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人民幣匯率會否“破7”?換匯黃牛“重出江湖”?

人民幣匯率會否“破7”?換匯黃牛“重出江湖”?

昨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再度走貶,日內1美元最高可以換到6.922人民幣,2016年12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再次臨近破7。

今年7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首次跌破6.8關口,隨後貶值的速度進一步加快。8月3日,央行對外發布信息稱,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不過,在暫時性地企穩後,人民幣再次迴歸到下跌的通道中。到8月15日,離岸、在岸人民幣雙雙跌破6.90關口。

人民幣匯率再次逼近“破7”窗口

換匯黃牛“重出江湖”

在杭州一家國有銀行的門口,曾經銷聲匿跡的“換匯黃牛”再次活躍起來。還沒等我開口,這些“黃牛”就問我,“美元要不要?人民幣馬上破7了,明天再來換就換不到這個價了,後面只會越來越貴!”

這些黃牛的報價普遍要比銀行內的官方報價高出一些,另外還加收一些額外的“手續費”。

儘管要價高,但這些黃牛似乎並不擔心手上的美元沒人要。一位“黃牛”告訴我,“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貶值,而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則加重了這種預期。許多擔心人民幣貶值的人早早就換匯了。不過,對於許多人來說,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額度還是有點不夠用,超過額度的部分還是要過來找我想辦法。”

事實上,伴隨著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下跌,不少投資者開始擔憂自己手中持有的人民幣資產,他們紛紛轉而去打聽有沒有合適的渠道進行海外資產配置。在銀行端,外幣理財和美元定存成了熱賣的“香餑餑”。杭州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介紹,該行的美元定存8月初就已經售罄,5萬美元以上、3個月期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2.7%,而10萬美元、1年期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更是達到了3.5%,這還不算上美元升值以及人民幣貶值的預期,這對於許多客戶來說,還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人民幣匯率日內波動加劇

這兩天換匯要盯一下盤面

伴隨著人民幣匯率逼近破7,人民幣兌美元日內的波動也開始加劇。昨日,美元兌人民幣最高觸及6.9220,最低為6.8776,上下波幅達到0.7%。這意味著,昨日如果有投資者一次性去換5萬美元,一天的差值就能達到2200多元。

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比如,8月3日,美元兌人民幣最高觸及6.8926,最低6.8309,當天的波幅即達到1%;7月3日,美元兌人民幣最高達到6.7167,最低為6.6352,如果一次性換5萬美元,最高點和最低點換匯,要差4000多塊錢,這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是個不小的數字。

上述銀行理財經理告訴我,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勢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年初到4月中,美元貶值而人民幣跟隨性地相應升值;第二階段:4月中旬至5月底,美元升值,人民幣相應貶值。但兩者的幅度並不一致,這一階段美元的升值幅度達6.2%,明顯大於人民幣的貶值幅度1.7%。第三階段為6月初至今,美元吸引力進一步增強,而人民幣加速貶值,尤其是6月中旬之後的—個月內,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從6.4貶值到6.83,貶值幅度達6.7%。

該理財經理提醒投資者,貶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些關鍵點位(比如說6.7、6.8、6.9)的波動會比較大。去銀行換匯需要看現匯買入價,這個價格是實時變動的,有時僅僅是一瞬間的決定,上下就會相差不少錢。因此對於絕大多數的投資者而言,除了關注人民幣的中長期走勢外,近期來銀行換匯最好也能多盯一下盤面,關注下現匯牌價的變化以及消息面的變動。

社科院發聲: 不要太糾結於人民幣是否“破7”

儘管人民幣短期出現一定幅度的貶值,但對於許多投資者而言實際上並不用過於擔心人民幣的未來走勢。來自央行最新公佈的外匯佔款月度數據顯示,7月該項數據為21.5萬億元人民幣,今年以來持續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整體對人民幣單邊貶值的預期早已大為消解。對於近期人民幣兌美元走跌,人們似乎更擔心會否“破7”。近期,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公開指出,7跟6.9沒什麼區別,執著於某一個特定的數字是非理性的,央行設法使市場理性起來。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專員劉健指出,合理的波動幅度是匯率市場化的主要特徵。由於長期以來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使投資者習慣於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恐懼”依然存在。劉健解釋道,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國際經濟運行表明,較高的匯率彈性能夠較為有效地減輕資本外流壓力。2015年以來,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溢出效應給全球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帶來新的風險,引發這些經濟體資本外流,而部分經濟體匯率彈性較大,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這種負面效應。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國際資本流動也必將會持續增長,未來人民幣匯率應保持相應的彈性,以有效應對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衝擊。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連平指出,不必把某一數值定為匯率關口,否則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8·11匯改”後的兩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彈性逐步增強,雙向浮動特徵顯著。但與其他SDR籃子貨幣相比,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依然較小,大約只相當於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貨幣波幅的1/3左右。2018年上半年,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兌美元下跌2.7%,新興市場貨幣指數EMCI下跌7.3%,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中間價小幅下跌了1.2%,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CFETS)則小幅上漲0.7%。合理的波動幅度是匯率市場化的主要特徵。只有經過長期的雙向波動,才能使市場接受人民幣能漲能跌、能上能下的理念,當然這需要政策持續加以培育,企業和市場逐步加以適應。未來改革需要緊緊圍繞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展開,條件成熟時可以適度擴大匯率波幅。

(都市快報記者 林司楠 製圖 張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