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原创」“如饥似渴”与“如醉如痴”的学习

「原创」“如饥似渴”与“如醉如痴”的学习

“如饥似渴”和“如醉如痴”是两个成语,都可以用来比喻学习上的精神状态,但“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远不如“如醉如痴”美好。

因为,“饥渴”至极,势必会狂饮大嚼,饕餮成性,吃喝成了饱腹的手段,即便是山珍海味、琼浆玉液,也难以品味出其甘美清香;而“如醉如痴”就不同了,“醉”是陶醉,“陶醉”是“乐学”的最高境界,只有浅斟慢饮,细嚼慢咽,方能品味到一般人无法体味到的韵味意趣。

“痴”字最耐人寻味,如果在读书中达到“痴”的境界,就能够超凡脱俗,远离功利,定能够参悟出文章的真谛。看似“痴”,实则达到了无我、无功、无名的上乘境界。“如饥似渴”状态下的学习是一种精神需求,而“如醉如痴”状态下的学习则是一种精神享受。前者是牛吃草,后者是蝶恋花;前者如角逐,后者如漫游。

又譬如“少林”与“太极”。少林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而太极讲究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内外相合,意气相连。前者重在强身,后者重在修心。我们也不妨说如饥似渴式的学习就是在修身,而如醉如痴式的学习则是在修心。

苏轼诗云:“治学不求富,读书不为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真可谓醍醐灌顶,令人醒窍。

有志于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在读书中定能如饥似渴,悬梁刺股;有志于读书塑造性格的人,在读书时定会如醉如痴,浑然忘机。若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定能在学问上达到极高的造诣。

作者 井茂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