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未来的海战或者争夺海权,会是大炮巨舰占主流吗?

商业巨子周朝先


自太平洋战争以来,航空母舰搭配舰载机的超视距作战模式已经取代战列决战的巨舰大炮主义, 时至今日航母舰载机依然是海上决战、争夺制海权的主流力量;但是英阿马岛战争之后军事家们突然意识到目标巨大的航母在反舰巡航导弹的打击下抵抗力越来越有限,因此一般意义上认为马岛战争预示着精确制导武器将会是决定海战成败的主流和关键

巨舰大炮的破坏力曾经是主导海战的关键,各国为了抢先发现敌人并提前开火纷纷建造拥有高耸桅楼、超大口径舰炮的战列舰,日本的扶桑、长门、金刚等战列舰经过不断改装,纷纷出现高大的违章建筑和孔径460mm的舰炮。一些战列舰为了提高射程与观测距离,纷纷加装舰载预警雷达和火控设备,在雷达指引下对目标进行超视距的盲射力求提前命中目标,比如美国的衣阿华级、卡莱罗那级战列舰都是这种雷达火控设备的最早使用者。但是无论战列舰怎样的改装它的攻击力和攻击范围都无法与舰载机相提并论,在战后纷纷淘汰。

航母舰载机的超远程打击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宰海上食物链,但是随着远程巡航导弹技术的进步舰载机航程越来越无法与导弹射程相比,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的几架超军旗、天鹰攻击机,携带法国的飞鱼反舰巡航导弹在鹞式战机的拦截半径之外发射,就能有效摧毁英国舰队的主力舰,这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似乎舰载机的拦截、打击半径优势要被异军突起的导弹武器取代了。因此美国不得不取消了舰载无人攻击机XB-47项目,转而将其发展为无人加油机来进一步扩大舰载机的航程,但是不管怎么说巨舰大炮的时代已经十分遥远了,在未来也不可能死灰复燃。

更多精美图片请关注本号后续更新,


兵器世界


传统的大炮巨舰——战列舰早在七十多年前就被强大的新质战力——航空母舰踹下海战霸主的神坛,从1941牟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开始,航空母舰替代了战列舰海战霸主地位至今已经76年多,在未来海战争夺制海权的问题上那种传统战列舰无疑没戏了,但取代它的航母战斗群的霸主地位现在也不稳定,除迅猛发展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对它的威胁之外,最新概念的电磁炮,会让搭载了它的大型主战舰艇一路横冲直接直接杀进射程内干掉船母。

电磁炮改写未来海战规则

电磁炮在初级研发阶段的射程就已达到600公里,这已超过现役所有反舰导弹的射程;而其弹丸初速则已达6一7马赫,这也大大超过了现役所有反舰导弹的速度;关键是它以这种性能去防空反导,也让对它的搭载平台发动攻击的现役所有火力无法突破它的防御。它的这三项性能将使其搭载平台就当代技术条件下在未来海战中,攻,无往不利,防,坚不可摧!

就当代舰载战机的技术性能而言,还没有任何一款可以做到在电磁炮防御火力之外,能够对其平台发动有效攻击的机型,而舰载反舰火力没有超过电磁炮射程之外的打击能力。即使搭载电磁炮舰船冲进对方攻击/防御阵内,对方的攻击/防御火力平台也早在此之前被电磁炮干掉了。可以说对手的航母战斗群对这种攻击新模式无能为力,只有两条路——①跑!②降。

关于电磁炮的许多其它优势在此前大家已有大量讨论,已经众所周知,这里就不在赘述。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耗电量巨大,对搭载平台的要求就不是带多少弹而变成了带多少电的问题了。这就对未来海战的主战舰艇提出了新要求,①是要排水量足够大,用以搭载更大的电容器材;②是要尽可能实现核动力,以满足电磁炮巨大的耗电量,支撑舰艇的持续高强度战力。因此在未来海战和制海权问题上,数量众多的大炮是用不上了,最多一主一副两炮足矣。但万吨以上至二万吨左右的巨舰还是必须的(当然这也比当年动辄五六万吨的战列舰小多了)。

虽然如此,航母的作用还是无法被完全取代,它在未来由海向陆的攻势作战中,其载战机在对敌方复杂地形的榴弹炮式的打击方式,仍然是取胜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而电磁炮那种加浓炮的直线攻击模式,在那种复杂地形的攻击中就无法发挥作用了。所以未来海战及制海权争夺中的作战舰队编成,因有岛陆地形因素及开扩海面因素的双重要求,就必须以驱逐舰艇为主攻,航母舰载战机为辅助的编成模式来实现作战目标。

这就是个人认为的,未来海战和争夺制海权作战中的舰队编成模式,战列舰那种巨舰大炮没用了,航母也将变成辅助进攻装备,真正的主力将是排水量两万吨左右的大型驱逐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