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逝去的作者和牛肉饭

逝去的作者和牛肉饭

林行止先生在「信报」上的专栏,以前我是追着看的。新近买了一本他2014年在中华书局出的集子「四时山色」,没想到几乎读不下去。集子里两种类型的文章,一是全球见闻,二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世事的分析,只能说见闻未见得广,见解也不怎么深。缺了这两项,再加之文笔呆板、文气不贯通,只能掩卷而叹了。

作者没变,读者变了。

住在香港的作者曾经是很好的中介,他们懂英文,又可以自由接触资讯,有些还有环球旅行经历。内地经济一起来,教育与人才跟上,前面说的种种优势就不明显了。如果看你的文章,没有新鲜的见解,没有八卦,文字还比不上公众号,我看你做什么?

何况内地人多。语言也有一个「网络效应」。英语成为世界语言,是拜「日不落帝国」所赐,东洋西洋南美沙漠,各地的说法汇聚交流,使英语的表现力极端丰富起来。普通话也这样。说普通话的人群每天激荡出多少新鲜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是粤语、吴语……能比的吗?

老赵上一次把一件东西忘在胖妹面庄。昨天去取兼解决晚餐,没想到吃了一个闭门羹—周一不营业。紧急搜大众点评,找到附近一家「京城排名第六的牛肉饭」。

十九块,附送蛋花汤,比吉野家好吃百分之七十,值。扫码付钱出门,碰到不知道是哪个部门的女执法人员很客气地对老板说:「老板你出来一下。什么事你知道的。」

再问头一看,店伙计在忙不迭收拾店门外的招牌了。这家京城第六,下次还能吃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