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張愛玲:別用你的眼光看別人

張愛玲:別用你的眼光看別人

張愛玲的《救救孩子!》

張愛玲的《救救孩子!》這幅素描,第一次刊登在1944年5月1日出版的《天地》第七、八期合刊“生育問題特輯”上,配蘇青的同名文章《救救孩子》,張愛玲自己也寫了一篇《造人》。

蘇青講自己如何一連生了四個小孩,其實是不想生孩子的,因為她讓孩子們受苦,也看見別的孩子受苦,死去,“沒有一個孩子是自願給人生出來的,你們既然生出了他,就得好好的養活他。叫他死,叫他吃苦,難道世界上慘事還怕太少嗎?要你們這批無知的男女盲目地、無限量地日夜製造,增加”,“希望大家細細想一想他們的無依無靠或挨餓受凍時景況吧,不能的時候便不要生他們出來,這就是最大的慈悲與最高的道德,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他人——“救救孩子!”

救救孩子!——她的其他漫畫很少這麼激烈的風格,通常她只客觀表現畫中人物,很少夾帶感情色彩。

插圖中的小女孩,有怵目驚心的眼神,因為童年的恐怖而直盯前方的仇恨眼神,因為“挨餓受凍”而啃欄杆的小嘴,因為“無依無靠”而攥緊欄杆的小手,因為正在受苦而突兀橫立的小辮!——快去救她!

也許是那些童年深入骨髓的慘痛記憶,讓她把自身的感受滲透進這幅畫:遭受父親和後母的毒打,被監禁在空房間裡,“數星期內我已經老了許多年……我把手緊緊捏著陽臺上的木欄杆,彷彿木頭上可以榨出水來。頭上是赫赫的藍天,那時候的天是有聲音的,因為滿天的飛機。我希望有個炸彈掉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願意。”

她在《私語》說了插圖的體驗來源,難怪畫中的小女孩含著那樣仇恨的眼神,那是對成人世界的仇恨。

她不喜歡小孩,在《造人》她說,“憑空製造出這樣一雙眼睛,這樣的有評判力的腦子,這樣的身體,知道最細緻的痛苦也知道快樂,憑空製造了一個人,然後半飢半飽半明半昧地養大他……造人是危險的工作。”

“我們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們的種子遍佈於大地。然而是什麼樣的不幸的種子,仇恨的種子!”

她對小孩敬而遠之,懷著尊重而恐懼的心理,是因為她真正懂得孩子,“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麼認真的眼睛,像末日審判的時候,天使的眼睛。”所以她喜歡她自己四歲時懷疑一切的眼光,她覺得成人只是把小孩當成有趣小傻子,缺乏真正的尊重,她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放棄,其實大多數人做不到。

曾經她也有過做母親的機會,36歲時懷了賴雅的孩子,賴雅比她更不喜歡小孩,把小孩稱做“the thing”(東西),他堅持不要孩子,讓她打掉,她照辦了。(本文來自頭條號櫻花陣)

夏志清指責賴雅 “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利和樂趣”,其實,賴雅有選擇權,張愛玲也一樣有選擇權,她本來就不喜歡孩子,那時她自己正處在風雨飄搖不確定之中,給不了孩子幸福的保證。

世人總是把自己的喜好加諸偶像身上,一旦發現仰視的偶像不合己願時,便大失所望,如葉公好龍,誰會去體味一下她為稿費錙銖必較理由。

她就那樣,你不喜歡,只不過是因為你消受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