;雍正在歷史上被認為是嚴苛之君,田文鏡算得上是酷吏;雍正是累死的,田文鏡也是。

田文鏡出仕很早,康熙二十二年時就以監生的身份被授為福建長樂縣縣丞,後任山西寧鄉縣知縣,芝麻官一當就是22年,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直隸易州知州,第二年內遷為吏部員外郎。

長期戰鬥在基層,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工作能力很強。而且公正廉明,為官二十多年沒有半分貪腐,家裡依然清貧(一生如此)。

這樣的官,很對雍正的胃口。所以一登基就立刻重用田文鏡,使他“平步青雲”,而田文鏡也能體察上意,不顧艱難險阻,全力支持雍正的改革方針並堅決執行,成為了雍正的心腹愛將,雍正都被他感動了,才會發誓絕不負他,也的確做到了。

田文鏡的功績主要有這麼幾項:

1、整頓吏治

主政河南之後,田文鏡即刻處理常年積壓的文件、檔案,清查多年留下來的弊端,使吏治為之一新。整個雍正朝,田文鏡治下的河南是治安最好的,基本上沒有盜賊。

2、清查虧空

各地官員在任上總是會有一些虧空,長期積壓下來不是一筆小數目。雍正派田文鏡去追查,田文鏡“追”得很徹底,勒令官員賠償,賠不出來的變賣家產也要賠,對離任的官員也不放過,很快就補足了虧空,使河南財政好轉。

3、提升官員的福利,減輕百姓的負擔

銀兩在使用過程中是會有損耗的,清廷所收田賦銀也有,損耗的數額由朝廷根本實際情況來定,稱為火耗,由老百姓來補足。為了掙外快,各地官員會私加火耗,多收的那一部分落入自己的腰包。

田文鏡上書雍正後制止了這種行為,各地不得私加火耗,只能按照朝廷所定數額收稅,火耗補足損耗之後,做為“養廉銀”,專門用於朝廷養廉。這樣一來官員不必去貪就提升了待遇,百姓的負擔也減輕了。

4、推行攤丁入地

攤丁入地又稱作攤丁入畝、地丁合一,是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也減少了官府任意加稅的可能。也是這一政策,讓中國人口爆炸式增長,奠定了中國人口大國的基礎。

因為觸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在推行初期受到了一些阻礙,田文鏡堅定不移地執行著,得到了雍正的讚許。

其實,瞭解了田文鏡的功績,也就明白為什麼會有他失寵的傳言。

他做的這些事兒本來就讓某些人不爽,做事的方式就更得罪人了!稱讚他的人有,罵他的人更多,天天在雍正面前告狀,雍正為了安撫這些人的情緒,也只能對田文鏡稍做懲處。

他太過鐵面無私,比如清查虧空的時候,硬是逼著官員變賣家產,最終虧空是補回來了,也引得朝中官員紛紛彈劾。

不只是對官員嚴格,對百姓也嚴格。比如讓百姓開闢荒田時,如果在期限內沒有完成,負責的小官要被罰,百姓也要被罰。所以哪怕為百姓做了許多事,也沒混上個田青天的稱號。

總之,田文鏡是清官能吏,但他太過一板一眼,凡事較真不留情面。剛直、嚴格、嚴於律己也嚴於待人,這樣的人,讓人敬而遠之,在朝中基本沒有朋友,是個孤臣。

他對自己的評價是:鞠躬盡瘁,愈加奮勉,雖任怨任過,刀具在前有所不避。

雍正也很夠意思,哪怕開始時有可能是把田文鏡當做馬前卒,也沒有用完就丟,後來一直維護著他。“一落千丈”之說,不可信。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前天去看了哪吒,電影拍攝的是真的不錯,特效什麼咱就不說了,但是三觀很正,尤其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一個人很難改變別人對你的偏見,然而並不能因此就墮落,哪吒一聲“我命由我不由天”,相信喊出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心中的真實想法。

中國人喜歡以有色眼鏡看人,喜歡貼標籤,喜歡查你的戶口,總之,看待一個人不是以這個人的表現,而是你的職業、學歷、籍貫等等因素來考察。

比如在我的家鄉以前就有一句老話,好女不嫁帶眼鏡男,我聽了老一輩人的說法,以及自己的理解,這句話應該是當時帶眼鏡的人比較少,一般都是從事教師、律師或者醫生這樣的職業,那個時期跟這樣的人打交道絕對不會有什麼好的體驗,或是詆譭,或是諷刺,這句話一點點就傳開了,總之,二十多年前,你要是戴個眼鏡,老百姓都認為你不像個好人。

當然,18線縣城也就是這個水準,畢竟戴眼鏡的少,現在的話倒是反轉過來了,我讀書的時候,別人都戴眼鏡,也不管是打遊戲還是看電視造成的,逢年過年拜年的時候,都說孩子讀書用功造成的,我就因為視力太好,一直被認為是不用功讀書的孩子,為了隨波逐流,不近視的我,也配了一副眼鏡。

囉嗦的有點多了,有感而發,總之在現代社會況且如此,在古代社會以標籤將人分為三六九等也就不足為奇了,古代當官最注重的一項標準,就是官員的科舉水平,“學而優則仕”,考中科舉,那就是人中龍鳳,考不中的話連個蟲都不是。

但是雍正執政期間,卻不單純以科舉成績作為評判官員的唯一標準。

雍正執政時期不長,卻凸顯出三大能臣,分別是李衛、田文鏡、鄂爾泰,三人都不是以科舉而進入官場,尤其李衛,還是捐納(花錢買的官)出身,這些人,如果是其他皇帝當政,估計想要脫穎而出,是想都不要想的。

但是雍正在用人方面,可以說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他的用人原則是:“重能輕賢、重才輕守”,“能”和“才”是最重要的標準。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田文鏡才有了出頭之日,田文鏡是以監生的身份入仕,開始的時候不過是一個縣丞,是入流官員中級別最小的,大概在九品左右,為官幾十年,先後擔任知縣,知州,吏部員外郎,大部分為官都是在基層熬過去的。

在古代,京官和地方官有著明顯的區分,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調換的,還是以科舉取士來說,一般殿試三甲的人,都留京做官當個翰林院編撰之類的官職,其他的進士才下放到地方為官,最後就是,很多京官壓根就不懂地方上的事物。

田文鏡將近三十年的地方為官經驗,自然是有著一定的優勢的,康熙去世的時候,田文鏡也已經六十一歲,雍正繼位之後,為了鞏固政權、推行改革,需要新提任一批操守廉潔、勇於任事、忠於職守的官吏來更新官僚隊伍,改變官場風氣。

雍正即位元年,山西發生災害,田文鏡受命到山西去查受災情況,雍正帝后命其署理山西布政使負責山西賑災事物,田文鏡三下五除二,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僅將山西賑災的工作完成的很好,也改善了山西的吏治,田文鏡因此成為雍正的心腹之臣,得以平步青雲,儘管已經六十多歲,還是以火箭的速度上升。

雍正二年就被調任河南巡撫之職,成為名副其實的地方大員,在田文鏡主政河南之時,採取雷厲風行的方式,對待官員一律以嚴格的手段來要求,致使田文鏡得罪了很多人。

雍正四年,廣西巡撫李紱被朝廷授予直隸總督,在從廣西到直隸的過程中,經過河南境內,責備田文鏡蹂躪讀書人的尊嚴,因此發生兩人的互參案,雍正對此事採取冷處理,但是當年御史再次彈劾田文鏡,羅列十大罪狀,雍正再次為田文鏡撐腰,甚至將這名御史發配充軍。

雍正在繼承皇位之前就辦過很多差事,甚至,想要辦大事必然會觸犯方方面面的利益,遭到輿論的指責,基於此,雍正曾經提出“察吏之道,當觀其實,政跡如何,而輿論則不盡足憑”。

彈劾田文鏡的人越多,越說明田文鏡辦實事,越說明這些人結黨營私,因為他知道田文鏡為了報效朝廷實在是得罪了太多的人,如果為自己辦事的人都不能護得周全,那還有誰給你認真辦事。

正因為有田文鏡這樣忠心耿耿的清官,雍正帝的攤丁入畝政策才得以在河南得以推行,為這項政策的全國推廣奠定了基礎,雍正六年,田文鏡被授予河南山東總督,主政兩省事務。

關於田文鏡的結局,史書上多記載是雍正卸磨殺驢,因此鬱鬱而終。

我倒是不這麼認為,雍正九年的時候,田文鏡已經69歲,時值山東河南境內發生水患,田文鏡不但沒有上報朝廷奏請中央撥款,還認為地方政府依然能夠完成當年的稅收,雍正得知情況後,並沒有責怪田文鏡,而是派中央官員到河南賑濟。

田文鏡身體不好,因病上疏請求致仕,剛開始雍正帝不許,讓他先養病,等病好之後仍然讓他到河南主政,雍正十年的時候,田文鏡再次因病上疏請求退休,不久之後病逝。

人們都認為雍正皇帝是一個刻薄的人(這也是標籤),所以幹出卸磨殺驢的勾當,將田文鏡用完之後,棄之不用,鬱鬱而終,實際上田文鏡已經活到70歲,在古代活的歲數並不小了。

在田文鏡死後,雍正將其葬在泰陵附近,諡號端肅,還入了河南賢良祠。

雍正皇帝的鐵面無私、刻薄寡恩,其實是對貪官汙吏;對待老百姓和清官,雍正並不是這樣的面孔,對於在雍正新政中賣過力,對國家有功勞且資歷夠深的老臣,如張廷玉和鄂爾泰,雍正特意在遺詔中給予他們配享太廟的尊榮,田文鏡和李衛應該是資歷不夠,但也很夠意思了。

只不過雍正帝的改革觸碰了太多人的利益,得罪的人太多,所以口碑並不太好,其實真正刻薄寡恩的是乾隆這樣的皇帝,儘管人們都以康乾盛世作為對乾隆的評價,其實不過是粉飾太平,與貪官汙吏同流合汙自然不會遭到當時士大夫的謾罵,可是乾隆給後人留下的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爛攤子呢?

看人不能只看他被打上的標籤,看看他的歷史比看標籤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