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文字&图片 | 徐东枝

杭城与它的西湖似乎总是淡淡流淌着一种人文底蕴。走过西泠印社,看着无数的篆刻,名家的书法拓印在墙壁上,时过境迁,这片湖山最胜之地,孕育着一代代醉心艺术的人。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陆抑非先生在西泠印社的题词

在西湖柳浪闻莺,春意融融之时,一位71岁的老人来到浙江美术馆看着“一池春水”展览。这是他的恩师陆抑非老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画展。曾留存着他与恩师在南山路的记忆。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纹痕,恍惚中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陆老六十岁,赏竹二十岁,一老一小在画室里畅谈的情景。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赏老年轻时与恩师陆抑非合照

敲门走进赏老家中,他热情地招呼我坐下,拿着几个水果塞在我手中。面前这位慈祥可亲的老人显得毫无距离感。偌大的房子中,摆放着一张极长的画桌,几乎占满了整个客厅,一旁有着一把小小的沙发靠在墙角,对着的整面墙上挂着一幅幅刚落成的画,有些还未落款。

赏老继续作着未完成的樱花,弯着腰细细地勾勒着花须,我在一旁看着他认真的样子,这位老画家该是多热爱作画。

三十年师徒缘——“作画要有风格”

“我是诸暨人,从小就很喜欢涂鸦。”赏老笑着回忆,“我少年时就听说了陆抑非先生的大名,后来到了杭州便去拜访,能得到名画家的亲授我心里感到十分欣喜。恩师曾说,学画跟谁学,这如吃头口奶,路子走正很重要。”陆抑非是影响他最大的老师。那时还是文革时期,他与陆老保持着地下师生关系,陆老倾囊相授,他则努力钻研。

“赏爷爷,你画的画很精细呢。”

“画樱花较精细,画其他题材就粗放了,但与大写意的笔法有所不同。”

赏老说自己十分喜欢任伯年的画,“他的画中蕴含着生活和自然的气息。”在学画中,要始终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中西结合中绝不能忘了画的是中国画。自然、中国风、现代性成了他学画中的几个信念。

赏竹笔记中有着陆老的话:“用笔根作画,有别趣,变化多。一味用笔尖作画太单调。形成风格不容易,是在长期努力中自然形成的,不是靠‘做’出来的。” “作画要有自己的造型、特色、风格才好。”他念叨着老师的叮嘱。

《陆抑非论画笔录》初稿足足写了八万多,修改了七遍,这是赏竹向恩师请教的纪念,犹如一部艺术《论语》。赏老从房间中捧着这本书出来轻轻放在我手上,我翻阅着,其中图文相间,内容丰富,记录着陆老的诀窍、奇闻逸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探讨。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白花花胡子的一位老爷爷,与一位青涩的青年谈笑风生的画面。

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恩师的感激。“往事历历在目,恍若先生在世,躬身指导我们习画。”赏竹在书中写到。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陆抑非论画笔录

“那个时候陆老讲了许多艺术理论,并示范作画,我总想着记牢这些宝贵经验,以用到自己的画中,三十年来用一本本的笔记本记下来,有这么厚一摞。如今想来还是有些忘记了记载,遗失了这些精华。”他比划着。他最高兴的时候便是看老师画画,偶尔陆老多画几张,更使他开心的不得了。陆老称赞他的勤奋,所以能多开“小灶”。

“陆老是人越多画得越好,边画边聊,来者不拒。农民、工人、知识分子都有,他是有教无类的。”赏老温文尔雅的大家风范似乎也是受到恩师的感染。他经常给老师磨墨、一起吃饭,“陆老是先从工笔入手,更有国画功夫,后画小写意,晚年也作大写意,写草书。作花、鸟、虫、鱼。我如今作画题材多也是受其影响。要画得专业,他是这么教我的。”赏竹说着那时南山路80号在陆老家中的独家记忆与温度。

兴之所终——痴狂于花鸟的奔忙者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花”

“山幽鸟鸣清泉流,闲云野鹤赋才情。”如今71岁的赏竹可以自由地做喜欢的事。年轻时还在宣传岗位工作,白天不能画画,否则会被认为不务正业,只有到了晚上,才能一个人在办公室大笔画到十二点。

“改革开放初,没几个人卖画。我在当时的西泠印社、杭州书画社卖画,先是红梅,后来人们喜欢收藏我的牡丹,近几年更多的是收藏樱花和小鸡。人们喜欢我画的带有颜色的四季花鸟、牡丹、樱花,其实我最喜欢画清雅的作品,可谓‘身不由己’。”

除了大画桌上挥毫不止,教育学生学画之外,他也时常奔忙于花园、动物园,他说要“与花为友”。

春海棠和樱花是他常画的,但难度大,故画得人少。赏老说写生是画画的基础,而杭州最好的樱花种植在浴鹄湾,每年春天常去那观察、写生。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赏老写生

不等三角形的构图,“女”字交叉法画樱花,这与摄影有些类似,一个画家在写生或拍摄时最需要的是构图、疏密和层次。要画出樱花茂盛,仿佛身临其境,春意融融的感觉。

“我想把杭州不一样的春天画出来。画出人们看樱花时的感觉。”赏老强调着只拍照不能提高构图水平,更需要动手写生、实践,才能真的用到画上。“写生不是一模一样画下来,你看这只鸟,并不是完全跟现实中相同的。写意是要意趣到了才好。”赏老指着画上的一只鸟。赏老十分热爱生活和自然风光,渗透着美的构造内涵,动静结合,一派生机跃然纸上。他多次赴洛阳、菏泽牡丹花会观赏写生,研究牡丹的结构机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他作画最好的阐释。

“宣纸上的养鸡专业户”

赏老创作过无数幅雏鸡图,面对洁白的宣纸,信笔写来,十几只水墨小鸡,顷刻而就。画小鸡要有浓淡、枯湿的笔墨变化,而笔墨一定要探索、研究、练苦功,要在书法上下功夫。以浓墨点画小鸡的头部和背部,以提神醒目,再以淡墨画胸部、臀部,来回旋、拖,犹如打太极,拉提琴。赏竹悟出了不少道理,他画的小鸡是出生了没几天的,犹如婴儿模样。画到后来主要是画气,气不可阻,画鸟要注意透视。不少人亲切地称赞这个富有情趣的可爱老人家为“宣纸上的养鸡专业户”。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书法与画画的笔力是很有关的。”赏老说黄庭坚的狂草线条较含蓄,适合画画的人学;而怀素的狂草的速度快,不太适合。书法是画的基础,一个画家不会书法,便觉得少了些书卷气。而书法练习中的力度的把握和运用,可以运用到画中,比如树枝,兰花叶,都能看出你的功底。

赏老爱花鸟、蔬果、鱼虾的题材,画得犹如一桌好菜的美味可口。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爱好成了生活的目的,赏老自得其乐,到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犹如“飞蛾扑火”热烈,为了理想,舍得一切。陆抑非也曾评价这位得意门生:“我教学一生,弟子很多,但真正痴迷于书画,把艺术当做生活目的的人少之又少,赏竹是其中一个。”

陆老曾与赏竹谈起,过去搞实用美术,画赚钱多,但自己不喜欢,只喜欢纯艺术的国画。买画的人需要工细,真实,颜色多一些,题材各式各样,为了谋生,就不得不遵从订画人的要求。我自己是喜欢以墨为主的。“我其实跟陆老走上了轮回的路啊!”赏老抬起头又提起恩师,感叹起来。

慢心性、勤修身、传情怀、济天下

“你说我去看的这个画展啊?这画展其实早该办了,许多陆老的学生小辈都办过了。”他似乎对自己没有将恩师的画展早点筹办有些伤感。

这次陆抑非画展陆老的儿女捐献了许多画,赏老表示赞赏。

“自古以来,好许多画都在有钱人手里,然后传给子孙,分散出去,不如捐献给美术馆来的有价值。”

他十分重视画的传世价值,写了八万字陆老论画笔录希望对后辈有所帮助,又希望老师的画都能够传承下,“好东西不能独享”。他说日后打算将自己的画大部分捐出去。

说到修养问题,他说对诗词和书法的研究是一辈子的事。对于他出版的画册被盗版的事,赏老摇着头说,倒是不生气,但就是希望能够将色彩印好,有些都偏色、模糊走样了,会让学画的人误解并照着临摹。这位古稀老人十分谦和。

“我们也不一定要否定别人来抬高自己,现在有的人喜欢否定已有公说的大画家,直接说这个画家咋样,那个咋样,其实历史自会评判,大画家各有千秋。也有些人叫我去吃饭,付一点钱,却逼着画几张画,这种情况我通常不为所动。”他说尊重对把作画当作生命的人来说是重要的,每张画都应认真创作,努力付出心血。

他不主张一家,喜欢各方吸收。年轻人心浮气躁就会画得快了些,然而人不能被物质和世俗迷眼,“慢”才是好的。赏老说自己也不太看手机,想多花精力到画上,希望年轻人抓紧时间,确定志向,看得透些,多看些书学习艺术。不要等老了只能搓麻将,要有自己爱、有意义的事可做。

“俄国那个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那句话我很喜欢,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赏老在作画

画画需要天分和机遇,但是勤奋更是必要的。赏老年轻时与恩师探讨作画,如痴如醉,如今已古稀之年,仍不忘提笔勤练。“毕竟是中国画,要有我们五千年的情怀展现出来,需要不断的积淀。”

赏老的话语中透露着作画、做人与品性息息相关,精湛的作品少不了好的心境。

他清爽地笑了几声,拿出画册给我看,又塞了张报纸说:“我想着你学新闻,这篇报纸文章你可以借鉴学习看看。”他招呼我吃着水果,我站在一旁看着他继续提起认真画了起来。

杭城里的老画家:一世丹青情,再开西湖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