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贾岛为何被称为“诗奴”?

徐小仙说历史


苦吟诗人贾岛,被称为诗奴,既是因为性格,更主要的是他作诗的风格,被诗句所“奴役”。

贾岛,因为出生贫寒的原因,生活常处于困顿,养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一生不爱与人打交道,所交都是尘外之人,唯独喜欢吟诗作对,且肯下狠工夫。

“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不论是吃饭,走路,坐着,躺着,他都忘不了吟咏作诗。毫不夸张,是一个超级大学霸,我怀疑上厕所,他都在思考诗词,虽然我也经常上厕所去思考问题,也许这个时候会专注些。贾岛为作诗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成了我国苦吟诗人的代表,也被封为诗奴。

为了写诗,绞尽脑汁,绝对不不止他一个人,但是却把这个当一生的事业,且无时无刻不在做的,恐怕就只有他了。来看看他的执着。

在《送无可上人》有这样一句话“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贾岛备注说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了两句话,花三年时间,就是为了找到好的对仗,这人不是诗奴,就是诗痴。

也许用痴情,更合适。他是真的爱好诗词,也把诗词当做追求去践行。他自己也说,“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并且他的诗词多泪恨苦愁辛等字眼。

关于贾岛最有名的当然还属“推敲”的典故,现在也被用来形容写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的过程。

不过,我个人不太建议当代人去效仿,作诗本身出于乐趣,主要在于意境表达,如果强扭文字,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失去文学的意义,在此并不是批判贾岛的苦吟,而是我们与他的信念不同。他是一直在坚守,并乐于其中的“苦”。事实上,他的苦带来了文学的“乐”,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个人观点,欢迎批评。


每天读宋词


苦吟不辍的“诗奴”贾岛

在唐代诗坛,贾岛和孟郊齐名,被后人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的生活和仕途均极不如意,在诗歌创作上却苦心孤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孟郊被人称为“诗囚”,贾岛被人称为“诗奴”。

贾岛,字阆仙,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他出身寒微,早年事迹已不可考。据说他30岁前曾多次应举,但在科举考场上,他甚至还不如孟郊,多次应试都是名落孙山。在一次考试中,他因轻蔑考官挠扰贡院而遭到驱逐,而且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他的诗作《赠翰林》里有“应怜独向名场苦”的句子,可见他在文场苦苦挣扎的情形。

屡试不第,又无以为生,贾岛只好出家当了和尚。他法名无本,居住在长安的青龙寺里。

长期的贫困失意,枯寂的禅房生活,原本就孤僻冷漠的贾岛变得内向而又狂放。他把一切世事都抛在脑后,全身心地投入了他的诗歌世界中。他常常为构思诗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所以被后人看作苦吟诗人的代表。

因为吟诗,他两次冲撞了地方长官。

《太平广记》记载:“(贾岛)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街。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求联句不可得,因搪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

贾岛痴迷于诗,不论是行走坐卧还是吃饭,总忘不了吟诗。曾经有一次,他骑着驴打着伞,走在长安街道上。当时秋风劲急,黄叶满地,贾岛突然来了灵感,吟出一句诗来:“落叶满长安。”苦苦思索与之对应的另一句诗,竟然忘记了回避,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轿子和仪仗队,被抓起来关了一个晚上。

这句让他被关了一晚上的“落叶满长安”是贾岛的名句,诗的题目是《忆江上吴处士》,全诗如下: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中“秋风”、“落叶”两句描写秋景,自然而又工整,气势苍凉,是历代传诵的名句。

另一次的冲撞就幸运多了。《刘公嘉话》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有一天,贾岛去长安郊外拜访朋友李凝,他沿着山路走了很久,夜深人静时,才来到李凝的门前。不巧的是,李凝不在家。皎洁的月光下,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贾岛就写下一首《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返回长安。一路上,他还在想着昨夜的那首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似乎不够妥帖,也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这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过来了,贾岛双手比比划划,根本没有发觉已经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他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的诗句念给韩愈听。韩愈也来了兴致,思索一会儿,说:“还是敲字好些。”贾岛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这就是“推敲”这一典故的来历。

在韩愈等友人的劝说下,贾岛还俗了,再次参加科举,但依然是累举不第。直到垂暮之年,贾岛才作了长江县主簿这样一个小官,所以后人称他为“贾长江”。开成五年(840年),贾岛升职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843年),他病死在普州任所。

贾岛一生蹉跎,就把精神寄托在诗歌创作中,诗歌成了他最高的、唯一的追求。《唐才子传》说,贾岛“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别人祭祖拜神,他却在供奉自己的诗稿。

贾岛写诗,在字句上狠下工夫,极其刻苦认真。他在《送无可上人》诗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推敲诗句,炼字炼句,就是他的日常生活,无怪乎人们称他为“诗奴”了。

贾岛以五言律诗见长,喜欢描写荒凉枯寂的情境,颇多寒苦之辞。但这首《剑客》却直抒胸臆,别具一格: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他以剑客的口吻,托物言志,抒写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这或许是他思想之中的另一个侧面吧,他也有远大理想,也有豪情壮志,但残酷的现实,使我们只能看到他悲苦的一面。


万卷纵横眼欲枯


唐朝的贾岛,之所以被称为“诗奴“。你看看我写的他的故事就明白了(这是从我发表的微信公众号“悦读悦诗“中一篇文章中摘出的一段儿,权当回答了这个问题吧。如有兴趣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阅读更多的文章。谢谢!)

中唐时期长安城,街上繁华依旧。一日早上,韩愈市长公务出行,高头大马,彩旗飘扬,鸣锣开道,好不威风。仪仗队和巡逻兵个个精神抖擞,人们纷纷躲避到街道两边,让出道路。

这时,只见一位骑着毛驴的僧人,边走边手舞足蹈,口里还念念有词,如入无人之境,根本没有注意到市长的车队正在通过。他骑的瘦毛驴被这阵势惊吓得叫了起来,在街上狂奔乱突,把韩愈市长的仪仗队冲散了。

巡逻兵恼羞成怒,以为是刺客,迅速把这头骑毛驴和僧人僧人控制起来,带到了韩市长的面前。韩市长问清情况后,哈哈大笑,邀请僧人和他并肩前行,并到韩市长家里吃了饭、喝了酒。弄的巡逻兵莫名奇妙,莫非韩市长遇到了同父异母的弟弟?

这位僧人不是韩市长的亲戚,而是多年高考不中、考场上的捣蛋鬼、苦吟诗人贾岛。

贾岛(779--843年),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他30岁之前曾数次参加高考,都没有考中,便愤愤不平。他认为所以考生皆不如自己,在考场上出言不逊,轻蔑考官,考场捣乱,被轰出考场,记入了黑名单,称他为考场“恶棍”。失意之余,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

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内向的性格。他淡于名利,我行我素,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贾岛自己总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原来,昨天无事,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朋友李凝。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到晚上才摸到李凝的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

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想想,明天再来吧。便写了《题李凝幽居》,记录此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早上,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他想起昨夜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韩愈听话对贾岛说:“我看还是‘敲’字好!”。

一锤定音,成就文坛一段佳话。从此,开始了韩愈和贾岛的一生友谊。

其实,贾岛骑着瘦驴,在长安城大街上冲撞领导,这不是第一次。上一次是秋天,贾岛骑着毛驴,边走边琢磨“落叶满长安”的诗句,冲撞了长安市长刘,栖楚,被刘市长抓起来,拘留了一夜才放出来。

还有一次,贾岛冲撞的,可不是市长,那可是皇帝。有一天,唐宣宗来到贾岛所在的寺院里,听到楼上有人吟诵诗。皇帝便上楼来,想到书案上取诗来看。贾岛瞄了对方一眼,夺过诗稿说“你懂诗吗?不懂,就不要乱看!”

一会儿,寺院方丈回来,慌忙接驾。贾岛知道自己蔑视皇上,吓得屁滚尿流,磕头求饶。最后,皇上免罪,并任命他为随州长江主薄,所以贾岛的诗集称为《长江集》。

韩愈(768-824)是谁呀?这位河南老乡虽然出身贫寒,命运不济,父母早亡,由兄嫂养大。但学习刻苦,锐意进取,7岁能吟诗书,日背千言,13岁能诗赋,可谓“神童”,24岁中进士。后来,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提倡求真务实、言之有物的文风,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曾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监察御史、大学校长等职务,还兼任京城的市长,可谓声名显赫。

这样的大人物,能不嫌弃贾岛的“恶名”,并和他成为朋友,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贾岛也因傍上韩愈的大名而名垂千古了。

(2018/12/16)










悦读悦诗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王维为"诗佛",李贺为"诗鬼",贾岛则被称为"诗奴",这主要与其诗的"苦寒"风格有关。

所谓"诗奴",字面意思为诗的奴隶,引申为被诗歌所束缚、主宰,过分追求诗的严谨,将作诗重点放在炼字、炼句上。这种严谨的写诗技巧,成就了贾岛诗歌的"苦寒"风貌。

"苦寒"可解分为"苦"与"寒"。贾岛诗中的"苦",一方面指作诗的过程艰辛,如贾岛著名的《题诗后》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前两句真实而形象地表现了贾岛作诗的艰辛与成诗后的复杂感慨,后两句则是表达了对诗作予以肯定的期望。另一方面则是指其诗的内容亦是写满悲苦,流露出沉闷低落的不平心绪。贾岛诗中的"寒",表现为其诗意境的清寒。"苦"与"寒"共同构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象,具体表现为怀古思今、触物伤情、感念友人这三个方面。

一、怀古思今

在贾岛的笔下,对古迹与历史的咏叹,少了几分悲慨苍凉,多了些许寒僻羸瘦,字字渗透着寒意,句句饱含着苦凉。如《古意》云:"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五言一句,竟有四字皆为"碌",于反复咏叹中表达出浓厚的时光蹉跎感,终一句"眼中两行泪",将情感推向高潮,但所呈现的意境依然是寒冷凄切,情如奔腾野马,境如深山老林,总体呈现出苦寒之意。

二、触物伤情

借物抒情是古代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但在不同诗人的笔下自有不同风貌。贾岛诗中的触物伤情,萧瑟寒凉,冷如冰霜。秋天在诗中通常为衰败萧条的象征,"苦吟"的贾岛当然不会放过对秋天悲煞之气的描写。如其《感秋》云:"昔人多秋感,今人何异昔。四序驰百年,玄发坐成白。"诗歌乍看并无特殊之处,只是如多数悲秋之作一般言及萧瑟之感,但后两句用"四序"、"百年"等,将此时之秋带入到更广阔的季节与时空中,一句"玄发坐成白",深切地表达了时光易老的无奈之感,却又用语精警,不落俗套,于感秋中暗含人生至境,读罢令寒意袭来,悲苦丛生。

三、感念故友

贾岛诗歌的"苦寒"风格还表现为对故友的怀念,于情真意切中寒意逼人,倍感凄苦。如《哭孟郊》云:"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诗末直接用一"寒"字,袒露深深的寒意,抒写友人逝去的心伤、无奈、悲凉。与此同时,"斜日"与"寒天"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呈现出更加悲苦惆怅之势,苦寒之境毕现。又如《雨中怀友人》:"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则是将雨、竹、寺、秋等组合在一起,同样深得苦寒之致,流露出瘦硬奇崛之态。

总之,贾岛视诗如主,流着泪写着诗,苦吟寒唱,无论是怀古、感物,抑或念友,皆为寒凉,写尽心伤。(文/紫缘)


一往文学


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诗人,是非常厉害的一个诗人,这个诗人的天分其实并不算特别的高,但是他靠自己的努力也是在文坛上有了自己一定的成就。那么对于这一个诗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一讲贾岛这个诗人。

说到这个人,其实他的出身不算特别好,他家里特别的贫穷,生活的也比较辛苦,但是正是因为家里贫穷和生活的辛苦才让他懂得了努力的重要性。所以他从小就特别的努力,哪怕仅仅有一个字把握不清楚,他也是可以连着两三天来琢磨这个字到底用什么会比较好。

其实这个人有一故事,就是推敲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也说明了他对待学问的认真性,当时有两个字,其实他是把握不准的,因为这两个字就是推和敲。在当时是晚上,所以说他想到底是推门而入比较好,还是敲门而入比较好。他想这个字想了两天,所以说也被很多人所嘲笑,叫他为诗奴,当然,在我看来,这只他认真的表现,并不能算是写诗的一个奴隶,这个外号只是说明他学问的认真性。

其实他的天分真的是不算特别高,但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在当时属于自己的文体。贾岛体在当时是特别流行的,并且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来的很多人都来模仿贾岛,来模仿他写作的风格,所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就能办到这么多的事,真的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贾岛在官场上的成就不算特别的高,他在官场上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成就,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最后也仅仅是当了一个小官儿。并且在当时官场其实是比较黑暗的,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贾岛被这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最终也是退出了官场,选择了在山区隐居的生活。

我自己是特别喜欢这一个诗人的,这个诗人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仅仅只靠努力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并且他的天分不算特别的高。但是他确实是非常用功的一个诗人,我自己特别喜欢他也特别佩服他,我希望可以成为像他一样这么厉害的人。他的古诗也带给了大家很震撼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