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iphone會步諾基亞的後塵嗎?你認為它距離衰落還有多遠?

Albert


作為一名果粉,儘量持著客觀的態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蘋果與諾基亞的情況很有可能是不同的,但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保證它一定可以屹立不倒,而蘋果雖然已經破萬億,但是它依然可以衰落,但是原因很有可能不是這些!


定價

蘋果的定價在手機界中一般不會存在什麼直接的對手(三星W屬於輕奢了),每一次發佈會上的新品價格都是出乎意料的高,而這個價格就會影響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方向。這並不是什麼良性循環!還有蘋果同時推出了iPhone Xr,這款曾經號稱是廉價iPhone 的機型售價也達到了6499,從價格上絲毫不會看到蘋果對中端用戶的誠意!


系統

有人會說蘋果的iOS已經是無敵的狀態,蘋果為什麼還會因為系統衰落呢?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iOS現在的狀態就是還沒有出現可抗衡的對手,但是時代是進步的,總會有一些老牌或者是新的系統對行業進行顛覆,這個就是諾基亞被顛覆的最主要原因!


設計

蘋果的設計風格一直非常有味道,就是一種圓潤耐看的設計,一些細節處更是流露出精緻感,但是蘋果的上一個設計已經持續了4年的時間,而才剛剛落幕的蘋果秋季發佈會中,從蘋果對於手機劉海的解讀中,很明顯可以感覺到劉海是蘋果現階段首選的也是常用的一種手機屏幕處理方案,所以這個外形不出意外會用一段時間!而這種伎倆消費者非常容易因為外形而放棄購買!

每一個行業都會出現一個顛覆者,同時每一個行業都不會存在永遠的勝利者!

更多科技資訊盡在ICE機智


ICE機智


第一次被粉絲邀請,有點小激動呢,感謝。

我覺得有昌盛就有衰敗這樣的規律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尤其是科技領域,發展太快,瞬息萬變。但是衰敗並不意味著死亡。



其實,現在的諾基亞並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不堪。從最新的資料看,諾基亞的市值是328億美元,雖然與巔峰時期的2000多億美元相差甚遠,但依然是個大公司。

諾基亞雖然將手機業務整體賣給了微軟,但依然握有nokia手機商標權,並授權了HMD公司十年,最近的幾款諾基亞手機都是該公司出的。諾基亞現在的主營業務是通信設備製造和解決方案,而且全球第二,僅次於華為。所以諾基亞依然過的很好。



蘋果會衰敗嗎?從長期來看,肯定會衰敗,但是蘋果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衰敗,衰敗到什麼地步,沒人能知道。以蘋果現在的體量、創新能力以及前瞻性,這個長期會很長,無法預見。

如果蘋果衰敗了,肯定會有一家同樣偉大的公司出現,那麼這個公司會出現在哪裡呢?中國還是美國?我覺得是中國。這樣一想,反而對蘋果的衰敗充滿期待了呢☺


給點陽光就黑


感謝您的閱讀!

從iPhone這幾年發展軌跡來看,我覺得iPhone是不會步諾基亞後塵的,因為它有完整的生態鏈結構,而且在硬件配置方面,就比如iPhone Xs攝像頭仍然是雙1200萬,但是華為 p20 pro最高都4000萬徠卡三攝,可是iPhone拍照仍然出色,不是簡單的硬件堆積就讓手機性能飛速提升,蘋果按照自己一套,已經擁有了龐大的我用戶全體,關鍵iPhone它給用戶的體驗非常棒!

那麼,未來的iPhone會步諾基亞後塵嗎?

我覺得iPhone現在雖然看似發展滯後,比如這一次iPhone的新機在處理器方面提升後,但是在硬件方面提升很小,特色也小,siri這語音助手基本上沒有進步,它似乎會成為第二個諾基亞。

但是,它和諾基亞有本質的區別,iPhone有自己的ios系統,它的系統目前來看雖然較為封閉,但是目前為止它是現在使用最流暢的系統,而是它求變,它會慢慢汲取安卓手機的優勢,發展自己!這和諾基亞不願意使用安卓系統,不願意求變有區別!

所長,未來的iPhone首先肯定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我覺得是有力的變化。包括它雙卡雙待,都是一種進步,而是它的一些技術,我認為是超越了這個時代很多年的,但是可能太先進,沒有放出來罷了!


LeoGo科技


個人認為會的,這個世界除了時間是永恆的,其他的都有一個由盛及衰的過程,國家都逃不過這個規矩,何況一個公司,不可否認蘋果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但是也必須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掉隊衰敗。

尤其手機行業,其發展和風雲變化更是迅速:

摩托羅拉時代

可謂手機發展的先驅,起步比其他手機商都要早,技術實力更強勁,但是最終還是逃不過收購衰敗的命運。

諾基亞Nokia

這個功能機時代的巨無霸,在當時不管質量、銷量還是口碑都是全球第一,遙遙領先其他手機商,但是在功能機轉智能機時沒有把握住機會,結果和摩托羅拉一樣,被收購,然後轉投微軟、再到安卓,可謂一曲三折,結果還是難逃衰落。



三星和蘋果

進入智能機時代,蘋果一枝獨秀,三星機海戰術市場第一,蘋果利潤第一,都是智能機時代的巨無霸,但是也出現衰落趨勢,尤其在國內市場體現的非常明顯,三星銷聲匿跡,蘋果市場份額持續下滑,是否會步入諾基亞後塵?看之後的手機市場風雲變化。

所以個人沒有長勝的國家,更沒有永遠長勝的公司,其衰落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一個偉大的公司其昌盛時間更持久,更能跟隨時代變遷及時調整策略。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木下夕陽


在討論蘋果會不會步諾基亞後塵的時候,可能需要先分析一下諾基亞為何崛起和衰弱,然後才能做出判斷和預測。

諾基亞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企業,卻並不是以手機起家。諾基亞甚至還做過子彈,歷史上也經過了多次沉浮。最早的商業化手機是由摩托羅拉發明的,當時採用的是模擬製式(1G),僅僅支持語音通話。這一時期摩托羅拉在移動終端設備領域擁有先發優勢,諾基亞只是一個快速成長的跟隨者。諾基亞的崛起,與GSM技術(2G)的產業化有些密切聯繫。相比於上一代移動通訊技術,2G技術的產業化使得手機除了可以語音通話,還可以用於簡單的數據交換,比如發短信、瀏覽網頁。在2G時代,砍掉其他產業而全身心投入電子通訊產業的諾基亞迅速崛起,在易用性較好的symbian系統的加持下,加之諾基亞採取了從低端到高端的靈活定價策略,使得諾基亞迅速成為手機業的霸主。當然,諾基亞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還在於諾基亞在GSM技術上的強大話語權,以及歐洲和中國等市場對GSM技術的偏愛。以中國為例,同時代的CDMA技術市場佔有率不高,但GSM網絡卻迅速普及。

諾基亞的衰落,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諾基亞堅定執行“機海”戰略的同時,對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3G)的商業應用開發太過遲鈍所致。事實上,諾基亞的實驗室一直努力走在技術最前沿,觸控屏技術的5230、Ovi應用市場等等被認為是蘋果制勝法寶的產品,事實上諾基亞卻比蘋果更早推出。諾基亞顯然沒有意識到3G+WLAN的技術組合使得手機的數據傳輸能力大幅增加,移動互聯網應用也成為一種技術上的可能。蘋果正確地選擇順應3G技術普及的浪潮,推出了數據處理能力大增的A系處理器、觸控體驗良好的iOS系統,以及與開發者利益關係良好的apple store,使得蘋果手機的用戶體驗明顯優於諾基亞產品。這才使得諾基亞走下神臺。

至於要判斷蘋果是否會步諾基亞後塵,還得看蘋果是否能夠順應移動通訊技術發展的新浪潮。4G技術取代3G技術並不是一次革命性的技術進步,4G網絡下數據傳輸速率雖明顯提高,但也不過是趕上了WLAN無線局域網的水平。但是即將到來的5G技術也可能要對整個產業鏈帶來顛覆性的影響。5G技術不僅帶來的數據傳輸速率的驚人提高,還是得產業界一直追求的“三網融合”終成現實,5G、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終將融合發展,帶來眾多意想不到的創新。蘋果如果能正確把握這一技術發展浪潮,那麼蘋果或許可以再創輝煌。但如果延誤時機,淘汰可能也是很快就會發生的事情。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蘋果顯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在移動通訊網絡技術上,蘋果向來存在短板,華為的崛起恰恰是由於華為首先是移動網絡供應商,其次才是手機這種移動終端的供應商。即便是剛剛發佈的iphone xs系列,也沒有應用5G基帶。其次,在人工智能技術上,雖然蘋果最早推出了siri語音助手,但即便在美國市場上與Google assistant或者Microsoft cortana 或者amazon alex相比並無優勢,反應出蘋果在AI技術方面的後勁不足。再次,在物聯網技術方面,儘管蘋果的Apple TV賣得不錯,但在更多智能家居領域建樹不多。

可以設想,隨著5G、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的融合,未來的手機或許並不再是我們現在這種可以看得見的形態。未來的“手機”完全可以以手錶、眼鏡、耳環、項鍊、紐扣等等形態存在。依託5G網絡和雲計算服務器,將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所有電氣設備靠物聯網連接起來。不再需要打字,有語音輸入技術,說就可以了。也不再需要屏幕,有全息投影就可以了。一個如真人一般的人工智能,甚至可以把我們的衣食住行全部安排妥當,我們所需要的無非是動動嘴而已。甚至隨著腦機交互技術的發展,動嘴都是不必要的。

如果蘋果不能率先把這些技術整合到產品中去,衰落就不可避免了。反之,如果蘋果有一位如喬布斯一樣善於整合各種新技術的高手。則蘋果的傳奇還可以延誤。因此,未來把握在蘋果手中,一切拭目以待。




WJ98187798


貌似從喬布斯死了之後每年都有這樣的問題、不嫌累的?每年說蘋果要走下神壇、每年嘲諷蘋果。然後每年依舊打臉。都樂此不疲?好像已經成為慣例額。做手機的廠商(國內)每次蘋果新品發佈會,蘋果就是被輪J的下場。各種吊打、各種挖苦。隨後各種模仿。還好今年ov算是長臉了。有自己的設計創新。不管好不好用雖然我沒看到真機更沒用過、但是態度上就比某米某為要強。我是一直用的蘋果。從iPhone4第一步蘋果設備、iPhone5、5s、6s、7p、到iPhonex。算不上果粉、但是也算是評論蘋果有點資格。其實問我為什麼非要買蘋果?第一次買4算是裝逼、畢竟那時候剛畢業年輕。省吃儉用4800多某寶上買的。5s壞了之後我換過三星蓋世系列。之後不習慣覺得三星UI設計醜爆了。用了大半年卡。給我媽媽用了。就一直用的蘋果。算是習慣。


等風來等雨停等歸人


蘋果目前每年的利潤比華為、小米這些國產品牌的利潤總和多的多。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世界第一,都覺得蘋果傻嗎?蘋果是最重視創新研發的,很明顯,這些年蘋果積累了大量財富用於研發。需要注意一點:蘋果擁有非常完整的產品生態鏈,這不是其他品牌能輕易超越的。芯片、系統、生態,這是目前智能科技產品最核心的內容,蘋果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總說蘋果無創新,可你們想想智能手機發展到現在,還能有多少令人驚歎的創新?難道你們想全息投影?想遠距無線充電?想它變成一塊玻璃?還是想讓它變成一張膜能折能卷?不是蘋果不夠創新,是用戶的胃口越來越大的同時,此類產品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大幅上升的空間已不多了。都說得對,5G是關鍵,但你們怎麼就敢斷定5G蘋果完蛋?蘋果那麼多經費,很有可能發生的是:5G一旦普及,蘋果馬上會推出蓄勢待發的一整套生態鏈,它的手機、手錶、電腦、電視,甚至可能還有醫療、汽車、家居,文化影音娛樂、如果真是那樣,恐怕國產品牌單靠智能手機一個單品是無法超越蘋果的。國產品牌近年發展迅速,但真還沒到口出狂言翹尾巴的時候。


silvercastle


會,必須會!歷史上就沒有永不敗落的王朝!諾基亞曾經是手機界裡的日不落帝國!2008年時諾基亞最火的手機賣一萬多,我當時的工資也就月收入兩千六七!我最想買的手機就是諾基亞N97帶電腦鍵盤的!好像是3加32的!一直沒敢買!現在想想給我用,我都不用!因為它現在滿足不了我!它不懂的更新發展!當時帶音樂播放的諾基亞手機要賣2000多,我不捨得就買了北京CECT也能放歌!一樣用!那現在的蘋果🍎又有什麼牛的地方嗎?系統快,人性化!返回鍵好用!不卡!那現在的小米和魅族手機,你用一下!小米的miui和魅族的flyme也是特別的人性化的!並且他們會不斷的推送新的系統!只要能推的機子從不含糊!小米的萬能遙控是蘋果沒有的,魅族的紅包提醒是蘋果沒有的!至於卡的問題在於個人的用機習慣!裝的多,下載的多,不經常清理內存!清理垃圾!肯定會卡的!所以蘋果真的沒有那麼牛!再者手機更新換代特別快!你花一兩千的手機願意用一年,那你花四五千的蘋果你打算也用一年嗎?


向前向錢奮鬥小哥


蘋果其實已經被倒閉很多次了。

畢竟樹大招風。

很多人都喜歡拿國產機和蘋果比,蘋果一年都能被秒殺幾百次,甚至某個相聲演員說將來要收購蘋果。

如然後在各種倒閉謠言裡蘋果市值破一萬億美金,其價值甚至超過了一些小國家。然後很多人不屑:這是蘋果迴光返照。

對於蘋果,很多國人總是深惡痛絕,畢竟在前幾年手機價格普遍在1000到2000之間的時候,蘋果就把手機賣到了5000。鬧了很多笑話也搞出很多心酸的事。一小夥割腎買iPhone,一母親在蘋果商店給準大學生女兒下跪,因為她掏不起5000買一部iPhone等等等等。於是iPhone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奢侈品,地位的象徵。

其實手機代表不了社會地位,有句話叫窮玩車富玩表,屌絲玩電腦,傻x玩手機。當把一樣常見的工具看做是身份的代表的時候,這輩子也就那點出息了,畢竟眼光太淺了。

國內人均收入還是比較低下的,但是絕大部分能找到工作的人都可以買得起iPhone。買iPhone就已經不是買不買得起的事情而是值不值得買的問題。

諾基亞倒閉看起來更像是一場陰謀,諾基亞專利無數,靠專利就夠養活一堆員工了,所以諾基亞沒落更多是因為惡性的商業競爭而不是技術不足。史蒂芬·埃洛普,微軟臥底,諾基亞CEO,為了諾基亞能歸順微軟拋棄安卓,選擇wp,之後市場崩盤,微軟順理成章地收購了諾基亞手機部門。


瘋狂的小白biu


做為曾經的果粉,客觀的說諾基亞和蘋果比還是有差異的。

諾基亞,僅僅是賣硬件而已,在手機制造業還沒有發達的年代靠外觀設計和功能來吸引顧客,跟顧客幾乎就沒有粘性可言;

而提到蘋果就必須提喬布斯。喬布斯是一個奇才,可惜天嫉英才。喬老爺子讓蘋果帶給客戶的不僅僅是有驚豔外觀的硬件,還構建了一個基於自己服務器的生態系統,蘋果的早期用戶都知道,蘋果APP商店是能給人驚喜的地方。可以說果粉尤其是國外的果粉,買蘋果是因為習慣了蘋果提供的服務。因為有一個生態系統,增加與客戶的粘性,才是蘋果的法寶。

說白了,不論是庫克還是後面的繼任者都在吃老喬打下的老本,再讓蘋果重回巔峰,挑戰還是很大的。

即便沒有劃時代的產品,靠蘋果的研發水平,再輕鬆的混個五年八年沒有大的問題。

有時會想,要是喬老爺子還在,現在的手機又會變成什麼樣子了。

說句題外話,做手機的廠家最像諾基亞的是三星,尤其是旗艦機發行幾個月就跳水降價的尿性真是一個老師教的。還有三星的屏幕是牛,可別忘了最開始走上研發之路還是老喬領的路。

蘋果的崛起之路,確有非常之處,很值得我們的國產品牌借鑑,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句話形容蘋果或許為時尚早,但在三五年內蘋果的地位或者說是利潤率不易撼動。更祈願我們的國產品牌能取長補短,把質量更好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帶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