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刘秀可以复兴汉室,刘备为什么不行?

山有彡木兮


1、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称帝,它发布了一系列新政,遭到上至贵族地主,下至黎民百姓的强烈反对,国家大乱,各地纷纷起义。

刘秀是刘邦第九代孙子,跟着叔叔长大,叔叔是个小官。他的哥哥刘縯等几个人,组成“春陵军”起义。随后,本想做良民的刘秀也和哥哥一起加入到了当时最大的起义队伍绿林军。

刘縯很有能力,但起义军里面的一些将领怕刘縯坐了皇帝危害到个人的利益,就拥立同样是皇室子孙的刘玄做了皇帝。

王莽的军队与刘秀兄弟率领的军队相遇,面对强大的对手,刘秀冷静分析形势,最终打败了王莽。

刘縯和刘秀兄弟威名渐起,刘玄听信谗言借机杀死刘縯。刘秀悲痛万分,但表面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毫无怨言。他逃了过一劫。

刘玄派刘秀去往河北,到任后他努力治理管辖地区。有了根据地,他就招兵买马,很快把周围的起义军收付。接着把河南一带的起义队伍也收复了。他看见时机成熟,就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称帝。

刘秀二十八岁随哥哥起义,三十一岁称帝。称帝后,国家还是一片混乱,他励精图治,终于治理的天下太平。刘秀六十三岁死亡,在位三十二年。

2、刘备从小家庭贫寒,以卖草鞋为生,后来招兵买马拉起了一支队伍,这就是传为佳话的“桃园三结义”,后被朝廷封为安喜县尉,他嫌官小,就去投靠军阀公孙瓒。

此时,军阀势力最大的就是曹操和袁绍,袁绍打败了公孙瓒,最终曹操打败袁绍,曹操有利的条件是,他可以假借朝廷之名发号施令。

曹操乃一代枭雄,为人狡诈善计谋。

汉献帝的皇后是曹操的女儿,所以曹操在朝廷上的地位无人能比,后来曹操死后,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给他。

刘备没有一支嫡系队伍,没有根据地,四处流落。四十七岁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后来借东吴的荆州之地,才算有了一个落脚处。他经过苦心经营,在五十岁时成为蜀国皇帝。偏居一隅的三国之一小地方。

他俩复兴汉室的时代背景不同,个人机遇也不同,两人的区别是:

一、刘秀二十八岁就有了一支队伍,年纪轻轻就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二、河北是他的根据地。

三、他三十一岁称帝,六十三岁死亡,有足够的时间去经营一个国家。

刘备就不同了:

一、他没有根据地;四十七岁才遇到诸葛亮,后来借东吴荆州,还时常和东吴为了荆州发生摩擦。

二、前期始终没有一支固定的作战队伍;

三、六十岁称帝,六十二岁死亡。时间太短

刘备没有时间去复兴汉室,反倒是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奋斗终生无果而遗憾,死不瞑目。


莫天聋


复兴一个王朝,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基本上是要“天时、地利、人和”三样齐全,那为什么刘秀可以复兴汉室,而刘备却是不行呢,那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

一、两人的在汉室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产生了一些很必要的悬殊。

刘秀是刘邦的第九世孙,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皇室血脉,虽然是又“推恩令”的缘故导致成为平民,但也是皇室直系后代。反观刘备,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虽然祖上有皇室,但是经历了那么多年,这一些血脉早就忽略不计,又有说刘备是皇叔,这只是杜撰,我们可以看看,刘备的血脉相差这么多代,何来的皇叔之说。

搞清楚了这些血脉,现在就可以说下正题了。刘秀正统皇室血脉,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的号召力比之刘备更加强大,汉室的贵族也更加容易拉拢。就像别人需要我们帮忙的时候,你是会帮你的你亲爷爷的孙子,还是会帮你大爷爷的孙子一样,我们肯定是选择离自己比较亲的人。那刘秀和刘备也是一样,汉室贵族也会对较亲的人帮助更大。这就造成了支持力度上的差别。

二、历史背景不一样,同是乱世,那就看谁更乱,还有支持者的看法。

历史背景上,刘秀是为了推翻王莽政权,此时的政权已经是被夺了,再加上王莽的“不靠谱”政策,损害了贵族利益,老百姓的利益,起义的时候才会一呼百应,而且纵观历史可知王莽的政策是不可能成功的,必然会灭亡,刘秀只是加快了这个灭亡速度而已。

另外,这时的汉室贵族,还是有很大的权力的,也有很强的实力去支持一个后代复兴汉室。刘备那时候已经是汉室穷途末路的时候了,汉室凋零,要钱没钱,要权基本也是没了,曹操还干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呢,可想那时的汉室哪有说明本事去支持你。

再加上刘备的时候,曹操,袁绍,董卓等,在他起义之前就给汉室搞得一团糟,而且都不是省油的灯,这让一个卖草鞋的刘备如何去对抗,他只能从基层一步步做,这就比别人少了一大截路,况且还没啥有利的支持,复兴汉室可以说很难。

三、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比之西汉末年的刘秀,刘秀确是只有很少竞争力,基本上是没有。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让后刘秀起义,众人奉他为主,可以说局势是一边倒,都在刘秀这一块,也没啥竞争力,没有谁是想跟他去抢汉室,这就造成了一个领头羊,尽情发挥就可以了,然后又是顺利推翻王莽政权,复兴汉室。



而东汉末年呢,王室凋零,各路群雄争霸,都想分的一杯羹,或者独占整个天下,这时候刘备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大。三足鼎立的时候,魏蜀吴三国,都不是省油的灯,都是收尽人才,再加上没有一方妥协,你想占领我这一块,那就打仗,谁都不让谁,即使再有才华也很难去突破这一层关系。而后刘备去世,三国局面到了后期,更是有个不成器的儿子,这时候蜀国跟刘备一块的名将大臣都是死的死,隐的隐,还有反的,更是没得希望去一统三国了,最后只落得阜蚌相争,渔翁得利。



众多因素的原因导致刘备复兴的难度比刘秀大很多,而且东汉末年就像是残烛的老人,没了朝气,再怎么去努力也很难去改变这些局面了,况且还有人在一边尽情的阻挠,更是难上加难。


老黑说说事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为什么王思聪可以赚几个亿,我们创业却这么难呢?

不要觉得我夸张,你只要对比一样刘秀与刘备的出身就知道了,

他们俩除了都姓刘,没什么一样的地方了,

刘秀家族在南郡那是绝对的豪门,别看他爸和他叔叔都只是县令,

刘秀的舅舅叫樊宏,家里良田三百顷,还有数之不尽的山林、湖泊,外公樊重临死前免去乡里外债数百万钱,在南郡的威望有多高,可想而知,

刘秀的父亲能娶樊重的女儿,你说他们家什么情况?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聚光武姊元”。 《后汉书. 李王邓来列传》

刘秀的姐夫邓晨,世吏二千石,世代都是省部级高官(郡守、九卿),

再看刘秀要娶的女人阴丽华,

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馀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 《后汉书. 樊宏阴识列传》

阴家比刘秀家加他舅舅家还富,阴丽华绝对是白富美,

刘秀造反时,宗室有哥哥刘縯,叔父刘良、刘歙, 族兄刘祉、刘终、刘赐、刘顺、刘嘉支持;联姻有邓晨、阴识帮忙;豪门大族有李通、来歙、寇恂投奔。

再看刘备,寒碜得不行了,不仅自己不行,跟着他混的也不行,最多糜竺糜芳算得上富商,豪门更别谈了,

刘备看上赵云,赵云说他哥死了,要回去,看上田豫,田豫说他妈老了,要回去,陈群陈登都不跟他混,宁愿跟着吕布,后来跟曹操,他的发小牵招也不愿意跟他混,太没前途了。

你说,刘备有什么可以跟刘秀比的?


南朝居士


刘备与刘秀处时局不一样。 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孺子婴被王莽毒死,王莽篡汉朝政权建立新朝,搞新政打击土地兼并,废除奴隶买卖,改革币制,这系列改革并不成功,反而激起大地主豪强们的反抗,他们认为王莽法统不正,是乱臣贼子,纷纷起兵反抗,打着旗帜就是以恢复汉室,王莽被打到,各方到处寻找刘氏宗亲来做皇帝,其中就有更始帝刘玄,后来刘秀作为汉室宗亲,依靠自己个人政治能力,挤掉刘玄走上皇位。



反观刘备当时,东汉末年时局,和西汉末年完全不同,东汉明帝,章帝之后几乎都是儿皇帝,权利掌握在外戚和宦官手里,皇帝几乎就是傀儡,由于光武帝权利来源于大地主,大豪强手里,这些地主逐渐成了士族阶层,在地方权利巨大,佣兵自重,中央逐渐失去对地方管辖。
刘备虽然打出恢复汉室的旗号,在全国并没有得到广泛响应,在北方曹操反倒是得到北方士族地主们支持,刘备之前无立锥之地,只能依靠荆州刘表,在法正的帮助下刘备进入益州,仍然依靠荆州系士族阶级,打击益州士族,益州士族阶层对刘备有怨气,这一点从刘备死后,刘禅很快倒台也能看出。

再看刘备控制四川,云南贵州三个地方,除了四川天府之国,能够提供钱粮,云南,贵州都是烟樟之地偏远,少数民族复杂,无法提供兵源和粮响和曹操控制河北等北方地区更无可比性,曹操早在许昌等地屯粮,兵精粮多。 刘备说自己是汉室宗亲,法统正统,但是并不被当时各路诸侯认可,所以在晋朝初年陈寿在编写《三国志》,为刘备写的《先主传》 而尊曹操为正统写《魏武帝纪》 ,陈寿可是蜀汉人。


浮云君说历史


诚邀。在我国,刘秀是东汉帝国的建立者,他出身豪强,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各地纷纷反抗,刘秀和自己兄长亦起兵,最终一统天下,中兴汉室;而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出身贫困的刘备,没有刘秀那种才略,最终只能三分天下,偏安一隅。

为什么刘秀可以一统天下,而刘备却不能呢?

首先,刘秀有大义名分,这是成事的首要条件,刘备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刘秀是汉景帝九世孙,这是货真价实的汉室宗室,在宗谱上写的明明白白。刘秀的名分是真正存在的,反之,刘备虽然被称为“皇叔”,事实上他并没有那样的关系,那是小说杜撰的,相比而言,这点堪比硬伤。



其次,刘备实力和势力均不如刘秀;

刘秀与其兄长反抗王莽时,已经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武装部队,这是真正听命于自己的实力,刘秀出巡河北时,收伏了几支农名起义军,实力更是强大;而刘备本身而言,刚开始是一穷二白,到处投奔他人,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这也是他弱于刘秀的根本原因。

再次,刘秀发展占据的地方是河北和南阳,而刘备是荆州和益州,地理位置差异导致结局不同;



刘秀起于南阳,最后发展却占据河北,河北之地民风彪悍,这里是个极好的募兵地,而且河北北临燕山,东有大海,向南又靠近中原,离自己的大本营南阳也很近,这个位置对于四处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刘备虽然占据荆州和益州,但是此时的荆州已然破败,不复当年的繁荣,荆州是蜀吴两国矛盾的节点,双方早晚会因此翻脸,最终荆州被东吴所夺,夷陵大战导致蜀国大败,此后无力东顾,只能偏安一隅。

最后,刘秀手下文臣猛将极多,而刘备方相对则少一点,人才优势高低立判;

刘秀起事以来,以其人格魅力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归附,能独当一面的极多,这些人为了刘秀的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刘备则差一点,刘备刚开始只有关张二将,后来慢慢吸收了不少人,可是能独当一面的并不多,这就使得成功的概率降低。

总而言之:刘备虽称人杰,但是相对刘秀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仅仅是实力,名望,地域位置,谋臣武将等方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备遇到了两个对手,同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和孙权。


源稚生


刘备为什么不能复兴汉世,因为汉朝“气数已尽”。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说评书的套话,但确实真话。东汉的倾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得从黄巾起义开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个甲子,说的是公元184年,汉灵帝光和七年。一个月内,起义在全国七州二十八郡爆发。这一年到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整整37年。

东汉,用了整整37年,把自己最后的威信一点点磨灭殆尽。

黄巾起义席卷天下,皇帝和朝廷不能压制,不得已放权四方,造成群雄并起。董卓废少帝,挟持百官,东汉的威望降低到谷底。这一年是公元189年。

董卓死后诸侯争霸,汉皇室无人问津,皇帝本人都不能裹腹。大汉天子都混到这个地步,说明这个朝廷已经人心失尽,没有什么感召力了。曹操迎奉天子,是汉朝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以曹操的能力,如果他一心复兴汉室,汉朝还有活下来的机会。但是曹操心怀异志,他只是把天子当他的橡皮图章使用,结果曹操的威望越来越高,汉朝的威望却越来越低。

经过二十多年的准备,曹操的儿子曹丕终于取代汉朝。

刘备,作为黄巾起义以后崛起的诸侯之一,他如何能复兴一个这样的汉室?不要说他的能力远远不如曹操,关键是他的正统性也远远不如曹操。如果有想拥护汉室的人,比如荀彧,去支持曹操的可能性都远大于去支持刘备的可能性。等到刘备称帝,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什么了。

所以刘备不能从汉朝的余荫中得到太多的帮助了。

刘秀不一样。因为王莽是篡位,他对于汉朝的威望没有毁灭性的打击。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不约而同的都打出复兴汉室的旗号,赤眉有刘盆子,绿林有刘玄。谁家打了汉朝的旗号,就有一大群支持者追随,谁要想成大事,就非打汉朝的旗号不可。这就证明了汉朝气数未尽,人心思汉。只要推翻了王莽,无论哪一路义军得天下,都是汉室复兴。

刘秀投身到这个洪流当中,在推翻王莽的过程中,他哥哥刘演和他建立起自己的队伍,树立了自己的威望。最后在一大群打着复兴汉室旗号的义军中,终于脱颖而出。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刘备和刘秀两人同为刘氏皇族后人,也都身处乱世,但是二人在“非我刘姓者,时人而诛之”这种舆论中,都有过复兴的优势,但是最终结果是刘秀开创了东汉的新局面,而刘备在三国鼎立中始终是没有足够的站稳脚跟,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二人的实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家庭还是自身。

刘备是中山王的后代,以皇叔自称,这在古代重视正统观念的群众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但是他在指挥的多次战争中,少胜多败,以至于颠沛流离,有皇叔的身份,却没有皇族子弟该有的实力。且虽然是皇族后裔,却沦落到卖草鞋,也就是说他的原生家庭在事业上是给不了他多少帮助的。而刘秀就不同了,刘秀家室显赫,史载:“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刘秀)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姓。”刘秀本人在当地就是望族,所以无论是是和郭圣通还是和阴丽华联姻,刘秀都是很有自信,一句“娶妻当娶阴丽华”看似是一种仰慕,其实更是一种门当户对的自信。而就实力来说,刘秀也是很有军事才能的,昆阳大捷中立下首功的他就是一个证明。

皇叔刘备卖草鞋

其次,二人的自控力也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刘备第三次摆放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曾经就孙权与曹操二人的不同及其应对策略对刘备进行了建议:“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在之后诸葛亮追随刘备的过程中,刘备集团始终是遵循着这个计划的,但是唯独在关、张二兄弟接连死后,坚持夷陵之战。而此时的诸葛亮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进行规劝。因为他知道刘备刺对关、张二兄弟的感情,需要一个释放的窗口。带着对兄弟报仇的心态,不顾自身实力,在夷陵之战中的刘备最终只能败下阵来,白帝城托孤,其实从这点来看,也可以说明刘备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而刘秀呢,在面对自己哥哥被人杀害的事实,能够将内心的情感隐藏,来等待合适的时机,韬光养晦、忍辱负重。这一点是作为帝王很重要的一个品格特点。

颠沛流离的刘备集团

再次,二人所依靠的背后实力也是有巨大悬殊的。刘秀自身再加上与阴丽华和郭圣通的联姻,得到了很多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才能一路稳扎稳打,直到登基为帝。而刘备呢,他的手下将领更多的是武将,文臣也就诸葛亮出众,这些人更多的是草根阶层,没有很强的家族实力。所以在三国中,即使刘备最终成为皇帝,但是于曹魏和孙权两个世家相比,依旧非常弱小,刘备的弱是先天的不足再加上后来的人才断层,没有可以一直持续使用的后备力量。

影视剧中的刘备形象

总而言之,刘备成就不了刘秀那样的事业,有原生家庭的原因,也有因为原生家庭而带来的后天乏力的原因。

参考文献

王国民:《传统文化与刘备形象的演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付开镜,闫永锋:《刘备的出身与用人——兼对曹操、孙氏兄弟的出身与用人进行比较》,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于逢春:《论刘备的“仁”与“泪”》,《长春大学学报》,2001年第12期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马巧玲


季我努学社


条件完全不同。

西汉是被王莽欺骗夺取的,事实上,当时百姓特别是关中百姓还是很留念西汉的,尤其王莽所谓改革失败之后。

其次,西汉世家初步成形,完全没有东汉时期的能量与势力。

最后,刘秀也是皇族,更是有财有势的南阳地区土豪,结交的都是上层社会。


四川達州


刘邦为了得到天下啥都可以牺牲。但是刘备呢?。格局太小了。注定他最多只能当几年皇帝。要统一天下。凭刘备的格局实在不行。如果能拉拢孙权小小荆州算什么?得到天下了。你还会需要小小荆州吗?如若给了孙权。孙权全力帮助你一起打曹操。那样不是很好的结局吗?为啥宁愿守着一亩三分地也不要天下?。


悠哉de雪


先说刘备为什么不行?

第一,本身学习缺陷,见识不足。年轻时跟着卢值学习,出身不好,学无所成,只能做点小买卖。这时候,刘备27岁,黄巾起义席卷全国,刘备结识了关羽,张飞。虽然能认识到爱民的重要性,知道为官之道。却缺乏战略眼光。

第二,出身问题。汉代重出身,袁绍袁术之所以强大,正在于出身好。平黄巾未有封赏。

第三,时运不济。强敌环绕,50岁前如丧家之犬,漂泊半生。

第四,智谋之士不能用。徐庶,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离开的早,庞统和法正死的早,担子压在了诸葛亮身上。刘备虽能识人,奈何在挖掘人才上实在拿不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