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不少农村的地方为什么土地流转难?

和风细语言


农村土地流转也是一个大的趋势,现在可以看到农村确实很多土地都已经开始流转了,也就是慢慢的集中在一些大户手里。当然现在全国来说还是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只是说在一些地方有这个趋势。

土地流转首先在国家政府上也是鼓励的,政策上的支持自然就会有很多人来做了。

还有就是农村人种地不赚钱,所以现在农村的土地基本上就是荒芜的,都是外出打工了,农村还有几个人种地呢?那么自己的土地荒着了,给别人承包每年还有钱拿,何乐不为呢?在农村种地可能虽然饿不着,但是真的是一分钱赚不到,这个社会已经是不会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修个房子几十万,娶个几十万,买个车几十万,你在农村干几辈子也挣不到这个钱,除非是自己流转土地,大规模的种植。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怎么也有几千块钱,肯定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在外面打工的。

还有就是这个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种地的效益是越来越低了,那么只有大规模的种植才能提高收入,激发种植户的积极性。农业必须也要慢慢的企业化,机械化只有这样农业才能发展的更快,可以看到美国的农业模式,一个公司从农业的生产,到包装运输,最后到市场全部垄断,现在世界上的大豆基本上由美国巴西的几个公司说了算,这个就是差距。如果中国还是像以前的小农经济,一家几亩地留在手里,那么中国的农业永远也发展不上去。

目前来说农村的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只有通过流转,让愿意种的人来承包,这样也才能解决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问题。而且承包经营权始终是在自己手里的,所以老百姓也是没必要担心以后没有土地了。但是目前来说其实农村土地流转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山区农村,土地大量的抛荒,这样的地方也还是没有人愿意流转的,毕竟交通,成本限制了这些地方的发展。直说应该想出一个更好地办法来解决山区农村土地荒芜的办法。


三农帝国


诚然,你说的是一个事实,我国目前很多地区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

首先,农民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者,享有土地的承包权,也可以依法将自己所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但是在流转过程中,农民也好,流转者也好,往往思想意识并不到位,有些人甚至以为自己流转的土地就是承包土地,其实不然!在我国现行的耕地制度下,耕地的“三权并立”指的就是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

而很多农民对自己的承包权和经营权认识还不到位!

国家保护承包者的承包权,也保护流转土地者的经营权!

其次,缺乏契约精神!

众所周知,进行土地流转是要签订白纸黑字的合同,但往往很多农民朋友在流转耕地过程中并不注意这一点,导致后期纠纷较多。

比如,在流转合同中明确规定,国家农业补贴归谁所有的话,等到农业补贴下发的时候,这笔钱到底归耕地的承包者所有?还是归土地的实际种植者,也就是流转者所有?这样的麻烦也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话,有些人在种植流转土地时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了。

同时,我国土地流转整体规矩较小!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狭小,即便是土地轮转部分耕地,也难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和收获,这样一来自然限制了经济效益的产生。

所以,以上诸多因素导致我国目前的土地流转工作开展起来难上加难,尤为不易。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1.30


粮油市场报


农村土地流转难的原因,恐怕有如下几点。

一、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无法保障。土地流转很不规范,有些承包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只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和流转协议,没有与农户签订协议,土地流转费被村委会截留了挪用了,农民土地等于白送给人家种了,侵害了农民利益!

二、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一些村集体和农户不履行协议上的义务,向承包大户和家庭农场,提出追加流转费,土地出让租金,侵害承包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利益。使承包大户和家庭农场主望洋兴叹!

三、农村的合作社,及股份制经营主体,几年都不分红,挫伤了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田地分散不能集中流转等也是一个原因!


长江三农


不少农村的地方土地流转难,最主要的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农民担心!

那农民担心什么呢?就是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自己的土地没有了!

现在的土地流转,大方向是有,但是具体的实施办法还没有,还不明确,农民对土地流转有疑问,有困惑,就是担心土地流转了是不是自己的土地就没了?是不是土地流转出去拿不回来收入哇?

有些来流转土地的写有农业字样的公司,本身可能就不太懂农业,就不懂农村,就不懂农民,甚至连怎么种地都不太懂,这样的公司来流转农民的土地,农民当然也信不过,所以有的地方的农民,宁可让土地荒废,也不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土地荒着是荒着,可那是自己的,就是土地上长了草,那也是自己的草!

土地流转对农民来说是好事,好事就得好办,所以当地的有关部门,就要把土地流转的政策耐心细至的说给农民听,帮助农民把土地流转的工作做到底,农民明白了,农民没有后顾之忧了,土地流转的工作也就不难了!

要想把这件工作做好,来流转土地的公司们,也要一户一户的同农民接触,同农民说明白,与农民签约正规的土地流转合约或者是合同,最好的是提前交给农民一定的土地流转金,让农民吃定心丸,让农民心里有底,经济条件好的公司,最好的是提前一年把每年的土地流转金全额的支付给农民,这样的话,土地流转的事就不难了,而且是很容易的事了!

而且流转土地的收入,一定要高于农民自己种地的收入,否则谁还会把土地流转出去呀!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综合观察,全面解析。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悟空问答!】


从善如刘L


土地流转现象虽然一直存在,但是土地流转市场却是在近些年才打开了的,而且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在农民接纳度、土地流转市场规范程度、土地流转法律保障等多个方面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时间去完善。

不少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难以开展,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综合来看,其制约土地流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的区位因素

从国家这几年把土地流转作为重要的农村土地改革措施处理以来,我国南北农村地区在土地流转上架起的势也不小,但总体来讲,呈现出这样一个局面:

(1)北方土地流转规模>南方土地流转规模;

(2)平原地区土地流转>山地丘陵地区土地流转;

(3)城郊农村土地流转>非城郊农村土地流转。

因此,有的地方土地流转不顺畅,和其自身的区位因素是分不开的,比如在偏远的山区,其交通以及其他设施都比较落后,其土地也不利于集约化整合,去到那里流转的人自然也就少。

2.地方重视程度不一

有的地方比较重视土地流转,地方政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高,经常去到各大农业论坛或其他展会对自己当地的土地做宣传,寻找合适的社会资本来打通当地的土地流转市场,但是有的地方就没有这么重视,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就比较偏远又没有引进流转方的地方,土地流转这一块更加无人问津。

3.农民对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

现在不少农民还认为流转了土地自己就没地了,可见对土地流转的误解还是比较深的,但这也不能怪农民,农民被骗怕了,因此各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流转的普知还是要加强。

4.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保障不健全

上面说的农民被骗怕了也正是这一点原因引起的,不少人会钻法律的空子导致农民失地的风险增大,不过预计接下来几年这将是我国各地重点着手改善的地方。


土地论坛


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困难是有原因的,一个地方的土地要想流转必需具备这几个因素:第一:这个地方的整体发展整体还不错,至少种个东西能够运得出去,收购的人能够进来

第二:这个地方的农耕地都是连片的。农村土地流转,人家到你这里来承包土地,至少几十亩连片的农用地是要有的吧,要必然就没有必要到你这里来承包了

第三:当地就有那种有比较强的意愿发展规模种养殖的人

这一点其实还挺重要的,一般的种植大户也都是在自己的村里承包其他周边人的土地来发展种植,所以如果自己村里没有这样的人,其实要流转出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就是造成当地土地流转困难的主要原因大,当然可能考虑的还不全面,还望大家补充,留言


爱农帮


我也来凑凑热闹,不少农村的土地方土地流转难的原因我认为一、集约后无人敢承包。具体表现在1、地块不适合机械化操作,2、租金较高,3、还租形式无人可接受;二、农户担心。表现在1、流转后土地不再是自己的,2、租金拿不了或拿不全,3、看过太多流转土地者承包失败后中途跑路后引起丢荒再无租金拿,4、土地被变相经营用于非农业生产,五、一旦在外混不好或年岁己高要回乡会无所事事。


现代农大


个人认为土地流转困难是存在矛盾的。

先来看看国外那些农场主是怎么回事,他们的土地私有制,祖祖辈辈都是自己的,而且还特别多!他们的土地除了投资,剩下的都是利润,优势特别明显。

我们国家土地公有制,承包给了个个农户,个人或公司流转到的土地产生的利润恰恰是给农户的,那就没有了利润。搞特色种植只是一小部分,如果都去搞特色种植那也就不叫特色了。只有在粮食价格上升了,有价格优势,土地流转才有市场!

国家提出土地流转的想法特别的好,解放劳动力!然后都去打工,不影响土地收入,对农民来说也是大好事。

农民对土地的情结导致大部分人不愿流转土地,自己有土地就不用去买市场上的高价粮食,自己手里有粮食心里就踏实!导致土地流转困难。


手机用户某某人


农村土地流转难,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一,受让人积极性不高,因受国际市场影响,粮价低。种植大户不肯贸然大规模接手土地。

二,流转土地价呈下降趋势,从开始的七、八百元/亩至千元/亩,下降到五、六百元/亩。田主流转的积极性降低。

三,田主未理解三权分置的真真含意,怕长期流转自己的承包权丧失。其实,所有权在村里,承包权在田主手里,已经抓牢了“风筝“的线,受让人仅要走一个权利一一经营权,三权有两权在田主这边,流转出去的土地是不会丧失主权的。

四,农业补贴问题未理清,一些优农政策,到底是谁应该受惠,田主心里没底,种植户心里更是害怕丧失应得的权利。


老蛇正宗


谢“和风细语”友相邀!

此题:是三农问题,也是当前农村推广集约化耕作头痛问题;自古以来“三农”政策落实最难,口号喊的最响,很难全面推广。


从国家全面看政策上补贴、良种补贴等返补政策都诱人;当前题要符合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园,国家为了防止土地撂荒,鼓励农村种粮积极性,也下了很大力气;经过调研、试点、推广目前称不上红红火火,只能按照各地实际情况而试点推广,应该说是杯水车薪。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南方和北方有区别

南方田块以水田、山地为主,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多;年轻的出去了,家中留有老人,每户土地也不多…基本上每人七八分到亩把地,而且分散,不便于机械化生产;流转困难,再则老年人热爱土地,闲在家没事干,早晚在地里种点这,种点那;虽收获基本上没有利润,但解决了日常需要;比如,油、粮、小菜、杂粮,以及家中养的畜牲饲料等,代做代荒靠天收;年底只要土地不荒,每亩地还能享受国家补贴等。而北方地域要广一点,种粮户都有几响地(一响十五亩)适合机械化作业,以小麦、玉米旱粮作物为主,东北以水稻产业为主;便于流转管理生产,优越性比南方强许


多。

二:农民老思想观念改变不了现实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里有感情;有些省份政府鼓励农民进城,从子女入学、买房补贴等一切“好”政策,当前题是土地不能跟着进城;除非极少数打工成功企业主,子女都进城了,这一辈子再也不想回到农村去;最起码他们心中有底,老后能适应城市生活;退休后有养老、医疗保险而解决后顾之优,否则你进城干吗?老了活受罪!


三:现在在外打工的人,有的有二三十年了;老了!再想找事做也难,陆续要回到土生土养的农村;只要一亩三分地在,他们就有希望;苦点累点不怕,只要能生存,他们也心满意足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养点鱼种点菜,整块地干得动自耕,做不动租赁给别人做;每年一亩也能收入五六百元钱,关健土地在自己名下,而不在村长的手中。


目前农村土地刚确权,土地承包政策再延长30年;因地而宜、因户而种,干了一辈子的农民,他们各自心里有一本小九九,只因为土地才是他们真正的命根子!

个人观点,各地情况不同,经济环境不同;应根据个人的生存状况而选择更优越的生存方式,使自己和全家过得更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